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是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军队指挥官,要怎么样才能摧毁要塞的工事?”
林俊的话让沃罗诺夫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他也已经知道北边的特殊情况,能够理解林俊的意思。
“很难,安德烈同志,因为我们手头没有合适的重型火炮,对于要塞的坚固工事基本上没有办法。”
“幸好这样的要塞也只有我们有。我想让炮兵同志从塞瓦斯托波尔得到些启,怎样才能有效的摧毁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重型工事。”
短暂的会面后决定由炮兵主任同志亲自陪同林俊前往塞瓦斯托波尔,原本“陪同团”还有一大帮子的炮战专家与设计师,但林俊认为现有的火炮与正在实验的型号已经能够满足要求,而且集合设计师也劳师众众,只让几名炮战专家随行。
92日上午7时,沃罗诺夫和手下几名参谋来到装备部,他们将和林俊一同前往莫斯科火车站。
炮兵主任随员中的一人引起了林俊的主意,沃罗诺夫介绍这是炮兵部的资深参谋,原定这段时间就要前往列宁格勒担任职务,由于业务出众才被吸收入考察团,将前往列宁格勒的时间推后。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瓦连佐夫?”
在这位三十六七岁军官自报姓名后林俊问。
“是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同志。”
“叫我安德烈就成。”
刚想上车,突然见想到件事:“如果以后碰到一个名叫奥莱格…潘科夫斯基的人,立刻向我报告。”
林俊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瓦连佐夫有些愣神,而林俊自己的幕僚已经习惯了长这样天马行空般的话。
“安德烈同志的话是有道理的,这点不容置疑。”这是在火车上兰德斯科奇单独对瓦连佐夫的提醒。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千年要塞()
同用早餐。
原来按照保克尔的意思是要为林俊准备一趟专列,但林俊认为这未免有些兴师动众,虽然自己目前的身份已经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但有可能会让莫斯科的大佬们私下认为自己过于摆谱——其他副国防人民委员可都没这么干过,而且还会给铁路部门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专列的级别可是远远高于专机,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如果不是这次一同前往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人过多,林俊早就选择乘飞机去:专列要铁路部门进行整条线路班次的重新调整,所有其它客货运列车都将为专列让车,还要时刻预备长一时兴起的停车,这其中而引起麻烦不是专机能够比拟的。
保克尔遵循了林俊的意思,通知铁路部门给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也有译为克里木半岛的。)的旅游列车增挂两节专用车厢——保克尔不会让安德烈同志和普通的旅行者一同乘坐普通的包厢,那样可是他的失职。
接到国防委员会的命令,敏感的铁路方面同志为那名不知名的长多准备了一个火车头,力争火车能够在9月4日上午准点抵达尔。
早餐时列车已过库尔斯克,下一个大站就是哈尔科夫,这次林俊没功夫去看望科什金同志,要直奔目的地,前面就要进入辽阔的乌克兰大平原。
今天起来胃口特别好。吃了满满一份土豆泥。早餐不吃肉已经是自己多年养成地习惯,当然在战争条件下例外,那会是有什么就吃什么。
旅游列车提供地伙食本就不错。更不用说最后两节车厢里的重要人物,铁路局为这趟列车准备的是最高标准地服务与物资储备,这到让林俊的卫士们饱了口福。
黑海沿岸的塞瓦斯托波尔虽然是军事重地,但怎么说也已经不是苏维埃的腹地,靠着黑海,而且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民族成份与地域历史有些复杂(主要是1918~c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那里曾先后被德军和英﹑法﹑希军以及邓尼金的白军占领。),保克尔死活要林俊带上卫队——去这样的“复杂”地区长必须有万全地安全保障。
林俊也算是被自己办公室主任的敬业弄的没辙,只得带上一个分队的警卫员——按照保克尔的意思是整个卫队全部出动,被林俊否决了,不然也太夸张了。
但就是十人的卫队就已经让当时接待的莫斯科火车站领导有些想不明白,这倒不是人数的原因,而是有这些一看就不是一般军人地同志个个都背着个黑口袋。
“有些事最好不要想太多,好奇害死猫。”见惯了大人物的铁路同志只是将注意力在那些口袋上停留了半秒钟。
内务部考虑的很周到。目前那些新式武器是绝不能在公众面前出现的,只能出现在军营里,但安德烈同志地卫队执行任务又必须配备,干脆专门设计了可快打开的专用偕行袋与偕行箱。布袋里地a47甚至以在必要时不开袋射击。
现在卫士们就按照无数次的练习一样执行着自己的职责:狗熊一般的阿廖沙就坐在林俊身后。
林俊身后的位置已经不再是兰德斯科奇的专利,一出门阿廖沙就会忠实的站在自己身后——还好他没有拿着一只a47或rpd在自己身后晃悠。不然真有点后背凉。
一身崭新的大士制服,一看就是特制的货色,比量产的那些好看的多(两米的身高不特制估计不行。),领章上的特殊符号表明它的主人是内务部直属部队的精英。由于是在列车里,阿廖沙没有戴他那顶特大号的布琼尼帽,露着一颗大光头,武装带上别着托卡列夫33枪的枪套,林俊估计里面的手枪是实弹。
昨天林俊问过阿廖沙:托卡列夫手枪对于他蒲扇一般的大手会不会显得有些小?
“是的,安德烈同志,但已经习惯了,再说目前手枪已经不是我的主要装备。”
同一支部队当然要用相同的武器,这样弹药会通用,但手枪在林俊的卫队里相对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当然在a47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前同志们还得用段时间。
“左轮手枪用的惯吗?”
“还好,以前我很长时间用的都是左轮手枪,就是原来的纳甘手枪用着不怎么舒服。”
林俊知道阿廖沙说的是m1895甘转轮手枪,沙俄的老爷货,好处只有不卡壳这一点。就是到现在苏维埃很多重要人物的警卫员都还在用转轮手枪——弹容量不大没问题,一枪就够了。
“我那有把美国产的11。43毫米大口径:。美国佬的家伙你用估计刚合手。”
上次装备部进口了批美国最新制造的手枪和弹药做试验,林俊看着做工不错就利用职权拿了把玩玩,结果现11。43米的家伙自己当玩具还是有些不合适:后坐力过大,块头也嫌大。
美国佬的左轮手枪都已经是种文化,很多型号根本就是为特殊的人群“量身定做”的——谁让自己看中的是把大号的柯尔特,自己一米八二的块头用着都嫌大,估计就是为阿廖沙这样的巨人准备的。
这美国人也有些过分,连一起进口的子弹都是清一色的露铅开花弹,根本不是记忆中的美军制式枪弹,弹壳比军用点四五手枪弹长出一节,要是用来对着人来上那么一下,估计就是一个大窟窿,最适合阿廖沙这样的魔鬼筋肉人。
“装备部进口这样的民间玩样干嘛?!”
林俊这也不是因为好玩才想到
武器——t33::地时候。自己身后的那位有支一枪能把人打飞的大家伙也未必不是好事,再说自己拿来地子弹都有个上千,足够阿廖沙去熟悉手中的新玩样。
、、、、、、、
餐桌上林俊并没有和炮兵主任同志聊大炮或是要塞。而是把话题放在了车窗外的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乌克兰大平原就在前方,这里是苏维埃的粮仓,苏联的命脉之一。
每次经过乌克兰平原,林俊都会想起前世到过地三江平原——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就是中国东北的黑土地。
—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铁路两边的麦田无边无际。给人欣欣向荣地感觉——有件事是现在的苏维埃人刻意不去提及的:因为十多年前的政策失误,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里生破坏性极强地“黑风暴”,粮食歉收导致乌克兰大饥荒。
乌克兰的黑土虽然肥沃。但由于完全就是广大地平原,由于每年冬季漫长。开垦后的土地一年只能耕作一季,这和林俊记忆中的东北一样。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土地裸露的时间过长,结果风一吹就是噩梦。还好这些年苏维埃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采用了科学的轮作方式,尽量减小风蚀的危害,不然林俊不用去关心红军建设了,光粮食问题就够领导人们头疼的。
前世的林俊了解过一些苏联饥荒的历史,那是在18年5年,苏维埃饿死了不少人。第一次从1918年开始,历时3的武装干涉给苏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各种物品匮乏,公共设施遭受破坏,持续的干旱又使各种作物难以生长。在这一年里,苏维埃的土地上掀起史无前例的粮荒,波及苏维埃的30多个省,受灾人口达到3350人。在这些地区,每天都能看到有人饿倒在路上。在这次大饥荒中,美国帮助苏联抗过了这场灾难,高尔基都曾盛赞华盛顿出手挽救了至少900万条生命。
但美国人不是无私帮助别人的慈善家,商人借机财,美国救援更是不忘趁火打劫:美国当时对苏俄援助的人道性不容否认,但是在援助过程中也夹杂着复杂的政治动机和商业目的。比如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很多附加的政治条件。苏维埃在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要求,这就使得援助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政治财同样是美国人特有的精神。
而第二次饥荒的灾难程度一点也不逊色,苏联解体后很多向往西方式民主的人更是将一切原因归根到苏维埃的政策错误上,忘了是谁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对这点前世的林俊十分反感。
“沃罗诺夫,32年的那次饥荒可不好熬哦。”
沃罗诺夫看着林俊:“安德烈同志,这可是个危险的话题。”
“是有点危险,不过是对苏维埃的敌人而言。饥荒过去没几年,你看现在人民的生活多好。对了,我对18年的那次饥荒记忆很少。”
林俊的言下之意就是要沃罗诺夫说说当年的大饥荒,再说那次饥荒主要是由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的,不算危险话题——其实危险话题又如何?林俊在任何事都可以说,只要不是反斯大林的就可以。
“您那是应该是在西伯利亚了吧,那边当时的情况相对这里好得多。18我刚在列宁格勒参加红军,部队里还好,至少一般还能吃上黑面包,但老百姓吃的更少。农村里很多地方就是靠树皮草根过活,冬天没吃的,极少地方甚至吃死人。但老百姓就是再怎么艰难,还是会把粮食给我们,让战士们能吃饱去打白军和干涉军。”
“列宁格勒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那几年冬天每年都会饿死人,有些人在街上走着走着就倒下了,连救的人都没有,因为大家都没吃的。还好,这种事再不会生,现在我们有的是粮食,那些敌人也不敢再打我们的注意。”
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还会有哪个国家敢于大举入侵苏维埃,更不会想到历史上几年后的列宁格勒围城。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话是至理名言,没吃的什么都是一场空。
“看今年的天气又会是一个丰收年。”林俊看着窗外的麦田自顾自的说。
“是的,安德烈同志,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要是没记错,苏维埃明后两年都会是粮食丰收年,从明年开始要逐步采取粮食备战计划。”林俊想。
粮食贮备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现在没这个必要:目前每年苏维埃都会将大量富裕的粮食以优惠的价格出口,还有大批粮食用来酿酒,甚至因为储存不当而霉倒掉的粮食也很多。只要在这三个口子上做些合理的文章,完全能在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逐步储存大批粮食,那些酒鬼们也不会为了找不到伏特加而牢骚。
自己这个副国防人民委员是想的、管的越来越宽——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回去就要同斯大林和加里宁同志商量这个问题,而且还要弄出个合适的方案:一个不好比打乱工业生产体系更糟糕。
。。。
第一百八十章 千年要塞2()
联由于国土广大,可供开的地区世界第一,大规模中也难免一些决策上的事务,比如对于咸海附近区域的开和60代在国土靠北区域的大规模小麦种植计划——一个导致咸海附近的生态极具恶化,另一个完全是以失败告终,因为阳光照射的能量不足以小麦结籽,大规模的投入换来的是一堆麦秆。
这些问题都将会是林俊将来需要去关注的问题,国家的建设有时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现在的领导人可还没有可持续展这个观念。
早餐后一个多小时,林俊看到铁道边的大型指示牌:列车已经离开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进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在今天午夜,列车又将再次进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土地。
后世的东方又有几人会知道这时的克里米亚半岛是属于俄罗斯的土地,人们的印象中塞瓦斯托波尔一直都是乌克兰的直辖市、俄罗斯黑海舰队租用的母港——这还要“归功”于现在的乌克兰**(布)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
为庆祝乌克兰的哥萨克总盖特曼(头领)波格丹…米哈伊诺维奇…赫梅利尼茨基开始与俄国“结盟”300年,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54年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
从18世纪中期以来的历史看,克里米亚一直隶属俄罗斯帝国梦寐以求地黑海出海口。为夺取它所付出地代价可谓不小。
而到了苏联解体。俄罗斯人意识到克里米亚将永久地划归乌克兰所有,但此时悔之晚矣。有一位俄国家杜马议员曾经表示:“我们不应该再与乌克兰续签条约,当年赫鲁晓夫是在酪酊大醉的情况下将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的。”
就这样。俄罗斯不得不同以前地一家人、现在的邻居为了租用塞瓦斯托波尔的港口而扯开嘴皮子谈判。要是奥尔洛夫同志知道光荣的红海军将来有可能会被迫撤离塞瓦斯托波尔,估计现在就会带着陆战队去灭了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也许林俊的这个念头就决定了赫鲁晓夫将来的命运,这个矮胖子实在是个惹麻烦地主,拍马屁倒是一流,要不早就该被斯大林拉出去枪毙。
乘坐火车是件相对无聊的事。没有成堆的公文需要自己处理,炮兵专家们也是单独的聚在一块谈论专业话题,不好意思来打扰自己的休息,林俊能做的也就是看着窗外相同的风景等着吃下顿饭。
“长,我们有最好的葡萄酒,您是否要品尝一下?”中餐时50岁地服务员非常有礼貌的问林俊。
林俊微微一笑:“就来点乌克兰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