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兴是一天儿,不高兴也是一天儿,正因为如此,还是高兴的好。匆匆梳洗完了,婆娘们怀里揣上几枚并州五铢钱,拎起家里的竹筐或是褡裢,起身儿便去了鸡毛店。昨日,里巷之中的鸡毛店九成儿都关门儿了,不知道今日开不开门,菜蔬的价钱有没有?可还新鲜?
寻常百姓的日子总是在一地鸡毛中渡过,开门七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加上娃娃的尿布子、婆娘的新衣,老人的身体,便构成了一个小户人家的全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春暖花开之际,在落叶萧瑟之时,娃娃们便一天天长大长高了。
“哎吆喂!他三婶儿,你怎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看着向来起得最早的三婶儿浑身上下都是大包小裹,街坊妯娌们顿时便莫名惊诧了。“哎呀!这不是鸡毛店在打折促销吗?七到九折儿!足足省了十二枚并州五铢呢!”三婶儿的脸上洋溢着欢乐,就好像白捡了一枚并州五铢钱一般。“打折?昨天不还是关门儿吗?今个儿怎么突然打折了?”一听打折了,有便宜可占,大姑娘小媳妇儿们立刻都竖直了耳朵儿。“嗨!昭懿夫人体恤民生??????”
或许是着急回家的缘故,一向说话饶舌的三婶儿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你们快去吧!真正是便宜,就给白送一样!”三婶儿的话音未落,周围的婆娘们就一哄而散了,她们一窝蜂地向鸡毛店赶去,就像刚刚向着敌军发起冲锋的并州军勇士们一样。
“唉!都是没良心的!也每一个人帮我拎拎!”三婶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第802章:郭奉孝的心事()
最近的这一段时日,郭嘉的心里颇不平静。对于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来说,眼前的一切都应该是花团锦簇的,是明媚的,是朝气蓬勃的,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激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纵酒高歌之余,若说纠结,大概是仕途、宗族、诗酒风流一类,再加上一些大人先生们的青睐和鼓励,搀点儿八卦和花边新闻儿,那就真的完美了。
郭嘉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青年人,聪慧异常,他早早就看出了天下将要大乱,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结交天下英雄,同时结庐隐居,以待非常之变了。这样一个眼光极其远大的人,他所纠结的自然不是寻常的风花雪月和仕途宗族。郭嘉的纠结之处,是朝中的衮衮诸公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的,简而言之,一句话。逐鹿天下,靠得是什么?是世家、冷酷还是人心?
古往今来,朝代辟易,尧舜禹以禅让更替天下,而后夏启驱逐丹朱,以家天下代替公天下。至商汤革命,周公吐哺之时,而有周召共和,方此之时,家天下又变为公天下了。此时的帝位传承,靠得是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嫡庶之别之外,杂以巫卜祭祀,而帝位遂定。
方此之时,决定帝位归属的关键力量便是诸侯,周初封建,王畿之外,都是诸侯的领地,大大小小有数百家。天子、诸侯、大夫、士四个阶层之中,天子高高在上,诸侯自享威福,大夫和士为国之股肱,四个阶层的人同心同德,管理国家。这,便是周礼的精髓所在。
周幽王之时,犬戎攻破镐京,平王无法抵御,不得已而东迁。天子直辖的领地,一部分用来安置随迁的诸侯,一部分用来庸酬功臣,原本的王畿立刻便缩小了一大半儿。土地和人口决定着国力的大小,周天子的实力只是比大家伙儿大些罢了,就有一些诸侯不服气了。
于是乎,诸侯开始有了不臣之心,秣马厉兵,准备争霸。可是,由于宗法制度深入人心,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一时半会儿无法被人取而代之,小打小闹确实免不了的。自此之后,周室便开始衰落了,数百个诸侯国开始相熟攻杀,春秋战国无义战之后,终归于战国七雄。
这五百年是大争之世,要想保住宗族和头颅,就要保证自己跑在别人前面。故尔,诸国广揽人才,相继变法,大治之后方可用兵攻灭别国。如此一来,君主的气度和胸襟和人才便决定了一个诸侯国的命运。到了战国之世,这一点就更加突出了,于是大黄金时代出现了。
高帝斩白蛇起义,攻杀楚霸王,靠得便是人才,汉初三杰便是最好的例子。随同高祖起兵的功臣们一共一百四十一人,大多数都封了异姓王和侯爵,这些人便形成了关西贵族集团。光武中兴之后,同样大封功臣,因为“非刘姓不得封王”的祖训言犹在耳,光武帝便顺水推舟地封了一大批侯爵,这些人便形成了关东贵族集团。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辅弼大汉。
光武帝是儒生出身,中兴之后大力提倡儒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儒学世家。弘农杨氏、颍川陈氏、南阳袁氏便是其中翘楚,这些儒学世家门生弟子遍天下,相互援引,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世家大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朝的取士,有“征辟”、“辟除”、“贤良方正”诸般名色,究其实际,都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关西贵族以军功立世,关东贵族以名臣谋士著名,最厉害的是儒学世家,门生弟子遍天下。这三种世家,田连阡陌,跨州连郡,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名下的徒附僮仆成千上万。朝廷威行天下之时,世家谨守臣礼,待机而动。天下分崩之时,世家便要寻求利益最大化了。
当今天下,汉室倾颓,好似东周末期一样,世家大族们便割据一方,开始逐鹿了。
郭嘉的天性机敏善辩,奇谋妙计层出不穷,有天下鬼才之称。更厉害的是,他有一项长处,那便是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尤其是人主的心思。这一点和文和兄有得一比,文和兄饱经忧患,年纪又大了,只是为了在乱世之中自保。郭嘉正是年少奋发之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总想着寻觅一个明主,辅佐他底定这大好河山,做一个汉初三杰之中张良一般人物。
本朝的大局,郭嘉看得非常清楚,汉室倾颓,天下分崩,诸侯并起,群雄逐鹿天下,大乱之兆已现。可是,这数个诸侯之中,究竟谁能够最后胜出,夺得这大好江山呢?郭嘉原来看好的便是吕布、袁绍、曹操三个人。等到偃师之战之后,他逐渐看清楚了袁绍志大才疏、好谋无断的真面目,袁本初只是生了一个好皮囊尔,算不得英雄!不过因势成事罢了。
就在他病重将死、奄奄一息之时,大司马吕布伸出了援手,将他一家都接到了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大病初愈之后,又委任他做了太尉长史,同时还和他深谈了数次,勉励他将养身体,多多留心政事,以备大用。按理说,大司马推心置腹,郭奉孝应该感奋莫名,奋发图强了。就这样谨慎做事,不出十年,一个九卿是稳稳就能到手儿的,那时,他不过三十四岁。
可是,郭嘉的那一双慧眼,是用来看天下的,他要的不是身居高位,尸位素餐,而是追寻明主,辅佐他定鼎天下!吕奉先、袁本初、曹孟德三人之中,袁本初首先出局了,在郭嘉眼中,其余的诸侯都是庸碌之徒。在吕布和曹操之间,郭嘉一直在游移不定,无法抉择。
圣人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有一难,便会有一个绝大机缘;有一福,便有一次大祸紧跟,祸福相连,时间的诸事大多如此。郭嘉突生重病,奄奄一息,然后,绝处逢生,否极泰来,随之而来的,可以预料到的就是祸事了。
这个所谓的祸事,来自于郭嘉的心结,究其根本,便是一句话,靠什么逐鹿天下。郭嘉出身于颍川士族,良好的出身和完善的教育给他提供了放眼天下的机会。在读完了万卷书,走完了万里路之后,郭嘉终于形成了自己观念,逐鹿天下,最终靠得还是世家大族。
在这一点上,曹孟德做的是极好的,曹操出身宦官家族,祖父是名满天下的中常侍曹腾,父亲是做过一任太尉的曹嵩。陈留起兵之时,曹操依靠的便是世家大族,偃师之战之后,曹操对世家大族曲意优容,在短短半年之内,便恢复了元气。平心而论,曹操才是英雄。
在依靠谁打天下这一点上,大司马吕布和曹操完全相反,他依靠的是小民百姓。郭嘉利用职务之便,仔仔细细地研究了有关吕布的所有档案,然后,他得出了结论。因为早年在并州的惨痛经历,吕布对世家大族们没有一点儿好感,等到他掌握大权之时,就开始报复了。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看问题的角度,原因很简单,他的经历在他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郭嘉认为,大司马早年艰苦卓绝,终于荣登高位,执掌朝政,他的视野会比以前开阔多了。只要假以时日,他郭奉孝还是能把大司马这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掰回到正路上的。大司马是聪明人,和夺取天下相比,暂时的隐忍和妥协是会有丰厚回报的。
对于曹孟德的频频示好,暗送秋波,郭嘉表现得若即若离,他的心思,七成儿还在大司马吕布的心上。眼前的局面,大汉天下一十三州,大司马独有并州、司隶、凉州三州,再加上万里鲜卑草原、西域和大半个幽州,是天下实力最大的诸侯,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既然如此,何不再等上一等,看看自己是否能把大司马蔑视世家大族的老脑筋转过来。
可是,君子问祸不问福,万一大司马死性不改,非要依靠小民百姓打天下,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是继续在大司马的帐下,循份供职,用二十年的岁月做到三公之位,还是壮士断腕,挂印封金,拂袖而去投奔曹孟德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郭嘉脑海之中,使得他无法安枕,就带着这样的矛盾心情,郭嘉迎来了初平三年的十月,这个月,洛阳城天翻地覆了。
首先是一颗重磅炸弹,大司马颁布律令,要施行赋税新政了。郭嘉是何等聪明,一看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的细则,他就暗道一声坏了。万里长的战线,每日里的耗费是天文数字,国库空虚,大司马耗不下去了,只好图穷匕见,和世家大族们公开摊牌了!
如此一来,自己的梦想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儿,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抉择,是走是留?
第803章:老皇甫留下的一张单子()
太尉皇甫嵩车驾一路西行,赶赴司隶的商县督师,可是作为太尉长史的郭嘉郭奉孝却留在了大汉的京师洛阳城,这个事儿处处透着诡异。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这是皇甫义真对自己的这个长史很不满意的表示,可是,大人先生们的心思,岂是吃瓜群众们所能妄自揣测的?
“奉孝,现在的形势你是清楚的,万里长的战线,四处都他娘的在冒烟儿。万一哪里的堤坝撑不住漏水了,就是一个身死国灭诛九族的结果儿。大司马身上的担子着实不轻呀,整个天下都压在他的肩上。”就在数日前,办完了公事儿之后,皇甫嵩便把郭嘉留下来了。
“我老皇甫是一个积年的老卒,世家大族的那一套儿我心里明镜儿似得,一旦被他们掐住要害,定然会被他们玩儿死。现在四处冒烟儿,他们觉得时机到了,要趁机拿上一把喽,可是大司马是何等英雄,岂能受得了他们的腌臜之气?这洛阳城多半儿是要血流成河喽。”
说到这里,老皇甫端起一大碗微温的茶水一饮而尽,随手儿用衣袖抹抹嘴巴,这才继续说下去了。“王司徒是千年老狐狸,一看事儿要闹大了,他两边儿无法周全,就他娘的寻个了由头儿,自己脚底抹油儿一溜烟儿跑了。他这一跑,倒是解了我的套儿,三公之中,太尉管军,如今司徒都他娘的去南阳督师了,我这个太尉自然也要寻个地方儿走上一遭儿喽。”
“这次去商县督师,说是督师,其实就是寻个地方儿躲上几个月,等到大司马把人杀完了,把血迹都擦干净了,再回来露上一面儿,赞颂大司马英明。刘焉是个怂货,张鲁更是个没屁眼儿的,臧霸的泰山兵完全能收拾得了他。我去了商县,是不会有什么事儿的,有臧霸冲在前面,临机决断,胜了,是在我的英明领导之下,败了??????绝对不会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汉中的山地占了八成儿,只有两成儿能耕种,还多在东汉中。就汉中那一片小小的蛮荒之地,顶天儿能养上三千精兵。张鲁手下的五斗米教徒作战意志旺盛不假,却多是不谙军旅之辈。只要把臧霸的一万泰山兵装备配齐了,就是一个平推的局面。”
听到这里,郭嘉不由得在心中大为钦佩了,老皇甫不愧是宿将,临战料敌无出其右。
皇甫嵩突然抬起了双眼,定定地看向郭嘉,看得郭嘉心中一阵儿发毛。“奉孝,咱爷俩儿也处了有一段时日了,老皇甫是啥样人,你应该清楚。今儿个,咱爷俩儿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好好儿地掏掏心窝子,把心里的话儿说开。你的心事儿我知道,你看重世家大族,认为应该靠他们打天下。这个理路儿没错,这是一条投机取巧的法子,光武帝就是这么干的!”
被老皇甫说中了心思,郭嘉的脸上不由得红了,从颧骨红到了嘴角儿,又红到了耳朵根儿。在高耸的颧骨和瘦削的脸颊映衬下,那一脸的嫣红显得无比突兀,薄薄的嘴唇儿好似涂满了胭脂一般,红得娇艳欲滴。“义真公,还请不吝赐教!郭嘉洗耳恭听。”郭嘉答道。
“我说奉孝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靠不靠世家大族打天下,其实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为什么人打天下!高帝和光武帝走得不是一条路,古往今来,得天下最正的便是高帝。那些腐儒们看来,高帝只是一个会吹牛皮,靠着两片儿嘴忽悠人,这才得了天下。在他们眼中,高帝是一个十足的大骗子。封了八个异姓王,结果他娘的砍了七个,不是大忽悠是什么?腐儒就是腐儒,他们哪里明白高帝的胸襟和气量?主少国疑,不杀人,帝位何以能稳固?”
说到这里,老皇甫停了下来,似乎是想要郭嘉听明白这番话中隐含的弦外之音。“主少国疑,不杀人,帝位何以能稳固?”这句话就像一只重锤,重重地敲在了郭嘉的心上,现在的局面不就是主少国疑吗?强邻环伺,磨刀霍霍向猪羊,内有世家大族,正在兴风作浪。
“奉孝,看一个帝王,不要只看他的行为,要看他所处的时代和局面。高明的帝王都是善于隐忍和妥协的,可是,一旦他们不再隐忍和妥协了,便意味着摊牌的时机到了,开始算总账了。世人只看到光武帝依靠世家大族得了天下,却没有看到宣明之世诛灭了多少世族。”
“现在的局面,内忧外患都异常严重,自古以来,攘外必先安内,不收拾了世家大族,外面的仗怎么打?再者说来,哪里来的钱粮?还不是要靠抄家灭族筹集军费?你以为大司马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吗?笑话儿!人家这是在钓鱼,等到鱼都上钩儿了,才会起网!”
“大司马的赋税新政,我认为是好的,至少八成儿是好的,小民百姓们活得好一些,大汉便能多传上几代。从这个角度上看,姓刘的当皇帝和姓吕的当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大司马是为小民百姓打天下,诸侯们是为自个儿打天下,这,便是大司马和诸侯的最根本区别。”
老皇甫的这番话就像一声声的惊雷,刹那之间便把郭嘉劈懵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为什么人打天下?”“姓刘的当皇帝和姓吕的当皇帝又有什么区别?”这些话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