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文叹也没什么主考官的好人选,本来是想安排乌康时的,但是文叹知道这乌康时并不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乌康时也很忙啊,他最近还正忙着跟手下的侍郎们收集官员们的资料填表呢。因为文叹觉得如今的官员太多了,他也记不清,每次问小五也不是办法,那小五有时候也不知道文叹所问的人是谁为啥会待在朝中任官。
所以文叹一想得了,反正吏部最近也比较闲,虽然有科举大考,但也并不太忙,那就收集资料填表吧。这个表,也算是比较详细了,首先要记录在朝文武官员还有地方官员的总人数,武官副什长以上就要上表,文官则暂时是侍郎以上就要上表,地方官也一样。然后就是每个官员的名字也要写上,这是必须的,其次还要把官员所在的官位,和以前所在的官位给写出来,还有就是每个官员当上官的原因,甚至连故乡是哪里的家境如何都要写上,基本的能力文叹也是想让他们写出来的,但没办法,这根本就看不出来啊。可以说吧,这个表除了忠诚度还有能力这种根本看不出来的东西没有写上之外,是该写的能写的基本都写了。
也许有的人说这文叹神经病吧,整这些个麻烦的东西。但事实是,这并不麻烦,因为这活本来就该吏部的干,不然的话白设这么一个部让他们白吃俸禄吗?别以为这是一次性的事情,这些基本上就是文国在吏部工作的官员每天的任务,当然吏部尚书倒是没有这么累,但是那些侍郎也就不一定了。
也不用怕人手不够,因为官吏官吏嘛,有官就有吏,小吏就是不用上官职表的那些个非常小的官,甚至称不上是官,因为他们只是临时的编制。每个部,每个月都会有文叹给投入的资金,然后尚书就要合理的分配这些资金,来雇佣小吏维持这个部的基本运转。当然,尚书也可以贪污,但是贪污了钱之后还能如常完成朝廷的指示还好,如果完不成,那是肯定要被朝廷给追查的。
比如现在乌康时的吏部尚书吧,文叹让他们弄这个表,自然也给吏部投入了资金让他们把这件事给完成,可如果投入了资金后这种只是靠时间来堆砌的东西还完成的非常不理想的话,朝廷肯定就会知道端倪。然后就是查看吏部内部的账,看看这钱到底是花哪里去了,继而知道是否是因为贪污而造成没有完成朝廷所定的目标。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说这乌康时真的贪污了。
扯远了,我们书归正传,在文叹旁边的乌康时此时见了这羿川的态度,那能不知道自己是中了人家的套了,不过乌康时也没有感到愤怒什么的。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而是乌康时并不想当这个主考官,毕竟一大堆事还等着他去做呢,那还有时间去当主考官。
第220章 安庆明的到来()
乌康时现在可是非常忙的,一直都在忙着收集官员们的资料,虽然挤挤时间倒也可以去当主考官,但明显乌康时不是这种勤劳的人。再说了,乌康时这算是第一次掌管大局,所以不免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虽然他很多的想法很好,但做起来却发现并没有理想的那样顺利,故而此时他也正想着培养行政经验,他可不想去当科举主考官把时间白白浪费了。
真要说起来,这羿川也算是帮了乌康时的忙了,所以乌康时对于这羿川倒也挺照顾,只听他说道:“羿大人,既然陛下把主考官的位置给你了,你现在也就暂时是我吏部的人了,不要担心,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会尽力帮助您的。”
“谢大人,只求大人分派两名小吏协助便可。”毕竟文国的也不是很大,不需要一堆人都去围着科举去转悠,所以羿川觉得让乌康时提供两个吏部的小吏也就是临时编制人员去帮忙就可以了。
“哈哈哈,这个简单,对了,我再给羿大人派一个侍郎过去吧,平常都是他准备的这件事,让他帮你也好。”
“多谢大人。”
主考官的位置定了,文叹也不需要继续操心了,也是文叹太懒了,不想亲自去监考,不然的话也没这么多事。
羿川和乌康时现如今也都有了公务,自然不能像平时一样在文叹身边了,所以很快他们两个都退出了房间。文叹见两人也走了,心想好久没有这么清静过了,最近因为登基大典的事,忙的要死,如今得了空,文叹也想清净清净。
“小五、罗土,你们先带着人出去吧,孤想自己静一会。”
“是。”
将人都赶出了房间,文叹趴在桌子上就小睡起来,连卧室都不愿意去,文叹也算是懒到一定程度了。
“陛下!陛下!”
听着门外传来的阵阵叫喊声,文叹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刚才他是真的睡着了,现在文叹都不知道自己究竟睡了多久。
“陛下,臣安庆明求见!”
仔细的听了听原来是安庆明在喊后,文叹赶紧开了门,发现果然是安庆明站在门外。
“丞相,刚才孤小睡了一会,所以没有听到您的呼唤,真是失礼,让丞相您在门外待久了。”
“陛下,不碍事,不碍事,臣只是刚敲门而已。”
说着话,文叹扶着安庆明找到椅子坐了下来,安庆明执意不坐,非要等文叹先坐下之后再坐,无奈文叹只好先坐了下来。
“小五,你去弄点茶。”文叹看安庆明这样子,好像要在这里说一会话,所以便命小五去准备茶水。
“陛下,不必麻烦了。”
“怎能如此说呢,不麻烦,丞相远道而来,怎能不弄些茶水招待。”
“额。。。”安庆明听着文叹的话,觉得有些云里雾里,心说陛下也真是敢说,还远道而来,自己刚才就在对门的屋子里办公,走个十几步就能到这里,也真算是“远道而来”了。
文叹显然不想注意这些细节,他道:“不知丞相您来孤这里,是有什么事要说吗?”
安庆明见文叹问自己来意,也不直接说明来意,而是像央求文叹一样。“陛下,臣有几个故事,想讲给陛下听,陛下您有没有时间听呢?”
“有,安爱卿,什么故事您尽管讲就是。”
“嗯。陛下,古真世界里有‘王昇之憾’这么一个故事,它出自《云子青册》这本史书,其他史书也都或多或少有记载。陛下,故事是这样的。在古真468年的时候,在远方的宿青邦,有一个皇帝叫做王昇,他能文能武实现了国家的中兴。那时候他的成就,已经非常的高了,可惜的是,飞来横祸,王昇在检验军队之时,不幸从高台上陨落,以头朝地坠落而一撞不醒,最后就这么消失在了世界上。他的手下对于他自然是非常尊敬,可是他根本没有后代,也没有兄弟姐妹,更没来得及娶妻,所以即使他的臣子们想要继续延续他的王国也没有办法了。你说,当初他要是有后代,会让臣子们这些遗憾吗?”
“嗯,这王昇真是可怜。”文叹点点头说道。
“陛下,还有一个故事,听闻有一皇帝,他喜好男色,终日沉浸其中,然而即使这样,他依旧留有后代,使得帝国延续下去。”
“停停停,丞相,您说这些干什么?”文叹现在总算是发现问题,这个安庆明说来说去,怎么总在说有后代的好处之类的。
“陛下,臣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想,陛下您岁数也不算小了,如果陛下您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或者是官员,您即使是打一辈子的光棍,臣也不想劝您什么。可是陛下,您贵为皇帝,没有一个继承人,军心也会不稳的啊。所以陛下,臣恳求您赶紧找一个人完婚吧,这样一来日后即使发生不幸,也有了继承您志向的人呐。”
好嘛,感情这安庆明来劝婚来了,话说这安庆明好嘛以前不劝,今天来劝呢?其实啊,以前安庆明不来劝文叹赶紧结婚是因为他太忙了。以前文叹安排给安庆明的事情可真是数不过来,基本是把六部所有的权利都给他了。像什么屯田啊、户口啊、税收啊、人才推荐之类的,全是人安庆明管的,还有那些个小吏也是人安庆明找的,文叹基本上就没有啥事。
也幸好安庆明是一个忠臣,如果要是奸臣或者庸人的话,估计文国早就灭了吧?你想想,如果安庆明要是一个奸臣的话,之前他掌握那么大的权利,肯定会富贵险中求恶向胆边生的选择造反。那样一来,文叹的胜算基本上没有,因为朝政都让人家给把持了。如果是庸人的话,那就更别提了,估计文国会爆发农民起义吧。
总而言之,以前的安庆明权利大的很呐,每天忙都忙不过来,现在的安庆明倒没有那么忙了,倒不是权利被文叹给故意夺了,而是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安庆明不需要再去做了,有六部的官员们就足够了。
第221章 光棍皇帝()
文叹自然也是知道安庆明这老头来这里劝婚是因为他闲下来的缘故。此时他不由得苦笑起来心想早知道就不该让安庆明闲下来,你看,出事了吧。对于结婚这种事,文叹是极力回避的,毕竟他以前也没这种经验,甚至文叹每天都想着霸业要紧,自己打光棍得了。可是他知道这不现实,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选择打光棍,而皇帝却不行。
可不怎的,你想想吧,文叹一个皇上以后如果光棍的话,威望还有没有了?别人一提文叹肯定就会说:“哦?文国的皇上啊,我知道,那是个光棍。”
这样一想文叹也有些着急了,他说道:“丞相啊,孤也知道孤不娶妻对国家对众臣都有影响,可是没办法啊,孤平常也不出去游玩,没有什么适合的人结婚呐。”
“哎,陛下你这样想就错了,以您现在的条件,只要一声令下,一堆人就会送女儿过来。”
看着安庆明那笑眯眯的样子,文叹突然感觉对安庆明有些陌生,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平常严肃无比的老丞相,一提起自己的婚事竟然会做出这种为老不尊的表情。
“那丞相,您认为该怎么办呢?”
“我看啊,陛下有这份心就行了,这件事就交给老臣去想想吧,等到有合适的人选,臣再来找陛下。”说完这话,安庆明行了个礼后,就开开心心的走了出去,甚至走的时候还吹起了口哨。
文叹见安庆明走了,本来想再继续去睡觉,无奈被吵醒的他已经睡不下来了,所以便呼来小五说道:“你去差人把维生朗给叫来吧。”
小五得了命令后,便到了院中,也不用走太远,因为维生朗办公的地方,就在这个院中。文叹现在也已经尝到了居所在行政中心的甜头,平常想叫谁过来,谁立马就能过来,这不,小五出去还没有一分钟,就把维生朗给带来了。
进了门维生朗便行礼道:“臣维生朗参加陛下。”
“维生尚书,你不必多礼,且过来说话。”说着,文叹指了一个座位,示意维生朗坐下,维生朗坐了下来后,问道:“不知陛下您呼唤臣过来有什么事要交代吗?”
“倒也没什么事要交代,只是问问你,适合开拓的田地找到了吗?”
“陛下,臣已经找到了,我金岭城四周的荒地,基本上都能耕种,如果能挖一条渠把水给通过来让田地得到更充足的灌溉的话,也算是肥硕的良田了。”
“哦,是这样吗?”听了这个消息,文叹倒是有些激动了,他还真不知道该拿那些荒地怎么办,虽说是他说过要开垦土地,但是开垦之后那些地能不能种才是最重要的,如今听说不但能种,而且土地还挺肥沃之后,文叹自然非常高兴。
不过,对于修渠引水,文叹倒不是太了解,他问道:“你说引水过来,只是不知那葵河的水,能引过来吗?会不会有一段时间,葵河是干枯的呢?”文叹也没去过葵河,反正在文叹心中,所谓的葵河,也就是一条小河而已,不过听了接下来维生朗的话后,文叹对于葵河有了新的认识。
“陛下,您何出此言呀,葵河的水流了几千年还从未听说过它干枯过,倒是有史书记载葵河曾多次发大水。再者说了,听闻葵河之水是分割我古真南北的一条大河,除了南方的那条名叫做古真河的大河之外,就属葵河最长最宽了。且葵河之水的源头,无人看过,只知他从山西海流过来,然后沿着山川平原一直流入东海。”
“额,想不到这葵河竟然是如此之大,孤却是孤陋寡闻了。”虽然文叹对于葵河表现的非常无知,可是他此时却并没有那种无知的尴尬,反而感到无比的开心。因为旁边有这么一条大河,对于文国的发展来说,那是真的非常有帮助,想想之前自己竟然还问葵河的水会不会干枯,会不会引不过来这种愚蠢的问题,文叹顿时感觉一阵可笑。
当然,文叹之所以如此无知,也是因为没有一张古真全图的缘故,如果能有一张把整个古真文化圈内所有的土地都画进去的地图,文叹也不至于对于葵河如此无知。当然,文叹也尝试过搞这种地图,但是很可惜,并没有找到过。
也是,这个世界连个印刷术也没有,即使真的有那种地图,也不会流传下来几份,因为太难画了。想想,如果有印刷技术现在的文叹肯定能搞到的,当然贵不贵是一方面。
至于文叹为什么不去发明印刷术,这里说一下,不是文叹不想发明,这种便民的东西,文叹肯定是第一个想要发明出来的。奈何,文叹根本不会啊,平常他也不接触那种落后的印刷术,唯一几次和印刷沾上关系的,还是看别人用印刷机给他印东西,你说就看看印刷机印东西,能看出个所以然吗?答案是不能,不信的话你自己去盯着印刷机看一整天,看看能不能学会印刷术。
知道了葵河到底有多大后,文叹又问道:“维生爱卿,你也说过要让开垦的土地肥沃起来,应该弄一个渠把水引过来,只是不知道通一个渠过来需要多少时间呢,以我文国的人力可以做到吗?”
维生朗听了文叹的话,回答道:“陛下,其实不光是开垦的土地会变肥沃,连着之前一直种的农田也会更加的肥沃,这个道理陛下应该也明白。至于我以我文国的人力物力能不能修这个渠呢,臣以为应该可以,陛下若是动用五百人去修的话,相信半年多的时间,应该就可以完工,因为葵河距离我金岭城也不是太远。若是陛下加把劲,弄过来一千人的话,那样就更快了,估计三个月渠就能修好了。”
“三个月?也不算太难,一千的人力我可以想想办法,不过还是先把地都给开垦出来再说吧。孤想弄一个鼓励开垦的屯田令下去,你觉得,孤弄一个开垦令颁布下去,会有多少国人自发的去开垦田地呢?”
第222章 维生朗家境不行()
“陛下,不知你所说的开垦令,内容是什么样的呢?”
文叹一想也是,维生朗连这开垦令的内容都不知道的话,又怎么能帮助自己估计会有多少人去开垦呢,所以他解释道:“开垦令,孤想要列出以下优惠,从今日起,凡是在我文国境内的百姓自发的开垦土地,则收五成的税收,当百姓种满三年后,税收则重新成为一成,以此鼓励百姓开垦。”
“陛下,范围是全国吗?”维生朗问道。
“对,就是全国,所有城都要实行。”
“陛下,若是按照您说的那样的话,估计应该会有很多的百姓去开垦吧,毕竟我文国境内一分土地都没有的百姓,也不是没有,而少地的百姓也是有不少的。”
“哦,既然如此的话,那我就实行这个政令了。维生爱卿,这开垦令,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