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周本则按照之前约定的,直接任命其继续兼任邓州刺史一职,等到日后安定下来再做进一步处置。
就在邓州向吴军投降的时候,邓州西面的均州,东面的沁州,都在吴军抵达后不久就投降了。
按照吴国朝廷战前就做出的安排,周本对这两处的官员们分别做出了处置,一部分继续留用,一部分被前往南方任职,还有一部分官声较差的,在职期间鱼肉百姓,胡作非为的,这部分官员直接就遭到了惩处,或是罢官,或是贬职,甚至有的罪行重的直接被处决。
这种处置办法一时间带来了两种不同的效果,第一个效果就是,那些平时为官相对正派的,如今都放心下来,知道吴国不会对他们太苛刻,就算投降也会继续留用;但其他那些平时就胡作非为的官员此时就心怀恐惧起来,一个个顿时熄了投降的念头,开始想着如何抵挡吴军。
除了对梁国官员们造成影响外,周本的这些处置方案造成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普通百姓对于吴军的到来热烈支持。
这几年梁国和晋国交战连年战败,即便梁国的底子厚,经得起消耗,但也不得不竭尽全力的盘剥百姓,使得普通民众的日子都过得艰难。
而在传闻中,吴国的百姓日子却是过得较为轻松,一般的家庭中都会有些节余,肩负的负担也相对较低;加上吴国重视文治,在地方治理方面比梁国做得更好,所以对中原百姓来说,他们很早之前就在羡慕着吴国的百姓,这几年不断有人南下投奔吴国。
原本这些人还担心吴军北伐时会不会有杀戮百姓的事情出现,但如今他们总算放心下来,吴军的军纪很好,基本没有扰民的事情发生。
不仅如此,就是之前那些鱼肉百姓的梁国官员都遭到了吴国的严惩,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一般。
仅此一点,就使得吴国很快得到了这些百姓的拥戴。
与得到民心相比,那些平时就胡作非为的官员的坚决抵抗对吴国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正如杨渥当初所说的那样,与其让这部分“渣滓”混入吴国朝廷,继续毒害百姓,并且对吴国原本官员造成坏的影响,还不如一开始就坚决清除掉这些人。
在杨渥看来,历史上李存勖依靠突袭的手段一举击败梁国,这固然让他省下很多麻烦,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向他投降,但这种良莠不分的全盘接受也导致后唐朝廷的迅速腐化,而且给之后的各地造反留下了隐患。
而如今吴国的手段虽然在短期内会遇到更多麻烦,需要消耗更多时间,付出更多代价,但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却是值得的。
而在西线吴军兵不血刃的攻占邓州、沁州和均州三地时,东线从寿州和光州出兵的李简大军同样进展顺利,颖州和蔡州两地的刺史一个向吴军投降,另一个则放弃城池,在吴军抵达之前就逃跑了。
只有蔡州下面的平兴县守将曹志牵因为平时杀人如麻,作恶多端,在得知吴国对他们这些梁国官员的处置方式后,心中畏惧,又逃跑不及,于是带领守军坚决抵抗。
不过吴军毕竟势大,而平兴县却仅仅是一个小县城,城中的守军不到千人,而且城池破旧,积蓄的粮草也不多,所以遭到吴军进攻后,仅仅三天时间就被攻破城池,那些随曹志牵守城的梁军将士悉数遭到坑杀。
这种强势手段对那些心怀侥幸之人无疑是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让他们明白继续顽抗下去唯有死路一条。
这样一来,除了那些真正罪大恶极之人外,其他人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抵抗的意志顿时弱了许多;就算是那些自知罪行深重的,也不会再选择顽抗,而是在吴军到来之前就向北逃亡。
宋州城西面六十里,华家庄,梁军大营。
霍彦威将部将们都打发出去,只留下自己与一位文士在商议着。
“吴军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如今一朝北伐,必然声势浩大,投入的军力极为强大,我军不可力敌。从如今得到的消息来看,亳州那边已经被吴军占据,温韬下落不明。宋州这边下邑、鄼县等地都被吴军占领,现在的局势对我方极为不利,不知先生何以教我?”霍彦威面色凝重问道。
眼前这位文士,乃是他的心腹幕僚淳于晏。
此人以明经登第,在霍彦威还没有发达之前就跟随左右;有一次霍彦威兵败,大军溃散,其他人纷纷逃命,唯独淳于晏仗剑徒步追随左右。
自那以后,霍彦威便对这位心腹幕僚极为看重,大小事务都要和他商议才做决定。
霍彦威原本不知书,乃是一个典型的武夫,就是因为有淳于晏的辅佐,所以他镇守各地时能将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被百姓称赞,这都是淳于晏的功劳。
他捋了捋胡须,皱眉沉吟半晌,这才开口道:“将军觉得,以如今梁、吴两国的实力,到底哪家更强?”
“自然是吴国更强。”霍彦威想都没想便答道。
他现在是与自己的心腹交谈,自然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会有什么顾忌。
“那么两国的军力相比,又是哪家更强?”
“若是比较军力的话,同样是吴军更强;但若是没有晋军的牵制的话,我军未必就不能挡住吴军。”霍彦威沉吟片刻后答道。
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
淳于晏笑道:“若是没有晋军牵制,我军北面的十多万大军南下,要挡住吴军自然能够做到。但现在的情况下,将军觉得我军还能够保住中原吗?”
“这……”霍彦威沉吟许久。
现在的情况,虽然晋军抽调一部分军队去进攻镇州,但留守的军队依旧众多;受其牵制,梁军不可能全部南下,最多抽调个三四万人南下支援。
这样的话,即便洛阳那边再出动一些军队,但能够用于南线的梁军总兵力也不会超过十万人。
而吴军来势汹汹,谁知道他们到底出动了多少军队,十五万?二十万?二十五万?这些都有可能。
当然,像某些传言中提到的吴军总兵力达到五十万的传闻,这就太假了,至少像霍彦威这种明眼人听了之后一笑了之,不会当真。
但不管怎么说,吴军出动的兵力必定很多,光靠着十万左右的梁军是很难击退对方的;尤其是南方兵力空虚的诸州更是很可能迅速失陷。
所以霍彦威沉吟后答道:“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很难守住,山东等地也会失陷,唯独开封等靠近洛阳的地区有可能守住。不过若是战事不利,或者晋军南下的话,这些地方也可能被敌军攻占。”
淳于晏笑道:“将军说的不错,所以以在下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整个中原都可能落入吴国之手。到时候梁国的势力必然大衰,退保洛阳、关中就是必然。甚至连这些地区都难以守住。”
“先生的意思是?”
“将军,请恕我直言,梁国已经衰亡了,即便最后能保住关中等地,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能争雄天下的唯独吴国与晋国两家罢了。所以在下的意见是,将军趁着目前手中有兵有将的时候主动向吴国投降,必然能受到吴王的重用。”
“什么?投降?”霍彦威惊呆了,显然没想到淳于晏竟然会劝他投降吴国。
“不错,吴国的政策在下仔细研究过,虽然对于降将有一定的排斥,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还是有很多降将在吴国受到重用。关键的还是看个人,若是能力强,又没什么野心,这种将领还是能受到重用的。只有那些野心勃勃之辈或者无能之辈到了吴国才会被排斥。”淳于晏劝说道。
他见霍彦威神色变幻,显然还在犹豫,当即接着说道:“将军既没有什么野心,过去的名声也很不错,论起能力来,将军的能力也算上佳,即便到了吴国又何愁不受重用呢?”
霍彦威默然,他现在已经被排斥在朝廷核心之外,朱友贞并不怎么信任他,张汉杰、赵岩等人更是对他没什么好感,可以说他对梁国朝廷是极为失望的。
再加上梁国目前的局势的确如同淳于晏说的那样,处于大厦将倾的时候,所以他也知道继续留在梁国这艘破船上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然而这么多年来他效忠梁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再加上他手中握着数万大军,若是一战不打就投降,心里面也不会甘心,而且还会被人瞧不起。
所以他沉吟许久后还是摇头道:“先生说的本将都明白,不过请恕本将不能按照先生的建议来做。陛下让本将镇守南线,防御吴国,如今尚未与吴国交战就投降的话,这实在有违我的本意。”
淳于琼见此只好道:“既然如此,那将军就只能与吴军好好打一仗了。”
他知道一旦霍彦威下定决心的事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没有继续劝说。
“不过在打这一仗之前,将军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提振众将的士气,不知将军打算怎么做。”
霍彦威顿时有些头痛,早在两天前他就收到了吴军北伐的消息,同时还得知下邑、鄼县等地都已经失陷,目前吴军正在向谷熟进军。
从收到的消息来看,吴军的规模并不大,仅仅一万人,但谁都知道那不过是吴军的前锋罢了,后续的吴军到底有多少人大家都不清楚。
以吴军准备这么多年才骤然发动北伐的态势来看,吴军必然兵力众多,来势汹汹,不可抵挡;所以在得知消息后,不少将领都主张避开吴军锋芒,先退守开封等地,等其他各路援军抵达后再集中兵力发起反击。
当然,霍彦威也知道这些将领说的好听,但实际上不过是心中胆怯罢了。
实际上,不仅是那些部将们心中胆怯,便是他自己心中也很没底。
再怎么说,他现在手中都只有两万军队,而吴国到底出动多少人谁都不清楚,现在若是回援宋州,很可能一头撞上吴军主力,最终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所以便是他心中也有退避吴军锋芒的打算,只不过他作为主将不好将这种想法说出来罢了。
当然,军中众将也不是没有主张立即退兵防守宋州的,正是在这些人的坚决主张下,让霍彦威难以下定决心,结果这两天梁军一直留在华家庄没什么动静。
就在这时,有侍卫进来汇报道:“将军,刚刚得到的消息,谷熟县已经被敌军攻占了,目前吴军正在向宋州进发。全彦将军派人前来向将军请求援军。”
霍彦威身子一震,随即摆摆手道:“本将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全彦乃是他的心腹将领,对他极为忠心,被他留下来防守宋州;如今全彦接连派人来请求援军,看来宋州那边的局势很不好。
目前摆在霍彦威面前的两条选择,第一条就是立即率军回援宋州,以他们现在和宋州的距离,若是全力行军的话一天时间就能到达;即便按照正常行军速度,也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赶到。
两天时间,以全彦的能力和城中守军的兵力,相信守住城池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若是吴军出动的兵力众多,他现在贸然率军前去救援宋州,很可能一头撞上吴军主力,到时候别说宋州难以保住,便是他自己都要损失惨重。
此外,众将的士气也是个问题,大家现在都惊慌不已,谁都不愿率军回援,以这样的士气和状态,能打赢吴军才是怪事。
除了回援之外,另一个选择就是像许多将领建议的那样,退守,保证自身的安全,等候后续援军抵达后在反击,想来那时候敌军的具体情报也搞清楚了,可以针对敌军的部署来做出应对,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乱撞。
但这个选择的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宋州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失陷敌手。
霍彦威沉吟许久,依旧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在这时,又有侍卫进来汇报:“将军,王彦章将军派人前来,说他已经率领大军南下支援,请将军先行率军救援宋州。”
“王彦章将军率军来援了?”霍彦威顿时惊喜。
他原本还以为以张汉杰的性子不可能立即率军前来,所以之前他没做指望这么快得到援军,没想到王彦章竟然率军来援。
他连忙问道:“可知道王彦章将军到底带了多少兵力吗?”
“这个……听说只有他麾下的右龙骧军五千兵力。”侍卫答道。
霍彦威顿时有些失望,五千兵力能成什么事情?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刚才他还以为张汉杰也率军前来,那样的话局势自然不同。
毕竟张汉杰作为朱友贞的心腹,一旦他亲自率军来援,在他的影响下,后续援军必然会很快到来;但如今不过是王彦章的五千部众前来救援,很显然张汉杰无意南下救援宋州。
这样一来,宋州这边要等到援军就难了。
想到这,霍彦威心中失望至极,更是对张汉杰等人深感痛恨。
这两人作为朱友贞的亲信,一直把持着朝政,连各路将领的任命很多时候都要由他们说了算,若是他们真有能力也就罢了,但他们偏偏既无能力,又无担待,反而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在这一点上,他和王彦章可以说是有同样的看法。
可惜不管他心中如何失望,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他需要作出选择,是退守还是立即回援宋州。
过了许久之后,霍彦威总算下定决心:“也罢,既然王彦章将军带着五千人都敢来援,本将手握两万大军,岂能畏战?而且全彦守宋州,他乃是本将心腹,本将岂能坐视不理吗?”
他站起身来,对淳于晏道:“先生,本将已经下定了决心,立即回援宋州。现在还请先生去传令,让各部将领立即来本将营帐议事。”
淳于晏连忙道:“是,在下这就去办。”
他虽然是霍彦威的亲信,但他从来都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向霍彦威提供自己的建议,若是对方不听从,他也不会强求。
不一会儿,众将按照军令前来中军大帐商议,在军议中,虽然许多将领依旧反对回援,但在霍彦威的坚持之下,最终大家还是同意了。
八月二十日,停留在华家庄已经两天的霍彦威终于出兵,向宋州进发。
与此同时,从亳州赶来的李承鼎部也在向宋州方向赶路,两支军队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场遭遇战即将开始。
第六百二十四章发现敌军()
宋州南面三十多里的官道上,一支七千人的军队正在快速行军着,道路上满是尘土扬起,士兵手中的刀枪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道道摄人心魂的寒光。
这条官道的道路并不宽敞,最多只能让五六个人并排行走,对于那些骑兵来说更是只能双骑并行,这就使得整个大军前后绵延数里,像一条长龙一般。
这支军队正是从亳州出发向北进军的吴军,他们在离开亳州后,第一天就向北急速行军了八十多里路程,抵达距离宋州四十里的地方才安下营寨。
而今天则是离开亳州后的第二天。
走在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列乃是骑兵统领柴克宏,作为统帅的李承鼎则跟随五千步兵一同行走,与另一位将领刘仁赡留在一起。
“刘将军,你这五千人的确训练得很好,本将深感满意,怪不得大王对你这么看重,果然是有真才实学啊!”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众多将士后,李承鼎不由得赞叹。
由刘仁赡统领的这五千将士,在经历了之前几天的快速行军后,又经历了昨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