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风波-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胆张垍,竟敢说圣旨不正确,要皇上听你宰相的就正确了吗?这是对皇上不敬,乃欺君之罪。2yt”高尚抓到了张垍的把柄,就想上纲上线。

    安禄山很矛盾,他何尝不想将皇帝的权力无限增大呢?他是亲自感受过皇权对他的作用的,他的反叛就是皇帝逼出来的。如果不限制皇帝,臣民造反的事就会随时发生,他懂这个道理。他对严庄和高尚说道:“你们的心思我懂,应该从燕朝的兴旺发达为出发点,官位只是一个符号,你们跟随我多年,同我一起造反,永远都是我的心腹。不要为一点虚名斤斤计较。从燕朝的长远利益出发,你们再认真的讨论讨论,意见一致之后,发给朝中大臣蕴酿。”

    几人走了之后,安禄山的眼疾越来越很,疼痛越来越重,已经由模糊发展到完全看不到东西了。他不但成了瞎子,这时正是胀痛的时候,而且还痛得很利害,狠不得将眼珠子抠出来。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跟着的疼痛起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全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他不断的改变坐姿,但不管使用何种姿态,他的感觉总是不舒服,感到十分疲倦,身上还出虚汗。

    安禄山今年五十五岁,虽然不能说是年富力强,但也是干事的年龄,然而这些天来一直疲倦得很。他找到御医,御医们都说,雄武皇帝这段时间喜事和烦恼的事太多,兴奋与忧虑相间。心情大喜过后又大忧,喜忧无常导致心疲,休养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看到皇帝痛得大汗淋漓,李猪儿上去给他擦汗。安禄山反手一掌,掴在他的脸上。他虽然眼睛看不到东西,方位判断十分准确。李猪儿没有提防,扎扎实实的挨了一掌,左脸肿得老高,眼泪都出来了。安禄山裂着牙说道:“打痛你了,受委屈了。”李猪儿说道:“能减轻皇上的痛苦,奴才受点委屈是应该的。”“唉,不起作用了,以前发泄一下,症状似乎减轻许多。现在发泄也不能减轻症状,还无辜的增加你的痛苦。朕是病入膏肓,无法回天了。你去叫张垍进来,我有事要他赶紧办,再不办只怕来不及了。”

    张垍进宫,安禄山对他说道:“我的眼睛已经全瞎了,眼珠子疼得厉害。全身到处都疼,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朕?现在唐朝已经缓过劲来了,李亨的政变,解决了唐朝内部的矛盾,他们又重新树立了信心。但是朕的身体越来越差,熬不了几天了。这些天来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四面八方的奏折雪片似的飞来,我看不见,又不得不进行处理。我身上的痛苦也是越来越重,没有丝毫的减轻。拿下了潼关,消灭了唐军二十万主力之后,我感觉到胜利就在眼前,认为建国就要成功了。现在李亨已经在朔方站稳了脚跟,如果不向长安增兵,李归仁、田乾真已经没有能力进攻了。原打算让崔乾佑守河东,回军进攻太原,按照当时的兵力对比,唐军很难抵挡。但史思明不听命令,带兵围困平卢,使得李光弼有能力死守太原。现在抽调崔乾佑和安忠志去进攻灵武,路上行军还需要一些时日。南线进攻也受阻,武令珣到了南阳就不动了,到现在也没有奏折上来。到不了江南,粮草始终是一个问题。而哥舒翰昔日手下诸将接到书信后,不但没有投降,反而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又使朕大失所望。战争并不象朕想象的那样顺利,唐朝的抵抗力量不容忽视。这场仗还要打下去,一系列的问题都压在我燕朝皇帝的身上,差不多要崩溃了。朕想传位,但是没有人选,要是庆宗在就好了。庆绪驾驭不了史思明和蔡希德,这两人一直独当一面,不会听庆绪的。如果燕朝内部分裂,垮台就不远了,我这乱臣贼子的骂名只怕要永远背上了。所以心情一直处于矛盾之中,真的是束手无策啊。”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张垍当政燕朝立法典 严庄挑唆宫廷生政变4() 
    

    听了安禄山推心置腹的话,张垍说道:“现在的重点是要稳定我们燕朝的地域,使河北河南无战事,让百姓安居乐业,与唐朝保持两分的局面。唐朝虽然更换了皇帝,但是积重难返,官府与百姓之间的对立,一下子消除不了。因此我们燕朝应该养精蓄锐,尽快颁布法典,既可以稳定社稷,使百姓安心。又可以规范官员的行为,使有野心之人不敢乱来。”

    安禄山说道:“法典的事让张均上奏,我划押马上发下去。朕今天叫你来,是有另外一件事要托付于你。现在燕朝内部,拥兵自重的将军不在少数,史思明、蔡希德、能元浩都在阳奉阴违。朕在的时候,他们不敢乱来,一旦出现不测,就会分裂。所以要想办法稳住这些人,只要燕朝内部不出现乱子,还可以与唐朝对抗。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你这个尚书令一定要担当起来,维护燕朝的稳定。”

    张垍说道:“感谢陛下对张垍的信任,张垍自是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目前皇上的病情严重,但皇上的体魄也异于常人,只要用心调养,定能痊愈。”安禄山说道:“朕不甘心,一定要与病魔斗到底。但是上天如果不眷顾,我这乱臣贼子的名声就背定了。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的希望,勇敢的担当起来。2yt。org”

    在大燕的朝堂之上,满朝的大臣挤满了厅堂的所有角落,然而安禄山还没有来,朝臣们还是兴致勃勃,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些天来,皇帝上朝已经不象没有攻下潼关时那样积极了,爱来不来的,有时迟到两三个时辰,有时干脆不来。”

    严庄到皇宫中请来了安禄山,在李猪儿的搀扶下安禄山坐上龙椅。张垍立即上奏:“启奏陛下,豫州刺史武令珣在进攻南阳城时以身殉职,毕思琛请求增派援军。臣以为南阳非克不可,应该增派一员大将前去,再从京城中抽调一部分兵力,一定要攻克南阳。”

    田承嗣出班上奏:“臣愿领本部人马前往,全力以赴攻克南阳城,不攻下南阳,提头来见。”田承嗣有他的想法,现在唐朝和燕朝,已经形成僵局,谁胜谁负还说不清楚,手上有兵就有实力,哪边得胜都不会吃亏。

    安禄山说道“你去我当然放心,但洛阳城谁来守卫?”田承嗣一时语塞,严庄出班上奏:“孙孝哲将军从长安回来后,一直在休养,他十分勇猛,有能力守卫洛阳。是最好的人选,臣举荐孙孝折将军守卫洛阳。”

    “准奏”。安禄山身上疼痛难忍,本是寒冷的冬天,但他大汗淋漓,用尽力气才说出散朝两字。李猪儿见状,立即上前搀扶。

    严庄想进入丞相之列,但安禄山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而且不顾他的阻拦,将燕朝的法典规程以圣旨的形式颁布了。

    严庄对安禄山的不满已经演变为仇视,他是个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现在安禄山病情越来越重,可是又不立太子,这是个破绽,他要好好的利用。

    找到安庆绪,对他说道:“晋王殿下,皇上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又不立太子,这对你不利啊。你是长子,跟随皇上一起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由你来继承大位。”

    安庆绪说道:“张垍说过,父皇说现在前方战事紧要,各路将军都手握重兵,册立太子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等战事稍松一些的时候,招集史思明、蔡希德、田乾真、崔乾佑、李归仁、田承嗣等人共同商议,如果不征求这些人的意见,草率册立太子,他们之中如有人不服,容易产生内乱,这事急不得。”

    严庄内心震惊,如果这样册立太子,朝政仍由张氏兄弟把持,权柄还是在别人的手里。新皇帝对他不会另眼相看,只会感谢主事的宰相等人,他永远都登不上权力的核心。要想得到新皇帝的认可,必须要为他登基做些事。他说道:“皇上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前方的战事又十分激烈,皇上说的这些人,聚集来京也很难,不如我去向皇上进言,册立你为太子。”

    安庆绪能力不怎么样,但对皇位十分向往。也想早些拿到手中,当即就与严庄一起进宫。

    严庄进入内宫对安禄山说道:“皇上身体安康,太医们找出病根了吗?臣特来探望。”安禄山说道:“这些御医都是浓包,不知道治病,只叫我休息。我知道,我病得很重,也不指望马上就好,能拖过一两年,保住燕朝内部团结,挺过这一段关键时期。你是我信得过的人,外面有什么动向,及时向我报告。”

    严庄说道:“张氏兄弟太过张扬,朝廷中许多有功之人,都有些反感。按照惯例现在应该册立太子,正式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安禄山说道:“此事不宜过急,等局势稳定一些之后,招集将军们商议,没有他们的支持,册立了太子也不稳固。”

    严庄递上奏折:“启奏陛下,臣正式举荐晋王殿下为太子。请皇上恩准﹗”安禄山看不见严庄,他的内心非常清楚,严庄在耍阴谋。大声斥责道:“大胆严庄,敢把朕的话当作耳旁风,是何居心?不准谈论册立太子之事,如再妄言,必须严惩。”

    李猪儿看到安禄山大发脾气,他记住太医们的话,让安禄山少发火。立即上前对安禄山说道:“皇上息怒,身子要紧哪。”

    “谁要你多事?”安禄山一肚子的气正没地方发泄,随手拿起皮鞭对李猪儿一阵鞭挞。他虽然眼不能见物,但练武之人都能把握方向。李猪儿被打得浑身是伤,在地上乱滚。其实这打的是严庄的脸,严庄已经知道他失宠了。但他不甘心,要挑起更大的事端。

    安庆绪在外间听到严庄与安禄山的对话,闷闷不乐。虽然张垍对他说过安禄山会把皇位传给他,但安禄山的这种态度,他不放心。

    严庄走后,安禄山让李猪儿招张氏兄弟进宫,对他们说道:“马上下旨,招史思明、蔡希德两人速来洛阳,朕有大事相托。”

    张垍立即起草了密旨,念给安禄山听过之后,安禄山点头同意,画押之后,派信使用战时加急,送达两人手上。

    史思明接到圣旨,觉得事态严重,立即招来耿仁智商议。耿仁智说道:“圣旨上不提攻击太原的事,而且要元帅立即进宫,这里面大有文章。我担心皇上对元帅已经起了疑心,是要对你采用措施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张垍当政燕朝立法典 严庄挑唆宫廷生政变5() 
    

    耿仁智的分析,引起史思明的猜疑,不安的说道:“我们一起出生入死三十多年,从军之前我们都是一起进出的生死之交,他不会如此狠心吧。再说他说的是要托付大事,是什么样的大事呢?”

    耿仁智说道:“共得患难,却同不德富贵。他几次三番的催促元帅进攻太原,元帅不但没有执行,反而上奏种种理由。这已经使雄武皇帝产生了怀疑,做皇帝的人,都是心狠手辣的。唐玄宗对他的亲生儿子都处死了,杨广杀了同胞的哥哥。你只是他的铁哥们,随时都可以舍弃。现在那来的大事相托,这分明就是借口。”

    史思明说道:“如果不听诏令,那他的疑心不是更大了吗?他随时都可以定我的罪。”耿仁智说道:“元帅立即上奏,就说身感风寒,不能即时进京,过几天病好之后,立即进京参见皇上。”

    史思明的脸上立即堆起了笑容,高兴的说道:“安禄山虽然知道我是在塘塞他,但也抓不到把柄。看看他下一步怎么办?这样就可以躲过眼前的这一怯了。”

    耿仁智说道:“从现在开始,元帅就要做两手准备了。狡兔三窟,必须要找个靠山,能脚踏两只船,到时候就多了一条生路。”

    史思明一拳砸在桌案上,斩钉截铁的说道:“就这么办,从现在开始,想办法与唐朝皇帝李亨联系上。如果他不仁,我就不义。”,

    蔡希德接到圣旨,觉得十分蹊晓,不知道安禄山为什么要他即刻进京,相托什么大事?找来薛忠义商量。

    薛忠义说道:“上次朝廷来圣旨,催逼元帅要不惜一切代价,攻克云中城。这次圣旨不提进攻云中之事,却要元帅速去京城。这里面有问题啊,元帅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蔡希德不明白这里面包藏着什么内容,里面究竟是祸还是福?在军营里犹豫不决,没有立即出发。

    直到第三天,他觉得安禄山要他去京城有要事相托,肯定是很重要的事。一年多没有与安禄山见面,他不知道安禄山已经病入膏肓了,当然也不知道要他辅佐安庆绪。但圣旨下来,非去不可。他骑着马,带了一队卫兵向京城奔去。

    严庄受到安禄山一顿溪落,内心十分难受。与安庆绪打过招呼之后,气冲冲的走了。

    在家里呆了两天,与高尚计议一番之后,便请孙孝哲吃酒。孙孝哲的复出,是严庄上奏的,对严庄十分感激,安然应允。酒宴之上,高尚说道:“孙将军勇猛过人,却因张垍进言,受到不公正待遇。好在现在已经复出,保卫京都的重任就落在将军的身上了。”

    孙孝哲说道:“张垍自以为读了几句书,将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我这条命差点就丢在他的手里。这还得感谢御史大夫,为我开脱,又向皇上举荐。使我能够从新掌握军队,保卫洛阳。”

    严庄说道:“将军是人才,我严庄就是爱惜人才。但张垍就不一样了,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将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他无尺寸之功,觉占据首席宰相的位置。此人不除,我们这些跟随皇上一起造反的忠贞之士就永无出头之日。”

    孙孝哲说道:“严大人跟我想到一块去了,你们想好了办法,便知会我一声,一定全力以赴。”

    拉拢了孙孝哲,严庄决定动手。他找到安庆绪,带他到一密室。对他说道:“晋王殿下,皇上不想立你为太子,他对段氏十分宠爱,很可能是要册立她的儿子安庆恩为太子。他招集众将宣布,又有张氏兄弟和陈希烈扶持,你从此就会被打入冷宫。这太不公平了,晋王出生入死,跟随雄武皇帝打下半壁江山,怎能拱手让给了别人?我很想帮你,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

    安庆绪会些武艺,但头脑简单,判断能力和识别能力都很一搬。因此安禄山认为他驾驭不了全局,想利用他的影响力,托付给史思明蔡希德等人,已经下了诏令,只等这两人进宫,就册立他为太子。

    安庆绪不知道安禄山的用心,听信了严庄胡言,没有主见的说道:“你说怎么办吧?”“大义灭亲﹗”安庆绪犹豫了,震惊的说道:“那怎么行,他是我的父亲,儿子怎能不孝敬父亲。”

    严庄说道:“如果庆恩上台,你就是他们母子第一个除掉的对象,你要不想死,就只能学李世明了。”

    安庆绪已经没有了主张,他说道:“学李世明逼父皇下台做太上皇可以,就按你的想法办吧。但是,不能弑父啊。”严庄说道:“那你就等死吧。”安庆绪的身子颤动了一下,最后咬牙说道:“你有好办法就使出来,我跟你一起办。”

    安禄山强忍疼痛两个多时辰,熬到下半夜,刚刚睡着,严庄叫出李猪儿,到一僻静之处对他说道:“皇上已经病入膏肓,随时都可能驾崩。他又不立继承人,如果出现不测,大燕朝就会大乱。为了保证我们大燕的兴旺,现在必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件,这件事就落到了你的头上。你做了享受荣华富贵,不做马上就得死。”

    李猪儿问道:“严大夫,什么事啊?”

    “刺杀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