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下阵地就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但北边从丘陵地区一直往南差不多500里边境线,无论我们从哪个区域进攻都会陷入熟悉地形的芬军的偷袭和骚扰。在森林区域的野战环境,我们的优势装甲突击力量无法挥出有效的突击能力,反而会有利于芬军步兵。”
林俊的担忧就是史实,再坚固地防线也能被突破。只要你地火力够强、战士意志力、战斗技能和指挥合适;历史上红军强行突破“曼纳林防线”虽然付出了相对惨重的损失。但在这一地区并未陷入战争的泥潭——修筑坚固防线,也就把能打游击战、搞偷袭地条件都给“修建没了”,阵地一旦失守就是完蛋的结局。
而北边则不同。复杂的地形是重视装甲集群突击的红军最不想碰到的泥潭,密集的针叶林是芬军大小部队搞偷袭、围歼战地天然盟友。
困难就摆在面前,德边科是从国内战争里走出来的优秀指挥员,不是碰到困难就手足无措的庸才,更不用说他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按照莫斯科的意思,我们列宁格勒军区已经开始重点研究突破筑垒地域与林地作战的研究和训练。我从部队里调集了一批在国内战争时期有丰富游击与反游击战经验的基层指挥员进行强化培训。很快就要将这些指挥员派往原有部队,将老战法再次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专攻林地作战。”
“什么级别的指挥员?”
“连、营、团、师级都有,大部分是营团级指挥员,所有人都有当年地实战经验。”
如果说中国**的军队打游击战和反游击(比如解放初期的剿匪,那些土匪打得可是货真价实的游击战。)本事天下第一,那苏联红军和铁托地游击队就是并列第二!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不仅要面对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大部队,更多地战斗对付小股白军的袭扰。反过来当年有很多时候苏军也是在以游击战的形式对于白军,而俄罗斯的广阔土地就是敌对双方最好的游击战场。
如今部队里就有大量指挥员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懂得如何打游击,更懂得如何对付游击队。红军的主要作战思想在10来年前就已经进入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阶段。现在是在特殊情况下有拾起老本行,指挥员们的老底子都还在。
历史上的红军在苏芬战争时可没这个准备。结果吃亏吃大了,现在让游击战出身的反游击专家去对付芬兰的业余游击队,林俊不认为芬兰人会比红军做的更好。
卫国战争时期在乌克兰,在高加索地区、在白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到处活跃着苏维埃的游击队,打得德军鬼哭狼嚎,而很多游击队的领导者都是国内战争时期的老兵,他们将当年的老本行用来对付德国纳粹,游击战只要条件合适就永远不会过时,就是林俊前世那会也是如此。
游击战不是一支从没有经历过游击战的部队在短时间内能完全掌握的战法,更不用说如何反游击;游击战也不一定是几十几百人的小打小闹,历史证明十几万人组成的大部队也能打游击战——游击战与反游击只是战法,和部队数量无关。
“如果按照我的作战计划,具有强大突击能力的坦克军与机械化军将主要布置在卡累利阿地峡一线,在重炮部队的支援下突破芬军曼纳林防线,而北边的作战部队将是步兵部队为主。由于我们军区熟悉野战环境作战的步兵部队不足,可能需要其它军区支援一些部队。”
“这个你不用担心,真的到了需要动用武力解决问题时,克里姆林宫会从西伯利亚给你调派足够数量熟悉林地作战的部队。”
列宁格勒军区的步兵部队一贯的训练就是如何在城市与平原地区作战,让他们去打林地野战实在是不对“专业”,而西伯利亚的小伙子每天接触的就是茫茫荒原山林,到曼塞尔凯丘陵地区就像在老家一样适应。历史上苏联调集的支援部队有很大一部分是南边敖德萨特别军区的部队,一帮在温暖的黑海沿岸习惯了舒适气候的士兵在北极圈附近碰到39年那个特别寒冷的冬天,不用开打战斗力就下降一大截,就足够让一只部队基本丧失作战能力。
林俊要的是西伯利亚来的野战部队:他们不会担心夜晚气温到底是零下30度还是零40度,他们有对付严体、意志和技战术,
严寒就是他们地盟友。
卡车抵达边境还有段时间。而林俊手头有一份德边科提供的最新芬军“曼纳林防线”布置图。上面标注的各种防御工事符号密密麻麻,只有少量区域表明地“不明”:这里面一部分是情报部门的功劳,也有一部分是边防部队、航空兵高空侦察机部队(如果在己方一侧边境将飞机飞至10000高度。加上是个能见度足够的好天气,大口径侦查相机能拍到的敌方纵深可不止10公里。)和红海军的功劳。
为什么还有红海军的功劳?芬兰人都把卡累利阿地峡沿芬兰湾一线修地如同铜墙铁壁一般,防御工事密度甚至比陆地正面还大!
“安德烈同志,在拉多加湖我们没有足够数量适合登陆作战的运输船队,估计芬军也是吃透了我们这个弱点,在这一侧设防密度不大。而芬兰湾一线他们所采取的重兵布防导致我们只能在地峡70公攻,红海军同志在这边能给我们提供的支援有限。”
—
林俊的手指一直在敲放在腿上的地图芬兰湾一侧区域,德边科知道他想的是什么。
“马奇诺防线还有弱点,芬兰人的防线真叫得上是铜墙铁壁,工事修得一丝不漏,除了强攻别无它法。”
无论从海上起登陆还是路上突击,红军面临地只有强攻一条路能走,而相对于登陆作战。把握更大的当然是红军更擅长的陆地作战。
天然的有利地形加上合理地工事布置,放在红军面前的就是块级难啃地硬骨头,更要命的是红军又必须把它给啃下来。
林俊的话让德边科有意思疑惑——“马奇诺防线还有弱点”?这可是现代科技与强大国力构筑的级坚固的防御体系,“曼纳林防线”和它相比不过是缩水版。如果将突破“马奇诺防线”与突破“曼纳林防线”拿来比较。任何一名指挥员都会认为后者会轻松的多。
林俊看了一眼对面的德边科,再看了他边上几个穿士兵服装的“士兵”:这写人都是德边科最核心的参谋和警卫人员。
“只要拿下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法国佬的“马奇诺防线”就会成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玩样的代名词。可惜,我们面对的防线找不到其它解决的方案。”
两年后德军进攻低地国家,希特勒就是因为“马奇诺防线”的存在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让法国佬精心构筑的防线成了一堆废物。
希特勒是被逼的,但历史却证明他选对了战略,林俊这不过是告诉德边科一个他前世“路人皆知”的事实而已,但司令员同志就不是这么认为了!林俊说的话给他的感觉就是一次强烈地震——为了避开一条防线不惜与第三、甚至是第四方国家开战,这里面的“得到”与“代价”的天平足够他消化一会。
“德国在35年吞并了萨尔区,36年i防部长达拉第在去年已经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到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新的防线,叫什么达拉第防线,还在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这样的一味防守战略就像是不停的往身上穿铠甲,等着别人来打。”
林俊的口气有些戏虐的成分,“不去说临时购置的工事有没有原有工事标准坚固,一味防御的思想就是迂腐的东西。有时间和资源财力去造一条新的防线,还不如多建设几个机动能力强的机械化军,至少法国佬的北面还有几个小国能给它顶上几天。”
“安德烈同志,你刚才的话就像一击重锤,战略思想上的新思维。”德边科只能如此去形容:避开敌方的重兵防御地区、从薄弱环节突击是战略中的最基本战术之一,但要是这个“薄弱坏节”是其它几个国家就是另当别论,这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是很多军事指挥员很难弄明白的,也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既然那几个碍事的国家本就是敌人的盟友,迟早要开战,那还不如先一步解决它们。法国佬已经感觉到这个危险,但他们的应对方式却是落伍的选择:防御工事固然有效,但一味的防守只能等着挨揍。”
“即要有边境防御的有效手段,更重要是有高度机动的铁拳。”德边科明白林俊的意思。
“东方的中国有伟大的万里长城,那是防御思想的终极体现,其实中国人并没有将长城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最重要手段。2000多年前的国曾经和匈奴人进行了几百年的大战,最后将匈奴人赶到了欧洲,当时他们的战略家是这样形容长城的:有长城匈奴人一年袭扰一两次,无长城中原就是匈奴人的掠夺场。”
“2000年前的中国建立了强大的骑'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装到牙齿()
德边科同志,列宁格勒军区的步兵部队中有多少能熟作战的技术?”
“不多,由于战士来自不同地区,会滑雪的人还不到一半,而且由于战术训练和军区环境的原因,配备滑雪装备的部队不多。”
“我估计你还有一年的时间让同志们掌握滑雪作战的技术,开战很可能会是在明年冬天。芬兰人可都是滑雪好手,我们的同志如果没有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会吃大亏。”
林俊老在提冬季作战的特点,这让德边科感觉克里姆林宫已经将可能的战争爆时间定在冬季,但为什么会是芬兰人适应的冬季?克里姆林宫应该明白那个北方国家比自己这边更适应寒冷条件下的作战,这点是他不明白的,也只有林俊才能清楚的知道原因:历史是关联的,一切都取决于希特勒的动作,一旦那个疯子开始动作,历史的巨轮将会不自觉的按照设计好的、一环扣一环的前进。
林俊这是先知先觉,如果德军实在明年夏末进攻波兰,那苏联和芬兰的战争算来算去都会在明年的冬天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就是再冷也要打!
红军战士是勇敢的,为了苏维埃他们别无所求,他们会唱着歌手挽手一排接一排的越过雷场,根本不怕敌人的子弹和脚下泥土里的地雷——就是这样的忠于苏维埃的优秀战士,在小小苏芬战争中因为各种失误而导致过十万数的伤亡,林俊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如果在苏芬战争时红军就能有苏德战争中后期的技战术水平。各军种协调灵活。芬兰就是再顽强也不可能给红军造成历史上地损失。
芬兰地军事统帅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林元帅都曾经在回忆录中说:“苏军的进攻就像一支指挥的很差地交响乐队在演奏,每件乐器都不顾节拍。苏军的炮兵的炮弹像暴雨般射向我军,但火力组织很差。根本不顾己方步兵和坦克部队的运动情况。而苏军的坦克部队采用的战术也十分荒唐:它们先是前进,继而开火,最后不等支援地步兵前进就后撤了。”
“肃反”造成红军指挥员素质下降是一个原因,缺乏有效的通讯联络手段和指挥网络是另一个因素,而这两样在林俊几年的干预下到现在已经基本解决。
一支交响乐,战争的交响乐。指挥的杂乱无章很难听,但它还是交响乐、穷人家养不起的交响乐。一旦乐团有一个好的指挥,成员有懂得了如何协同,那演奏的就是一曲壮丽地诗篇。战争的交响乐,那是北方的芬兰玩不起的。
“莫斯科会提供给列宁格勒军区最好地装备,你想要什么装备部都会尽可能的满足你地要求。t34坦克已经开:;军区的坦克部队,v…1重型坦克备如果你们自己解决不了。装备部也会想办法给你们解决。”
“滑雪装具一类的辅助装备军区里的工厂就能解决,安德烈同志。”
“你们有一年时间熟悉新装备,平时要做好各军种的作战协调训练,这点非常重要。就像坦克失去步兵的支援就容易成为对方反坦克小组的猎物。这点您比我懂,我就不多说了。”
车上所有人都在认真听林俊的话。他就是这里的老大,而有些思维又是能够给众人启。
“芬兰人不会用常规的战术同我们作战,他们比我们还清楚要是按照惯用的战术,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这点您已经考虑到了。我们的步兵目前对于坚固工事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这点你不用担心,很快装备部就将提供给你们军区一批最新式的单兵攻坚武器,现在它还在实验阶段,最晚到今年夏天结束前就能给你们一批。”
“您说的是那种绝密武器?”
对于火箭筒,德边科是略有所闻。
“是的,现在还是绝密,将来这种武器将同最新式全自动突击步枪一起装备到步兵班一级,成为红军新的制式装备。中央已经做出决定,列宁格勒军区和西部几个军区将是最先装备的军区,我会尽可能多的给你们弄指标,你们用的上。”
在rpg面前,芬兰人构筑的一般火力点就如同纸糊一般。要知道历史上红军是用步兵抗爆破筒和炸药包的战术才摧毁那些根据地形互相支撑的。的位置摧毁据点。
如果步兵能早点有rpg,借助地形的掩护,单兵比庞大而显眼的坦克更能有效的摧毁地方工事,更不用说那些芬兰人的永备工事前还有大量的反坦克壕。
“还是那句话,你们有一年的时间熟悉新装备,去研究和使用适合新装备的新战法。”
、、、、、、
德边科提供给林俊的地图非常详细,而从昨晚开始林俊就在研究这张地图。芬兰人将防线修成了铜墙铁壁,但再怎么坚固的防线也有它的相对弱点,林俊就是在整个“曼纳林防线”上找芬兰的弱点,而今天他到边境化妆视察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想亲自看看:芬兰人到底修了个怎样的防御工事!。
“这一突出部区域的芬军阵地部署情况我们还有没有不清楚的?”林俊指着地图问德边科。
德边科一看林俊指的是芬兰湾沿岸的索尔塔瓦拉地区:“这一区域芬军布防情况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同地图上标注的情况一样。芬兰人在15公里的沿海区域构筑了两个巨大的支撑点,特别是索尔塔:防御修筑地特别坚固,有些要塞工事能抗击大口径重炮地轰击。而且在这一线区域北面与东北各距10公里的位置。芬军还有铁路与公路相连接的纵横各一道防线。”
苏联地最终目的是要夺
卡累利阿地区。包括这一区域北部的重镇维堡(维
维堡地区虽然靠海,但那里是小岛与海湾、小海峡混杂的区域,海军不可能在环境如此复杂的区域登陆。直接给芬军腰部一刀的可能性不存在。
一旦开战,红海军地要任务就是封锁波的尼亚湾和芬兰湾一带水域,袭击了敌人的基地和舰队,支援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部队突破“曼纳林防线”。相对与芬兰的岸防海军,光波罗的海舰队就能完成这一任务。
等明年“苏联”号服役,现在配属北方舰队的“马拉”号就要回到波罗的海舰队。到时它将与“十月革命”号一道成为这一海域最具攻击力地战舰力量。
“10公里纵深宽度18公里,只要能:。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