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不相信徐宝那么厉害的一个文人能去做。
但现在不是他们信不信的问题,是他们喝汤与吃咸菜要花钱,因为他们说出来的话得罪了妇人。
他们的智商高不高还不能确定,不过却能肯定,情商上不够的。
铜板经历的事情多,明白身边的人得罪人了,想了想,他对读书人们说道:“跟我来,我带你们去喝热水,记得我的话,别出声,千万别出声。”
他是怕了,这群人是傻吧。
于是队伍换个方向离开,妇人瞧着他们走远,冷哼一声:“我家娃要是在村里读书读成这样,我就打死他。”
******
还有一章。(。)
第三百二十一章 神秘送礼人()
二百一十六个读书人去找白开水喝,徐宝没理会,有铜板在便好。
徐宝正跟着孩子的队伍走,他打算过几天带宝宝们去京城,先训练训练,以免到时候有孩子跑丢了。
里正陪在徐宝身边,脸笑成一朵花,一手背在后面,一手捋胡子,腰挺得直直的,他一生所要追求的似乎在此刻找到了。
其他的村民也高兴地看着,尤其是家中有娃娃在队伍里的,而没有孩子在里面的,则着急,要抓紧时间生。
游客人群中的大人心情复杂,孩子则羡慕地看,也想加入进去,最好是能拥有同样一套衣服,那衣服真好看。
“小宝,邢荣隆成衣行白给做了衣服,还全是好料的,咱的人情欠大喽。”里正想起衣服的事情。
徐宝则不是如此考虑,说道:“咱穿他们的衣服,是他们欠咱人情,我把队伍拉到京城,别人一看,哎呀,衣服漂亮,自然要问,根本不需要咱们说是哪做的,邢荣隆成衣行自己会宣扬。
穿他们的衣服,没管他们要钱,我已经损失很多了,你说除了上岗村书院,还哪里有同样的阵容?
等着看吧,娃娃们在京城转一圈,邢荣隆成衣行的同样的童装要卖断货。孩子和大人不同,你找一千个大人穿一样的衣服,没用。”
他的意思是说没收对方的代~言~费,换成他那边,组织如此大规模活动,赞~助~商给一套衣服就行啊?
路费、食宿的钱,少出一样都不行。?。?‘
里正不懂得此类的事情,但却相信徐宝,因为游客里的孩子已经开始和家大人喊着要了,有的大人不用孩子提,主动找村子的人询问,衣服在哪做的。村民很自然地说出邢荣隆成衣行,还好心地告诉询问的人成衣铺子在京城的大概方位。
更有游客询问那群孩子从哪冒出来的,当知道是村子自己书院的,上岗村三个字便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中。有人甚至琢磨能不能把自己家的孩子给塞进来。
这是由于大人对孩子好不好,从孩子的身上便能看出来,队伍中的娃娃每一个脸上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流鼻涕,也见不到风吹皴的痕迹。自己孩子的嘴丫子都烂了,看人家村子的,那么多,没有一个烂嘴丫。
小衣服在身上穿着是那么合身,小皮靴下面的底有一圈白的,看着像瓷娃娃似的。
此时孩子队伍的前头已经出了村,走到大路上。
粱齐带着没去泉州的禁军,配合着村里的乡兵,前后保护,来往的行人车辆一律只准走半边路。
被要求靠一边走的人倒是没有不高兴。他们同样被震住,有的停下车,有的站住脚,仔细观瞧。
有本地的车把势跟乘车的人介绍,说这便是名满京城的上岗豆香的上岗村的孩子,然后就讲更详细的徐宝的事情,各种改编,把乘客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上是听神话故事。??。??‘
“少了一样东西,不。两样。”徐宝看着看着,猛然现问题,总觉得差点什么。
“少啥?”里正扭头问,他不觉得缺东西。都挺好,换了以前,哪家的孩子能养成这样,旁人得带着东西上门求教的。
如今是五百多个娃娃,没有一个差的,知足了。等忙完一阵子的,要邀请其他村子的里正来上岗村喝喝酒,就在书院旁边喝。
“少毛茸茸的帽子和毛茸茸的围巾,最好是再来一个双肩被的卡通背包,比如说大兔子,就是一个兔子的布偶中间掏空似的,一个孩子背一个,可以放东西,还可以保暖。”
徐宝说出他想要给孩子用上的东西,他那边的很多宝宝就是这装扮,要多可爱就有多可爱。
尤其是卡通背包,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喜欢什么东西,装到包里,想要拿自己从背包里面取,背包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
里正纳闷地看着徐宝,听不懂。
“里正爷爷,就这么说定了,我得收集羊毛,棉花还有多少了?暂时没有石油,用煤,还有麻。”徐宝开始计算东西。
“我找人跟你学着做。”里正支持。
“不用找人和我学,我也不会,凑齐东西让嘟嘟带走。”徐宝说出大实话。
里正点点头:“又要麻烦神仙们。”
“给钱的。”徐宝随意说一句,同时觉得天暖和了之后,要加快度收集珍惜动物,好让冯媛开动物园,还有珍贵的各种宝石。
现在是冯媛用自己的企业来补贴这边,带过去的药材又不能卖,全用来送礼了。
既然是把两边的沟通当事业来经营,就不能总让那边输血。
里正不知道神仙花的是什么钱,他不懂,更不打算弄懂,反正徐宝说了,他选择支持。
两个人又说起别的琐事,陪着孩子们走。
走出去能有一里地,一个个孩子被抱起来,小的,困了,走着走着眼睛开始闭上,负责保护的妇人盯着呢,一看坚持不住,连忙抱起来放到后面跟随的车里,带蓬的车。
又向前走了一会儿,徐宝打算带娃娃们回去,外面起风了,没围脖也没有口罩的,吹一吹会给吹皴的,很疼。
孩子们倒是听话,看上去没玩够,但依旧调转队伍,继续排着往家走,路上的车一律停下来等待队伍调头。
徐宝很满意,大家素质很高嘛,比他那边跟放学孩子队伍抢道的司机强多了。
队伍刚刚调转完,打京城那边远远地来了一个车队,车队前面撑个横幅,上面写:松窑瓷行。
不等离近,粱齐空甩一声马~鞭,队伍中冲出去十骑,隔着百十步便高喊:“慢行,靠边。”
队伍里面出来一骑,也不知道跟十个人说了什么,队伍缓缓停下,那人骑着马赶过来。
到了孩子队伍的近前,翻身下马,左右看看,径直走向徐宝,未语先笑:“呵呵,徐郎?我是松窑瓷行的。”
“嗯!”徐宝应一声,表示听到了。
“最近刚开窑,出了批瓷器,大大小小的,有碟子有碗,可是比起往常用的小,大人使着不合适,听闻上岗村有书院,书院中娃娃居多,我们一商量,给送来,不要钱,五百三十五个娃娃都有一套。你看,从那边很远送来了,总能叫我们再拿回去。”
来人笑着介绍情况,一副你给我个面子收下的模样。
《
br /》 徐宝眼睛眯起来,开始盘算,瓷器可不是说烧就烧的,对方得提前好多天准备,而且居然知道书院中有多少孩子。
***
三更完毕,推荐票,月票。(。)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当年恩()
徐宝对于烧瓷器还是有一点接触的,他搞地质的,虽然很不敬业,但总会接触到陶瓷,陶和瓷需要用土。??‘
如果一切东西都是现成的,在他那边有个三天足够完成一套的程序。
不过此时不行,窑开一次需要耗费很多钱财,光是烧掉的柴火就不少,如果只烧一个东西,自己选土、淘土、粉碎、搅拌、拉坯子、干燥、上釉、封窑、烧窑,一整套走下来,十来天也就行了。
主要时间浪费在自然干燥上,没有仪器快给坯子干燥,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有得等了。
这是只做一个,如果做五百三十五套,自然干燥的时间可以忽略了,粉碎和拉坯子、上釉反而耗费时间,多呀。
如果这个崧窑瓷行想要快点做出来,需要动用大量人手,因为不是拉出来五百三十五套的坯子就一定能烧出同样数量的瓷器。
莫说是此地,换成另一边都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率,这里若赶上一窑火候没控制好,一窑全废,丝毫不稀奇。
成功率是一部分,还有运输环节,谁敢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把东西颠簸坏?尤其是冬天温度低。
看着对方的态度,徐宝能猜测,崧窑瓷行说不定回拉出拉五千套的坯子,说送来是给娃娃们的,一人一套,小孩子说摔就给摔了,别人都全套的,摔掉一个的孩子会高兴吗?
所以必然得额外多烧,好用来补数的。。‘
那么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对方下如此大的力气,图个啥?做慈善啊?专门盯着上岗村的孩子做慈善?
面对眼下的情况,徐宝不出声,盯着对方过来的人看,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不要。
真想给娃娃们一人一套瓷器,村里可以夏天自己烧,反正有坐镇的师傅在。
“徐郎。知道孩童喜玩耍,故每个孩子多出一套补词。”对方见徐宝不说话,只好自己出声。
徐宝心说果然,问:“哪地方的?我咋没听说过什么崧窑瓷行?崧窑是什么窑?”
徐宝满脑子五大瓷窑。根本没听说过崧窑,他也判断不出是不是这边本地的,也就是钧窑的,虽说现在还没有叫这个名字,但一直就有人烧瓷。
本地的可能性非常大。这里是河~南省地界,有钧窑和汝窑。
而龙泉窑和哥呢?在两浙地区,太远,基本上不可能烧出来一大堆瓷器,然后先运到京城,再从京城往上岗村来,那纯粹是缺心眼,因为走水路更稳,从洧水沟直接就到村了。
若是耀州区域呢,还真有可能。?。??‘耀州向北,走上几百里是保安军地界。
对方不知道徐宝猜地方呢,突然反应过来忘了件重要的事情,说道:“鄙姓刘,单名一个肱字。”
“哦哦,刘肱,你好你好。”想着事情的徐宝差点去和人家握手。
刘肱不以为意,继续说道:“瓷烧自定州。”
“定窑?”徐宝眼睛瞬间睁大,咋跑河~北省去了?对,那里有窑。离最近的那边的窑是磁州窑,定窑在哪?
徐宝想了想,吓一跳,定窑在大宋和契丹的边境呢。从哪里到契丹,有多远呢?比从上岗村到京城还近。
那边的路也好走,因为有河,直接从契丹流过去,那里真的和平了吗?大家都有闲心烧了瓷器送到上岗村了?
“正是。”刘肱肯定地说道,随即神色一变。又道:“东家原是生在定州,澶渊之盟前定州一战,东家家人眼见活不得,后是军士拼死护着给带到城里,士卒多有死伤,再凭坚而守,东家一家才活过来。
随后多方打听当初护着东家一家人撤退的军兵,已不可得,前段时日,有人到开封卖瓷器,现西市那里有人卖毛边纸。
好奇之下,一番打听,知道是那时的老兵,来人快马送信,东家亲自写信核问,才知正是当初护着东家逃跑的老兵,之后……”
刘肱一顿说,徐宝和周围的人听懂了,崧窑瓷行的东家想要报恩找不到人,徐宝帮着收容了几个老兵。
于是崧窑瓷行稍微打听一下,知道徐宝喜欢孩子,就制作出很多瓷器,一同运到京城,等到了京城再一打听,刘肱问出来上岗村孩子有多少个,以这个名义专门送过来。
也就是说,京城那里还有崧窑瓷行的瓷器,很多。
一时间,众人很是感慨,称赞崧窑瓷行的东家知恩图报,也惋惜澶渊之盟,但后者只是在心中想想,不敢说出来,人家契丹现在可是和自己的大宋当兄弟呢,每年都给人家不少钱和东西,由此可知兄弟情深。
“早晚有一天要打回去,还什么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屁,自己怕死怕得要命,还叫别人安居,居好办,盖个房子便可,安呢?”
徐宝出声讽刺,讽刺赵祯他爹赵恒,败家玩意儿。
粱齐等人一听徐宝说出来的话,刷的一下转过头去,当没听见,他们知道徐宝不怕,人家有仙女当老婆呢,那天的战斗可是很清楚的,徐宝用那武器隔着好几百步把人给打死了。
还有那个当初以为是土地庙的土地姥儿,后来知道是仙女,听跑那边去的手下说,一片光点飞过去,八个西夏的人被打碎了。
那些个家伙用起来,估计自己一千骑兵也甭想冲过去。
粱齐他们不管徐宝,刘肱的汗出来了,他抬袖子擦擦,问:“徐郎,东西……”
“一起回村,收下了,正好娃娃们缺成套的家什使唤,原来用的只有一个碗、一个碟子、一个小盘子,唉!都是穷的缘故。”
徐宝要了,正好把冯媛之前带来的东西送回去。
刘肱的汗又下来了,他真没现上岗村哪里穷,孩子人手一个碟子、碗盘,穷?那是瓷,大多数人是用木头、竹子和陶来当器皿。
再次擦汗,刘肱回队伍,叫人等一会儿跟在孩子们后面进村。
小家伙们知道有自己的礼物,唱起歌来更欢快。
小半个时辰后,大家回到村中,娃娃被带着去休息,徐宝亲自招待刘肱等人。
一盘盘的菜端上桌,烫上烧酒,徐宝举起酒盅,在别人以为他要说劝酒的话时,他问:“你们平日里和契丹互市的时候,能否欺负契丹?”
******
今天还有两更,更晚的原因在书评区说了,另外一个
改正的地方,松窑瓷行改成了崧窑瓷行。(。)
。。。
第三百二十三章 贸易规则()
徐宝问得很直接,只要是贸易,没有绝对的公平,相信大宋能占优势。?。??‘
能和徐宝坐在一张桌子上的人在窑行都有点身份。
桌子是圆桌子,圆桌子体现公平,菜放中间,所有人的距离是一样的,而方桌子讲究位置,其实就是穷,还想要体面。
真有钱何必坐在一张桌子上,大家一人一个小桌,分餐制多好。
崧窑瓷行的人估计是第一次使用圆桌子,感觉上很神奇,因为这张桌子能转,菜放在上面,想吃,一转,咦,到自己面前了。
徐宝端酒盅问的时候就有人在悄悄转桌子,一点一点地转,以为做得很隐蔽。
作为主管,刘肱的心思没放在桌子上,他同样举起酒盅,先干为敬,放下酒盅也不吃菜,直接回答:“欺负个甚啊,好东西便宜卖了,家中瓷行,四寸的盘子,无金边、无绘色,粗纹白釉,应得钱百二十文。
然,入榷场,只可市值百文契丹之物,每千文还需纳四十钱的赋税,皮毛不值钱,驼马羊换来,一路到家,还得添进去不少草料钱。”
徐宝陪着喝一盅,坐在那里呆,他在想,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榷场他知道,就是个边境上划出来的贸易区,大家都在这个地方买卖东西。。‘
榷场税相当于关税,百分之四,比京城的还贵,京城开店交驻税,百分之三,推着车、挑着担卖,交过税,百分之二。
自己管着西市是一文不差,全交,不玩偷~税、漏~税,怕别人哪天翻旧账。
价值一百二十文的瓷盘子,能换到一百文的契丹的钱或东西,这个有印象,叫‘稍优其值予之’。就是说东西比实际的价钱好,卖给人家契丹,契丹人花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