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皇且桓鼍犹峁┱撸缸又洹扒浊椤倍窒誓苈涫怠
忘记了过去,意味着背叛,总结错过去,意味着重犯。石虎认为自己养活的都是狼崽子,长大了就要咬老爸,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索『性』把位子传给小儿子,等丫长大了,老子也翘了,爱咬谁是谁。于是立小儿子石世为世子,母以子贵,石世的生母刘昭仪立为皇后,这位刘皇后有些来头,她是前赵皇帝刘曜的女儿。
石虎只想到小儿子不会咬自己,但没有想到其他大儿子会咬小儿子。石虎的另外两个儿子燕王石斌、彭城王石遵皆握有兵权。石虎病重,以石遵为大将军,以石斌为丞相,录尚书事,以张豺为镇卫大将军、领军将军、吏部尚书,张豹与刘皇后算是有恩,因而是太子石世的人。石虎让两个哥哥和一个干舅舅辅政,看上去不那么美妙!
刘太后和张豺也知道老头子的安排不对,猫狗不可能和谐一窝,于是先矫诏杀掉了石斌,接着计划杀掉司空李农。老皇上虽然病重,但只要活着,后党就有很多机会下其手。公元349年,石虎同志终于驾崩,石遵一看情形不对,于是联合姚弋仲、蒲洪、刘宁、石闵、王鸾等一干军头猛将,“呼啦啦”杀回了邺城。
刘后召张豺入宫,只哭泣而已,张豺哥哥但唯唯而已,挑一个最大的官送给石遵,石遵接到诏书估计只是冷笑而已。大家都“而已”了,石遵做皇帝,这是必需的;张豺诛三族,这也是必需的;至于刘太后和现任皇帝石世,悄悄地全杀了,这也是必需的;把最大的官衔拿出来犒赏有功的军头猛将,这更是必需的。
在是役,石闵立功最大,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
石世淘汰石斌,石遵淘汰石世,应该消停了吧,no,那是不可能的。沛王石冲在蓟州,听说石遵杀了石世,不服气,于是率兵众五万南下,一路上居然增兵至十万,估计当时失业率比较高,一听有仗打,打仗就是工作,于是人马越走越多。半道上,石冲收到石遵的大赦令,石冲想打退堂鼓,给自己找台阶:“都是兄弟,死的就死了,活着的要和谐。”他的部将陈暹不干,石冲想想也是,都弄这么大阵仗了,以后肯定不能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于是继续鼓噪前进。石冲的部队遇到了石闵的部队,石闵是石家的终极克星,石冲先被俘后被杀,其士卒被坑杀三万。
石遵一开始忽悠石闵说:“努力!事成,以尔为太子。”这个远期支票金额太大了。石遵情急之下,要打回邺城夺权,这与造反无异,自己的脑袋都赌上了,所以“太子”也就当期票顺带卖了,没想到攻占邺城并不费力,哥居然坐到皇帝宝座上了。石遵也许忘记了过去开出去的支票;也许自己还记得,但希望石闵忘记了;也许他也认为石闵不会忘,但又希望石闵不会也不敢兑现这张金额巨大的支票——哥当时不是承诺许愿,只是表达心情。
现在老板用得着你,对你有所承诺或许愿,希望小兄弟们千万不要当真,除非有合约有公证有抵押……否则你就当成是一种心情表达,说明他对你有依赖,此时你帮他,他确定欠你一个人情。人情这玩意儿,可还可不还,可重还也可轻还,可马上还也可有机会再还。你如果『逼』急了,人情那点意思就变成了不好意思,最后就是没意思。
这事儿石闵忘了没?那怎么可能忘?当真没?也当真也不当真——当真的是你欠我一个帝位,不当真的是这个帝位知道你不会乖乖交给我。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试看天下是谁的。
石遵立儿子石衍为太子,石闵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石遵召集n个王开会,讨论石闵的“qq签名”,议而未决,消息先走漏了,义阳王石鉴在会场就给石闵发了短信——一位国企的老总给我讲,他还在开会讨论张三的提拔问题,另一个不搭界的李四发来短信告诉老总,张三已经知道他的问题上会了。
石闵收到短信,知道石遵在研究讨论自己的问题。先下手为强,扯闲话遭殃,石闵决定让梦想照进现实,不就发动一次军事政变吗?在那个时代这都是家常便饭,石闵于是打着石鉴的旗号对中央领导班子进行“拨『乱』反正”。
石遵正与美女下棋,石闵派出的甲士已经冲了进来。石遵不慌不忙,问带队的:“带头反的是谁呀?”回答说:“义阳王石鉴当立。”石遵呵呵笑道:“我尚如是,鉴能几时!”
第37章 石羯崩灭(下)()
孝宗穆皇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
赵主鉴使乐平王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夜攻石闵、李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惧,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杀苞。
石鉴即位,对石闵倒是没有放松革命警惕,采取的策略也不算错,先抚后剿,先麻痹后下手,先封石闵为大将军,武德王,比原来的“武兴公”高了一个档次,而且把“兴”改成“德”,这些事都似乎考虑得很细致。
石闵和大司空李农在混『乱』中结成一派,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汉人这就不敢肯定了。当时石闵、李农集结在石遵的琨华殿,想来当时邺城一片混『乱』,石鉴决定浑水『摸』鱼,派石苞、李松等不打旗号,不亮牌照,夜攻琨华殿,结果没戏。石鉴也好玩,假装不知道这回事,把干脏活无果的石苞、李松等全部杀掉,准备来个死无对证。
在襄国,有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祗联络姚弋仲、蒲洪等,誓师共诛石闵、李农。在邺城之内,石苞、李松失手以后,“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紧接着,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帅羯士三千,亦欲诛闵、农。
石闵联合石鉴杀死石遵,这是标准的军事政变。此后,事态很显然地向民族对立的方向发展了,导因也可能是石闵的部队民族特『性』太明显,不管拥护石遵的还是拥护石鉴的,他们对这支杀入宫禁的汉人武装突然感觉到是一种种族威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羯人可能没有这样的说法,但一定有这样的共同心理。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但是一旦以种族划界,这个首要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石闵和他的敌人很快就意识到,原来以族划界是这么简单明了,对于对立双方的领袖来说,这种族群对立的好处是战争动员极易进行,不利之处就是没有战略意义上的“朋友”,谁都没有朋友,只有一个对立的敌人。
面对众多的敌人,石闵作出了一个可能是必需的选择,那就是动员汉族民众参与战争来扭转自己势单力薄的不利局面。石闵下达《杀胡令》,解除汉人不能自由进出邺城的禁令,宣布“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民族压迫积累的仇恨,恶劣政治积累的民怨,由《杀胡令》激发起来了。此令一出,“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
由仓促自卫迅速演变成了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事起猝然,但结果却是事在必然。石闵动员汉族民众对胡羯进行了空前的报复『性』屠杀,石虎十几个儿子,几十个孙子,除了他自己杀的,兄弟们相互杀的,剩下的最后全让石闵杀了。仅在邺城,被屠杀的胡人就有二十万人。在此后一两年间,石闵和胡羯联军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战争,通过战争石闵几乎把原汉人居住区的匈奴人和羯人杀害殆尽。羯人本是小族,人口并不多,遭此一劫,就此灭族。
石闵后来建国号为魏,恢复汉姓冉,我们得改叫他冉闵。冉闵的历史地位,也和好多历史人物一样,因为当下价值观和政治需要的变化,他们的地位也在变化,再次证明“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冉闵现在被称为民族英雄,起码在一些论坛上是这样认为的,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如果没有冉闵,汉民族就可能被胡羯灭绝了,中华民族也就没有今天了。纵观世界历史,确实有不少先进的文明被中断了,他们几乎都是被野蛮的民族灭绝的,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有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问题,民族之间也一样,文明遇见野蛮,也是有理说不清。不过“如果”和“假如”不能作为证据,如果没冉闵,胡羯是不是一定能灭杀江北江南的全部汉人,这个大可存疑。
一些人对冉闵的敬仰和崇拜,产生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他们对当下复杂的国际问题有些不耐烦,希望能有一种痛快的解决方式,冉闵的方式当然是一种痛快的方式。我不认为冉闵是什么民族英雄,他在做石虎的干儿子的时候,民族意识民族自觉在哪里?他想取石氏而代之,也完全是“『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思想,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与民族解放没有关系。他最后是在胡羯的包围之中,突然意识到“民族主义”可以救自己,非要说冉闵是长期潜伏在胡人内部,就等着机会解放汉人,证据似嫌不足。
阶级觉悟和民族觉悟都是在被剥削和被压迫过程中产生的,被《杀胡令》动员起来的广大汉人民众有这个觉悟,冉闵本是“民族异己分子”,他是在利用他们。我们不能以今天的价值标准来谴责这场民族大屠杀,但是这次种族灭绝的大屠杀的历史定位不能再拔高了,虽然汉人是为了反抗胡人的奴役而对胡人进行杀戮,但不能作为“正当理由”延续到今天。
冉闵作为民族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不具备穿越历史的价值,不具备现代价值,那些成天叫喊“中美总有一战”、“中日总有一战”的人,最好再找另外一个榜样。
第38章 冉闵灭胡()
孝宗穆皇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
司徒申钟等上尊号于闵,闵以让李农,农固辞。闵曰:“吾属故晋人也,今晋室犹存,请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公、侯,奉表迎晋天子还都洛阳,何如?”尚书胡睦进曰:“陛下圣德应天,宜登在位,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壹四海乎!”闵曰:“胡尚书之言,可谓识机知命矣。”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
冉闵杀完胡人,下一步就是自己创品牌了。冉闵要把皇帝的位子让给李农,或许是因为李农资格比较老,但是这个时候资格得让位给实力。李农坚决不干,但是你既然具备了让人主让位的资格,哪怕你辞让的态度再坚决,篡权者出于强烈的疑虑和恐惧,会伤害任何他认为可以接近自己权柄的人。李农末了还是被冉闵杀了。
冉闵说要不咱们还是奉表迎晋天子?尚书胡睦的话很给力:“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壹四海乎!”他的正统观和司马光非常一致。石闵于是决定自己做皇帝,国号是“大魏”,自己也恢复汉姓,姓冉名闵。
冉闵的新生政权被包围在多方势力之下,北方最强的是鲜卑人,此时慕容皝已经死了,儿子慕容继位,慕容庳、慕容皝、慕容都算英主。羌族首领姚弋仲、氐族首领蒲洪(后改为苻洪)以及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祗,都在觊觎冉闵的邺城,一直在江东龟缩的东晋朝廷这时也“复谋进取”。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讲,江东和冉闵可以互为“我们的朋友”,但冉闵一称帝,在皇权正统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民族主义就不是考虑的要素了。冉闵称帝过了一把皇帝瘾,却断绝了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鲜卑人率先南下,他们有战略后方,往前推进就有实地实利。
姚弋仲和苻洪都知道自己块头小,不宜和大块头在一起搅和,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退据关中,等待机会。老姚先下手为强,派儿子姚襄攻击苻洪,结果失利。
后来苻洪被毒死,临终前嘱咐儿子苻健:“中州非汝兄弟所能办,我死,汝急入关!”
为了拉拢羌、氐势力,后赵和东晋都对他们加官爵,苻家、姚家都有两三套名片,看情况临时确认自己的归属身份。先有苻健“称晋官爵”,后来姚弋仲的儿子姚襄也率众归晋,冉闵迫于压力,也向东晋朝廷求救,但朝廷不应。且不说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总之是形势比人强,晋朝廷面临着一次整合力量北进中原的机会,但内部的钩心斗角让他们没有作为。朝廷不敢用桓温,怕这小子在战争中发展壮大,于是任命政治上可靠的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苻健很聪明,他迅速脱离中原战场,经过一番争夺,占据关中。姚弋仲父子还继续绑在石祗的战车上,和冉闵开仗。史书称冉闵“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
冉闵将石祗的大将刘显『逼』到死角,刘显密使请降,答应先做卧底然后再把石祗的人头送上。刘显后来果然得手,石祗及十多位大臣被杀,传首邺城,冉闵焚石祗首级于通衢,证明姓石的game确实over了。
书中方数页,当时几十年。从刘渊到刘曜,从石勒到石虎,匈奴族、羯族在中原横行了半个多世纪。按照阶级斗争学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造反有理,但是没有文化的造反派上台,后果更糟糕,他们对老百姓的压迫更残暴更血腥,他们的最后结局也是更惨烈更血腥。
冉闵屠灭石氏,鲜卑人趁『乱』南下,冉闵试图遣使请和未果,南方又不予支援,冉闵只好再战。冉闵自做了皇帝没消停几天,鲜卑人则是以逸待劳。
冉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当然也不会败。冉闵带的尽是步兵,更是疲兵,而鲜卑这些年政通人和,实力强盛,用铁锁连环马和五千弓箭手组成铁壁合围阵,最后和冉闵决一死战。冉闵甚勇,左手惯使双刃矛,右手执钩戟,胯下一匹朱龙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好生了得。话说冉闵直冲敌阵,一人一马就解决了对方三百余人,最后杀得是人困马乏,一匹神驹,最后居然累到过劳死,暴毙阵前。
冉闵被俘,被押到蓟州见燕王慕容。
慕容喝问:“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
冉闵回答:“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燕人斩冉闵于龙城。会大旱,蝗,燕王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天王。”
——传说是因为有人愿意传说,英雄传说是孱弱心理的需要,现实失败了,精神要胜利。
第39章 人老成精的老姚()
孝宗穆皇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
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及病,谓诸子曰:“石氏待吾厚,吾本欲为之尽力。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我死,汝亟自归于晋,当固执臣节,无为不义也!”弋仲卒,子襄秘不发丧……
姚弋仲和苻洪都有像样的儿子。老姚和老苻也都知道关中地位重要,这个重要『性』和鲜卑一比就更清楚了,有大后方进退自如。苻家占了先机据有关中,姚家在石祗被屠灭后,难以自存,所以老姚临死嘱咐小姚,也就是姚襄,到晋室朝廷那里去,这就是出路。
在《晋书·姚弋仲载记》里,老姚的临终讲话有一句很肉麻:“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