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英国人是不是过的很辛苦,那倒不是,他们就像后世的美帝一样,工业在衰退,可是金融业取得了统治地位,正在从垄断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跨越,英国人的收入,从过去的在工厂打工拿工资,变成了提供服务业收取佣金,说不好听点是食利阶层,说高端大气一点,英国人在享受投资红利。因此他们的人均收入在欧洲保持在第一位,因为他们的服务业利润比工业更丰厚。
法国经济比英国好不到哪里去,主要原因是各个派系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来对抗经济危机,你是紧缩财政也好,扩张赤字也罢,好歹做点什么,结果政府始终什么都不能做,让人民根本就没有信心,于是投资不会扩大,失业也就不会降低。
表现最好的的当然是德国了,他们的失业率只有1。8%,这已经是经济学上的充分就业了,纳粹宣传他们已经彻底消灭了失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治体制,拼命的告诉德国人你们很幸福,又拼命的不让德国人听到国外的消息,不知道他们其实不自由。
中国经济不好不坏,虽然始终面临着通胀压力,但是通过扩张赤字,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正增长,尽管统计的数据很没劲,1%、3%和2%,这三年的增长反应在经济上几乎没什么意义,当然这是冲抵了通胀之后的增长率,是实实在在的增长率。
可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经济体,能够正增长已经很难得了,尤其难得是,重工业领域开始全面扩张,汽车超速发展,造船业结束了萧条期,重工业不仅在产值上,而且在各项产能指标上超过了美国。
斯柯达将汽车年产量预计能达到140万辆,东北的爱民汽车在新工厂全面投产之后,年产能能达到30万辆,销量完全不是问题,张学良在他爹黑钱支持下,已经在建设第二个工厂了,要在今年达到100万的产量。
机床产量达到了6万台,其中2万出口到了苏俄,自己消化了4万台,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制造国。
钢铁产量扩张到了7000万,并且新工厂还在扩建,今年可能达到8000万吨,是美国的两倍。
煤炭产业,像杨潮想象中那样增产了,达到了6亿吨,已经是美国二战期间的水平了,而且还会持续扩张,杨潮决定降低降低补贴价格,只补贴三分之二,开始打击超高的煤炭价格。
但为了应对美国第二轮经济危机的冲击,杨潮还是决定再次采取措施,继续维持物价水平,防止通货膨胀失控。
但现在连高速公路都卖了,成了老百姓手中十年期不动的股票,还有什么资产能卖呢?杨潮把主意打在了梁启超掌控的公屋上。(。)
第七百节 推迟丈母娘时代()
梁启超是激烈反对买卖公屋的,他认为现在这种租房收租,让人人都能廉价住上房屋的方式很好,不需要改变,尤其不需要直接将房子卖给个人。
但是杨潮向他强调了国家的困难,解释了通货膨胀的远离和威胁,如果不卖公屋的话,老百姓手里的钱很可能变得一钱不值,经济系统还会崩溃。
作为一个有大局观的人,跟杨潮吵了一架之后,也不得不接受了。
但是杨潮还是大大照顾了他的情绪,同时也担心全面放开房地产之后,一旦失控,就无法收拾了。
后世的中国政府控制力多么强悍,也控制不了房价的飞涨,葱姜蒜的增长,杨潮还能控制的住,一旦房子这种玩意开始疯长,他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所以他不敢彻底放开房地产行业,只是给公屋开了一个口子。
让公屋公司开始发行债券,并且持有这种债券的住户,只要他们从即刻起,住满三年,并且购买到足够房屋建设成本的债券,可以立刻兑换房屋所有权,等于是用债券换住宅。
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大家一下子都去购买债券,反而把债券价格拉高了,间接就等于拉高了房价,因此必须从即日起到三年后才能得到第一批住房。
作为补偿,梁启超得到这些债券的钱,将全部投入进去,建设新的公屋,而且是更大,更舒适的房子,100平米往上走的房子。
因为现在连70、80平米的房子,也让老百姓挑剔起来,梁启超这两年盖的100平米大房子开始供不应求了。
既然小房子已经不受欢迎,那么自然就没人喜欢这种债券了,因为没人打算一直住在小房子里,反而不停的打听公屋公司下一批大房子什么时候能盖好。
结果让杨潮意外的是,梁启超的住宅债券不但没有受到热捧,反而无人问津,因为这些债券等三年后,也只能换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现在住着满意房子的还愿意购买,现在住着小房子的,都盯着100平米的大房子呢。
这件事倒是让杨潮有些意外,只能马上调整政策,不得不胆战心惊的又往前迈了一步,因为他现在可卖的东西确实不多了,即便胆战心惊还得卖。
于是立刻改变措施,立刻宣布开始接受分期付款,可以将一栋房屋的售价分期三十年,每年只需要缴纳三十分之一的放款,就能立刻获得一套房屋。
算是彻底的,又义无反顾的将中国推进的到了商品房时代。
但这个措施还有很多人在观望,大家还在算计这样的买房方式到底划不划算,房价会不会降低,还是租房住更合理。
而杨潮是需要尽快打到抽紧资金的目的的,恨不得马上所有人都变成房奴,让他们不敢动不动就吃肉,不敢随随便便就买车,可事与愿违,在这种重大资产面前,老百姓是十分谨慎的,不是这么轻易就能接受商品房的概念,尤其是有公屋可供选择的情况下。
不过杨潮不着急,通胀是一个长期情况,对抗通胀也是一个长期行为,通过商品房,等于是向市场提供了一项大额资产,而且是人人都需要的必需品,这样老百姓的收入,会将相当一部分用来买房,即便在观望的,也更愿意存钱,万一房子真是一个好东西呢,那时候自己没钱岂不是吃亏了。
将这种大额资产投入市场,就好像跟国家经济这艘大船,突然抛下了一根铁锚一样,能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用来应对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在合适不过了,好在美国经济危机好像没有影响到其他国家,他们自己在国内独自消化。
让杨潮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明白这个时代已然不是经济危机之前的时代,那时候是英国打造的自由贸易体系良好运行的时代,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有机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从美国人开始,各国大打贸易战,尤其是美国,他们的出口贸易从五十几亿美元,急剧缩减到了十几亿美元的规模,十几亿美元对于美国这样的经济体,影响微乎其微,可以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基本上切断了跟世界贸易的联系,成为孤岛一般的存在,自然对世界经济影响也就小了。
即便这几年中美贸易开展的不错,也只增加了十来亿美元,主要还是支付给每年进口的1亿桶石油的货款,大西南水电还都处在基础施工阶段,美国设备的大规模交货期还没到,因此贸易规模还不大。
十几亿美元的贸易额,对中美两国都算不了什么,国民经济的占比还不到十分之一,所以美国经济危机基本上没有影响到中国。
同时中国经济产能持续扩大,杨潮终于在37年年末的时候,彻底结束了对煤铁的补贴措施。
另外,中国企业不能生产武器之后,山东许多机器制造业企业转产机器设备,加入了中国越来越激烈的设备更新市场,倒是一时间压低了不少机器设备的价格,只是跟军火相比,利润让人提不起劲。
随着这些工厂加入机器设备市场,汽车业的零配件产量激增,汽车产量大幅度提高。
通过将零部件分散到各个合作企业,37年年底斯柯达工厂这一年生产了150万辆汽车,但是劳林并不罢休,依然在建立新的组装厂,并且扩大新的合作伙伴,寻求新的零部件供应商,他的目的是向福特汽车发起挑战。
福特t型车的最高年产量是19的180万辆,劳林可不单单是在是要挑战这个记录,而是打算用斯柯达420系列车型,挑战t型车,而420系列车型,今年只有120万辆,因此他明年至少要增加60万辆的产能。
东北爱民汽车公司,整合了奉天、铁岭、本溪等重工业城市的机器制造企业,建立了直接零配件供应体系,在年底前完成了100万产能的扩张,当然这一年他们还生产不出这么多汽车,这一年他们只生产了30万辆而已,但是新工厂、新设备和供应商的酝酿,让他们明年保守也能生产100万辆,当然前提是能卖得出去。
这两大汽车公司,生产了中国百分之九十的汽车,其他的比如迈巴赫,年产量还不到一万台,精工细作,手工打造,纯粹的匠人精神,是不可能有多少产量的,但是他们甘之如饴,并不跟斯柯达这样的公司拼产量,他们拼的是质量,迈巴赫的孕育下,借助齐柏林的品牌积累,始终是世界第一流的豪华车制造商,是中国汽车业最好的名片。
同时年底,梁启超将最早一批的100平米房屋交付之后,终于带动了一波购房潮,第一年底大家经过小半年的观望,发现买房是一项划算的买卖,首先节省了租房的费用,要知道租房虽然不贵,但也不便宜,100平米的房子一个月租金可是10两,而房价总共才2000两,每年只需缴纳200两,一个月虽然看起来缴了16两,但房子是自己的了,减去租金,他们等于每个月缴6两银子,缴纳十年,就拥有了一套房子,多么划算。
最重要的还是老百姓有钱,100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甚至四口人,两个人工作,一个月收入就有60两以上,缴16两完全不是太重的负担。而且很多家庭在农村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老父母自己节俭,给儿子可不省钱,很乐意帮儿子供房,总不能让儿子在城里丢了面子,更不能在亲家面前失了面子。
美国人建帝国大厦花费了4000万美元,总面积20多万平米,100平米造价2万美元,但是梁启超的公屋,采取的最经济的建造方案,没有美国人那么奢华,一般只建造10层以下的建筑,造价只有帝国大厦的十分之一,也就是2000美元,折价还不到1000两。
梁启超觉得自己黑了心,他当初坚持要原价卖的,但杨潮制止了他。
如果梁启超真卖1000两,一个普通工人,三年工资就能买一套房的时候,杨潮就不是担心老百姓把钱花到其他方面抬高物价了,而是要担心房价问题了,大家都抢购房屋的时候,势必引起大量的其他资本进入商品房领域,一时间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开张,不但会将工业资本投资转为房产投资,还会短期内拉抬钢铁、水泥的价格,制造更大规模的通胀。
如果梁启超没有引发购房热潮,保持现在的温和状态,让中国经济平稳度过危机时期,就算完成了任务。现在压制购房潮,其他资本根本就无法跟公屋竞争,因为公屋可是从各个城市中免费拿到了相当多的土地的,各个城市不可能免费给其他私人资本免费土地,因此只要老百姓没有产生失控的购房冲动,其他资本就不可能盈利。
杨潮最终要模仿的,还是新加坡的政策,政府来控制房屋的供应,说到底压制住房产的商品属性,让他回归居住的功能,远比政府卖地对社会更有利。
只是丈母娘的时代,怕是要延误很多年了,让女婿们在过一些年的好日子,不用太早进入要房要车的恐怖时代。(。)
第七百零一节 两党时代()
37年的结束,也是杨潮任期的结束。
潘训成功的开启了他的第三个任期,也是最后一个任期。
因为米青在自己当总统的最后一年,推动国会通过了总统任期最多不能超过三届,并且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过三届总统,并且最后两个任期是连任的米青,已经没有了继续竞选的资格。
国会通过这个提案,应该说是没有任何波折的,首先米青这几年在杨潮支持下,做的相当不错,整个国民的收入水平是实实在在的增长了,生活水平毫无疑问是提高了很多,看看街上一群一群的胖子就知道了,因此如果米青继续竞选,很容易继续当总统,这是反对派不愿意看到的,反对派支持的提案还能通不过?
但潘训再次当选,就充满了波折,因为李富安通过这几年国家复兴发展公署的工作,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和威望,国家复兴开发公署总计雇佣了1亿雇员,对财政的压力非常大,但对李富安的选票作用也非常大。
同时也引起了反对派越来越不满的情绪,现在大家把李富安拿国家的钱给自己买选票,已经当成了共识,有识之士,社会精英,大批大批在反对他,甚至连过去支持他的大批资本家都对他的行为不满。
即便依然支持李富安的人,甚至国家复兴开发公署的管理层,也颇有微词,因为国家复兴开发公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人员繁冗,效率低下,凡是一切国营组织会出现的问题,这个公署都出现了,因为他管理着1亿人,每年单单是工资支出就高达400亿左右,这是世界上最官僚,最庞大的组织。
潘训利用了这些反对的声音,并且他旗帜鲜明的打出了反对派大旗,宣布脱离富强党,表示富强党已经不是当年的富强党,不是他理想中的组织,充满了腐气,官僚和裙带关系,他宣布跟这个组织一刀两断,也跟过去的潘训一刀两断,重新做起云云。
这小子口号喊的山响,但真有响应者,普通国民确实有些不适应,这些年富强党开动宣传机器,同时又有实打实的政绩为证,那是杠杠的各种认同,在全世界范围内,名声仅次于纳粹,而纳粹的名声,有多少是宣传出来的,富强党却是实实在在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创造了奇迹的。
因此如果仅仅是一己之力,潘训是不可能斗****富安的,但这次他有帮手,一大群被压制了多年的帮手。
富强党强势了有二十年了,可是地方实力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慢慢的收复失地,在各地都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张謇在江南、张澜在四川,熊希龄和谭延辏г诤希治皆谏轿鳎庑┤硕加屑淝亢返牡胤酵持瘟Α�
潘训大旗了反对派旗帜,然后跟一个个地方党派谈判,将这些党派组成一个联合阵线,起名为中国民族进步联盟,统合了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张謇领导的立宪党,一下子就在云贵川和江南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又联合湖广的共和党,将势力扩张到了大半个中国。
潘训打大旗不是问题,问题是别人都认可,因为他早在四年前,就已经站在了杨潮的对立面,通过跟杨潮打对台,让全国政治势力看到,他是可以跟杨潮当面锣对面鼓对仗的唯一一人。
于是这些人为了打破富强党独大的局面,联合了起来,组成了这个民族进步同盟。
他们大肆攻击米青施政中的失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口号,要“改变,进步”。
这四年时间潘训也没有虚度,走访了全国各地,深入乡村,走遍城市,到处采风,深知老百姓不满的地方和老百姓满意的地方。
潘训表示将继续富强党国家复兴开发公署的运作,不会开除认真工作的任何一个雇员,但是对那些懒汉,那些影响工作效率,不看好好工作的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