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学问在这店里,除了徐宝之外,是最高的,他小的时候就是主家的书童,后来接了父亲管事的位置,等主家的孙子一出生,他就不管别的,专门陪孩子,不但要看护好,还要教。
他发现现在小祖宗口中说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好了,朗朗上口,从来未听到过同样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
是那个徐宝教的?他徐宝为何会?老天爷呀,这东西拿出来,会吓到多少人?应该是传家的东西,他……他就这样教出来了?
王管事一面觉得徐宝败家,一面又希望徐宝继续败下去,多教教自家的小公子。
跟两个孩子玩的徐宝则无所谓,把一段教完,看两个宝宝全背下来,又开始小声教第二段。
他从来不会认为这是败家,因为这不是他的,这是人家的《声律启蒙》,若他仅仅只会这一个,或许会像别人一样珍藏,专门教给嫡系的弟子,可他会得太多了,这不过是九牛一毫。
而且学问越大,越是不在乎这个,写《声律启蒙》不曾死守着不放,换成他自己,又有什么可不能教的?
只要宝宝愿意学,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店里静了,没人再出声,大家全看着一个最大的,一个中等大的,一个最小的孩子在那里说悄悄话。
刚才他们听见了,也猜出了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怕打扰到宝宝学习。
王管事激动,他瞧出来了,徐宝教的应该是一整套,方才仅仅是一段,后面还有。
他招招手,把护院打扮的人叫到自己面前,对方弯腰侧耳。
“你快回去,把事情跟老爷说,再拿来一百两现银,快。”王管事的轻声吩咐。
对方看看小公子那里,点点头,转身便走,出了门,迈开大步往家跑,他知道王管事要招揽人,他自己也希望如此,因为方才小公子的声音一传过来,那种韵律实在是太叫人舒坦了。
又过去十多分钟,在静静的店里,两个孩子的声音再次响起:“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
大家听了,就跟三伏天喝一大玩冰镇酸梅汤那般畅快。
王管事心道果然如此,后面保证还有,可惜这一会儿工夫是学不完的。
而那个带孩子过来的妇人则瞪圆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的孙子,以及抱孙子在那里的请吃东西的人。
她实在想不通,那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白给吃的,还白教学问?
******
请大家收藏投票,我一直在努力,大家给点鼓励。
第三十三章 百两纹银于邀请()
徐宝暂时无暇考虑别人的想法,他继续教,可惜小的孩子听着听着就打起哈气,眼皮发沉,脑袋向下耷拉。
小孩子是吃完东西困了,徐宝向那边的家大人点头示意,妇人无奈地过来把孩子抱走,她是打算让孩子多学几句的。
剩下的将军却没事,他还等着听完背,他觉得比以前学的东西好记,对,比千字文好记,而且夫子总是板个脸,不如大哥哥好。
两个人一个愿意教,一个喜欢学,很快第三段学完,徐宝让孩子从头背,把三段反复背一遍。
小孩子倒是厉害,真记住了,背完,徐宝不教新的,孩子似乎也懂,就专门背这三段,摇头晃脑的,自得其乐。
徐宝看着能猜出来,孩子接受的教育不错,而孩子在学习方面也比同班的同学要好,至少不是排名靠后,他可以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比别人强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愉悦。
于家店再次热闹起来,有谈论原来事情的,也有针对徐宝的话题。小孩子在觉得记牢后,跑去找王管事要纸笔,于戬连忙送上。
孩子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徐宝,徐宝笑着摊开纸,刷刷刷写起来,依旧是小楷,工工整整的,片刻后写完,小孩子露出满意的笑容,鞠躬感谢:“谢谢大哥哥,回家我就写会。”
徐宝同样高兴,孩子喜欢学习教起来才愉快,不然的话要让孩子学需要使其他手段,投入更多的精力。
小孩子对照着自己背的内容念,念上两遍,小脸上又有了愁容,看着徐宝问:“大哥哥,后面的我怎么学?”
不等徐宝回答,小孩子邀请:“大哥哥去我家教我吧?我把最好的东西给你玩,还有闹闹和欢欢也让你带着玩。”
“这个……”徐宝考虑怎么婉拒,他可不想去别人家给孩子当教书先生,他还要带村子致富,还要教村子里更多的孩子。
就在此刻,有马蹄声停在门外,方才离去的护院回来,除了他,还有两个人,一个同样护院打扮的。
另一个是穿着淡黄长衫,宽袖子的那种,头戴紫纱罗挂披长巾,年岁约有三十许,手上拿个折扇,扇子展开,上面用行书写了两行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徐宝一见此字顿觉腿酸、口涩。
小孩子一见来人,老实地走过去:“马先生好。”
被孩子称呼为马先生的板个脸,轻轻颔首,摇着扇子径直来到桌子边,看纸上的字。
就在徐宝以为对方会找毛病时,这人却露出笑容,对徐宝说道:“好,用以给稚童启蒙确实好,可是出自俊郎之手?”
徐宝已经起身,听见对方夸自己,内心深处很愉快,谦虚道:“闲暇时对比先人之文,整理归纳。”
王管事凑过来:“徐郎教咱家赤石时,我于一旁听着便觉得好,这才让人回去请马先生,好请徐郎过府,商议赤石学习之事。”
徐宝一听,高看了这个王家一眼,自己只不过教了孩子几句话,对方竟然出动这么大阵仗,怕管事的身份不够,专门请来教书的先生。
并不因为自己是卖干豆腐卷的就轻视自己,比如说问自己要多少钱愿意去,甚至是直接扔出钱,让自己跟着走。
看样子那孩子以后还得教啊,不说本身孩子就不错,这人家也值得交。
顺便徐宝还听清楚了,孩子叫赤石,不是刺史。
那马先生摇动两下扇子,向徐宝问:“不知徐郎何时有暇,我等必扫榻以待。”
徐宝安心下来,原来不是今天就让自己过去,而是找个日子,这就好办了,于是连忙回道:“最迟不出三日,待我把村中的买卖略作安排,一定上门打扰。”
“好。”王管事说声好,把护院拿回来的两大锭银子托到徐宝面前,说道:“徐郎可用此添些笔墨,还请不要推辞。”
看着银子,徐宝稍微思忖下,很干脆地接到手上:“多谢。”
他本来想不要的,但觉得对方家中有钱,不会把一百两银子看在眼里,去会仙楼吃顿饭的花消,自己若是推辞,倒显得小家子气了,不就是一百两银子嘛,回头给赤石好点的礼物。
对方果然高兴起来,收了钱好啊,事情就不会‘黄’,就怕不要钱,以后找不到。
马先生又拿出来一个写了地址的名刺,送给徐宝,再交谈两句,领着小孩子走了。
徐宝跟着送到门外,看到几个人上马远去,打开名刺一看,小孩子家居然在相国寺北面一点,那破地方,往西挨着御街,再向北是南门大街,离宣德门近,不好,晚上喝多了容易溜达进皇宫,然后被人抓起来送到西市上砍头。
不如住在城外,城外安全,再危险也就是撞树上。
拿着名刺没地方放,再看看两大锭银子,徐宝决定买身衣服,买身好点的,不,买两身,平时穿一身,正式场合再换一身,不,买三身,平时的一身还需要换洗,不,买四身,去别人府上穿一套,谁举行文会,还要换一套,不,买五身……
一百两银子让徐宝从一套套的衣服想到了扇子什么的装饰品,又由装饰品想到了代步工具,顺着代步工具考虑房产,然后发现一百两银子远远不够。
自己还要多赚钱才行,穷啊。
他发呆想事情,张广、张勇和张屹三人也在发呆,盯着银子发呆,张广的手上还有三十五两银子呢。
他看看自己手上的银子,想到这是村子了很多人的劳动成果,大家磨豆子、熬豆浆、点卤,再压干豆腐,卷好穿成串儿,卖了三十来两银子。
本是很高兴的,可看到徐宝说几句话,写几个字,一百两银子就到手了,赚钱也太简单了吧?
还有没有天理?
张柽倒是见惯了,有的人吃一顿饭的钱,够小户人家一代人赚的,百两银子算什么?好夫子一年收的束脩,换成钱,上千两的也有,束脩可不都是送肉什么的,有送更好的东西的。
程棋同样神色平静,他四舅家有钱,他家也不差,他清楚一个好的启蒙读物值多少。
直到于戬过来恭喜时,三个上岗村的人魂魄才重新归位,一个个看向徐宝时的眼神更敬畏了,并暗自庆幸老天爷把徐宝送到了自己的村子。
看刚才教大户人家孩子的情形,教起自己村子里的娃不是更容易?
于戬一番道贺,顺便把干豆腐卷钱结算,徐宝带人来免费吃的于戬也算在自己身上,五大串儿的铜钱,很沉,要是兑换成铁钱,只能用车拉。
于戬给钱给得痛快,干豆腐卷虽说没单独卖出去赚钱,却让螃蟹卖掉很多,这两日卖螃蟹赚到的钱,比过去三个月还多,那个对联招人。
而干豆腐卷则是从码头上传来的,那短短的半天时间不到,四处都在说干豆腐卷,可是别处没有,只剩下自己店里有货,结果又都跑到这里买。
这钱赚的舒服,还快,可得交好徐宝,下次换成别的东西卖,好让他再帮忙写个联什么的。
这么一想着,于戬就跟徐宝商量妥,以后只要有干豆腐卷过来,就使劲往店里送。
待徐宝答应,一众人开开心心地离开于家店,陪徐宝买衣服,没卖很多套,只一身,先穿着,还有鞋也换了,头上同样戴顶帽子,把跟狗啃似的发型给遮住。
甚至张柽还非要徐宝花一百三十文买把檀香木的好折扇,空白的,两面全空,等抽时间往上画画、写字,但绝对不写什么书山有路的,一想就头疼。
张勇的手上多了个文具包,其实就是盒子,有提手,里面装全套的文房四宝,包括笔架什么的,等着徐宝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
然后大家又去买羊肉,那一扇排不够他们吃的,主要是穷,平日里见不到太多油水,很能吃。
东西往车上一放,张屹赶着车走,其他人坐车,驴今天很给面子,没嫌弃拉的东西太沉,估计是在店里吃到了好料,心情不错的缘故。
一路快赶,午时正就到了,张柽的家里没吃午饭,不但今天不吃,平时也不吃,全是早晚各一顿。
张氏见两个儿子领回来四个人和一头驴,高兴,人多热闹。
一个小时之后开饭,两个孩子和张田氏没上席,他们在旁边吃,不用等别人吃完再吃,老太太也不到席上坐,陪儿媳妇和孙子孙女,然后不时地看一眼旁边桌上喝酒的徐宝,怎么看怎么顺眼。
这边吃着,邻居家的孩子站在院外看,院们没关,更不用说上锁,却没有孩子进来。
不等徐宝开口,对他有些了解的张柽便招呼孩子们进来喝汤,竹碗里放一点羊杂和羊肉,倒上汤,再撒葱花和香菜,一群小孩子就幸福地喝起来。
徐宝看着,盘算等哪天有空多买几只羊,两个村的人全喝羊汤,大家好好热闹下,也算庆祝自己过来,来到这个时代。
等酒足饭饱,张屹赶着车和张广离开,原本程棋还要让他们先去店里拿盐,但太远了,只好约定下次。
然后他也坐车走,走一段换船回去。
剩下张勇留着陪徐宝,听使唤。
外面起了风,天色要变,徐宝望着黑色的流云,大声喊道:“让暴风雨去别人家下吧。”
第三十四章 东市豆坊冲对()
暴风雨终究没下来,夜晚的时候风嗷嗷地吹着,估计是把一天的阴云全给吹没了。
翌日起来后吃饭时,徐宝就听‘娘’在那里轻松地说着:“老天爷开恩,雨没有下来,要不然啊,这茬稻子就要完了,眼看着能收了。”
徐宝知道了,当地人不像自己,当地人有种地的,种麦子的不着急,早收完了,等着下一茬种麦子还有那么几天。
收了麦子的现在是等大豆成熟,比水稻晚一些时候,水稻正是关键时刻,一场大雨下来后,水稻会倒,还有的要发霉、发芽。
这可是种地人命根子,因此每天都有人担心突然下大雨。
徐宝又想到,如果收完麦子种的是一茬高产玉米呢?那……那绝对是不可能滴。
既然没人有玉米种,那种大豆就很好,等着大豆丰收,自己可以多多购买,冬天没有其他事情就一边教书,一边卖豆制品。
想着的是豆制品,今天早饭喝的却是粥,小米粥,不是开封本地人种的,这边的气候更适合种麦子、大豆和稻子,偶尔在院子周围有人种高粱。
小米粥很浓,可以立住筷子,但徐宝不习惯,因为立住了筷子的小米粥吃着就只能就咸菜,没有其他主食。
他那个时候的任何一种粥都甭想立住筷子,大家喝粥是当成水,还有专门喝味道的。
徐宝最想吃的是一碗稀点的二米粥,小肉包子,一个煎鸡蛋,再来点小菜。
当然,今天也有鸡蛋,没卖出去的茶叶蛋到现在还保留着,也不怕吃太多亚硝酸盐对身体不好。
为了快点解决茶叶蛋的问题,他对张氏说道:“娘,今日晌午你们喝点稀粥,一人再吃两个茶叶蛋,不要心疼,吃没了孩儿再给你买,小石和芽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缺了东西。”
两个孩子一抬头,眼中有了浓浓的期盼之色,中午还能吃一顿?
张田氏勤俭,习惯了早饭晚吃,晚饭早吃,一天两顿的节奏,听要加一顿饭,还要吃掉八个鸡蛋,登时面露不舍之色。
老太太倒是想得开:“好,我家小宝说吃,咱们就吃,蓉儿,一会儿你给小宝量量,天冷时要换身衣服,把买来的好布用上,我也给纳两双鞋。”
徐宝没拒绝,反正不给自己做衣服,家中的两个妇人也要忙别的针线活,然后拿出卖,不如便宜自己。
同时他也考虑是不是应该把新的衣服样式告诉给两人,比如休闲装,比现在的衣服穿起来方便。
而且这个时代的衣服很乱,经常有人把别的民族的衣服样拿过来改改,做成自己喜欢穿的,很有个性的那种。
说不定休闲服也有市场,女人的衣服花样更多,这全是钱啊,一次性赚的钱,反正做出来后一旦受到市场欢迎,就有很多人学着做。
就比如现在,现在是出了饭三个人到达西水门,十四个当初捣乱的人又聚集起来,身边还有更多人。
他们在等,等今天的干豆腐卷过来批发,领头的见徐宝出现,凑到近前四下里看看,咬着耳朵说:“徐郎,我听人说昨天晚上东市的韩家豆腐坊也做出了薄的豆腐干,你可要小心。”
“多谢告知。”徐宝拱手道谢,见跟随的张勇露出紧张的神色,安慰他:“别怕,至少今天没听说他家卖干豆腐卷。”
张勇没有丝毫放心的样子,嘟囔:“他家怎么知道干豆腐的?”
“因为他们不傻,咱们的干豆腐上面有印儿,跟豆腐上面的印是一样的,与豆干上面的印儿也是相同的,稍微一琢磨,就能猜出来,混京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