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了村子,全歼敌人,得到的不仅是枪枝弹药,还有很多物资。
其中,粮食便有几百斤,还有两头已经宰杀好冻起来的肥猪,敌人是吃不上了,倒是便宜了游击队。
所以,游击队的伙食便一下子好了起来。热腾腾的馍馍,香喷喷的猪肉炖白菜,让队员们吃得肚皮鼓溜。
做饭打饭的是两个游击队员,看见沈宸进来,都笑着打招呼,拿出碗筷便要给他盛菜。
“瘦肉多来点,我吃不了太肥的。”沈宸探头瞅了瞅大锅,嘿嘿笑着。
打饭的队员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没问题,都给你盛瘦肉。”说着,操起大勺子边拔拉边往碗里盛。
那个时代的人们,肚子里都没什么油水,光吃粮食便显得很多。特别是在部队里,能吃七八个、十来个馍馍的大有人在。
正因为这样,有了开荤的机会,人们更爱吃肥肉。肥肉片子一碗两碗的,也能吃得下。猪也是养得越肥越好,可没后世什么瘦肉型的概念。
所以,沈宸的这个要求还真不算过分,算是和别人肥瘦搭配了。
不一会儿,一大碗肉菜、两个馍馍便端到了面前。
沈宸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
虽然是大锅菜,不讲究什么色香味俱全,可肉煮得烂,吃到嘴里满香的。馍馍也蒸得喧软,带着麦香。
沈宸连着吃了两碗肉菜,三个馍馍,才推开碗筷,抚着肚子,满足地长出一口气。
昨晚就没吃饭,两顿合成一顿吃了。沈宸觉得要这么吃下去,他都有可能变成骆驼,使劲大吃一顿,好几天都不用吃饭。
“中午做热汤面吧?这剩下的肉菜正好都用上。”
“做烙饼怎么样?焦黄的、油油的……”
两个队员似乎有做大师傅的瘾头,开始商量中午做什么解馋了。
沈宸笑了笑,起身离开。个人有个人的爱好,象这两位忙碌并快乐的家伙,倒让人感到了平凡生活的气息。
来到指挥室,沈宸象征性地敲了敲,便拉开门走了进去。
屋里只有老周,见是沈宸进来,脸上带着笑,伸手招呼道:“晓宸哪,快坐。”
沈宸也不客气,往桌前一坐,看着桌上拆了一半的南部手枪,问道:“周叔,你在修枪?”
老周点了点头,说道:“死在山沟里的那个老鬼子的,好象被炸坏了。我觉得可惜,就想着拆开看看。这不,还没拆完呢!”
沈宸看这鬼子的手枪酷似他喜欢的德国鲁格,便伸手继续拆卸,顺便研究一下。等把枪变成了零件,再仔细检查,他才发现是击针断了。
因为这是一支老款的“王八盒子”,在寒冷的天气里,润滑油粘稠度增加,就容易发生这种问题。
“这个,是撞针断了。”沈宸拿给老周看,说道:“怕是修不好了。”
老周现出很惋惜的神情,把桌上的枪套推过去,说道:“装好先放这里吧,看以后能不能送到兵工厂修理。”
沈宸很快把枪组装起来,拿起枪套习惯性地摆弄了一下,发现这枪套也能装到枪上,当作肩射武器。
沈宸还发现枪套下面有个备份弹盒,随手打开,竟然发现里面还配有一根击针。
“呵呵,这枪能修好了。”沈宸又把枪拆开,边换击针边笑着说道:“看来鬼子这枪就是击针爱断的毛病,要不怎么多配了一根击针呢!”
老周看着沈宸灵巧的手指熟练地拆卸组装枪枝,不由得调侃道:“看你那手,哪象个玩枪儿杀人的行家。”
“鬼子、汉奸不是人,是畜牲。”沈宸笑着纠正。
其实,沈宸确实很注意手的保养,倒不是爱美,而是增强手指的灵敏度,更利于狙击的精准。
老周知道沈宸嘴巴厉害,也不与他较真儿,岔开话题,说道:“老赵带着人去拆桥、布置警戒哨;我还要派人把粮食物资运走一部分,并在山林里设置临时营地。你看,还有什么需要做的?”
沈宸想了一下,说道:“派两个手巧心细的队员,我教他们把手榴弹改成瞬发地雷。长远打算的话,就得自己用黑火药制造。手榴弹嘛,到底不是干这个用的,数量也不是很多。”
老周沉吟了一下,有些为难地说道:“配制黑火药倒是不难,可还需要铸造铁壳,这不太容易啊!”
“不用铸铁弹壳也行。”沈宸摇了摇头,说道:“用玻璃瓶子、陶瓷罐子,或者是石头凿空,填装上火药,那也是地雷嘛!”
老周惊讶地瞪大眼睛,充满怀疑地问道:“那样的地雷能有多大杀伤力?”
沈宸眨了眨眼睛,有些随意地答道:“可能炸不死,但炸伤也有用啊!就算炸不伤,吓他一跳,也比没有强嘛。”
老周伸手指了指沈宸,竟然气得没话说。
沈宸哈哈一笑,说道:“周叔,咱先造几个试验一下嘛,我觉得会管用。你想啊,就是一个大炮仗,也能把人崩伤呢!何况咱这地雷,比炮仗大了好几倍呢!”
老周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拿你这丫头是真没办法,行,那就造两个试试。”
停顿了一下,老周又有些奇怪地问道:“我很老嘛,不过是比赵铁大那么几岁,怎么你就叫他哥,叫我叔。这可不对啊,我俩是同辈,以后别乱叫了。”
第五十六章 开阔思路()
赵队、周导,这是沈宸与老周商量之后的称呼,没了辈份大小,还显得尊重。
当然,这都不是主要的,老周也不是要纠结于辈份和称呼,只是略带玩笑的调侃罢了。
而沈宸的建议也获得了采纳,两名心细稳重的队员被暂时分配给他,由他教授改装手榴弹的技术。
其实,改装起来也很简单,只是有危险,必须要心细稳重,冒失的家伙还是别沾这活儿。
沈宸之所以如此重视地雷,实在是因为按照目前游击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要与日本鬼子周旋,地雷是最简单,也是有效的选择。
要知道,在面对强大敌人侵略时,既想要杀伤敌人又不想被杀伤,最好的武器,可能就是那种能自动杀伤敌人,又不太需要控制的装置。
如在丛林中可以设置的陷阱,就是一种“自动”武器。而且,历史证明这种原始武器的也威力不小。
而在没有丛林的平原或山地,地雷(后世更熟悉的路边炸弹)就成为比较好的一种选择。
历史上,地雷在八年抗战时发挥的威力相当显著,因为它的优势很多。
首先,它物美价廉,制造时需要的材料不过是炸药(或火药)和铸铁,甚至可以不用铁,而用石头陶罐玻璃瓶。
当然,这种自制的土造地雷威力不是很大,可能炸不死人。
但这也好办——在埋地雷的地面上撒一些碎铜烂铁,甚至是尖利的碎石头,都可以增加其威力。
其次,地雷的安全高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埋完地雷后,可以不需要派人守在旁边,因此,通常也就不存在地雷被踩爆之后,需要赶紧逃离的问题。
而对于被地雷炸的一方来说,地雷的杀伤力当然是有效的。因为,地雷的杀伤都是抵近杀伤。不挨上则矣,挨上的话不可能全身而退。
尽管土造地雷威力有限,多数不会出现被炸得四分五裂的震撼场景,但不被炸死的话,被卸掉胳膊、腿儿啥的,也是不敢承受。
再者,地雷还具有防不胜防,用途广泛的优点,实乃居家旅行、老少咸宜的必备良品。
改装后的手榴弹在威力上是可以满意的,又有拉线、踏板、夹子等多种应用,完全可以用于实战。
至于数量,沈宸也没想着造太多。这也是地雷战的一个妙处,那就是敌人不知道你有多少,哪怕只埋了一颗,挨炸后也会心生恐惧,被严重地影响行动。
有效的迟滞,光这一点,就会给游击队带来更长的应变时间。而敌人不敢长驱急进,对于老百姓的转移,也是大为有利。
所以,老周和赵铁也想明白了,并对地雷战寄予厚望,也给了沈宸以大力的支持。
快到中午的时候,沈宸和两个帮手已经做了三十多颗瞬发手榴弹,并在上面做了标记。
听到外面人声嘈杂,沈宸等人把这些危险品收拾好,便出来看热闹。
原来是区委会组织的人员运了一批加工赶制的踏板、夹子,并把部分粮食物资运回去。
逃难的群众越来越向张庄、王家洼等地聚集,因为那里比较安全,光吃饭问题,就让区委会愁得够呛。
游击队打下陈村,缴获的物资,再加上陈村附近坚壁的粮食能够取出,算是缓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送来地雷战所需的物件,区高官石德广还亲自带队,动员了十七八个青年,充实游击队的力量。
这样,游击队除去伤亡的减员,等于又增加了一个小队以上的兵力。
缴获的枪枝弹药是完全能够满足扩充的,甚至还有多余,准备拔给将建立的各村民兵。
虽然游击队有伤亡,但与战果比较,却还是令人振奋和激动的。
石德广带着人来,还有慰劳品,不过是土布鞋,还有几只鸡,可这种朴素的奖励,还是让游击队员们备感骄傲。
沈宸不太喜欢这种热闹的场面,便先钻到伙房,只说是有任务,吃了三碗热汤面,回屋收拾了一下就溜了。
出了陈村,沈宸估摸着方向,沿着道路,直接向那座他曾经战斗过的小桥走去。
赵铁带着人还没回来,沈宸觉得有必要亲眼看看。如果桥被弄断,祖旺的敌人想到陈村,便要绕道而走,留出了缓冲时间就会充裕。
反之,游击队在陈村就要始终处于警戒状态,连睡觉也得睁着一只眼睛。
而经过连续几次作战,零敲碎打地已经消灭了七八十敌人,祖旺的守敌在兵力上已经不是很充足。
在沈宸想来,祖旺的敌人要反扑,刨去留守的人马,能出动的兵力至多也就在六七十个。当然,这里面要是有鬼子的话,虽然不多,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倒不是害怕鬼子伤到自己,沈宸担心的是鬼子对游击队的伤害。
要知道,在抗战初期,鬼子的枪法是很厉害的,战斗素质也高,与游击队的差距可不是一两个级别。
这么说吧,鬼子与沈宸的水平相比,肯定是不如的,但差距也不是太明显,并能对沈宸构成不小的威胁。
而沈宸赖以制胜的就是超前的狙击技术,以及变态的眼力。
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三百米开外的目标看起来还没有半个准星大。而在三百米之内,连沈宸也要精心伪装,小心应付鬼子的子弹。
游击队呢,战斗距离应该是在百米之内,这样的巨大差距,怎么跟鬼子打?
沈宸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几里地。前面人影晃动,他警觉地寻找隐蔽,躲了起来。
在望远镜中,沈宸认出了对面的来人,是赵铁带着队员们回来了。
赵铁看到沈宸从路边闪出来,只是稍微一惊,便快步走了过来。
“你怎么自己出来了?”赵铁挥了挥手,作为回应,便开口问道:“不是给你安排了保根和小宝吗?”
沈宸笑了笑,等赵铁更走近一些,说道:“我随便走走看看,就没叫他们。”
赵铁停下脚步,说道:“桥弄断了,警戒哨也布好了,你还要去看吗?”
沈宸想了想,说道:“那就不用了。明天我想过河去,到祖旺去侦察。”
赵铁点了点头,说道:“祖旺的敌人估计也要派人出来联络,陈村的情况保密不了多久。”
在抗日战争中,鬼子的通讯联络乏善可陈。因为电台很少,大多据点之间只能靠有线电话,行军打仗则多倚仗信鸽。
而陈村与祖旺并没有电话线连接,也没有人逃出去报信儿,但这并不能长久保密,赵铁也更不敢存着侥幸心理。
“对祖旺的敌人,你和周导商量过吗,准备怎么对付?”沈宸摘下口罩,呼吸着清冷的空气。
赵铁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让敌人建成并稳固祖旺这个据点,游击队做不到,正规军人少了也做不到。敌人可能还希望去围攻,利用坚固的堡垒和优势的火力给予咱们以大量杀伤。”
停顿了一下,赵铁继续说道:“所以,咱们不能直接去碰它,要想别的办法。具体的嘛,现在还真没想好。”
沈宸顺着赵铁的手势,和他并排缓步走着,若有所思地说道:“赵队,你听过‘没有二流的士兵,只有不入流的统帅’这句话嘛?”
赵铁沉吟了一下,说道:“不明白,你这丫头就直说好了,别拐弯抹角。”
沈宸挑了下眉毛,解释道:“即便是一个优秀的统帅,想出的计谋神出鬼没,是人就想不到,可谁去执行,是士兵吧!你要是给他些老弱病残,别说打仗。能扛起枪就算强壮的,那他是不是也得抓瞎?”
赵铁若有所思地望着沈宸,伸手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关键就在这里。”沈宸随便地踢开路上的一个雪块,说道:“游击队都是些什么兵,扛起枪的庄稼汉,打过那么偷偷摸摸的几仗,射的子弹一个巴掌就能数出来。”
“你是说,游击队根本就不能对祖旺构成威胁,只能看着敌人修好并稳固,然后一步步侵入过来?”赵铁皱起了眉头,试探着问道。
沈宸摇了摇头,说道:“其实,这是个思维误区。如果光盯着据点,就会觉得没办法,被动防守;或者会急于求成,冒险出击。可要把思路放宽,就会觉得办法还是不少的。”
沈宸看了一下赵铁,面对正投来的目光,他轻轻吐出一口长气,说道:“既然直接的有效手段几乎没有,那就先不管据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样思路反倒拐出了死胡同,一下子开阔起来。”
赵铁不由得笑了,“这句话也能让你产生灵感?”
“呵呵,你觉得好笑吧,可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沈宸也笑了起来,说道:“现在祖旺据点很强大,象一个铁脑袋,正要一点点拱进来。咱敲打不动敌人的铁脑壳,可他的脖子呢,他的身体呢,难道敌人就没有破绽,就真的无从下手?”
“脖子,身体?”赵铁若有所思,过了半晌,有点琢磨出门道儿来了,“你是说连接据点的道路?”
沈宸一笑,继续解释:据点是铁头,连结的主要道路便是脖子,而据点控制的周边的村落被沈宸比喻成身体。
这样一看,敌人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兵力不足,道路和控制的村庄防守很是虚弱。
“对鬼子的据点可以困,也可以断。”沈宸坏笑着说道:“你修你的,我打我的,不要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如果敌人出了据点,那咱们就用地雷、冷枪削弱他;利用熟悉地形地势的特点,拖着敌人转,一个一个地消灭他。”
赵铁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据点里的鬼子不可轻视,要对付他们,恐怕也只有你。或者是用偷偷摸摸的手段,比如地雷。”
“打黑枪我最在行。”沈宸对此相当自信,说道:“可以把敌人从据点里逗引出来,或是伏击,或是引诱敌人去踩地雷。”
赵铁笑了两声,说道:“这又是一种地雷的新用法,引着敌人去踩。”
“打冷枪,埋地雷。晚上也别让敌人睡安稳觉,敲锣打鼓放鞭炮。”沈宸的坏水止不住地往上冒,“在路上截击敌人的通讯兵、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