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一些纸盒,照这个重量装药。火yao作坊分为四个,各配五人,分处两端,距离不可少于二里。”遥望西面的天际,梁明的声音有些飘忽,“火yao也分五处储藏,各处无我指令闲人不得入内。”也不看看立在一边的李狗儿,“这就交给你们了。”
“登州,张毅,陶汝成”梁明心中暗道。
第19章 飞渡三载(上)()
乾隆三十六年,初春。
大秋岛上欢天喜地,唢呐、锣鼓响成一片很是热闹。今天梁明大婚,至于对象自然是柴璐娘。
岛上的大堂厅室,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柳风一身红服站立上首,他今天是婚礼的殡仪。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王朱氏的牌位立放在正中的大红喜字下,由她做长辈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梁明对于这位老人心中充满了感激。纵然如此他心中依旧黯然,想起隔世的父母正有些走神的梁明猛然听到
“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当然送入洞房的只有柴璐娘,梁明是要留下陪客的。今天全岛大解放,酒桌之上没有高下之分,幸亏梁明的酒量还不错而且相陪的柴坤也很尽力,纵然如此梁明一圈下来也是摇摇摆摆,走路踉踉跄跄的。
为了办这天的酒席,梁明他们可是准备了一段时日了。酒水自然是柳风运上岛来的,自从定居大秋岛后梁明一伙所需的粮食全是柳风筹集运来的。原本梁明还打算在岛上开荒种地的,最后想想还是作罢,太费人力了。但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干,岛上的家猪养的可不少,就好比这次酒席所用的肉菜大半是岛上所处的。至于鸡鸭就只能在岸上筹集了,虽然养些鸡是很方便的事情,可岛上的粮食毕竟不能自给,还是没必要做无谓的浪费的。
柴璐娘听着外边的喧闹心中还是一片迷茫,紧张。
对梁明,在璐娘的心里他是不怎么靠得住的人。从两人的第一面开始,梁明的一脸坏笑就从没在她心中暗去。之后的煮盐、霜糖等等,梁明虽然屡次出谋划策,可现代人骨子里的一丝傲气让璐娘十分清晰的感触到他隐藏起的高傲,总而言之不是一个敦厚老实的人。
而梁明最令她神伤的一件事是关于虎子的,在王朱氏“七七”之后,梁明很清楚的表明了心意。他不会为难王东、陈兴二人,给足了银子后请走人,王东、陈兴二人也很识趣,第二天大早就划一脚船走了。但令众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二人竟趁夜盗走了虎子,藏匿于脚船上。结果,不言而喻。这件事对璐娘的打击很大。蓦然,一阵喧哗惊醒了璐娘,只听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中梁明酒醉的声音清晰可闻,“别别扶我,老子还没醉没醉。”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21世纪的现代,结婚都有闹洞房一说。不过柴坤可一直留着神呢,看着醉的神志不清的梁明,再看看狠狠的绞着双手的姐姐,怎么可能再让这班子醉猫生事,将梁明伏在屋中的大椅上,他连劝带拽把人哄了出去。看了一身大红婚衣的妹妹姐,“唉”,轻轻的叹了口气后扭头走了。“大哥已经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吱吱”,大门关上了,璐娘正思虑着是否去扶一下梁明,就听
“呀啊,妈的终于走了,一群混蛋家伙。”是梁明的声音,很显然刚才的醉像是他装出来的。
又是几声轻轻的脚步声,梁明悄悄的掀开了窗户,不是推开,因为海上风大,所以岛上住房的窗户都是上下开得(就是水浒传上潘金莲见西门庆时的那个样)。
没人,梁明心中一定,看来他们还没进化到听墙根的地步。返回桌前,抬手一杯凉茶进了肚子,渴了那么多的酒,嘴中却是一直发干。
放下空杯,梁明看着静静地坐在床帮的璐娘,在大红蜡烛的照耀下一身红色婚衣的她在梁明眼中竟有了一丝恍然。
说心里话,梁明对她很愧疚。在王石死后,梁明忙东忙西的在很长一段时日里都没时间与她相处,见了面也是匆忙几句话而已。如今想来心中真的很愧疚,特别是虎子的事,梁明在得知消息后发了疯的去找,可是大海茫茫那里找得到。现在王东、陈兴二人若是到了他面前,梁明敢对天发誓——他要活撕了他俩。
如今都已经过去了,事实已经这样了,错了的就该回来,失去的就尽最大力去弥补。轻轻的在心中说一句“对不起”,梁明掀开了那红火的盖头。
第20章 飞渡三载(中)()
ps:解禁了,屏蔽解除了,以后每天两章恢复正常。
嘿嘿,不好意思,还有第二十五节了。求票啦而且书评很轻冷啊!
改了,不敢再往上传了,简略点,大家想知道详细的可以在网上搜!现在正是冲榜的时候,收藏已经掉了一百多了,真是太感谢了红茶大大,太感谢了。
乾隆三十六年,深秋。大秋岛。
“快,快快,倒上,倒上。”何亚东穿着一身沾满了灰尘的粗袍,站在一个高高的冲天炉旁大声吆喝着。
“嗤嗤”一阵蒸汽腾起,前炉口随着阀门的打开一股股火红的铁水顺着接口流入了一个个泥范中。
何亚东蹑手蹑脚的围着五个泥范来回打转,看的梁明一阵好笑。“好了,下午就能用了,急什么?”
“二爷,这玩意真的能用来铸炮?”何亚东虽被梁明丰富的理论所折服,可看着笨笨的泥范依旧有几分担心。
“放心”,对于何亚东的担忧,梁明丝毫不觉得奇怪,毕竟是70年后才出现的技术嘛?用泥范铸造铁范,再用铁范来铸炮,这是中国人的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在浙江省炮局监制军械的龚振麟,为了赶铸炮位,打击侵略者,曾经创议用铁范铸炮并且得到成功。他所撰写的铁模铸**说,由魏源(1794—1857)收入海国图志中,得以保存到现在。
这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金属型铸造的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使用铁范的一些优点,如一范多铸,成本低,工效高,而且减少表面清理和旋洗内膛的工作量,铸型不含水气,不出气孔,收藏、维护方。如果战事紧迫,便能很快投产以应急需等等。
这些道理都讲得比较真切,和现代铸造学对金属型的认识是一致的。虽然由于清代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此后不久钢炮的发明,这种工艺没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但是龚振麟绝对是是值得赞扬的,他的创造用历史书上的口吻来说就是:来源于历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的。
这个何亚东原本是工部的作官,他之所以来到大秋岛应该说是被梁明裹胁了。自从结婚后,梁明是了解了一件心事,天鉴其成大秋岛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但有个事一直让梁明心忧不安,凭着先进的火yao大秋岛的火炮射程远超清军水师的舰炮,但自己的对手可不是腐朽的大清水师,而是飘洋万里的欧洲诸强。以现在的条件来看,若是在海面上碰到了欧洲的战舰,大秋岛的这点家业绝对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双方的差距太大了。
无论是硬条件方面的火炮、战船,还是软条件方面上的水手素质、军官素质,大秋岛跟人家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梁明很清楚的认识到,王伦之乱对于庞大的满清帝国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若是想借这个机会割地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老早梁明就以打定了注意趁机捞一把,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至于落脚的地方,就是南洋。可是要在南洋立足最重要的就是海上力量,自己的这些战船连人家的武装商船都不如更不要说人家几百上千吨排水量的战舰了。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法子,火炮,造出射程超出欧洲火炮的火炮。
打定了注意梁明立刻着手准备,先让柳风、赖老四收集生铁或是铁矿石,他自己则动身前往京师。在大清朝,最好的炮场一直是御内的景山炮场(1840年之前)。虽然梁明对于这一二百年间的火炮很是了解,工艺也是绝对的世界第一,但这不是21世纪,没有那么多的现成材料,要造的也不是几十斤重的与人把玩的小炮,这是要杀人的。所以,他要有帮手,不但如此就是铁匠也要找来一些。
经过一番物色,梁明瞅中了何亚东。一是因为他的手艺在景山还是派的上名次的,而是因为人品很好特别是重家室。有了这个缺点就好,于是何亚东跟着梁明来到了大秋岛,一同来的还有几个铁匠和匠役。
在乾隆中后期,大清朝已经是很腐烂的了,民间的生铁找不出多少可铁矿石还是足够的,只要跟找到铁矿主什么都好办。
一切准备好后,大秋岛轰轰烈烈的造炮运动开始了。铁矿石很好解决,见一个高炉就是了。这玩意横是断面为圆形的炼铁竖炉,用熟铁作炉壳,壳内砌简单的耐火砖(煤渣碾碎就可作原料)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所以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在21世纪依然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高炉冶炼用的原料主要由铁矿石、燃料(焦炭)和熔剂(石灰石)三部分组成。在这个年代还是很适宜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梁明开始时没敢去想造钢炮,什么事都是要一步一步的来不是。至于如何造炮,何亚东还是很骄傲的。清朝制造火器始于1631年,到康熙时,火器规模、质量、工艺达到高峰;但距明朝时期还有差距。清中期后火器更是渐趋停顿,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但结构仍沿袭祖制,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
景山炮场作为御内直辖的所在,所以它的工艺一直是全国最好的。相比较寻常的造炮场所,景山炮场所铸的火炮都是最为出名的,像红衣大炮,也就是大将军炮。
清代视火炮为神物,常授予火炮各种将军名号,清初时还定制于每年秋季在北京卢沟桥举行一次大典,祭祀炮神,并令八旗健勇操演火炮。
何亚东最为擅长的就是铸造重炮,五六千斤、八九千斤重的不在话下。这样的大将军炮,炮为铁心铜体,即在铜炮身内铸有铁炮膛,铁膛较铜膛耐蚀,铜炮身又可避免铁炮易炸裂的缺陷。身管较长,口径较大,前细后丰,炮身铸有多道固箍,滑膛,中部有炮耳,炮口和炮尾分别装有准星和照门。其装药量大,炮弹重、射程远,威力相当大。
但在和梁明夙夜长谈后,怎么说呢?演义化的就是“拜伏在地,敬畏神人,此后无二心也。”
第21章 飞渡三载(下)()
中国传统的铸炮工艺,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铁水)倾铸,层层笋合。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况且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尊火炮,随即随弃,不能再用。
而龚振麟得铁模铸炮法是:以铁为模,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是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是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然后,两瓣相合,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膛内自然学滑。
这些条件大秋岛当然具备,当一蹲蹲火炮现行后,何亚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打量着每一蹲火炮后这才站起身来,到了梁明身前一鞠拜下道:“其法至简,其用最便,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且旋铸旋出,不延时日,无瑕无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无穷,辟众论之导轨,开千古之法门,其有裨于国家武备者,岂浅鲜哉!”
呵,吊起文袋子来了,不过,咱就得意。梁明心中暗爽,动作却也不慢一把扶起他说道:“大秋岛可不是你那御制监,用不着如此客套。”随手一扫全场道:“今后这里就托付给你了。”看着何亚东激动地神情,梁明再也压不住心中的得意,“哈哈哈,哈哈哈”
乾隆三十七年初,大秋岛战船舰炮更换完毕。直至夏天,在大秋岛又一项惊人的“发明”出现了——铸铁脱碳钢,这种生产工艺可以由生铁经热处理直接生产低、中、高碳的各种钢材。在西汉时期已经存在了,不过可惜的是失传了。这种方法梁明也是无意中看到一个帖子才知道的,不过缺点也是很明显强度和硬度均较高,(1)含碳量一般较低。2碳分布往往不够均匀。3钢中所含夹杂往往较多。
所以这种方法炼出来的脱碳钢还不是梁明所希望得到的,梁明还有一手,不过这个就不是发明了,因为三十多年前欧洲已经有了。坩埚炼钢法,可谓是鼎鼎大名。像梁明这样要对金属材料了解甚多的手工作业者,自然对其很是了解。
只要将渗碳铁料切成小块置于封闭的黏土坩埚中,在坩埚外面加热,铁料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锻打成所需的形状。钢在坩埚中熔化时,石墨碳还能起还原剂作用。钢中的氧可以去除,各种夹杂物也能从液态钢中上浮去除,所以坩埚钢的质量优于这个时期的各种金属材料,完全可以用来制作一些“重要的东西”。坩埚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不过生产量小,成本比较高。
在得到了坩埚钢后,梁明再次前往京师,和前次不同的是在去之前他已经有了目标。颜世,工部作监中一个很不起眼的人,但是对于火枪很有研究。曾是何亚东的下属,俩人相交还不错。
康熙、乾隆两朝御制、御用火枪,主要用于赏玩和行围打猎,制作精美,枪筒上有错金图案,枪托多用金银、象牙、玉石、珊瑚、犀角等珍宝镶嵌。
乾隆年制的镶骨燧发枪是撞击式燧发枪,口径五分(1。7厘米);枪筒长二尺有七(88厘米),全长三尺六分(1。185米)。枪筒镌花纹,枪托用虎皮木制,中后部嵌铜银花,尾嵌兽骨。枪机前竖火镰,扣扳机后,火石与火镰猛烈撞击起火。这种撞击式燧发枪较转轮式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已被欧洲各国广泛使用,很快就取代了火绳枪,但在中国却只是皇室仿制了少许,未见装备军队。
虽然枪管可以直接浇铸,但因为人手不足,大秋岛的火枪生产很慢,但是质量却是世界第一滴,因为有个后世被称作“天启二世”的神人——梁明。当然,梁明要比明朝的天启大帝好上很多,而且二人也不是一个领域的,一个玩火的,一个凿木头的,应该是没有共同语言的。
大秋岛所出的火枪,其原型是佛格森后膛装弹来福枪,不同的是梁明在火门处加了一个“火帽”。这“火帽”没啥好说的,白话白话就是一个装“药”的筒。这样一来枪手就不用再担心因为潮湿、下雨而无法击发的情况出现,只需要将火帽套在火门上,然后扣动击锤打击就可以点火。
这里面主要是一个“药”字,这是个前提,它就是雷汞。此物的主要原料是汞,这种棕黄色的晶体在干燥时受轻微摩擦、撞击或加热就会爆燃,是极好的引火之物,制造起来也不麻烦,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