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一向被吴登科称之为尹二狗的汉子则更是挑起了大拇指,大声说道:“陈大哥的祖上是咱们浙江出来的英雄,陈大哥怎么可能不是浙江人,最起码也是祖籍浙江。”

    在现代人看来,一个人即便祖上是浙江人,但是他家已经迁居他地两百余年了,怎么说也应该算是迁居地的人士,而不应该按照祖籍去算。可是在明朝则不然,只要族谱可循,哪怕这一家人已经离开此地一千年了,他的祖籍也应该是此地的。

    随着陈文祖籍案的盖棺论定,这群金华人和陈文的关系也更加的亲热了起来。

    眼见于此,陈文觉得是时候图穷匕见了。

    “在我看来,只有戚家军才能扫平倭寇鞑虏。所以,我打算重建戚家军!”接着,陈文站了起来,向众人伸出了手。“在下自问虽然自不量力,但是也愿意一搏。不知诸君可有愿意和我一起为了驱除鞑虏、收复汉家失地而奋斗的吗?”

    没有得到预想的热烈回应,让陈文颇为诧异,眼见着这群人喘着粗气直勾勾的看着他的模样,让陈文颇有些鸡皮疙瘩往外跳的感觉。

    只见此时,吴登科拍案而起,大声说道:“陈大哥这话真是说进了咱们兄弟的心里去了,不瞒您说,昨天听了陈大哥讲的戚少保,我一晚上没睡着。今天一早起来就把弟兄们约了出来,来找陈大哥商议此事,为的就是希望您能够留下来,想不到您也是这么想的,真是太好了。”

    “哦?”这一下,反而轮到了陈文感到诧异了。

    这次,倒是那个尹二狗鄙夷的看了吴登科一眼,仿佛战胜了的公鸡一般大声说道:“俺们几个东阳县出来的都商量好了,我等兄弟愿奉陈大哥为主帅,到时候陈大哥领兵,孙举人主持政务,大伙抱团杀回金华老家,竖旗招兵,重建戚家军,横扫天下。”

    说着,尹二狗竟哈哈大笑起来,仿佛那个横扫天下的志愿马上就能实现一般。

    见被尹二狗抢了白,吴登科以着更大的嗓门说道:“我等也是这么想的,陈大哥博学多才,就连孙举人对您都是赞不绝口,平日讲古之时对兵法和战局的诠释也很到位,只要上过两次阵,肯定能成为良将。我们兄弟愿意奉陈大哥为主,重建戚家军!”说着,吴登科竟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起头来。

    见吴登科如此,众人也纷纷表示自己也是如此想的,仿佛是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定策之功一般,一个个纷纷跪倒在地。

    “我作主帅?”虽然这是陈文本来就希望得到的,但是自己还没有开口就送到了嘴边,反而犹疑了起来。

    “当然。”说着,尹二狗站了起来,以着理所当然的口气说道:“陈大哥莫要谦虚,您出身将门,又是出生在北地的南方人,和戚少保的出身相差无几,这肯定是老天爷的意思才会如此巧合。再者说了,您从北直隶一路向南,孤身一人上路,自然心志坚定。有道是三军之灾起于狐狸,主帅自然要您来当军队才能打胜仗啊。”

    什么?

    “三军之灾起于狐狸?”吴登科显然对这句话持保留态度,可是又不知道到底错在哪里。

    “自然是狐狸。”尹二狗以着不容置疑的口吻,坚定的说道:“林子里什么东西疑心最大,当然是狐狸啊。吴大哥,还是得多读读书啊。”接着,这尹二狗很自然的流露出一丝怜悯的神色。

    虽然最后被尹二狗嘲讽了一句,但是吴登科似乎也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便没有再说什么。

    陈文知道,这个尹二狗是这群金华人里少有的能够认识一些字的,不过水平大概也就跟小燕子、韦爵爷相差仿佛。

    接下来,小院内的众人纷纷三五成群的向陈文表示自己也是这一决定的支持者,并保证会听从陈文的号令。而这也让陈文彻底看清楚了这群金华人的地域构成,倒是可以称得上金华府的各县都凑齐了。

    人数最多的是吴登科那一群来自义乌县的,有十数人之多;然后便是尹二狗那群东阳县人,也有不到十个人;最少的是兰溪县,只有一个人;而这其中金华府治和永康县的可以算作一个团队,这大概跟孙钰有关系吧。

    “国中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这话还真没说错。

    总共不到五十个人,竟然也能分成那么多个小团体,这倒是让他想起了上学时的那群总是三五成群的同窗了。

    这一刻,陈文无不恶毒的想到,大概是这群人互相之间根本拿不出个妥协的方案,再被吴登科在这群人中的威望以及尹二狗的封建迷信思想那么一煽动。于是,就出现了那个由自己领兵,孙钰处理政务的体系。

    陈文记得,孙钰和吴登科这群人好像都是从尹灿的部将周钦贵那里出来的。而在他的记忆里,周钦贵所率领的反清武装好像一直坚持了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才被剿灭。这群人既然分属各地,为何会有志一同的从那里离开,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大兰山呢?

    抛开这些暂时还不相干的事情,陈文抬手示意众人肃静,随即说道:“诸君推举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也不会辜负大家的好意。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重建戚家军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需要为此付出很多,甚至要牺牲某些个人利益。”

    见众人流露出思索的神色,陈文继续说道:“大家既然推举我作为主帅,我自然不会让大家吃亏。牺牲只是暂时的,这些在未来都会以其他形式偿还给大家,而且会远远比我们所付出的要多得多。”

    陈文很清楚,作为一个带头人,如果连自己团队成员的利益都无法保证的话,那么这个团队也不可能有什么成绩。

    “或许大家会奇怪我为什么那么有信心,原因很简单,我不单单是对自己有信心,我同样对我眼前的诸位汉家义士有信心,我更加对岐阳王和戚少保有信心。我相信,从今天起,我们将会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直到光复九州的那一天!”

    听完这一席话,众人尽皆欢呼起来,仿佛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已经近在眼前。

    而在这群起激昂的人群身后的大门外,一个画风截然不同的家伙突然出现在了陈文的视线之中。

第三十二章 推销() 
这是胡二今天第二次登孙家的门了,可是这一次的心境却与上次截然不同。

    看到陈文的招呼,胡二立刻告罪挤了进去,随后满脸堆笑的向陈文下跪行礼。

    “恭喜陈先生,贺喜陈先生。王经略以建言有功特授予陈先生大兰山中营赞画参将之职,小人此来就是请您上山进行正式的封拜除授的。”

    建言有功?赞画参将?

    建言一事可以是指赴日乞师,也可以是指先前的情报,不过肯定没有那么简单。陈文觉得王翊今天早上叫他上山本身就是打算招揽他,而这个建言有功不过是个任命官职的接口罢了。

    至于那个什么赞画参将,陈文却并不稀罕,身处乱世,无拳无勇便是任人鱼肉,上午的那个从六品的鸿胪寺寺丞自己都不稀罕,何况是中午的这个赞画参将呢。

    看着陈文竟流露出了不以为意的表情,胡二立刻又凑到陈文身前,代表王翊向陈文解释:陈文的这个赞画参将不是赞画军务的闲职,而是领中营军务的实权职务。并且表示王翊说了,陈文以后也可以转为正式的文官或者武职。

    陈文知道,现在大兰山中营是由两个赞画副将在管,一个叫沈调伦,另一个叫邹小南。沈调伦是余姚大族沈家的子弟,晚明著名阳明心学传人、姚江书院的创办者之一沈国模的兄子;而邹小南的家世虽然不太清楚,但是据说也是宁绍一带的才子。

    事实上,这两个人都是以文官的身份暂管营伍,就像先前褚九如暂管左右两营,到了刘翼明上山时就将这两个营交给其统领是一样的,因为这样更符合明朝中后期以来武将领兵、文官监军的传统。

    听过了胡二的解释,陈文很清楚,王翊的意思就是暂时授予他赞画参将,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把兵带好,就会像当初的刘翼明一样直接将中营交给他负责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陈文相信,凭借着他脑子里那超越了几百年的军事理论和后世的练兵方法,他不觉得自己无法拿到那个营伍的领兵实权。

    只不过,王翊却是把媚眼抛给了瞎子看,陈文从一开始就对这个安排根本提不起哪怕一丝一毫兴趣。

    只见陈文淡淡的说道:“此事在下断不能应允,不过在下也不会让胡二哥难做,这便随胡二哥上山与王经略说明。”

    本来,小院里的众人在听到陈文被任命为赞画参将的时候,一个个的脸上都像是在放光一般,流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对他们而言,刚刚宣誓效忠的统帅就立刻从白身一跃而成为赞画参将,这让他们仿佛看到了此刻他们这些还什么都不是的小人物可能很快就会被提拔成军官的场景。毕竟陈文这个赞画参将只是个火线干部,自然需要提拔些亲信来掌控军队,按照惯例,这样的任务一般都是由他们这些第一批的效忠者来担任的,这让他们如何不感到兴奋。

    可是,当每个人都认定陈文会接受任命的时候,他竟然拒绝了。这使得小院内一时间鸦雀无声。

    对于陈文的决定,众人很是想不明白。大多数人还只是为陈文感动可惜,而这其中诸如尹二狗之流的一些心思活络的人却觉得,如果陈文接受了任命就意味着可以名正言顺的往中营安插人手,到时候大可以借中营这个编制的鸡下重建戚家军的蛋,这样难道不好吗?

    眼看着没有时间和众人讲明白,陈文便拿出些银子叫吴登科带着这群人和孙钰的弟弟去村子里的食铺吃饭,并且叫孙铭带一份给他的嫂子。

    陈文知道,他和这群人始终霸占着小院,孙家的媳妇虽然和这些人大都认识,但是也不好意思出来做饭,他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易氏就得饿着肚子给他弟弟做饭了,这样陈文颇有些过意不去。

    安排好了一切,陈文便跟着胡二再次向山上的老营走去。

    待陈文重新回到中军大厅,便毫不犹豫的将王翊的任命回绝了,而这使得王翊很是诧异。

    于是乎,陈文再次兜售起了他那面重建戚家军的大旗。

    “国初时,卫所兵战力横行天下,无论北虏、南蛮还是倭寇当之皆成齑粉。随后,卫所制度败坏,卫所兵彻底沦为农夫,再不能战。”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了卫所制度,号称不费一文养百万大军,其实是改良了南北朝隋唐时的府兵制。初期效果很好,卫所兵为了田土和世袭军职奋勇作战,所以战斗力惊人。

    不过这项制度很快就开始败坏了,洪武和永乐两朝都曾经下达过法令,试图阻止这个势头,效果却很不好。到景泰年间,军户逃亡数量已经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而这也是景泰帝决定让于谦来插手五军都督府事务的原因之一。

    “永乐时,成祖皇帝北伐蒙元余孽,南征交趾乱臣,于是集中卫所兵精锐设立京营,直至土木堡之战,一朝丧尽。”

    一方面,朱棣以靖难起家,对宗室和武将缺乏信任,另一方面,五伐蒙古、南征交趾的军事行动的进行,导致了京营的产生。京营设立之初,战斗力强悍,甚至土木堡之战都并非是战力的问题。

    但是,随着土木堡之战后,文官集团彻底压倒勋臣武将集团,京营也逐渐沦为了在京勋臣、文官、太监和锦衣卫的奴仆,再不能战。

    “嘉靖时,为了应对倭寇北虏,本朝开始专任武将编练营兵,也就是募兵制。初期效果显著,尤其是涌现出了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名将。”

    “不过,执掌营伍兵的武将很快就出现了吃空饷喝兵血以养家丁亲兵的行为,而朝廷为了一些原因也默认此道。此后,营兵不堪作战,交锋只得由武将领家丁亲兵冲锋在前,而家丁亲兵虽然敢战,但是数量稀少,往往为北虏和流寇以数量淹没,故此国朝屡战屡败,直到今日。”

    营伍兵的出现是卫所制度和京营先后败坏的必然选择,而后面那些吃空饷养家丁的事情,王翊也很是清楚,因为这个时代的军队都是这样的,甚至此时的大兰山五营也不能免俗。

    大兰山五营号称五千之众,其实只有三千人,其他的部分则被各级武将吃空饷以养家丁亲兵。而清军那边的绿营兵一样是如此,满清为了应对此道,也只得不断增加给予各级武将的工资,以求养廉,为此还特别建立一项制度。

    “眼下鞑子占据中国十之八九,王师和他们比练家丁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的。所以,在下觉得,眼下练兵的关键不是练家丁,而是设法提高营兵的战斗力。”

    王翊思考了片刻,他还是想不明白陈文到底准备做什么,随即他问道:“辅仁,打算如何行事?”

    “如果二位上官信得过在下的话,在下打算新编一营,以戚少保成法练兵,重建戚家军。”

    说完这话,陈文想了想,大兰山的财政情况虽然不错,但是让王翊直接拿出一千人的军饷武备压在自己身上,大概他也未必敢如此。

    “初期不需要太多兵员,三百即可,一月当有小成。”

    “一月?”此言一出,王翊着实的吓了一跳。

    本来陈文提出重建戚家军就已经吓了他一跳,这是他所完全没有想到的,而一个月就能有小成,也是在太过耸人听闻了。

    “正是,在下有这个信心。”说着,陈文微微一笑,整个人所洋溢着的自信也开始感染着王翊。“这些日子,在下结识了一些金华府的壮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对戚少保曾经编练的鸳鸯阵所使用的兵器颇为了解。在下打算以此为核心,招揽壮士,建立营伍。”

    虽然陈文对于王翊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但是做买卖自然要给自己加一层保险。

    “在下的祖上曾长期在岐阳王麾下效力,岐阳王善于练兵,且其人治军严谨,所部军纪严明。是故,他老人家总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吹了一波李文忠,陈文继而说道:“在下的祖上曾得到岐阳王亲自指点练兵的诀窍,并编写成一本小册子,我家称其为《武靖遗书》。此书虽然不在身上,却已被在下烂熟于心。在下思量过,如果以戚少保的兵书战阵配合岐阳王的练兵理论,势必可以事半功倍。”

    历史上李文忠在练兵上颇有长才,而其子李景隆在洪武朝除了剿灭倭寇的战功外,也始终是在各地练兵。这也就是陈文决心把编造的出身往李文忠身上套的原因,为此他甚至不惜再编造了一个《武穆遗书》的明朝版本。

    “一个月后,王经略可以挑选四明山任何一营以同等数量的军士与在下编练的营伍比试,若在下不能获胜,甘受军法!”说着,陈文拜倒在地。

    “此话当真?”

    “在下现在就可以立军令状。”

    “好!”见陈文如此坚定,王翊便不再作疑。虽然他对陈文的能力有一定的信心,但是最终促使他确定此事的还是李文忠和戚继光的赫赫威名。

    “既然如此,本官委任辅仁为大兰山老营游击,单设一营,编制五百人,一个月后与中营在校场比试。”

    果然是中营。

    “末将遵命。”此刻,陈文心中不住冷笑,一个月后,就叫你们这些军盲好好见识见识鸳鸯阵的威力。

    王翊双手将陈文扶了起来,微笑着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