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哼,我不但骂你是狗屎,我还要骂你是被人踩了一脚的狗屎。不对,你不是狗屎,你喜欢吃狗屎,你喜欢蹲着吃!你喜欢站着吃!!你喜欢倒立吃狗屎!!!”骂完,张循不等于良说话就淫笑些朝着于良跑来过来,张循想要想对付李黑一样对付于良,他要一击击败于良。
“啊!”到了于良身边,张循大喊一声,手臂砸向于良,于良没有闪躲。看着没有闪躲的于良,张循心中冷笑,心想这于良就是一个无知而又无能的人,这种情况下他都不闪躲,要知道我张循的拳头,也不是吃素的,一拳砸头上,足以让人昏死过去。
张循加大力度往下砸,而于良看着飞来的拳头,眼皮眨都不眨一下,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一下子就把张循的手臂抓住了。
“啊?”张循见自己竟然被于良抓住了右手,大惊失色,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右手像被锁住了一样,动弹不得。右手不能动,张循就想要动左手,谁知,张循刚挥上左手,就又被于良的左手给抓住。
于良冷笑道:“这个时候应该动腿,你还要用左手送上门来,不是早死吗?”听了这于良的话,张循来不及吃惊就突然感觉双手一阵发痛,原来竟是于良将张循的双手给死死的锁住了。
锁住了张循的手之后,于良一脚又踹向张循,张循一下子就被踹到了地上。
这时候,张循明白了,这于良比那李黑不知道要强了多少,自己竟然还轻视人家,这不是在母牛面前穿红裤衩吗?现在这情况,打是肯定打不过了,为了让自己少挨一些揍,张循求饶道:“于哥,你功夫了得,是我小瞧你了,你的武艺太高了,我张循佩服万分。”
看着倒在地上的张循求饶了,于良自然不会继续狂打张循。只见于良停止了正要踹向张循的脚,伸出了手说道:“来,起来吧,以后可不能说着说着话,就突然骂起人来了。”
张循尴尬的笑了笑抓住了于良的手,站了起来后,拍了拍身上的土。
第328章 战乱起(十一)()
看着要暴起的于正廷,于良赶快解释道:“父亲,您真的误会我了,我没有耍您,您打开这竹简,看看里面的内容,一切就都明白了。”
于正廷听了于良的话,心想打开就打开,倒是要看看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说着,于正廷打开了竹简,打开竹简之后,于正廷仔细的看起了竹简里的内容。看了一会之后,于正廷惊呆了,因为这里面的内容,真就是《青子史记》里面的内容,没跑了,虽然于正廷没有看过,但是听别人说过里面基本的内容,如今看了之后于正廷发现内容和别人说的大同小异。
“良儿……你带来了《青子史记》,父亲我很高兴,不过又为你感到可惜。良儿你也真是为父亲操心了啊。为了能让父拼我读《青子史记》,竟然专门找木头片子抄,我之所以可惜呢,是因为木片会腐坏,你父亲我看不了几天这木片上的字基本上就都模糊不清了。”
听着自己父亲的话,于良感觉汗颜,心想这老头也真是感想,自己那有那个闲心给他又是找竹片又是穿线又是抄录呢?“额,父亲,你能把这竹简当成我做的,我很开心,但是说实话父亲,这竹简不是我专程自己做的,首都金岭城那里有专门卖竹简的地方,而且还有成品书,这个《青子史记》就是儿子我买的成品,是已经制作好的。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好像这竹简经过了特殊的加工,这竹片上百年上千年都不会腐坏。”
“啊,上百年上千年不会腐坏?”于正廷听后最后一句惊讶的说道。
“是的,反正卖竹简的地方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说若是腐坏,双倍价格退还。听说,这竹简好像是朝廷制作的,质量上肯定有保证的。”
“哦,若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你父亲我已经拥有了《青子史记》!?你快说说,你买了这两卷竹片花了多少钱?”
“父亲,这两卷竹简一共花了我600多铜币。”
“哦,六百多铜币啊,看起来是比买羊皮纸做的书要好很多呀,只是。”于正廷思来想去说道:“只是想来这竹简一定可以赚大钱呐。你想,一段破竹子能值多少钱,那根本就是没有人要的东西,可是朝廷把它变废为宝,一下子就卖了这么高的价钱,简直是点石成金。”
“啊,父亲您怎么想到赚钱的地方上去了,您不是书迷吗?按理说,您现在应该看《青子史记》看的魂不守舍啊,怎么这样也还能联想到赚钱!?”
“哈哈,你以为你父亲,就是一个傻乎乎的书呆子,别想的太简单了,我为了这个家可是操了许多的心呐。”于正廷是谁,平滨城一富豪啊,虽然不是最富的,但是进前五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样一个富豪之家,想要保证不没落,那家主肯定要操不少的心,很明显,于正廷就非常的操心家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吊儿郎当成天和自己的儿子斗嘴,可实际上却是一直关心着如何让于家走的更远。
“父亲,您确实是为我们家操心不少,五年前您花了几万的铜币相当于一半的家产投到了宇内国想混个官当,结果打了水漂,可真是操心过头了。”
“混账东西!好汉不提当年勇,当年你父亲我只是站错了队而已,谁知道宇波安这么厉害,竟然能把自己的哥哥给排挤走,我支持的是宇波安他的哥哥,宇波安排挤走他哥哥后自然打压我。算了,这都过去了,反正宇波安如今也已经是亡国之君,听说是逃荒去了。如今过的,肯定是天当被地当床的生活,而你父亲我,却依旧住着豪华的屋子,真是活该啊,哈哈哈,命该如此,命该如此。”
“父亲。”看着洋洋得意的于正廷,于良说道:“父亲,这些没有用的事情就不要再多提了。话说你刚才问了这竹简的价钱,您关心这竹简的价钱什么用呢,咱们家又不能卖竹简。”
“不不不,儿子你这句话说的不对,咱们家怎么就不能卖竹简了,你这次不是请假回的平滨城吗?那你什么时候再去金岭城?”
“再过三天吧。”
“哦,三天呐。三天之后,你带着我一起去金岭城吧,我想跟文叹陛下谈点事。”
“父亲,什么事情呢?”
于正廷翻了个白眼说道:“还能是什么事情,当然是这竹简的事情了。你父亲我啊,想跟文叹陛下商量商量,看能不能也卖这竹简,这可是一笔巨额收入。”
“父亲,那咱们家以前的那摊子,不要啦?”于家的收入,主要是倒卖粮食,种地,放高利贷……说实话,古代能赚大钱的一共也就几种,像这放高利贷之类的,还不是最赚钱的,那最赚钱的是什么呢,卖盐。可惜的是,于家没有什么门路,捣腾不起来盐,无奈只能多买地,多种地,看准粮价卖粮。顺便再放一些高利贷,就因为有这些于家才能成长富裕之家。
听着自己的儿子问起之前的那一摊子,于正廷说道:“种地依旧种就可以,至于继续借高息的钱给平民这种事,你父亲我可不会再做了。当初这么做,是迫不得已,为了随伙,你说,平滨城几个富豪都这么做,怎么于家怎么能出风头呢。如今不同了,现在平滨城是文国统治了,文国的究竟是想如何治国,我们还不知道。若是对我们借高息的钱给平民很反感的话,那可就惹火上身了,先稳一点吧。”
“父亲,您这个决定做的真是明确。”于良非常感谢文国,因为于良也不喜欢让自己的父亲放高利贷,因为这种事你懂的,总是免不了打打杀杀的追债,虽然很赚钱,但是于良不喜欢这样。
“那些没有还的钱,我也不想要了,我就卖一个人情给别人吧,明天一早,良儿你就带着人当着借我们钱的人的面,把欠条都给烧了吧。”
第329章 战乱起(十二)()
“嗯?这可不好办了啊,只有粮食,那该如何是好?如果百姓们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那他们的粮食也不过只是百姓们自己的口粮而已,但多余的口粮又没有办法消化,只能最后低价出售,又或者慢慢积压下去直到坏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想明白这个,文叹有点烦恼了,而羿川听了文叹的话,也深有感触的赞同道:“陛下,臣也是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陛下应该赶紧解决这个问题了,相信让文国的百姓富裕,就得靠这个来解决了。”
“……我又何尝不知,然而此时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吗?”
“办法?陛下,臣如今有一个还算行的办法吧。”羿川道。
文叹听后眼前一亮,说道:“哦?羿爱卿,快快讲讲,让臣听听你的办法。”
“陛下,是这样的,我们北方的水安州如今不正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吗?水安州的源化国,气势昂扬的处于水安州北方,领1500士兵,乃水安州三国之中第一强国。”
“等等等等……”没等羿川说下去,文叹就直接喊停了。
羿川见文叹喊停,疑惑的说道:“陛下,怎么了吗?”
“还问怎么了,你这数据不对吧,源化国,怎么可能这么强,孤之前可是以为它只是一个小国而已。再说了,源化国再厉害,充其量只是水安州的一个国家,它连水安州都没有统一,为什么就能佣兵上千呢?”
“陛下,你的意思臣明白,陛下您却是不知道水安州比我天明州,要好不少,水安州地势平缓,没有基本没有高山峻岭,非常适合居住,所以水安州的人口总体也是不少,据说有6万人,不过听人说,那是虚报,但怎么也得有5万人左右吧。而源化国的人口,听说是有两万五千人,又或者是三万人,总之不太清楚,但它的军队数量肯定是1500人左右。”
“这……”文叹现在感觉很失败,是的,一个源化国,连水安州都没有统一,国力就和自己文国的差不多了。由于文国比较穷,所以一般和别的国家比国力,比的就是人口和军队数量,而源化国的人口数量,怎么看也比文国的多吧?至于军队数量,估计只是源化国不想招兵太多的缘故,反正也少不了。
羿川继续介绍道:“源化国处于水安州北方,国力是三国之中最强,其余两个国家,咸邢国和义通国则分别分割了西方和东方,这就是水安州的三足鼎立。对于这个三足鼎立的形势,臣认为原因不单单只是因为三方的国力,而且也是因为地形的原因吧。陛下翻看地图就可以知道,这三个国家的边界,都是一条河流,它们是依靠着天险来维持局势的,虽然三国一直嚷嚷着要统一水安州,但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源化国倒是有统一的实力,奈何水安州南方的两个小国咸邢和义通两国竟然达成了同盟,得以和源化国对抗。”
“哦,原来如此!”羿川的话,毫无疑问给文叹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只是这究竟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和羿川不是想着要让百姓富裕吗?怎么就扯到水安州上面了?“羿爱卿,你给孤介绍的水安州局势,的确很有用,但是孤特别想知道,这和我们讨论的话题,有什么关联?”
“陛下,你且慢慢的听下去,刚才臣不是说道水安州的三足鼎立吗?它们三国,大小战争不断,互有胜负,但这和我们文国无关,和我们文国有关系的是它们如今都在大肆囤粮。因为战争的原因,三国总是要觉得将粮草囤积的越多战争的时候越有后续爆发的力量,战争有时也的确是拼的粮草。陛下可以把我们国人的粮草,以标准的市价收购,然后再以高一点的价格大量的向北方水安州倾销粮食,这样一来,文国的国人因为我们收购粮食,故而有了收入,而我文国则因为向外倾销粮食而获得额外的收入,这是利国利民的办法啊。”
“这的确是好办法!必须这样做才能更好的发展,羿爱卿你的话也点醒孤了,你的办法很好,但我们不能只依靠水安州,毕竟发这种战争财不是长久之计,战争总有停止的时候,到那时该怎么办呢?孤靠着羿爱卿你给的建议想到了一点,我们把粮食收购之后也可以再卖给南方的那些国家,孤知道,南方地狭而人稠,像我们天明州这样大的地方,在南方可能就会有上万人居住,甚至某些繁荣地带有上百万人,人太多而地就那么大,这也是南方粮草贵的原因,南方那边的这种矛盾,我们不需要管,我们只管在那里倾销粮食就行,也不必卖的太贵,高于市价六成便可,算上路费我文国则肯定是赚的。如今虽然没必要跑南方的商路,但是以后就说不定了,总之孤是想明白了怎么解决多余的粮草这件事情,今天孤就派人去各个城池贴上我文国以标准价位收购粮食的告示,以安定国人们的心,让它们能够放心的耕种田地。”
“陛下,若是这样,臣羿川就先恭喜陛下您了,助陛下能够在今日之后带领天明州的国人们奋发向上,让国人们和文国都能富裕起来。”
摆摆手,文叹示意羿川停下,然后说道:“你先不必说这个,咱们先来说说扩建的事情吧,金岭城目前的大小,已经不适合了,因为我金岭城已经达到了发展的尽头,只有扩大城池的面积,才能继续发展,这件事情孤自然也不必与你商量,毕竟是小事,只要扩大了城池就行。只是孤想问问你的意见,你觉得这次扩建,我们文国应该再出资建造什么呢?”
“陛下,臣没有什么别的建议,只是给陛下提几个吧,陛下首先要建造戏院,不但帮助国人娱乐,而且要收取两铜币的入场费,这样还有利于增加收入。”
第330章 战乱起(十三)()
于正廷拉着于良进了屋中,说道:“告诉我,是不是你动了小费了。用了多少钱,想不到文国如此腐败,这是要步宇内国的后尘呐。”
于良听后说道:自然“父亲,你想哪去了,你最近没有出去走走吗?”
“没有啊,怎么了,我最近一直在家待着来着,文国刚占了平滨城还没半年,我可不能出去晃悠,等局势平稳之后,你父亲我再亮亮风头。”
“父亲呐,也难怪你孤陋寡闻,文国现在已经不用以前的方法选择人才了,现在文国用的好像是什么科举制,需要用真本事去拼才能当上官。”
“哦?科举制,你给我详细的说说,这科举制是怎么回事。”
“父亲科举制好像是文叹陛下自己想出来的选举人才的方法,我也参加了,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听了儿子于良关于科举制的描述,于正廷欣慰道:“良儿,你也不愧是我的好儿子呀,一分钱都没花,就能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咱们家里你父亲我,还有你爷爷当年可都是花了不少钱疏通关系,就这还没当上官,嗯,值得庆贺,来,跟我说说,你当的是什么官。”
“父亲,儿子我当的是什长。”
“那是个什么官呀,我都没听过。”
“父亲,不是什么大官,和普通小兵一样,就是有十个手下,需要每天在军营训练。”
“混账东西!”于正廷破口大骂。“你究竟有什么毛病?我辛辛苦苦培养你,希望你日后能当个官。如今可好,官当是当了,芝麻小官也无所谓,可是你竟然当了武官,你这,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父亲,请听我说,我的志向不在文而在于武。”
“胡闹。”于正廷呵斥了一声,有气无力的坐在了椅子上。“罢了,罢了,武官就武官吧,用比什么都没有强,好歹你也能在军营中混些个人,不过,你最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