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的故事-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易属于波旁家族,尽管他们不学无术,却非常懂得记仇。路易的脑海中永远会浮现他兄弟被送上断头台的情景,他既恐惧又愤恨。这一幕一直缠绕着他,时时刻刻提醒他:一个看不清局势的君主就会遭到这样的下场。然而查理正好和他相反,他是一个在还不到20岁时就已经欠下5000万巨额债务的花花公子,不但不会长记『性』,而且最终也不想有任何改变。当他继承哥哥的王位,做了法国国王,他立刻建立了一个“为教士所治、所有、所享,一切为教士”的新『政府』(这个称呼是由并不是激进自由主义者惠灵顿公爵想出来的,可见查理有多么地荒唐)。可以说,他的这一统治方式使最尊敬法律和秩序的朋友们也产生了反感。当查理压制那些敢于发表批评『政府』行为的自由派报纸,并且解散支持新闻界的重要国会时,他的日子就快结束了。

    1830年7月27日深夜,法国巴黎爆发了一场大革命。同月的30日,国王逃到了海岸,乘船前往英国。一场15年的闹剧就这样狼狈地结束了。从此,波旁家族被彻底赶下了王位。他们的愚蠢的确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此时,法国原本可以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共和制『政府』,但是梅特涅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行为发生的。

    欧洲的局势已经濒临危险的边缘了。一团反叛的火花迸到了法国边境以外,点燃了另一个充满了民族矛盾的火『药』筒。维也纳会议不顾一切,强行把荷兰与比利时合并起来,可是新尼德兰王国一开始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比利时人与荷兰人几乎没有共同点,国王奥兰治的威廉(他是“沉默者威廉”的一个叔叔的后代)虽然是个为国家辛勤工作的统治者,但是他太缺乏手段和灵活『性』了,没有能力使两个心怀格格不入的民族和睦共处。法国革命爆发后,大批逃难的天主教士纷纷拥入了比利时,身为新教徒的可怜的威廉无论做出什么举动来缓解局势,都会被激怒的臣民指控为“为争取天主教自由”的又一轮企图,受到民众的阻拦。8月25日,布鲁塞尔爆发了一场反对荷兰『政府』的群众暴动。两个月以后,比利时正式宣布独立,推举科堡的利奥波德(即维多利亚女王的舅舅)为他们的新国王。两个本不该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就这样分开了。但是,从那以后,它们就像友好的邻居一样,彼此能够和睦相处了。

    在当时的年代,欧洲只有几条距离很小的铁路,信息的传播也非常缓慢。但是,当法国和比利时的革命者胜利的消息传到波兰时,立刻使波兰人和他们的俄国统治者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摩擦,最终引发了一场恐怖的战争。一年以后,战争以俄国人的胜利结束了。他们以不被人接受的俄国方式,重新建立起了维斯图拉河沿岸一带的秩序。1825年,尼古拉一世继任哥哥亚历山大当上了俄国沙皇,他一直坚信自己的家族自古以来就拥有统治波兰的神圣大权。无数逃到西欧的波兰难民以亲身经历的折磨证明了,神圣同盟宣扬的“兄弟之情”在沙皇那里完美地体现出来了。

    意大利也同样进入了一个动『荡』的秋季。拿破仑的妻子——帕尔马女公爵玛丽·路易丝是,在滑铁卢战役失以后,抛弃了他。在一阵突如其来的革命浪『潮』中,她被驱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在教皇国,斗志昂扬的人民企图建立一个共和国。可是当奥地利的军队进入罗马城以后,一切都没改变。梅特涅仍然坐在普拉茨宫(即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大臣官郡),秘密警察也重新返回到工作岗位中,所谓的“和平”在他们的监视下,依然存在。又过了18年,人们才再次点燃一场更加成功的革命,把欧洲彻底从维也纳会议的枷锁中解救出来。

    欧洲革命的风向标

    率先挑起战争的又是法国。法国就像是欧洲革命的风向标,任何一场起义的征兆都会先由这里显『露』出来。继任查理十世的法国国王的是路易·菲利普,他是奥尔良公爵的儿子。奥尔良公爵是雅各宾党的追随者,曾经投下了裁决他表兄国王的死刑的一张至关重要的赞成票。在早期的法国大革命中,他担当过重要的角『色』,夺得了“平等的菲利普”这一光荣绰号。最终,当罗伯斯庇尔试图全面整顿革命阵营,铲除所有“叛徒”(这是他对所有与自己有不同看法者的称呼)时,奥尔良公爵就被处死了,他的儿子不得不逃离革命的军队。从那以后,年轻的路易·菲利普开始了流浪的生活,曾经在瑞士当过中学教师,还用了好几年时间探索美国“远西”地区。当拿破仑垮台后,菲利普重新回到了巴黎。与那些愚昧无知的波旁表兄们相比,他显得聪明极了。他的生活非常简朴,经常会带着一把红雨伞,去巴黎的公园中散步。与天底下所有的好父亲一样,他的身后经常会跟着一大群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可惜法国早已脱离了需要国王的时代,但路易·菲利普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1848年2月24日清晨,一大群人大声吵闹着纷纷拥进了杜伊勒里宫,野蛮地把菲利普赶下台,正式宣布法兰西为共和国时,他才醒悟过来。

    当巴黎爆发了革命的消息散布到维也纳时,梅特涅却满不在乎地评论说,这只不过是1793年那场闹剧的重演罢了,结果无非是迫使盟军再次进入巴黎,结束这场令人厌烦的革命。然而,刚刚过去两个星期,他自己的奥地利首都也同样爆发了一场公开的起义。梅特涅小心翼翼地躲避愤怒不平的群众,从普拉茨宫的后门偷偷地逃跑了。奥地利皇帝斐迪南在威胁下赋予了臣民们一部宪法。宪法包含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梅特涅在过去的33年里尽心压制的革命原则。

    这次的起义,全欧洲人都感觉到了革命带来的剧烈震动。匈牙利也宣布了独立,在伟大的路易斯·科苏特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这场以弱胜强的斗争持续了一年多。最后,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军队翻越了喀尔巴阡山,镇压了起义,使匈牙利最终保全了君主统治。紧接着,哈布斯堡王室建立起一个特别的军事法庭,绞死了绝大多数他们无法击败的匈牙利起义者。

    下面说说意大利,西西里岛人成功地赶走了波旁国王,正式宣布脱离那不勒斯,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在教皇国,首相罗西惨遭谋杀,教皇在惊慌中逃跑了。第二年,教皇率领一支法国军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从那以后,法军只能一直待在罗马,预防臣民们随时可能发起的袭击。1870年当普法战争爆发时,这支军队才被紧急召回对付强大的普鲁士人,而罗马最终变成了意大利的首都。在半岛北部,米兰和威尼斯在得到了撒丁国王阿尔伯特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下,一起反抗自己的主人奥地利。但是,老拉德茨基率领的一支强大的奥地利军队进入了波河平原,并在库拉多扎和诺瓦拉两个地方重重地击败了撒丁国王军队。阿尔伯特不得不把王位让给儿子维克多·伊曼纽尔。几年以后,伊曼纽尔终于当上了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国家的首任国王。

    至于德国,1848年爆发的欧洲革命引起了一场影响极大的全国『性』示威。人们齐声呼吁政治统一,建立起一个议会制『政府』。巴伐利亚的国王由于把自己的大量的时间和钱财浪费在一位自称是西班牙舞蹈家的爱尔兰女人身上(这个女人叫洛拉·蒙特茨,死后葬在了纽约的波特公墓),最终招致一大群被激怒了的大学生把他赶下了王位。在普鲁士,地位显赫的国王在民众的『逼』迫下,不得不站在死难者的灵枢前,对这些悲惨的抗议者行脱帽礼,以表示致哀,并且承诺建立一个立宪制『政府』。1849年3月,来自德国各地的550名代表一齐聚集在法兰克福,召开了国会大会,代表们推选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担任统一的德意志皇帝。

    然而,没过多久,事情又发生了变化。愚昧无能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把王位传给了他的侄子弗朗西斯·约瑟夫。经过严格训练的奥地利军队依然像以前一样对他们的战争主子尽忠。刽子手们忙碌着在革命者脖子上勒紧绞索。哈布斯堡家族生来就有一种奇怪的天『性』,他们再次站稳了脚跟,并且迅速增强自己掌控东西欧局势的能力。他们凭借着精明圆滑的外交方式玩着国家间的政治游戏,他还利用了其他日尔曼国家的嫉妒心,成功地阻止了普鲁士国王升为帝国的皇帝。在他屡次失败的痛苦而又漫长的折磨中,哈布斯堡家族懂得了忍耐带来的价值。他们也学会了如何默默地等待时机。当政治方面极不成熟的自由主义者们投入到讨论,深深地陶醉于自己激奋人心的演讲时,奥地利人却在悄悄地调兵遣将,准备发出致命的一击。最终,他们解散了法兰克福国会,重新建立了只有一个外壳的旧日尔曼联盟,因为它就是处心积虑的维也纳会议想要强加给整个德意志的。

    在出席国会的一大批玩世不恭的爱国者中,有一位极有心机的普鲁士乡绅。他静静地观察着这个吵闹的会议,自己很少说话,只是把一切牢记在心里,这个人就是俾斯麦。他是一位讨厌空谈,崇尚具体行动的强人。他深知滔滔不绝的演说最终也不会办成任何事情。他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俾斯麦属于老式外交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不仅能在与别国外交上轻易地欺骗对手,就是在散步、喝酒、骑马等方面,也同样能比别人优秀。

第73章 民族独立战争 (3)() 
俾斯麦坚信,如果想使德意志成功地位于欧洲列强的行列中,必须由一个统一而又强大的日尔曼国家取代现在这个由许多小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出于扎根于自己心里的封建效忠思想,他支持自己追随的霍亨索伦家族(而不是昏庸的哈布斯堡家族)担任新德国的统治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奥地利对德意志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他开始为自己的这个任务,着手做充足的准备。

    软弱的拿破仑三世

    同时,意大利己经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摆脱了可恶的奥地利主子。意大利的统一是由三位优秀人士携手创建的,分别是加福尔、马志尼以及加里波第。三个人中,加福尔戴着一副钢丝边的近视眼镜,他是一位考虑极其周到的政治主角。为了摆脱奥地利警察的严密追捕,马志尼只能在欧洲各国阴暗的阁楼里度过他大部分的岁月,他充分发挥他的演讲才华,是一个能够激起人民热情的首席煽动家。而加里波第和他的野蛮骑士们则担负起激发意大利人疯狂的想象力与形象感的使命。

    以前,马志尼和加里波第都是共和制『政府』的忠实信徒,然而加福尔主张的是君主立宪。由于他俩都对加福尔在把握政治方向上的能力非常认可,所以他们牺牲了为自己的祖国争取幸福的雄心,接受了加福尔的更加现实的主张。

    与俾斯麦支持他的霍亨索伦家族一样,加福尔支持意大利的撒丁王族。他以超强的忍耐力和高明的手段,逐步引诱撒丁国王,直至他完全有能力肩负起统治整个意大利民族的使命。同时,欧洲其他地区爆发的动『乱』也为加福尔的这一伟大计划帮了不少忙,其中,为意大利的统一做出最多贡献的,就是它最信任的(同时也经常是最不可信任的)老邻居法国。

    在这个充满了动『荡』的国家里,1852年10月,执政的共和『政府』一下子如人们所愿,最终垮台了。前任的荷兰国王路易斯·波拿巴的儿子,也就是那位伟大的叔叔(即拿破仑)的小侄子拿破仑三世重新建立起了帝国,并且自封是“得到了上帝的恩许和人民拥戴的”皇帝。

    这位年轻人以前在德国上学,所以他的法语中多少会带着一股难听的条顿腔,与他威风的拿破仑叔叔一辈子都没有未去掉自己原有的意大利口音一样。他竭尽全力倚仗拿破仑的名声和传统,稳固自己的地位。但是,他处处树敌,一直怀疑自己是否能顺利登上梦寐以求的王位。很幸运,他成功地赢得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芳心,其实,这位女王是一位极其平庸而且很容易被阿臾奉承打动的大好人,想得到她的欢心并不难。至于欧洲的其他君主,他们总是以一种高傲态度面对讨好他们的法国皇帝。他们整日琢磨的就是如何才能充分地表现出他们对这位一夜成名的“好兄弟”的深刻蔑视。

    无奈的拿破仑三世不得不找寻一个能够解决敌意的办法,不管是施恩还是加威。他知道,法国人的内心一直渴望“荣誉”,既然他必须为自己的王位赌一把,那还不如下一个大点的赌注,把整个帝国的命运全部押上去。而正在这时,俄国对土耳其发起的战争正好为他提供了借口。在紧接着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法国和英国支持土耳其苏丹,共同反抗俄国沙皇。这是一次要付出巨额代价而又几乎没有利益的冒险活动,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俄国,都没有得到多少荣誉或尊严。但是,克里米亚战争还是有好处的,它为撒丁国王按照自己的意愿站在了胜利者一边提供了机会。当战争结束后,加福尔就能理所当然地向英国和法国索取高额回报。

    当撒丁王国在有利的国际局势中,使自己得到了欧洲列强的更多重视以后,聪明的加福尔在1859年6月又发起了一场对抗奥地利的战争。他以一直存在争议的萨伏伊地区和意大利尼斯城作为交换条件,取得了拿破仑三世的鼎力支持。法意强大的联军在马戈塔和索尔费里诺连续击败了奥地利的军队,一些前奥地利的省份及公国也被纳入了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佛罗伦萨变成了意大利的首都。到了1870年,长年驻守罗马的那支法国军队接到命令,立刻返回去应对普鲁士人。他们刚一离开,意大利人就进入了这座名城。撒丁王族也跟着进入了老奎里纳宫——一位古代的教皇在康士坦丁浴室的一片废墟上修筑的行宫。

    于是,教皇不得不渡过台伯河,躲到梵蒂冈的高墙之中。自从这位古代教皇于1377年离开流放地阿维尼翁重新返回以后,这里就一直是他继任者的住所。教皇极力反对意大利人公开掠夺自己领地的专横行为,并向同情他的天主教徒们发出了呼吁。但是,能支持他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还在逐渐地减少。因为人们都知道:一旦教皇脱离了世俗的国家事务,他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当代人的精神问题上。摆脱了欧洲政客们嘈杂的纷争,教皇反而会获得一种新的尊严,这对教会的事业绝对大有益处。从那以后,罗马天主教会就成为了一股强大推进社会和信仰前进的国际力量,并且有足够的能力比大多数的新教教派更明智地估量出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经济难题。

    就这样,维也纳会议企图把整个意大利半岛变成一个奥地利省份的愿望就消失了。

    俾斯麦的“三部曲”

    德国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经常会产生新的动『荡』。大量的事实证明,德国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1848年的失败导致了人口大规模迁移,德国失去了一大批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的人才。这些年轻人移民到了美国、巴西和亚非地区的新兴殖民地,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还没有解决的事业由另一批与先前有着截然不同『性』格的德国人接手了。

    当全德国会垮台、自由主义者为努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失败以后,在法兰克福又召开了一个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