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恩布的死,吴山城现在也是缺城主了,陛下您打算怎么办呢?”
“哦,你说这个呀,不必担心不必担心,我自然有我自己的打算。”
“陛下,有什么打算您倒是说出来呀。”
“现在?不好吧,忙活了一天可真是太累了,饿坏了,可不想边说话边吃饭,孤要认真的去品味这些菜。说着,文叹夹了一大块肉连带着菜放入了嘴中搅动。”
“。。。”看着文叹这个样子,羿川有些无语,而乌康时倒是有些沉得住气,他虽然也想跟文叹反映反映这些事情,但现在看文叹也没这个心情,所以也就不去打扰文叹了。
众人就这么慢悠悠的喝着酒吃着肉,不一会就都饱了,饱了之后就能休息了?不,还有事情呢,文叹还要跟自己的那些处在地方军的部下道别呢。因为登基大典也结束了,文叹也给那些个将军们分好了他们所需要保护的领地了,这些人自然不能一直不上任,在金岭城也住了半个月了。
“诸位,请你们尽快去上任吧。”
“我等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待!”
说着,只见那些军队浩浩荡荡的就开始动了起来,地方军向四面八方走去,很快原本在这里的1500名士兵就只剩下了700人。
而那些围观的百姓,也吃饱喝足了,又一看文国军队的这个架势便知道,登基大典算是结束了,所以一个个也都选择回城了,毕竟家里都还有活呢,可不能一直在这疯。
“人都走了,那么我们也都走吧。”说着,文叹也掉头回去了,那些个官员们也都紧跟在文叹身后,准备了许久的登基大典就这么结束了。
当文叹到了朝堂之后,已经是下午了,刚要准备休息一会的他,马上就被过来的乌康时和羿川给惊醒了。“陛下,我等有事情和陛下商量。”
“哦,何事?”文叹有些不耐烦的说着,心想这俩人也真是分不清时候,今天早上到现在就没闲过,累了半天想休息一下都打扰我,好好的午觉就这么没了。
此时羿川先说话了,只听他道:“陛下,是这样的,依旧还是我在登基大典上给您说的那个问题,现在我们文国越来越大了,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了,那些空缺的职位如果不补上去,严重的影响了我们文国的运转,这样一来恐怕文国的实力也会大打折扣。”
“你这个倒是说的很对,是该把这些职位给填上去,可是问题是怎么填呢?我文国的人才这么少,我从那弄那么多人把这些空缺给填上去呢?”
第207章 科举制度()
“陛下,依旧按照老办法呗,用国人推荐的那些人才去就行了吧,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做的。”羿川轻松的说道。
“呵呵呵。”文叹摇摇头笑道:“你说的这个,孤觉得不行,所谓的国人推荐,究竟是谁推荐的,你心里难道没数吗?”
“这个何解?”羿川不解的问。说实话,羿川还真就不知道文叹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羿川他可不是非常精通内政,人师父当初教的主要是谋略,术业有专攻嘛,再说羿川的阅历也比较少。
乌康时给羿川解释道:“所谓的国人推荐,其实并不是国人的推荐,而贵族们的推荐,贵族们买通了一些人,把一些没用的废物给推荐上来,他们大多数都是贵族们的亲戚后代,无用的庸才而已,陛下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文叹点点头说道:“嗯,乌爱卿说的很对,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推荐的制度,我认为也是应该要改的,我文国的人才制度是想要真正的获得人才,而不是弄一些昏庸无能白吃俸禄的废人。乌爱卿,我问你,你支持这个制度吗?”
“这个。。。陛下,臣当然是不支持的,毕竟这个制度以前也打压过臣啊,当初明明我的能力各方面都超过我的对手,可最终却还是人家当了大官,就是因为他有一个亲戚是当初那个狗皇帝身边的人,所以才能顶了我自己上,我还就真的不相信国人会推荐那种废人。只是,虽然我不赞同,但是陛下,我们没的选择,只能这样,即使是发布招贤令也有可能招募一堆的庸才,陛下也难以一个个审理人才,所以依我看陛下还是将就着用这个制度吧。”
文叹听了乌康时的话摇摇头说道:“怎么能继续用呢,既然知道了这个制度是糟糠的东西,我们就要舍弃,因为孤又想到了新的人才制度。”
“陛下,能详细的说一下吗?”乌康时和羿川异口同声的说道,显然他们对于文叹所说的新人才制度很好奇。
“其实,孤想要弄这个已经好久了,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我看时机也成熟了,就跟你们说说吧。我觉得,我文国应该与众不同的吸引人才,并且公平公正的选择有能力的人,所以思来想去,只有通过让人写写字之类的来看出别人的能力了。”
“写几个字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羿川嘲讽道:“陛下你莫非在跟臣开玩笑吗?就写几个字,陛下您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的能力了?这未免太悬了。”
乌康时等羿川说完乌康时接又着道:“是啊陛下,臣也觉得这有些不可能。”
“怎么不能?”文叹解释道:“给那些应举的文人们一个标题,最好是有关朝政的标题,虚构的写出当我们朝廷面临什么什么困难的时候咨询书写文章的人应该怎么做。若是他写的方法好,是可行,那么这也就说明这个人的能力比较好,适合当个城主小吏之类的差事。若是写的不好,自然就不录用了,我把这个制度称作科举制,具体是这样弄的。。。”
文叹说了一说自己的打算,其实他就是无耻的抄袭照搬了科举制度。接着,文叹又详细的他们两个人说了说这个科举制度具体所涉及的问题,比如考试的时间间隔,每几年一次大考之类的问题,羿川听着这些话,眼睛慢慢的亮了起来,兴奋的说道:“陛下,您想的这个制度,可真是太棒了,我觉得这个制度公平公正,比以前的那个好的没边了,哎呀别犹豫了,就用这个人才制度吧?”
还没等文叹回答,乌康时就说道:“陛下,何不在考虑一下,诚然您所说的这个人才制度的确很好,也可以录用出不同于常人的人才。可是陛下,问题是这样一来,我们文国内那些推荐制度的受益者应该都会反对吧,这也是股不小的力量,也是能掀起风浪的,臣还是希望陛下您能三思而后行,好好的考虑考虑再决定。”
“不用不用,考虑这个干什么,正好,孤倒是要看看是谁反对,只要是反对,那我就立即把他拿下,这样一来还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文叹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他要对文国国内的那些贵族们下手了。
“那陛下,那些个空缺的官位?”
“肯定会补上的。”文叹说道:“那些个官位,孤还有用呢,孤已经决定了,要把这第一届科举制的状元提拔为城主,孤也是想让百姓们都看看,我改革的决心,来拿笔来,我来将这制度一一给你们写出来吧。”
文叹的话说完,乌康时和羿川就把笔和羊皮纸递给文叹,文叹接过之后,便开始在羊皮纸上写写画画规划起来了。最终文叹决定弄了这么一个科举制,这个科举制是每年考一次,若是中榜了,自然就当官或者做小吏去锻炼,若是没中还继续。然后就是出题的范围,文叹决定主要是出一些需要人分析的问题,并且一定程度的在文采上加分。而不是主要考那些什么诗词歌赋之类的或者是八股,那样不但没有用,还会让人才畸形起来,所以文叹决定把科举制度的题给改一改,可不能录取一些百无一用的书生。
文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就在这里基本的定了一个规矩。每年都考一次,考的时间是春天左右,然后借此挑选人才补充到官位上,或者当候补。
“陛下,您真是大才啊,就这么随随便便的一想,问题就解决了,臣可是深思熟虑了很久还依旧没有任何的头绪啊。”乌康时拍马屁道。
而文叹则心想:不是有头绪就神奇了,而是之前的那个推荐制度根本就没有办法改进,文叹可是知道,即使是前世的科举制度,依旧还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贿赂层出不穷,更何况是这个什么狗屁的推荐制度,与其继续使用这个糟糠,这个破制度,不如直接改了得了,反正自己之前不分封附庸国已经在文国闹的沸沸扬扬了,再多一个这个恐怕也没问题吧?
第208章 变法了()
文叹既然弄了这个科举制度,自然还要再顺势改改官制,他现在手中的权利可是非常的大,根本就用不着什么敲山震虎之类的去试探朝中各大臣的意思,所以他一有这个想法,便又直接对乌康时和羿川说道:“乌爱卿、羿爱卿,孤觉得,光是改改人才制度还不够,不如咱们直接把官制也给改了吧,来个彻底点的。”
“啊!?”显然,羿川和乌康时还没有从刚刚文叹所说的科举制的所带来的震惊中走出来,如今文叹竟然又说要彻底改官制,这俩人可是被文叹这股子劲给吓傻了。他们心说陛下这是怎么回事,这科举制的事情才刚说完,没怎么合计一会呢,他倒好,又直接跳到官制改革这上面了。
“嗯?怎么了吗?”文叹看他们两个人不说话,疑惑的问道。
而此时乌康时已经转过弯来了,他心想也是,文国现在的官职太混乱了,也不知道谁大谁小,也不知道谁管着谁,是该好好的改改了,所以他道:“陛下,是应该改改了,只是不知陛下您想怎么改?”
文叹站起身来,走了两步后,又猛然坐下,显然心中已经有底了,只听他开心的说道:“怎么改?我文国还小,最好不追求所谓的排面,尽量弄一些真正管用的官,不养闲官,因为我们文国养不起。还有就是要把权利给分的清晰一点,不能像现在一样每个人负责一大堆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是全才。”
“嗯,不知陛下您究竟打算如何呢?”
这羿川和乌康时听着文叹所说的话,心中也有些沸腾了,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文叹的打算。话说本来如果发生皇上要改革之类的事情,他身边的大臣应该极力阻止才对,怎么这两个人心这么大,还乐呵呵的问呢?其实这也是因为文国是小国的原因,涉及的利益很小,自然想改就改。再说了,这个世界国家变法也是常事了,难道都一成不变?开玩笑,你觉得一个封国级国家所用的制度还能够套用在地国级的国家吗?
文叹见这两个人发问,也没有藏着掖着,只听他把自己的想法不快不慢的给说了出来。“孤觉得,如今我文国的官制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乱!以前也许还看不出来什么,可是如今看来,已经乱的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我准备,彻底的改改官制。孤打算,在中央分设六部,分别为工部、吏部、兵部、户部、礼部还有农部。”
“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臣听不懂啊。”
“是啊,臣只觉得您说的话让臣觉得不知所云。”文叹的这两个大臣疑惑的说道。这也是正常,毕竟文叹哼的一下给他们说了要设六部,可能他们现在都还不知道六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自然会觉得不知所云,不过没关系,文叹很快就给他们解释了起来。
“所谓六部,其实就是把我们官员们各自所担的权利给细化然后把一个官员负责的事变成一群官员负责。首先说说工部吧,工部你们可以想象成一个部门,就是我们的工程处。在工部,我准备设立一个工部尚书,这个工部尚书的权利,和现在的沈绍琪类似,然后再设置两个工部侍郎的官职,算是辅佐沈绍琪了。而工部的作用,也就是工部的权利吧,主要是制造工具、武器等,还有建筑房屋等等,其实就是工程处改个名字。”文叹弄的这个工部,跟明朝清朝的工部可不一样,虽然都是一些工匠活,但文叹弄的这个工部少了农业这方面的东西。
主要是文叹也考虑到,沈绍琪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屯田的材料,也不会领着国人们种田。你想想吧,这沈绍琪整天一直围着工程处转,就学会了怎么管理工人们去打造兵器打造农具或者是建造房屋,种田他自己估计连怎么撒种子都不会,让他去负责农事不是想让文国玩完吗?
“哦哦,陛下,我懂了,所谓的工部,就是工程处的意思,然后就是改个名字再加两个新的官位而已?”乌康时若有所思的说道。
“说的很对,就是这个意思。”文叹继续说道:“然后就是吏部,吏部顾名思义,它主要是掌管官员们,你们也知道,官也称吏嘛。吏部的权利,主要是安排科举、督察科举、出科举考题、发现人才、还有官职的推荐权,也就是说吏部的人可以给我推荐人才到某个需要的官位上,你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个掌管百官的官位吧。至于吏部的最大的官,依旧是尚书,不过他手下还有四名侍郎。”
听完文叹的解释,羿川和乌康时顿时觉得脑中明了起来,只听羿川恍然大悟道:“陛下,之前我还在为陛下您操心呢,心想陛下您搞的那个科举制这么麻烦,您平时还要管那么多事,肯定会忙不过来耽误正事,而且丞相也很忙,又不能推给丞相,如今听了陛下您的这个吏部算是明白了,原来陛下您是早有打算了,也难怪陛下您积极的改革官制啊,只听了两个部现在臣就已经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真期待陛下您所说的另外四个部。”
显然羿川已经被文叹所说的这些内容给深深的吸引了,而旁边的乌康时也好不到哪去,只见他倒吸一口凉气,惊讶的看着桌子发呆,显然已经震惊的不知该说什么了。
不过当他们知道文叹的这个吏部其实是个阉割版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没错,这个吏部还是非常简陋的,而且他依旧还只是提名制,只能给文叹推荐人才,而不能直接任命人才,即使是再小的官,也不能直接任命。还有文叹安排的四名侍郎,其实说是侍郎,其实文叹给他们的定位就是帮尚书统计资料的小吏,毕竟那么多的官员需要管理,只单单一个尚书,想要运作起来,恐怕比登天还难吧。这么一想,也明白为什么吏部会比工部多两个侍郎了,因为记录和负责的事多呗。
第209章 你们这是毛病!()
此时朝堂内的这个偏房,也就是文叹所住的地方,文叹和乌康时羿川君臣三人正在有声有色的讨论着国政,如果有人从窗户外面往里面看的话,估计会被乌康时和羿川的眼神给吓一跳,因为这两个人此时正聚精会神的睁着眼睛听着文叹说话,那样子仿佛怕错过一个字。
“再来说说兵部吧,兵部就不用多说了吧,顾名思义他就是一个管理军队的部门,里面最大的官职,不是什么兵部尚书,而是兵马大元帅!”文叹在说道兵马大元帅的这五个字的时候,说的非常的重,仿佛想把兵马大元帅这五个字弄的更有气势一点。
“陛下,这个。。。”乌康时和羿川听了文叹的话顿时有些汗颜,心说陛下这是发的什么神经,前面都是尚书之类的听着也挺不错的,这次怎么就改了,弄的这么一个兵马大元帅,也太煞风景了吧,所以他们俩抗议道:“陛下依臣来看,还是叫尚书吧,毕竟之前的吏部和工部都是尚书了。你这哼的一声把兵部最大的官整了一个兵马大元帅的官名,未免有些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吧。”
“是啊陛下,不知道为什么,臣觉得这样很难受啊。”
听着这俩人的抗议,文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