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风波-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庄再次跪奏:“启禀陛下,臣认为潼关不需要重兵把守,奏请田乾真将军带兵追击李隆基。汉朝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击败项羽的守将雍王章邯,没有栈道同样拿下了险阻。田将军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即便李隆基烧毁栈道,他也有办法,可以另外找到小路,进入蜀地。唐朝王室人员和跟随的大臣,如果被全部擒获,唐朝就灭亡了。那些抵抗我们大燕的军队就失去了主心骨。皇上再来招降或剿灭这些残余势力,则事半功倍,大燕朝就能快速一统天下。”

    安庆绪上奏:“启奏父皇,严大夫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田将军又再次上表请求,前线和后方官员意见一致。擒贼先擒王,摧毁了李唐王朝,那些仍然在抵抗燕朝的唐朝残余势力就失去了依靠,没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将大打折扣,要剿灭他们容易得多。请父皇三思。”

    三个重量级人物上奏追击李隆基,彻底消灭李唐王朝。安禄山也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他已经没有心思追击唐玄宗以及迁徙的唐王朝了。上次他发布追击命令时,眼睛的疼痛,使他刻骨铭心。但严庄的上奏又合情合理,怎样来回答他呢?

    安禄山端正了一下身体,慢条斯理的说道:“严爱卿和晋王提出的方法,是推翻李唐王朝的好办法之一。现在李隆基到蜀地去,唐朝名存实亡,已经没有号召力了。栈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们燕朝建立之后,也需要交通,能保存下来,对社稷有利。我们不能把有用的东西都毁了,那是一种破坏。能够保存的,就将它保存下来。那怕是多费一些力气,我们也要将这些有大作用的东西保存下来。现在哥舒司空已经给他的学生李光弼、鲁炅、来瑱写了信,他们师徒感情深厚,如果这三人来投,中原的战事就定了。所以追击不追击都是一样,唐朝将成为历史。潼关一仗,我们歼灭了唐军二十万主力。俗话说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歼灭敌人二十万,我军也有损失,而且损失不小,让他们四个军团驻扎在城内,主要是为了休整。他们可是我们燕朝的主力,休整好了才能继续战斗。”

    严庄又一次跪到堂下:“启奏皇上,臣认为追击李隆基是最好的办法。眼前的事情就是要彻底推翻唐朝,留着李隆基就是祸根。如果不将他彻底铲除,让他死灰复燃,对大燕是极大的威胁。陛下是要江山呢,还是要顾惜那可以再修的栈道。因此臣再一次恳请皇上,以大局为重,对李隆基穷追猛打。”

    严庄今天跟安禄山较上劲了,从当前的局势讲,他无疑是对的。安禄山不能说眼疼的事,一时之间不好回答。正在为难之际,突然接到报告,殿堂门有三个穿紫衣的人要见雄武皇帝。

    这件事正好给安禄山开脱,他不答严庄的请奏,大声传旨:“请他们上殿。”他认为敢在宫殿门前穿紫衣,指名要见他的人,一定有些来头,所以加了一个请字。

    三人走进大殿,安禄山眼神不好,但听到了达奚珣与三人的对话,早已听出是陈希烈和张氏兄弟的声音。这一下使他高兴极了。竟然不顾身份,从龙椅上走了下来迎接他们。

    大殿之上所有的燕朝官员都感到惊讶,陈希烈和张氏兄弟也感到意外,他们在安禄山的面前立即跪下。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臣陈希烈、臣张均、臣张垍、参见雄武皇帝,皇上万岁,万万岁。”

    安禄山放声大笑,挥手说道:“免了、免了,我们原来同朝为官,用不着行此大礼。”他亲自扶起三人,转身对大殿之中的官员说道:“自从登基以来,朕今天最高兴,因为这三位治国安邦的相才来投奔我大燕,治理国家,辅佐我建立新朝代,开创新基业。此乃百姓之福,朝廷之福也。”

    群臣一阵骚动,张通儒认识三人,也知道三人的才干,立即上来与三人打招呼,让他们站到大臣的行列。

    严庄不以为然,他还在想安禄山为何不回答他的上奏的事,怎么也想不出原因?唯一能解释的,就只有一个理由,安禄山要疏远他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跟踪追击田乾真报信 唐臣投燕安禄山重用6() 
    

    安禄山回坐到龙椅之上,对台下说道:“前次达奚珣上奏,请求调整朝廷的官员,那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朕没有准奏。2yt今天三位栋梁之材来到了燕朝,是我们大燕兴旺的标志。现在时机到了。三省六部应该动一动。怎样调整,众位爱卿在朝堂上议一议。”

    张通儒听出了安禄山话中的函义,加上对三人非常佩服,立即上奏:“启奏皇上,陈希烈乃前朝宰相,因与杨国忠不和,被李隆基罢免,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的经验。张氏兄弟乃前朝著名宰相张说的儿子,怀有治世之才,在前朝长期遭受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但由于学问高,有才干,仍然身居高位。今日来投奔我朝,应该重用。臣自知才疏学浅,今主动让贤,辞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有德有才者居之。”

    达奚珣左右看了看,虽然舍不得宰相的位置,但安禄山已经有了暗示。自知比不上张氏兄弟,犹豫了一下,也上前请奏:“张氏兄弟在前朝的威信甚高,臣自愧不如,愿意让贤,请求辞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安禄山要的就是突出相位,两人的上奏正合他的意。当即说道:“准奏,现在长安已经是我大燕的城池,唐朝君臣已经出逃,是要考虑建国的事了。宰相的位置空出来了,谁担任合适,大家议一议。”

    严庄私下对高尚说道:“高兄,皇上如此看重这三人,你我难有出头之日啊,该争的还是要争一争。”

    高尚会意,立即出班上奏:“启奏皇上,在朝的众位大臣,都是跟随皇上十几年,出生入死的老人,对皇上忠心耿耿。在对抗唐朝的战斗中全力以赴,立下了不世之功。御史大夫严庄,才华横溢,跟随皇上十多年,为皇上出谋划策,立有奇功。是担任宰相的最好的人选。臣上奏,严庄大夫担任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安禄山听了之后,双眼盯着严庄站立的地方,这一段时间,他的视力一直在下降,只能看到一个人影。他挪动一下不舒服的身子,调整一下坐势。在脑子里对严庄的能力进行了一番评判,摇了摇头,没有马上回话。

    张通儒上奏:“启奏皇上,治理国家需要行政经验,严庄大夫虽然能出谋划策,但行政之能如何?不得而知。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经验,从来没有理过政的人,不适合担任中书令。”

    安禄山说道:“今天是朝议,大家畅所欲言。朝堂上讨论,说出的话都是对的。如果涉及个人的事,下堂之后不准报复。2yt。org不要有顾虑,都要大胆说话。”

    严庄说道:“启奏皇上,今天三个唐朝的大臣,投奔到皇上的麾下,这是大势所趋。他们虽然是唐朝的重臣,有一些理政的经验,但无尺寸之功,不便委以重任。臣请奏,任命陈希烈为洛阳留守、张均为荥阳太守,张垍为陈留太守。等他们有了业绩之后,再委以重任。”

    达奚珣上前请奏:“启奏皇上,陈希烈是前朝宰相,张均担任过刑部尚书,张垍是驸马都尉,翰林院首席大学士。任命他们担任太守,屈才了。臣奏请,他们三人在三省中任职。”

    陈希烈和张均张垍内心高兴,但严庄和高尚两人反对,他们也感到有压力。为了取得多数人的支持,他们在表面上不能不礼让一番。

    陈希烈说道:“雄武皇帝雄才大略,军事上节节胜利,先是击溃了高仙芝封常清的主力,接着又全歼了唐朝主力二十万。现在唐朝的气数已尽,离灭亡不远了。燕朝开始中兴,皇上礼贤下士,摩下人才济济,我等初来咋到,又无尺寸之功,怎好身居高位?”

    张垍说道:“唐朝如此不堪一击,一方面是雄武皇帝指挥得当,帐下人才济济。另一方面是唐朝**透顶,唐玄宗贪图享受,不理朝政,将大权交给奸佞之臣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人不懂治国,只知道整人,把好好一个唐朝弄乌烟瘴气。燕朝才能势如破竹,燕军才会所向披靡。今日来到燕朝,看到济济一堂,站的全是栋梁之材,我等不好强占高位。投到燕朝,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新朝廷的中兴出一份力。”

    张均说道:“唐朝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关键是唐朝皇帝用错了人,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人,都是不读书,不懂法之人。他们不按法典办事,全凭个人的好恶来管理国家。长期下去,那有不出乱子的。雄武皇帝帐下有的是人才,我们新来,无功不受禄,岂能抢夺别人的差事呢?我们投奔雄武皇帝,愿意和燕朝的大臣同舟共济,为大燕的中兴出一份力。”

    安禄山说道:“昔日汉高祖有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各有所长。高祖用人所长,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建立了四百年汉朝。朕也要学会用人所长,才能保证燕朝的中兴。严庄献计策可以,治理国家还需要历练。希烈和张氏兄弟与朕同朝为官十几年。朕还不知道你们的本事吗?,你们就不要谦虚了。通儒和达溪两位宰相,你们举动让贤,辞去宰相的职务。按照惯例,应该推荐人来接任啊。”

    张通儒心领神会,立即上奏:“启奏皇上,臣推荐张均为中书令,张垍为尚书右仆射,陈希烈为侍中。”

    严庄私下里对高尚说道:“皇上的心里还是以官为标准,我们俩为他出谋划策十几年,也进不了三省,这三个人一来,就把三省占满了。你这个中书侍郎,要听中书令的,不觉得别扭吗?”

    高尚说道:“自古以来,官就是官,民就是民,皇上也摆脱不了。我们已经争了,皇上注意力都在这三人的身上,再争会引起他的反感,且看看三人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安禄山知道下面有人低声议论,便对台下说道:“众位爱卿,可有异议?如有不同意见,请当面上奏。”没有人吭声。

    安禄山说道:“战争已经进入尾声了,朝廷的官员应该作些调整。任命张均为中书令,除了负责中书省的事务之外,还要主持新朝廷法典、法律和法规制订事项。任命张垍为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吏部尚书;任命陈希烈为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达奚珣为户部尚书,兼河南尹,张通儒为兵部尚书,兼西京留守,管好京城的防务。”

    这个朝廷官员的调整,引起了严庄和高尚的强烈不满,为燕朝高层的争斗,留下了隐患。

第一百三十七章 众臣拥戴新皇帝即位 同罗出逃崔光远策反1() 
    

    潼关六月热风吼,汉家三军遭躏蹂。

    唐朝太子向西进,整顿军马登皇州。

    在裴冕、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七月九日,太子李亨终于到了灵武。直到这时他的心情才真正的安静下来,手上已经有了五万边防军,心里就踏实多了。

    杜鸿渐将大元帅府安排在朔方军的元帅府上,便将朔方军六品以上的军官集中在一起,集体参见李亨。帅府大堂站满了军官,这些身穿绯袍的绿袍的军官,按大小顺序排列,站在李亨帅案的对面,一齐跪下,齐声高呼:“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见到面前跪着一大片军官,李亨的内心之中,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他第一次偿到了权力的滋味。连忙站起来说道:“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大家都起来吧。这房间里的座位不够,我们就站着说话好了。”

    杜鸿渐上前,面对那些军官说道:“我们今天来参见未来的皇上,现在的太子,天下兵马大元帅。是向殿下表明,我们朔方军,永远忠于唐朝,听从太子殿下的指挥。太子殿下到我们朔方军来,是我们朔方军镇的福气。今天我们就在元帅府向太子殿下表示忠心。从今以后,我们全力保护太子殿下,殿下指向那里,我们就打到那里。”

    军官们齐声说道:“殿下指向那里我们坚决打向那里。”几百人同时发声,都是拼尽力气,喊出来的声音,将房顶都震动了。

    李亨说道:“谢谢大家,我到朔方军来,就有一种亲切感。叛军现在十分猖獗,他们残忍之极,到处杀人放火。叛军占领区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要解救他们,解救那些生活在魔掌下的父老兄弟。我要大家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向叛军冲击,直到彻底的消灭他们为此。”

    裴冕走到前面来说道:“现在众位将军,在这里表忠心,从今以后,我们跟着大元帅殿下,征讨叛军,收复失地,没得话说。但是目前的形势十分严峻,天下兵马大元帅不足以号召天下军民同心抗击叛军。只有太子殿下马上登基,着皇帝位,才能登高一呼,将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我们现在就请殿下登基,尊成都的皇上为太上皇。”

    军官们又齐声高喊:“请殿下登基,请殿下登基。”李亨的心中别提有多么高兴,但是如果登基做了皇帝,他就成了焦点人物,李隆基能不能接受很难说。还有众多的王子,很可能跟着李隆基一起反对他。唐朝内部出现分裂,力量就会减弱,平叛就不可能了。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杜鸿渐说道:“为了彻底消灭叛军,收复失地,我们请太子殿下现在即皇帝位。”他带头跪下,所有的将领一齐跪在地上,口中高喊:“请太子殿下立刻即皇帝位。”

    看到跪下的一大片身穿菲色和绿色军服的将军,李亨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但是他的担心也在不断的提醒他要冷静。而且还觉得这样做似乎是太急了一些。刚到朔方,就将父皇推到一边,这与政变没有两样,朝廷的官员都在成都,他们要是群起而攻之,怎么办?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所以不能操之过急。

    他向众人挥挥手,装模作样的说道:“谢谢大家,感谢大家的信任。都站起来吧。但是目前我不能称帝,现在的朝廷在蜀地,父皇正在组织全国的军队、官员和老百姓抗击叛军。我是父皇任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我的职责就是带领你们,抗击叛军,收回失地。其他的事情,都不要讲了。”

    李亨已经明确拒绝,裴冕和杜鸿渐也不好再坚持了。当下就带着众位军官,离开了元帅府。

    扶风太守房琯听说太子在朔方镇,立即赶来参见。李亨在元帅府接见他,房琯进门便行大礼:“扶风太守房琯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李亨说道:“你是第一个来参见我的地方主官,我现在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我的任务就是要平静叛乱。你当太守多年,对朝廷说句实话,我们怎样才能平息叛乱。”

    房琯说道:“启禀殿下,几年来杨国忠欺骗皇上干了不少坏事,已经失去了信任。朝廷要平息叛乱,必须从头开始。臣奏请殿下登基,领导全国平叛。”李亨说道:“回去做好你的工作,要组织兵源,有兵才能歼敌。”没有明确反对登基。

    次日杜鸿渐和裴冕两人再次进了元帅府,他们正式向李亨上表。二人跪在地上,同时说道:“启奏皇上,我二人已经准备好了皇上登基的仪程,请皇上早日登基,即皇帝位。”

    李亨上前亲手将两人扶起来说道:“我现在十分愿意承担责任,恨不得一天之内将叛军剿灭。昨天扶风太守又向我提及此事,为了唐朝的基业,应该挑起重担。但现在父皇在成都,朝廷的官员都在那里,我在这里擅自登基,有政变之嫌,不可为之。我在马嵬除去杨国忠,是要劝父皇来朔方,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