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产,献给朝廷,送给皇上和贵妃娘娘。”
唐玄宗说道:“在紧张的战争中,爱卿还能想到这些,实在不易。朕今天甚为高兴,就在皇宫内设宴与你承欢。”
安禄山感到十分荣耀,对唐玄宗说道:“臣蕃戎贱臣,受主宠荣过甚,臣无异才为陛下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唐玄宗更加喜欢了,特地请杨贵妃和他的两个哥哥来作陪,款待安禄山。安禄山什么时候得到过这样的接待,受宠若惊,在唐玄宗面前更是表现出忠诚老实。
酒宴之上,唐玄宗让杨贵妃和他的两个哥哥参加,充分体现出家庭宴会的形势,含有很深的内涵。安禄山虽然是边关的大帅,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式。皇帝设家宴请他,把他当成了家庭的一员。他内心之中还是有些不自在,说话非常拘谨。
唐玄宗看在眼里,对安禄山说道:“放松一些,今天是家宴,我们不讲君臣规矩,随便一些。”
安禄山胆子大起来了,他举起酒杯,走到唐玄宗的身前:“我敬陛下一杯,祝陛下万寿无疆,身体健康,大唐盛世永远兴旺。”
唐玄宗很高兴,对杨贵妃以及她的两个哥哥杨铦、杨锜说道:“安将军是个人才,很会打仗。他带兵有方,善于指挥,往往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对朝廷极其忠诚,有他镇守边关朕十分心安。在宫廷之内,你们可以平辈相交,多敬他的酒。”
杨贵妃起身对安禄山说道:“安大哥保卫边疆辛苦,我敬你一杯。”安禄山知道杨贵妃宠冠六宫,与她搞好关系对自己十分有利,他虽然比杨贵妃大十八岁,做哥哥应该说绰绰有余,按年龄论,做叔叔也不为过。但是杨玉环是贵妃娘娘,相当于皇后,如何能做皇后的哥哥?那把皇帝放到什么位置了?
他想起了他的义父张守圭,就是他拜了这位当时的节度使为义父之后,他在军中的地位才显得特别,军士们都护着他,才能使他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又想到了现任的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正因为他是唐玄宗的养子,才成为了军界的第一人。
他不敢跟她平辈相交,因为皇上大他十六岁。因此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尊小他十八岁的杨贵妃为养母。立即跪下,高举酒杯说道:“孩儿敬母亲大人,祝母亲大人青春永葆。”
唐玄宗喜笑颜开,乐呵呵的说道:“胡儿也知道汉人的礼节,难得、难得。”算是承认了他们母子关系。
从此,安禄山侍奉杨贵妃如母,甘心做她的养儿。也因而得以随意出入禁宫,有时与贵妃对面而食,有时在宫中通宵达旦,外面流传着不少绯闻。安禄山媚事杨贵妃,对太子却另眼相看。
安禄山经常到长安,参加宫廷和官场的活动,每次入朝经过龙尾道时,总是南北侧目窥察,很久才进殿去。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旁人不好猜测。是羡慕皇宫的奢华,还是有其他的想法,甚至是对大唐的锦绣河山垂涎,已经开始觊觎皇帝的位置,有蠢蠢欲动的念头。是不是感到天下可图,朝廷可欺,已经暗生异志要反叛朝廷,不得而知。
起码这时候他已经不把朝廷的官员放在眼里,在京城的时候,除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毕恭毕敬外,见到其他的官员,眼睛朝天,斜着眼睛看。李林甫虽然是首席宰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宠臣,安禄山见到他的时候,仗着唐玄宗的恩宠,态度怠慢,相当的不恭敬。李林甫瞧在眼中,却不动声色。
回到蓟城,安禄山在下属面前吹嘘,高尚向安禄山建议:“启禀元帅,作为边关的将帅,首席宰相是不能得罪的,请元帅每次进京的时候,都要拜见一下李林甫。”安禄山想了一会说道:“此话有理,本帅采纳了。”
时隔不久,安禄山又一次进京,这次他去拜望李林甫,进了中书省,李林甫礼貌性的接待之后,让他站在一旁,差下人去将王鉷叫来。王鉷搞掉杨慎矜之后,取代他当上了吏部、户部侍郎,主持御史台的事务,而且身兼二十余职。这时候的王鉷很得唐玄宗宠信,这是满朝皆知的。
他主管户部的事务,还兼御史台的工作,也很专权用事,声望还在左丞相陈希烈之上。然而他是李林甫忠实走卒,对李林甫毕恭毕敬。王鉷进门就向李林甫跪拜:“不知相爷招下官何事?由于带信之人传唤得晚,迟来了一点,请相爷原谅。”
李林甫问道:“国库的存余还有多少?”“启禀相爷,上个月开支六仟柒佰伍拾叁万贯,收取税金、租融费共计八仟贰佰陆拾伍万贯,加上原来的库存叁仟贰佰壹十三万贯。一共库存伍仟零伍万贯。皇宫另设的一佰万贯,放置在小账上,相爷需要,随时随地取用。”王鉷的回答无比恭敬,满脸媚笑。
李林甫接着问道:“御史台最近可有大案,侍御史、殿中侍御史都到各个衙门里巡查了没有啊?”“启禀相爷,韦坚、皇甫惟明被处死后,又彻查了杨慎矜的案子,都已经结案,最近有一桩大案,涉及军队的首脑人物,正在调查。卢铉侍御史到江南西道巡查了一遍,处理了几个不称职的官员,前宰相李适之在宜春郡担任太守,贪杯渎职,也引咎自杀。江南西道的衙门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
“很好,做臣子的就要为皇上分忧,你要尽职尽责做好本质工作。去吧﹗”李林甫满意的挥了一手。“谢相爷,小人告退。”王鉷毕恭毕敬,自始至终低着头,不敢抬头观看旁边。
安禄山在一旁不觉瞪大了眼睛,态度也恭敬起来。尤其是听到皇甫惟明被处死,还要查军中大案的时候,内心发怵。王鉷说话越谨慎,安禄山的态度也就越恭敬。
李林甫看见安禄山态度的转变,这才胸有成竹地对安禄山说道:“安将军此次来京,深得皇上欢心,可喜可贺。将军务必好自为之,效命朝廷。现在皇上虽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你不要以为朝中无人,皇上可欺。”
这话击中了安禄山的要害,他的心中十分恐惧。此后李林甫每次和安禄山讲话,都能猜透安禄山的真实心思,使安禄山心里暗暗惊服。
安禄山善于拍马屁,将唐玄宗哄得服服帖帖,对满朝文武倨傲无礼,任意侮慢朝臣,唯独畏惧李林甫一人。
王忠嗣身兼四镇节度使,掌管近二十万军队,负责一万多里的边防。手握天下劲兵重镇,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不可谓不令人惊奇。他的鹊起引起了李林甫的妒嫉和不安,有如芒刺在背,时时刻刻都感到威胁来临。
唐朝的历史上有几个非常出名的宰相,都是由将军转行的,就是唐玄宗时期,两任宰相张说曾经担任过节度使。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从小与太子一起长大,与皇宫里的王子一起读书,文武双全,很有可能出将入相。卧榻之旁岂能容忍他人鼾睡。李林甫准备先下手为强,到处搜集王忠嗣的‘罪证’。怎奈王忠嗣对皇上忠心耿耿,做事严谨,就是用鸡蛋里找骨头的方法也无法找到‘罪证’。
第二十九章 得胜进宫安禄山认母 特意陷害王忠嗣成囚(下)()
李林甫又一次失眠了,每天晚上睁大眼睛,总想着一件事,如何能将王忠嗣至于死地。他夜晚绞尽脑汁,不能入睡,白天则无精打采。在院子里行走显得忧心仲仲。李岫看在眼里,走到他的身前说道:“父亲又遇上麻烦了,什么人使你这样不安啊?”“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深得皇上信任,使我无法入睡。”李林甫摇动了一下脖子说道。
李岫说道:“王忠嗣虽然是四镇节度使,他只是一个边关的守将,在朝廷没有担任重要职务,进不了朝廷,父亲用不着担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说做过节度使,后来不是做了首席宰相吗?皇上用人不拘一格。王忠嗣文武双全,很似张说,说不定皇上一时心血来潮,就让他担任首席宰相了。不能不防啊。”
“他是边将,要整他,就让他打仗,打仗是有危险的,如果能让他死在战场上,就没有威胁了。”李岫并没有好办法,本来是想缓和一下气氛的。不想李林甫却大加赞扬:“你这办法好,我终于想出了办法”。
李林甫想到一计,精心写好奏折,向唐玄宗上奏道:“启奏皇上,目前我大唐民富国强,威加四海。而吐蕃气焰嚣张,不愿臣服皇上的麾下,如果周边的小国都来仿效,不买中原大国的账,国威就会下降,必须教训他们。臣建议现在出兵攻打石堡城,刹一刹吐蕃的嚣张气焰。”
唐玄宗本身就好大喜功,一下子点到了他的痒处,他早就想收复石堡城了,立即准奏,叫王忠嗣进京商讨攻打石堡城的计策。
石堡城是吐蕃防御中原大军的屏障,天然形成的险要隘口,比之潼关还要险要,易守难攻。唐朝多次出兵攻打,都不曾克过,往往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可谓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正因为如此,李林甫才想出这个劳民伤财,白白葬送军士生命的坏注意,用来为难王忠嗣。他知道石堡城险要,王忠嗣爱惜士兵生命,就不能攻克。料想他不会同意兴兵攻打石堡城,这样就与皇上的意见相违背,君臣之间便有了隔阂,有隔阂就有机可乘。
果然不出李林甫所料,王忠嗣进京之后对唐玄宗说道:“启奏父皇,石堡城是天然险地,易守难攻,加上吐蕃集中全国的军队在那里固守,更难攻克。以前朝廷出兵攻打,每次都损兵折将,而且屡战屡败。现在要强行攻打,必须动用重兵围攻坚城。敌人凭借工事坚固,死守隘口,没有战术可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都用不上,只有硬拼,用军士的生命去换一座关口,得不偿失。”唐玄宗说道:“石堡城的战略位置很重要,朕希望能回到朝廷的手中。”
王忠嗣说道:“启奏皇上,攻克石堡城十分艰难,将会有大量的军士死于城下,甚至于要死伤上万军士。然而石堡城并不是吐蕃的要冲,攻下了也不能顺利进军,前面还有高山隘口阻挡。儿臣认为用上万军士的生命去换一座用处不大的隘口,得到的不如丢失去的,太不划算。不如休兵秣马,等待时机。等到粮草充足的时候,集中兵力从其他方向进军吐蕃,一举攻下吐蕃都城,让其臣服大唐。”
唐玄宗有些不高兴,当时打大仗的准备没有做好,他想攻克石堡城,显示一下大唐的威风。至于军士的生命,大唐有的是人,当时已接近一亿,几万人算不得什么。表面上没有责备王忠嗣,而且同意了王忠嗣的上奏,暂缓攻打石堡城,但内心之中已经有了看法。
李林甫的目的没有达到,并不死心,让李岫试探京城里将军的态度。左金吾大将军②董延光好大喜功,经常在人前吹嘘:“一个石堡城,有何了不起,只是当今边境上没有能将,如果让我董延光带兵攻击,一定能下。”
李岫将此话告诉了李林甫,李林甫亲自登门,对董延光说道:“董将军好身手,我一直想向皇上推荐你担任重要职务,但由于你没有军功,不好开口。现在皇上想惩罚吐蕃,如果你带兵攻克了石堡城,便立下战功,我就能为你说话了,保举你为辅国大将军。”
董延光的确很想升职,现在首席宰相亲自登门,他有些飘飘然,按他的能力,如何攻得下石堡城?但他也不计后果,立即上奏唐玄宗,请命攻打石堡城,并要王忠嗣援手。唐玄宗大喜,有将军请求攻打石堡城,了却了一件心事,也不管董延光有没有这个能力,立即准奏并对王忠嗣下诏,让他派兵接应,配合李延光。
王忠嗣不愿攻城,派爱将李光弼接应董延光,对他说道:“今争一城,得之未制敌,不得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
立即向唐玄宗上奏:“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强行进攻,将尸积如山。而且该处为不毛之地,得之无益。要进攻吐蕃,可选其它路径,直捣他们的都城。”但唐玄宗不听,坚持要他出兵,配合董延光。
王忠嗣本不想让军士去送死,虽然执行了皇帝的命令出兵援助,但出人不出力,不对攻城军士进行奖励。没有奖励,军士当然不愿向前。对畏缩不前的人,他也不进行责罚。支援的战士不冲锋,单靠董延光的军队,如何攻得下石堡城。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大败。
董延光将战败的所有责任推到王忠嗣的身上,李林甫也上奏王忠嗣拥兵自重,进攻不力,导致大败,要求皇上治他的罪。
唐玄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认为王忠嗣人才难得,对他没有作出处理。李林甫的这一计策,虽然没有直接扳倒王忠嗣,但达到了离间唐玄宗与王忠嗣的密切关系,使唐玄宗对王忠嗣不再宠信,为下一步行动打下了基础。
济阳别驾③魏林很想升官,千方百计找路子,通过关系结识到李林甫,亲自登门送礼。一个地方上的五品官来送礼,李林甫一般情况下是不接待的,因为魏林是武官,他想利用他达到扳倒王忠嗣的目的,破例在书房接见了他。
魏林极力巴结李林甫,对他说道:“相爷亲自接见,魏林受宠若惊,愿意投在相爷的麾下,永受驱使。”
李林甫很高兴,对他说道:“地方上的官员升迁很难那,必须有大功才行,这大功吗?要么是战功,要么为朝廷做了大事,获得成功。”
魏林听声听音,立即向李林甫表忠心:“我对丞相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您有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林甫漫不经心的说道:“有人反映,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与太子很好,欲保他登基,不知是真是假?”魏林呆住了,他对李林甫虽然心领神会,但王忠嗣也是军界的第一人,得罪他有很大的风险,迟疑不决,没有立即表态。
李林甫两眼之中射出凶狠的目光,紧盯着魏林的脸说道:“刚才说的话,这样快就忘记了吗?”魏林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跪下,低着头说道:“请相爷吩咐,我一定照办。”“我刚才的问话,你没听清楚吗?”李林甫用严厉的口气说道。
魏林傻了,他早就听说李林甫的利害,如果不顺从他,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牢狱之灾,甚至于生命不保。伏在说道:“那是真的,确有其事,他曾经亲口说过,皇上年事已高,他要极力辅佐太子。”
魏林不表态不行了,不然的话不但不能升官,而且马上就要丢官,甚至有性命之忧。李林甫说道:“起来吧,行此大礼如何敢当啊?你也不要怕,现在的王忠嗣已经不是以前的王忠嗣了。皇上已经开始疏远他,正在宠信安禄山。就按你刚才说的,向皇上写奏折,我给你递交上去,你肯定立下大功。”
魏林就在李林甫的书房中写好奏折,李林甫看后,反复修改了几次,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收入袋中。他想一石二鸟,不但要搞掉王忠嗣,还要把矛头指向太子,搬掉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此,李林甫特别慎重,不但在内容和文字上精心安排,而且在上报时间上用心选择。他几次出入皇宫,都没有将奏折递交给唐玄宗。机会来了,这天吐蕃使者出使唐朝,李林甫接见的时候用语言刺激对方,弄得吐蕃使者气呼呼的浑身不自在。
本来吐蕃使者是来缓和边疆的紧张局势的,李林甫对他说道:“不要以为你们守住了石堡城,那只是暂时的,我们马上派大军攻占,一个小小的又穷又不发达的小国,敢与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