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的故事-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非洲的殖民地。

    英国与荷兰之间在17世纪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已经不能吸引我们的眼球了,我不想在这里赘述这段历史了。它像所有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毫无疑问地以强者的胜利为终点。然而,英国与法国的战争对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倒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无人能敌的英国皇家海军最终击垮法国的舰队以前,双方就在北美大陆展开过很多次战争。英国人和法国人同时向世界宣布,北美这片广阔土地上的一切东西以及还没有被发现的东西,全部归自己所有。1497年,英国的卡波特在美洲的北部登陆;又过了27年,法国的乔万尼·韦拉扎诺也同样来到这片海岸。卡波特在那里悬挂英国国旗,韦拉扎诺也在那里立下了法国国旗。因此,这两个国家都说自己才是整个北美大陆真正的主人。

    争夺殖民地之战

    在17世纪时,英国在缅因州和卡罗林纳之间建立了十个小规模的殖民地。当时的殖民者大多数是些不信奉英国国教的特殊派别的难民,比如在1620年来到新英格兰的新教徒、1681年定居在宾西法尼亚的贵格会教徒。他们建立了许多小型的拓荒者社区,通常位于沿海地带。遭到迫害的人们就会聚集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新家园,在脱离了王权的监督与干预的自由世界,他们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然而,法国的殖民地一直是在国王严密监控下的皇家属地,法国殖民者严格禁止胡格诺教徒和新教徒进入他们的殖民地,防止他们向印第安人散播危险的新教教义或是妨碍耶稣会传教士完成的神圣使命。因此,与邻近的法国殖民地相比,英格兰殖民地无疑是人们理想的地方,为它打下了更健康、更坚实的基础。英国殖民地是英国中产阶级蓬勃发展的商业力量的完美体现,而生活在法国的北美殖民地的人们却是一批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受罪的不幸者。他们整日怀念着巴黎那舒适悠闲的夜生活,时时刻刻争取尽快返回法国的机会。

    然而,从政治角度看,英国殖民地的情况是远远不尽人意的。早在16世纪时,法国人就已经发现了圣劳伦斯河口。以大湖为起点,他们一路向南挺进,终于抵达了密西西比地区,沿着墨西哥湾建立了许多要塞。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建设,一条由60个要塞组成的防线把大西洋沿岸的英国殖民地与宽广的北美腹地隔离开了。

    英国曾经颁发给殖民公司的那个授予它们从东岸到西岸的所有土地的土地许可证,也会变成一纸空文。许可证赋予的土地非常广,然而在现实中,他们的领地最远只能延伸到法兰西的要塞,这个文件的效力也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想要突破法国严守的防线,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会引发一系列残酷的边境战争(后来,战争爆发以后,英法双方都依靠当地印第安部落的武士,进行残酷谋杀)。

    只要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格兰,英法之间就不会发生战争。为了建立起君主专制,斯图亚特王朝就需要波旁王朝的大力支持。可是到了1689年,最后一位斯图亚特王室成员去世以后,英国国王就换成了路易十四的最强大的敌人——荷兰执政威廉。从那以后,一直到1763年签署巴黎条约时,英法为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所有权发起了长期大规模的激战。

    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英国海军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总是战胜法国海军。法属殖民地被迫与母国失去了联系,全部落到了英国人的手里。到签定巴黎和约时,整个北美大陆就成了英国人的领土。卡蒂兰、尚普林、拉塞里、马奎特等许多法国探险家历经多年的心血就这样全部消失了。

    《独立宣言》

    在英国人取得的大片北美殖民地上,只有很少的人在那里定居。殖民地是从美国的东海岸北部一直向南,像一条窄窄的带子。北部的马萨诸塞产生了一批于1620年来到这里的清教徒(他们在对自己信仰绝对忠诚,即使是英国的国教或是荷兰的加尔文教义,也不能使他们产生幸福感),再往南,是卡罗林纳和弗吉尼亚(那里是能够牟取高额利润的烟草种植区)。不过,我必须说一声,在那片风景怡人、令人着『迷』的新土地上生活着的大批拓荒者与其他的国内同胞的脾气秉『性』完全不同,在这片孤独凄凉的荒野中,他们掌握了自力更生的本领,他们是那些肯吃苦的、精力旺盛的开拓者们的子孙,骨子里就带有坚强旺盛的生存技能。在那个年代,懒惰的人是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到这里的。以前,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压迫和残害,殖民者们得不到任何自由,他们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现在,他们一心想要翻身,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但是,英国的统治阶级好像不能理解人们的处境。统治者对殖民者产生极大的不满,而殖民者也会经常遭到统治者的压迫,就这样,殖民者开始对英国『政府』产生极大的怨恨。

    怨恨产生的结果只是更多的矛盾,这里,我就没有必要详述这些细节了,也没有必要再次感到可惜:如果当时执政的是一位比乔治三世更聪明的国王,或是乔治不放任他的首相——诺思勋爵(他天生懒散,对人冷漠),局面也是有挽回余地的。然而,事实是当北美殖民者发觉无法通过和平谈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时,他们就会拿起武器。因为他们不想当顺民,只能做叛『乱』者,这是需要有足够大的勇气的。这是因为如果他们一旦被乔治的德国雇佣兵抓住(当时一个习俗,条顿王公经常会把整团的士兵出租给价钱最多的竞标者),等待他们的就是死刑的残酷惩罚。英格兰和他的北美殖民地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七年。在这期间,绝大部分的时间中,反叛者是完完全没有希望的。生活在那里的大批殖民者,尤其是城市的居民,他们依然对国王尽忠。他们喜欢妥协,并且经常会发出求和的呼声。但是,由于华盛顿的存在和他伟大人格的存在,殖民者的独立事业才能够长期存在。

    在为数不多的勇敢者们的全力协助下,华盛顿率领着他装备简单而意志顽强的军队,不断地攻击国王的势力。曾经,他的军队多次濒临彻底被击垮的边缘,然而,他的谋略总是会在最后的紧急关头扭转局势。他的士兵饱受饥饿,没有充足的给养。冬天由于缺乏鞋和大衣,他们不得不蜷缩在阴冷的壕沟里,冻得直发抖。但是,他们对自己领袖绝对忠诚,毫不动摇地信任着他,一直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华盛顿不仅指挥了一系列的精彩战役,还前往欧洲游说法国『政府』,并且在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本杰明·富兰克林那里取得的外交领域的胜利。在革命初期,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当时,不同殖民地的代表们聚集在费城,共同商讨革命大计。事情发生在独立战争的第一年,大批战争物资正在从不列颠群岛不断地抵达,当时,北美沿海的大部分重要城镇都还牢牢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在这个危急时刻,只有坚信会取得成功的人们,才有勇气走到一起,接受1776年6月和7月作出的历史『性』决定。

    在1776年6月,弗吉尼亚的理查德·亨利·李在大陆会议上提议:“联合起来的殖民地有权成为自由并且独立的州,它们可以不对英国的王室尽忠,因此,它们与大不列颠帝国的所有政治联系也应该取消。”

    马萨诸塞的约翰·亚当斯对这项提案提出附议,7月2日正式实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颁布了《独立宣言》。这个宣言是由托马斯·杰斐逊亲手写的。他为人谨慎,精通政治,擅长管理,注定在未来会成为美国人永垂不朽的著名总统之一。

    《独立宣言》颁布的信息传到欧洲以后,紧接着的是殖民地人民赢得的最终胜利和1787年通过的一部著名宪法(这也是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这些事件引起了欧洲人极大的震憾和关注。在欧洲,高度的中央集权王朝制度随着宗教战争的爆发而建立,这时,欧洲已经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国王的宫殿越建越大,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壮观与豪华,可是,皇帝的城市被一些迅速蔓延的贫民窟重重包围起来。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们长期生活在绝望与无助中,暴『露』出了反叛的迹象。而社会的上等阶层——贵族与职业人员,也开始怀疑当时政治和经济制度。北美殖民者的胜利却恰恰向他们证明了,一些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按照一位诗人的话说,揭开莱克星顿战争的枪声传到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至少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更不用提遥远的澳大利亚人和夏威夷了)没有听见。然而,枪声确实穿越了大西洋,子弹正好击中欧洲那个不满足于现状的火『药』筒。这场战役在法国引起了轰动的大爆炸,重重地震撼了从彼得堡到马德里的所有欧洲地区,原有的国家制度和外交政策被深深地埋藏在了民主的砖石下面。

第63章 法国大革命 (1)() 
伟大的法国革命向世界宣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

    凡尔赛宫的简单生活

    当我们提起“革命”这个词时,最好先解释一下“革命”的含义。据一位著名的俄国作家说(俄国人对这个有着高度的发言权),革命就是“在短暂的几年里,迅速而猛烈地推翻以前社会那根深蒂固的旧制度。这些制度曾经是那么地合理、那么地坚定,即便是最大胆的改革者也不敢轻易攻击它。然而,只要经过一次革命,那些原有的社会、宗教、政治和经济的坚实根基,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

    18世纪,古老的文明开始走向变质退化的道路,法国就爆发了这种革命。经过国王路易十四在执政的72年中的专制统治,法国国王就变成了一切,代表着国家本身。以前,曾经为封建国家尽忠的贵族阶层现在所有的职责都被消除了,他们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最终演变成了凡尔赛宫廷那奢侈生活的装饰品。

    18世纪的法国凭借巨额的金钱维持日常开销,这笔钱全部来自各种形式的税收。但是,法国国王的权势还没有强大到与贵族和神职人员共同享受税收。这样一来,沉重的税务负担就完全落到了本国的农民身上。当时,法国的农民是住在漏雨的小茅屋,生活极其贫困劳苦。随着与庄园主们密切联系的消失,他们就变成了极其残酷无能的土地代理人手中的牺牲品,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了。大丰收就意味要缴纳更多的赋税,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们对耕种再也没有任何激情了,更不会为了耕种使出全身的力量。因此,他们就开始壮着胆子闹罢工。

    这样,法国就会发生以下情景:一位地位显赫的法国君主在一个空『荡』『荡』的装饰华丽的皇宫中,穿过一间间宏伟的大厅,身后跟着一群油嘴滑舌的、为自己利益着想的贵族,他们这些人都靠剥削牲口都不如的农民。这是个非常令人痛心的画面,一点都没有夸张。我们必须知道,所谓的“天朝旧制”向来都有自已的阴暗面,这是无法避免的。与贵族阶层有着紧密联系的富有的中产阶级(他们联姻方法基本上是某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女儿嫁给一个穷酸男爵的儿子),再加上一个拥有所有法兰西有魅力的人物的宫廷,他们共同把优雅精致的生活艺术推向了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顶峰。风度翩翩的仪态和风趣高雅的社交活动就变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活动。由于法国没有一位优秀的人可以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施展才华,他们就只能悠闲地浪费每一天,把时间全部浪费在幻想中。很明显,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就像时装一样很容易走向极端,同样,那个年代的所谓“社会精英”的人也会在他们幻想中的“简单生活”中产生出极大的兴趣。于是,法国(包括殖民地和属国)的绝对拥有者和主人——法国国王与王后,再加上众多奉承的大臣们,他们穿上农民和小孩的衣服,住在一些滑稽的乡村小屋里,像淳朴的古希腊人一样快乐地嬉戏游玩,充分感受“简单生活”带来的乐趣。在国王和王后的身边,净是舞蹈和欢乐,宫廷的乐师弹奏出的轻快的小舞曲,宫廷理发师精心设计出的昂贵而又土气的新发型。最后,由于极度空闲和烦闷,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为了远离喧嚣嘈杂的巴黎,在市郊修筑的一个豪华宫殿大“舞台”)里的人们开始喋喋不休地谈论起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的话题,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只会谈论面包和美食、一个饱食终日的人只会关心哲学一样。

    猛烈的“社会批评”

    伏尔泰,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和小说家,他同时也是所有宗教和政治暴君的一个危险的敌人,当他在《风俗论》猛烈地抨击法兰西现存的社会秩序中的一切事物时,整个法国人民都为之称赞。由于观众数量太多、气氛异常踊跃,伏尔泰的戏剧只能在能出售站票的戏院里上演。当人们看到让·雅克·卢梭画的那幅沾满了着热爱自然的感伤油彩时,这幅画描绘的原始人生活在纯真和快乐中,是一幅美妙的画面(卢梭对原始人的生活就像对儿童一样,一点都不了解,然而他却被人们视为自然与儿童方面的教育权威),所有法国人都非常喜欢卢梭的这幅画。于是,生活在这片“朕即国家”的土地上的人们,带着同样的激情饱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且为他呼吁的“重新返回主权在民、国王只是人民公仆的幸福时代”的行为,感动地流下辛酸的眼泪。

    孟德斯鸠也出版了一本《波斯人信札》。这本书中,讲述的是两个思维敏捷、有着极强洞察力的波斯旅行者揭『露』了当代法国社会黑白完全颠倒过来的实质,并且嘲笑了国王和他的600个糕点师傅在内的所有事物。这本书很快就在社会上盛行起来了,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出了四版,为孟德斯鸠的下一本著作《论法的精神》吸引了无数读者。书中虚构出的男爵把一个优秀的英国政治制度与当时法国现行的体制进行了说细致的比较,大肆宣传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进步政治制度,进而取代法国的君主专制。巴黎的出版商布雷东宣布邀请了狄德罗、德朗贝尔以及蒂尔戈及还有其他的一系列的优秀作者,让他们合作编写出一本“囊括所有新思想、新科学、新知识”的大百科全书,这在当时受到了公众强烈支持。过了22年,当长达28卷本百科全书的最后一卷开始出版发行的时候,警察已经无法抑制公众对这本书的热情了,这本书对整个法国社会的重要而又危险的评论,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人们心中,广泛地传播开来。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当你以后在阅读某个讲述法国大革命的小说或是观看某部相关的戏剧和电影时,你会得到这样一种印象:这次革命完全是出自于一群来自巴黎贫民窟的群众所为,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革命的舞台上站满了那群人的身影,但是他们通常是受中产阶级的专业分子的鼓动,在他们的带领下挑起事端的,这些人把充满了渴望的大众当成他们强大的盟军。然而,点燃革命的基本思想最开始是由为数不多的几个有着非凡才智的重要人物提出来的。首先,他们被带到旧贵族那豪华的客厅中,为无聊的女士和先生展示自己智慧与奇思妙想的灿烂火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