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平阳皇帝赵汐的原话。虽然狄赋这支小队只是千牛卫下属人员,单独拉出来却已经足够自保,这是大内高手始终不曾动摇的自信。
三人靠拢后,狄赋率先拾阶而上,另两人无声跟上。前日是门派被灭,昨日查到消息西阳县县尉何冲一家几乎被灭门,同时还有这座山寨里的一批土匪被一网打尽,事出反常,狄赋直觉这几件事有着联系。
站到石阶尽头,入眼是一间三进式陈旧道观,占地不足一亩。里面的人听到门外动静,纷纷抄起了家伙聚拢起来,共有三十余人,看来是郭老虎剩余的部下了。
道观看着寒酸,院内却是别有洞天。仅仅从门口远远看去,便见大堂内摆了一座与黄金等价的黄花梨木太师椅,左右两边则是八张同样奢华无比的方正紫檀靠椅,地上铺着鹿皮,太师椅背后则挂着一看便知价钱不菲的字画。仅仅这几样东西,差不多就值十万两白银了。
狄赋惊讶于这小小山寨的敛财能力,于是便多看了两眼,随即回过头笑道:“想不到啊,天高皇帝远,现在的土匪混得都比我们滋润了。”
左右两人同样气定神闲,只是笑意分明。
一群土匪眼力不差,看得出三人是官差,而且是身手不差,那份从容有余绝非强装,一时间也不敢出手,只是僵持在原地。
狄赋伸手扶刀,往前走出了一步,结果那群土匪也跟着退了一步,双方距离不变。收敛笑意的狄赋也不废话,单刀直入道:“你们头头郭老虎死了?可知道是谁下的手?”
不明所以的一群土匪交头接耳了一会儿,其中一人往前靠了靠,正是前日给何冲通风报信的杂役小林,只见他弯腰笑道:“禀官爷,我们当家的死在了何府门前,具体的小的也没看到,可不敢说瞎话。”
第十四章 相遇()
狄赋收回视线,搁在刀柄上的手未曾放下,那群土匪的心自然也不敢放下。
低头沉思片刻后,狄赋转身,往山下走去。剩余两位甲等侍卫直直盯着一群土匪,那眼神,犹如看待死尸,直到狄赋远远说了声下山,两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去。大气不敢出的一群人这才松了口气,那两人的眼神,真是恋恋不舍啊。
下山途中,左手身材稍高一人问道:“怎么不出手?”
狄赋目视前方,边思索边道:“若是与这间寨子有牵连,说不定还会有人找上门。两桩命案都在何府,看样子不得不去一趟。老四,你留下看住山上这群人,下来一个杀一个。老六,你去通知其他弟兄,日落之前全部到何府汇合。”
几人配合无间,自然不需要太多言语,两人轻轻点头,各自纵身离去。
狄赋先回小客栈换了身不起眼的寻常便服,再到阳北巷找了家酒楼在二楼靠窗位置坐下,慢慢喝酒。这附近人流大,消息传递也快,能听到些只言片语也是好的。
刚刚坐下,随后就有小二端上了酒菜。小二是个白皙清秀的年轻人,逢人都是笑脸,约莫是瞧见了狄赋的佩刀,眼中满是羡慕。当着刀主人的面还能丝毫不掩饰垂涎之意的,自然是脸皮厚如城墙的唐宁了。
此时正当日跌,午饭时间已过,晚饭又太早,所以酒楼里比较冷清,二楼只有两三桌客人。手上没有其他事可忙的唐宁毫不见外地坐下,有模有样地抱拳道:“兄台,不介意我坐下吧。”
看此人气息平平,狄赋倒也不至于谨小慎微到捕风捉影,反正闲来无事,便默许了唐宁自来熟的举动,笑道:“小兄弟挺勤快的,在这儿也干了好些年了吧?”
唐宁脸不红心不跳地瞎说道:“那可不,也有五六年了,如隔十几秋啊。”
知道这人话里有水分的狄赋也不计较他胡言『乱』语,翻开一只瓷杯,倒上酒,推到了唐宁面前:“近来可不安生啊,听说扬州又有一家门派被除名了,江湖风浪大,确实是不好混。”
一听江湖事,唐宁显然来了精神,身子前倾,附和道:“那可不,前两天门口这还有人比武,差点出了人命。昨天更是来了几位大门派里的人物,好像是来寻仇的,一个个背着剑,杀气冲天啊!”
“哦?这我倒是不知道,可否说来听听?”
难得有人肯听自己卖弄,唐宁开心还来不及,不自觉地眉『毛』飞舞,神采奕奕道:“也就我比较混得开,昨晚才打听到那群人是紫阳观的,好像是门下一位弟子吃了亏,叫上了师兄弟来找回场子。啧啧,紫阳观呐,掌门白道人可是实打实的武榜高人,在我们这地方还不得横着走?也不知是哪个不开眼的招惹了他们,这下是彻底哭爹喊娘咯。”
狄赋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白道人我倒是听过,道家符剑的传人,有些真本事。对了,那你可知是谁招惹了紫阳观?”
唐宁左右看了看,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道:“昨个儿我问了好些人,有人说是扬州这边的门派,还有人说是魔教中人的,要真是魔教中人的话,那这次可是替天行道了。”
狄赋点了点头,见唐宁望向自己佩刀做出一副你知我知的神情,笑着解释道:“我也就是个普通走江湖的,没什么本事,既然紫阳观都出手了,能旁观助威也就满足了,可帮不上什么忙。”
见他说话不似作假,唐宁也就绝了那小心思,打哈哈道:“兄台这什么话啊,你一人一刀走江湖,没有依仗没有帮手,可比门派中人货真价实多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狄赋虽然心知肚明,心情却也好了不少。两人闲聊间,忽闻门外传来了吆喝声,唐宁小跑到窗口,回过身抱拳道:“真是抱歉,童试考完了,我兄弟不出意外肯定是秀才的,不过不确定我可放不下心,得找他问问情况,失陪失陪。”
狄赋笑着点点头,唐宁赶紧放下抹布,几步跑下了楼。
徐墨澜考完后便慢悠悠往县衙隔壁的小巷子走着,昨晚才查到陆幼安的蛛丝马迹,锦墨轩不知道有没有关于旧时西京介绍的书籍,倒是可以查阅一番。至于未来几天他那份答卷的辗转千里,他可毫不知情,恐怕也毫不关心。
今日清早时见到了县尉何冲,面『色』如常,但比往日沉默了许多。开考不久后,徐墨澜便见到他跟着几位陌生人出了书院,不知去向,本打算等会看完书后再去何府看看,结果碰到了一路找来的唐宁。
唐宁见他这副定心模样,猜测多半考得不错,走上来笑嘻嘻道:“考完了,可需要庆祝庆祝?”
徐墨澜好笑道:“又不是了不得的事,庆祝什么?”
“嗨,提前庆祝嘛,反正你小子肯定一路考过去,说不定到时候弄个状元当当,我也能沾沾光。”虽然平时满嘴胡话,但唐宁这一次都是肺腑之言。他又不傻,寻常读书人,有徐墨澜这么博览群书的?更别提他尚且未过童试就被请进了衙门做事,明摆着的都看好他嘛。
徐墨澜无奈解释道:“如今科举改制后抬高了门槛,童试入门要求高过以往三轮,所以童试过后不必读满学年便可直接参与乡试,但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有个好名次的。监考初次阅卷后才能送往国子监,阅卷者偏好各不相同,保不齐一份好的答卷就因为阅卷者的个人嗜好而被否决。”
唐宁哪管这些,一瞪眼道:“那你是觉得自己不行喽!”
哈哈大笑的徐墨澜也不气恼他乌鸦嘴,豪气道:“自然是会过的。”
南朝之前,各国科举原本大不相同,平阳一统江山后,大力改制,规定了童试、乡试、会试只考四书五经、策论,当天寅时至午时答完两门科目便结束,大大缩短了考试时间。殿试则是策问、诗词歌赋,届时反正由皇帝亲自出题,不过多半也不会时间太长。
本朝吏部尚书季书宣早年就说过“八股臭文不可取”,身为历年无数考生的座师,季书宣明言不要经学要才学,不要知识要见识,所以才有了如今略显轻松但灵活度更高、下笔更难的考试制度。
本次童试策论,是翰林院与国子监联合出的题,能给考生极大发挥空间的“论才学”,本意自然是希望考生能将基础的四书五经学以致用,不至于涉及太多,同时也便于阅卷。
但是本次科考中,出了一份极为出挑的答卷,一路高歌猛进。起先是放在了扬州刺史面前,随后送入经略使府邸,次日又传到了长安城被送入国子监,然后是被翰林院各位大学士争相传阅,最后是搁在了吏部尚书季书宣的案头。
举国上下,能被特批先送入京城的答卷历年都不会超过十份,就算答得再怎么才学出众,似乎到了国子监也就止步了。
第十五章 答卷()
长安城内,平阳如今最为位高权重的一人,正在自己衙门内办公。
吏部尚书季书宣须发花白,但在人前始终没有疲态,面貌精神,而且不着官服,喜欢穿着白衫长袍。此时,自然是坐在吏部衙门内,俯下身仔细地看着这份本该交由礼部而最终却被他截下的答卷。
一般来说为了给考官留下好印象,考生多半用端正的行楷书写,而这篇文章的字反而偏向行草,而且通篇连绵回绕少有顿挫,似乎不像是临场写出来的。答卷内容并不高深晦涩,只是条理清晰,读起来顺畅流利,但论点明确,见解通透,又绝无照搬典籍的痕迹。
“能知人善认,不拘小节,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疑人则不用,用人则不疑,驽架群雄为己所用、誓死效忠者,乃上上才。
能独挡一面,行事警惕、有始有终,思维精密,筹划能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幕决胜千里之外者,乃干才也。
独具慧眼,知人长短;思想深邃、独到,眼光明查善辨,能洞悉世间百态;行事果断,公私明了;深明大义,不计前嫌;谋划有方,独有建树者,乃智才也。
满腹经纶,学成五车;博古通今,明辩事理;文采可酌日月,字句如金玉;名利淡薄,爱争分明;两袖清风,大有君子之风;意志坚定,不随波逐流者,乃儒才也。
艺高胆大,胆识过人,颇有韬略;行事专一,临危不惧、善断;忠诚厚道,待下仁义,对主忠贞,无二心,有誓死效忠之心者,乃忠才也。
通一技,技法精妙、独创,技艺有如炉火纯青;思想豁达,锐意开拓,有探索求新之心者,乃专才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思想贤明,锐意上进;触类旁通,不故步自封;乐学,与时俱进,讲实干;有用之则专之之神者,乃通才也。
能言善辩,思维敏捷;舌战群雄,犹如行云流水;内能安上服下,外能独挡一面,解冻僵局;巧舌如簧,言出则众服者,乃说才也。
深明孝义,恪守孝道;持家有方,老少皆欢者,乃孝才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仪态祥和,宠辱不惊;行事圆滑,方圆有度;德才兼备,诚信待人者,乃圣才也。
才无高下,德无轻重,故此十才,得其一便谓有才,得其十者是为圣人。”
季书宣视力不如年轻人,眯着眼凑近看了许久,总算把这四百余字读完。随后卷起卷纸塞入袖中,一言不发,急急忙忙走出了吏部衙门。
原本皇帝赵汐早就打好了招呼,待翰林院各位大学士传阅评注过后便先送至御书房,季书宣凑巧到翰林院议事,这不就截胡了么?
换做旁人要想阅卷,恐怕还得问过这些正一品的大学士们答不答应,然而奈何季书宣贵为文华殿大学士,又是当之无愧的文臣一把手,一群老臣自然不会说什么。再说了,谁不知陛下一直视季大人亦师亦友,放眼皇城之中,再无第二人有随意进出御书房的权力,季书宣身份之特殊可想而知。
深受圣恩不假,季书宣倒也不敢真惹急了皇帝,这不就赶忙把这份考卷给送来了么。门房太监见是尚书大人前来,早早就『露』出了笑意低头躬身行礼,随后声音不轻不重道:“禀陛下,吏部尚书季大人觐见。”
在御书房门前当值的太监本就身份不低,寻常二品官员见到他恐怕还得先停步打招呼,也就是如季书宣这等极尽尊贵的人物,才会让他放下架子。他向内禀报,形式多过内容,故而等皇帝赵汐声音传来的同时,房门也顺理成章地推开了。
赵汐年近五十,属于历代皇帝中少见的刻苦勤政之君,执政十年来,除去天灾和特定大事,每日早朝几乎雷打不动,故而即便起居舒适饮食讲究,两鬓也生出了几缕白发。
见季书宣进来后,身为九五之尊的赵汐也不自持身份,站起身笑道:“季尚书来的正好,我好不容易从林祭酒那骗来的剑南春雨『毛』尖,赶紧陪先我喝一壶。”
季书宣半点不客气地坐下,还不忘提醒道:“陛下回头可别忘了叫人好好查查林祭酒,他一年俸禄才堪堪能买下这两斤茶叶,莫不是受贿收礼了。”
赵汐哈哈大笑道:“祭酒大人其智若妖,恐怕是早想到了季尚书会抓他把柄,还不忘跟我说是一位富贾学生送的,难怪他常抱怨交友不慎呐。”
赵汐自称为我而非“朕”,季书宣不拘礼节地开着玩笑,站在平阳权力巅峰的君臣二人,似乎真的如传言那般,关系牢不可破。
喜欢自己动手的赵汐洗茶、倒茶,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是此道行家,见季书宣笑得有些欲言又止,歪着头道:“季尚书可是有事?怎地心不在焉的。”
季书宣慢悠悠地掏出了袖中那份答卷:“正巧翰林院那边有份考卷说是陛下想要过目,臣顺道也就带了过来,顺便也想见识见识是怎样高妙的文章。”混迹官场三十载,不说别的,季书宣这份睁眼说瞎话的功力与脸皮厚度实在已经是返璞归真的宗师境界了。
季书宣看没看过,其实两人心知肚明,赵汐也懒得跟这个老伙计费口舌,直接道:“来来来,你先喝茶,容我看看这份考卷。”
等着看好戏的季书宣笑眯眯地喝着茶,还别说,林觉臣那老家伙官帽子没自己高,学生有出息的却不少。这『毛』尖喝着味道醇厚,齿颊留香,入喉之后仍有回甘,确实名副其实。喝茶需心静,最好是什么都不想,可季书宣除了朝政对其他素来都没有讲究,所以吃茶如牛嚼牡丹,转眼间已经自顾自倒上了第三杯。
赵汐将那份考卷拿到桌前铺开,以纸镇压住,回到客厅坐下后端起茶杯:“这次的题目框架可不小,想必不少考生都能出个好成绩。”见季书宣不置可否,又道:“君子之才,这个说法还挺新颖,不知季尚书以为如何?”
尚书大人反问道:“陛下觉得如何?”
赵汐看了眼故弄玄虚的季书宣,笑道:“不说文采学识,此子的眼界、见解,我不得不说一声佩服。而且要下笔论才能,需知百家事,透彻世故,没点阅历实在是不好下笔,这种论断式的言论可不是个讨好人的法子。”
季书宣微微摇了摇头道:“我敢说,此子肯定尚有下文,只不过策论题为‘论才’,他才没有往下深究,有点为尊者讳的意思。”
赵汐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季尚书你这是在骂朕?”
季书宣两眼朝天,毫不避讳皇帝就在面前,对他十分了解的赵汐笑了笑,转而和气道:“接着说,我不『插』嘴。”
“此人下笔并未多做思考,故而是以他心目中认为的高下按次序写就,前八才,以上上才为先,直至说才。至末尾,又加了孝才、圣才,看起来略微有些次序错『乱』,实则是与春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