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了村口,他感觉气氛有些不对。第一,已到吃中午饭的点,本该炊烟袅袅,可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没有炊烟升起。第二,村里静的可怕,除了偶尔能听到一两声狗吠,什么也听不到。
李飞白奇怪:“大中午的,人都去了哪里?”顺着石板小路往家里去,等到家门附近,只见墙里墙外,站着许多人。李飞白暗道一声不妙:“莫非家里出事了?”山里人家能出什么事?除了有人过世,又有什么事能把全村老小都吸引过来?
李飞白不由鼻子一酸。自从穿越之后,附身到李大宁的儿子身上,受所附身的这个躯壳原来主人的影响,他视李大宁为亲生父亲,李大宁的老婆为亲生母亲,想到二老不知哪一个过世了,心中猛的一疼,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子欲养而亲不在!”
他走到院门前,透过挡在面前的人群往里看,只见父亲拿了把锄头横在屋门口,母亲却瘫坐在地,无言的留着眼泪。
李飞白有些糊涂:“两个老人都在,为什么家里围了这么多人!”仔细打量,才发现,院子里聚在父亲身畔的,是本村的村民,除了去服力役的壮劳力,剩下的老弱病残几乎都在。聚在院门口的,则是衣着鲜明的两拨人;一拨是由里长带领蒋国贤带领的力役,人手大概三十来个,人人手持一根大木棍。一拨是衙役打扮,共五个人,腰间都悬着把腰刀。这五个人一手按刀鞘一手握刀把,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
李飞白顿时明白,原来是来催粮的。他去县里服徭役之前,家里为今年的皇粮愁破了头,大旱之下,收成本来就少,皇粮一交,村里将剩不了多少粮食,全村上下一百来口,岂不是要活活饿死。还好,郑浩然的那封信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信中曾提到,皇恩浩荡,今年皇粮减一半。这才叫全村人愁眉稍展,向北叩拜,皇上圣明。
李飞白有些糊涂了,既然是来催粮的,把该交的皇粮一交,为何都聚在这里干什么?
这时,五个衙役中为首的那个朝地上啐了口痰,喝道:“老小子,皇粮到底交不交?”
李大宁横眉冷对,道:“交,为何不交!”
为首的衙役道:“交就快点,别磨磨蹭蹭耽误爷们的事情。”
李大宁道:“皇粮都在打谷场储着,本打算过两天送到乡里,差爷既然来了,就带走吧!”
里长蒋国贤道:“李大宁,你日哄谁呢?打谷场的粮我们都去查看过了,数量根本不够,至少少了一半。”
李大宁道:“我干儿子说了,今年皇粮减一半。打谷场的粮只多不少,不信你们去量。”
为首的衙役眉头一皱,蒋国贤看得仔细,走上前去弯腰道:“邓班头,他干儿子叫郑浩然,是个读书的秀才。在县学读了几年书,也没考中举人,如今在衙门里讨了个差事。”
邓班头“哦”了一声,问道:“讨了个什么差事?”
蒋国贤道:“听说,好像在六房当了个书役。”
邓班头冷哼一声,道:“我还以为是个什么差事呢?不过是个书役!我也在衙门里当差,怎么就没听说过皇粮减半的事?”
李大宁年轻时也曾在衙门里服过徭役,知道六房书役是衙门里最下层的差事。而面前这个邓班头可是步快班头,跟县令、县丞这些大老爷走的十分之近,朝廷有什么消息,肯定是班头们比书役们更清楚,莫非郑浩然的消息有误?他顿时有些发虚,道:“差爷,今年大旱,山里的地贫,收成与往年无法相比。若按以前的皇粮交,村里将没有余粮,今年恐怕要饿死不少人?还望您行个方便,少收点。”
邓班头把手一挥,道:“饿不饿死人,跟我没有关系。我是奉县令大人的令来催粮的,识相的便赶快把粮交了,莫让我们动手。”
李大宁一时无言,他旁边的村民七嘴八舌道:“李甲首,反正没办法活了,跟他们拼了!”
邓班头把脚往后撤了一步,将刀抽出半截,喝道:“怎么,为抗交皇粮,你们想聚众杀官差?这是要造反吗?”
被人诬以造反,哪个还敢再说一句话?村民们顿时不敢再言语。邓班头见震住了场面,道:“我也可给你们一条活路,粮就不要了,拿东西抵。”他扭头对身后的四名衙役道:“去,把屋里值钱的东西都搬出来,够抵皇粮咱们就走。不够,一家一家给我搜,直到够抵皇粮。”
村民们道听途说的,也知道被衙役们搜家是个什么结果,一个个眼含热泪,手握拳头却没一点办法。
李大宁的老婆捶地哭道:“不能活了,不能活了!我儿子还没结婚,这可怎么办啊!”
李大宁将手中锄头一举,怒喝道:“谁敢进屋,我就打折他的腿。”
邓班头冷哼一声,道:“就凭你一个老子小也敢拦爷们的道?兄弟们,给我上,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国法。”
第二十四章 我知道你们家情况()
四个衙役把抽出半截的腰刀往鞘里一送,各从力役手中夺过一把木棍,正要上前围殴李大宁。忽听背后传来一声:“都给我住手!”声音极大,有种让人无法质疑的威严。
四个衙役愣了一下,不由回头去看,只见门外走进来一个长衫打扮的年青人。一般来说,秀才才穿长衫,而秀才将来很可能做官,一般没人敢惹。力役们纷纷往两边让,就连步快班头也有些摸不着大小头,下意识的朝旁让开,一脸狐疑的道:“你是?”
李飞白懒得搭理,走到四个手持木棍的衙役前,推开一个挡在身前的衙役,直走到李大宁面前方停下脚步,施了一礼,道:“爹,我回来了!”又把瘫坐在地上的母亲扶起来,道:“娘,孩儿回来迟了,让你受苦了。”
李大宁问道:“儿啊,你怎么回来了?”
李飞白道:“我回来办点事!”
邓班头心里不由一紧,还道是在衙门里当差的郑浩然回来了,要是跟他对质今年的皇粮确实少交一半,那时村民闹将起来,只怕今天将白跑一趟。不仅今天要白跑一趟,这些力役们回去一说,全乡的人都会知道,今年刮钱的计划将彻底破产。如果郑浩然没回来就好了。至于抄了李大宁的家,事后让郑浩然知道了怎么办?他也早有对策,等回衙门时把抄李大宁家所得的钱财如数奉还,再多多少少贴补一些,想郑浩然也不会把此事嚷嚷出去。大家同在衙门当差,自会相互体谅当差的难处,谁还能有永远用不着谁的时候,自然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
他扭头去问里长:“这是郑浩然?”
蒋国贤道:“不是,是李大宁的儿子李飞白。”
原来不是郑浩然,邓班头放了心,问道:“他儿子也是读书的秀才?”
蒋国贤“呸”了一声,道:“屁个读书的秀才,大字不识几个的土里刨食的。一家人穷的衣服不遮腚,想来是去县里服均徭,郑浩然见穿的实在不像样,拿了件旧衣裳给他穿!”
邓班头“哦”了一声,冷笑一声,道:“那个谁,你不在县里服均徭,跑回村里干什么?”
李飞白道:“我告假回来办件事!”
邓班头当了二十来年差,还从没听说过服均徭还有告假这一说,当即认定李飞白说谎,道:“告假回来办事?我看你是受不了均徭的苦,偷偷跑回来的吧!”
服均徭其间逃跑,这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小,可以交钱顶罪,也可判戴枷示众五至十日,以示惩罚。说大,最多也就是杖责三十至一百棍,与其它罪行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量刑的大小,主要是看当官的高兴不高兴,高兴就判小罪,不高兴就判大罪。虽说大罪也就杖责三十至一百棍,可驾不住有的衙役手黑,你钱给的不到位,他几棍都能把你给打残疾了。
李大宁正跟催粮的对峙,算是把步快班头得罪死了,衙门里当差的是一家,一家人哪有不帮一家人的道理。他更加担心起儿子来,似乎已看到儿子被衙役们当场打死的惨状,问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几个月都熬不了,这才去几天就跑回来了!”
李飞白笑道:“爹,你别听他瞎说,我真的是告假回来的。”
蒋国贤也不信李飞白是告假回来的,他身为里长,每年安排徭役是份内的事,李飞白要是逃回来的,只怕会牵连到自己,当即问道:“你跟谁告的假?”
里长亦就是一乡之长。在大明朝,里长还不是由县令任命,只要纳的粮是全乡最多的便是,并不属于衙门里的吏员。说白了,他其实也是百姓,跟其它百姓没什么区别,本该跟其它百姓守望相助才对。可往往里长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帮着酷吏鱼肉百姓。
李飞白最恨的就是这一种人,不想着怎样帮百姓好,尽想着如何坑害百姓,也就对其没有好感,道:“跟镇抚大人告的假,要不你去问问他?”
蒋国贤平时哪见过镇抚这么大的官,见得最多的也就是衙役。他知道镇抚大人是什么官,那可是六品大官,比县令还要大的官,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问镇抚大人,李飞白到底告假没有。他把头缩了缩,想退回身去,忽然想到镇抚大人属于武官,好像是卫所里的官,而本县并无卫所,也就没有镇抚大人这样的官,笑道:“你跟镇抚大人告的假?不知这位镇抚大人身在何处?我也好去问问,你是否跟他老人家告了假。”
李飞白道:“镇抚大人在寅宾馆!你不知道啊?你不知道可以问问步快班头啊,看寅宾馆里是不是有个镇抚大人?”
蒋国贤疑惑的看向邓班头,见邓班头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李飞白却不打算放过他,追问道:“对了,林里长,你什么时候去寅宾馆问镇抚大人啊!”
蒋国贤平是在王屋乡这块地界也是威风惯了的人物,哪能受此挑衅,道:“你为什么不跟里老告假,而要跟镇抚大人告假。小小年纪,说个谎话都不会。来人,把这个逃徭役的抓起来,送到县里严办!”
几个力役立马就要动手,邓班头却是见过世面的人,见李飞白有恃无恐,多了个心眼,拦道:“且慢。”又对李飞白道:“你为何不给本乡里老告假,却要给在寅宾馆治伤的镇抚大人告假呢?”
李飞白道:“我去服徭役,里老让我去寅宾馆听差,正好镇抚大人负了伤,我就替镇抚大人治好了伤。县令大人见我还有些手段,让我照看镇抚大人。这两天我见镇抚大人的伤好的差不多了,就跟镇抚大人告了个假。”
蒋国贤忽然大笑起来。他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指着李飞白,道:“你说你会治伤?别人不知道你们家的情况,我还不知道你们家的情况?你们家祖上十八代都是土里刨食的货色,什么时候出过医生。”
邓班头也笑了起来,心道:“你说你在寅宾馆干活,听说治镇抚大人的伤有一味药没有,正好下盘村附近有,你回来是拿药的。说不定我就信了,你却说你治好了镇抚大人的伤!镇抚大人的伤势有多严重我能不知道?医学训科刘厚德都没有办法,得等王御医回来才能治疗,你一个农户能把镇抚大人的伤治好!”他笑了一会,面色突然严肃,抬头看了看天,道:“天色不早了,先把这个逃徭役的抓起来,然后进屋搜东西抵皇粮。”
李大宁也脸色腊黄,明白儿子在说谎。自己的儿子自己最清楚,李飞白会不会治伤,天底下还有谁比他这个当老子的知道底细。看来儿子这劫是逃不了,只盼衙役杖责时手上轻些,给他们老李家留条根。他不打算再抵抗了,这群如狼似虎的酷吏想怎样就怎样吧。他不仅不打算抵抗,还准备服软,只要能保住李飞白平安无事,哪怕给邓班头磕头认错呢他都认了。
李大宁蠕动嘴唇,正要开口说话,突听有人道:“邓班头,要不让我再劝劝老李?”
第二十五章 如鲠在喉()
说话的是蒋国贤。作为王屋乡的里长,县里派人催粮,他不得不帮着催粮。首先这是县令的命令,不催,县令会拿他问罪。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哪个村的粮没交齐的话,最后得由他这个里长来补。他也不富裕,哪有闲粮贴补,只能用尽办法,逼各个村把粮交齐,免得最后由他补齐,去当这个冤大头。
数日之前,在县里长驻的里老,派人回来通知,今年皇恩浩荡,皇粮按半数征收。听到这个消息,他也很高兴。整个王屋乡,他纳的粮最多,按半数征收,可以省下不少的粮食。可等征粮的衙役到来,告诉他按全数征收时,他一下愣在那里,舔了舔嘴唇赔着小心问道:“不是按半数征收吗?”邓班头眉毛一横,道:“我说多少就是多少!”顿了一下,又拍拍他的肩膀,道:“按我说的做,少不了你的好处。”
蒋国贤也就不说话了,只要他不吃亏,什么都好说,何况还能再沾点光。他做好闷声发大财的准备,全力配合邓班头征收皇粮这件差事。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如果这次皇粮按足额征收的话,将有不少的农户过不下去,明年的皇粮更加难以征收。管他呢,反正干完这一年,他也不打算再干里长,谁愿意当谁当。这么多年他也捞够了,今年再捞一大笔,足够他安享晚年。
不过还有一件事,如鲠在喉,这几年必需得赶快办。办好了,从此子孙后代飞黄腾达,永世富足。办砸了,只怕子孙后代的日子不好过。
他曾请风水先生,走遍王屋乡的犄角旮旯,发现下盘村,李大宁他们家的地,背山靠水的风水最好,如果能把祖坟迁到那里,从今往后,家道安康,步步高升。为此,他曾私下里问过李大宁,可李大宁抵死不从。说什么,有地就有饭吃,没地就没饭吃,总之一句话,不卖。
现在是个机会,从李大宁的表情上可已看出,为了李飞白他什么都愿意干,卖地也不再话下。
于是,蒋国贤拉住邓班头,并在邓班头的手背上轻轻一捏,暗示有好处。接着走到李大宁的身旁,道:“大宁,谁能想到大侄子竟做下这等糊涂事?这次抓回去,皮肉之苦是免不了了,没钱打点,只怕会要了他的命!”
李大宁哭丧着脸,道:“还请里长给说和说和。”
蒋国贤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说完,他摇了摇头,并叹了口气。
李大宁道:“我的情况你也知道,根本没钱啊!”
蒋国贤道:“你有地啊!把地一卖,不就有钱了!”
李大宁道:“可事情紧迫,一时间谁会买地?”
蒋国贤道:“大宁,你当甲首我当里长,咱们也共事小几十年了,你可别说我不帮你。这样吧,你把地卖给我吧!卖了地你也别怕没地方吃饭,反正我的地也需要有人耕种,到时还交由你来耕种。这样多好,又有粮吃,以后也再不用愁交皇粮了。”
李大宁咬牙道:“也只有这样了!不知需要多少钱打点?我用卖多少地?”
蒋国贤道:“我觉得吧,最少要五十两。你那五十亩地一卖,正好够钱打点?”
李大宁表情错愕,道:“你说什么?一亩地一两?”
蒋国贤道:“一两一亩的价格已经不低了。”
李大宁道:“我听说,城里的地价是一亩十两。”
蒋国贤道:“人家的是什么地?你这是什么地?人家那是肥田沃土,离县城又近。你这地能跟人家比吗?”
李大宁道:“可再贫瘠的地也能卖个三五两吧!”
蒋国贤道:“大宁,你现在急着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