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太守的公子们都来赴宴,我倒很想看看颜太守公子们的英姿啊。”
颜杲卿思虑,这胡子已经对我有所怀疑,要拿人质了,这鸿门宴难吃,可又不得不吃。当即回道:“犬子都在长安读书,皆是懦弱不堪之辈,哪入得了安将军法眼。”安禄山神色不郁,颜杲卿乃笑道:“对了,倒是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喜欢舞枪弄棒,现在常山城中,若安将军不弃,老夫就叫他随安将军一道进京诛乱,或许路上还可以帮点小忙。”
安禄山佯作欣喜:“颜太守有此英雄公子,何不早点告诉我?严庄,你叫人快快备马,去请颜公子前来赴宴。”
严庄领命,怕颜杲卿耍花招,命何千年带领精兵,亲自望常山进发。不多时,便有探马回报:“已经进军常山,控制了常山城。”安禄山这才放心。酒宴已毕,颜杲卿与袁履谦自回常山。颜杲卿突然仰天长叹,袁履谦不解,对他说道:“大人如今保了太守之位,又卸去血光之灾,为何忧闷。”
颜杲卿指着身上绯袍说道:“我为大唐太守,本有官制服饰,如今改换门庭,如何穿的还是这身衣服?”心中不服。袁履谦听罢,已知其意,也叹息道:“我为大唐长史,怎可与穿这身衣服的太守共事。”二人相顾而笑,对没有升官十分不满,内心之中已经有了起兵抗击安禄山之心。
安禄山抚慰颜杲卿已毕,乃与众将商议,如今大军南进,一路顺畅,当马不停蹄继续望黄河进发。阿史那承庆等将提醒道:“常山地势非常,非但可以南下,亦可以西进。西边有一井陉口,乃是千古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应派一支军驻守,防止唐军由西来攻击。”安禄山便命裨将李钦凑率领三千军士防守于此。安禄山大军则继续向黄河口挺进。
河南的各个郡县,忙着招兵,五天时间,已经招募了新兵六万多人。但军需物资不足。封常清正在与达奚珣商议如何装备到位。
忽然到探子报告,安禄山的主力已经到了黄河边,眼看就要过河了。封常清当机立断,带领六万新兵去前线抗敌。
达奚珣说道:“这些招募的兵勇,都是市井百姓,未经任何训练,战斗力很弱,如何能挡安禄山的铁骑。。”
封常清说道:“时间紧急,先训练一段时间,叛军过河也不容易,还有陈留的张介然将军,可以抵挡一阵,有一月的训练时间即可。”当下将六万人分成三个军团,他自己亲带一军,毕思琛带一军,另一军由他的老搭档段秀实带领。
几天的接触,封常清对胡大来另眼相看,命他带领三千新兵,自为一营在中军段秀实的节制下,可独立作战。
平常情况下,正六品的上镇将也只带五百军士,从六品的中镇将只能带三百军士。因为大量招收新兵,缺少带兵的将领,所以多了十倍。
有了三千兵士,就有了本钱,虽然家当不大,已有了发展的基础。胡大来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日夜操练士兵,每天加班加点。弄得他的部下怨声载道,有的还偷偷的告状。
封常清则十分看好他,对中军统制段秀实说道:“这人在国子监读了七年书,看他训练军士,甚有章法,将来可堪大用。”段秀实说道:“元帅放心,他在我的帐下,不会吃亏。只要是才,一定能让他发挥。”
为了加强对黄河北面的防御,封常清察看地形,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①。这座贯通南北的官道上的大桥,是河北、河南的交通枢纽,封常清认为毁掉它,可以阻止叛军从北面进攻洛阳。
此举大可不必,每年的腊月,黄河便开始封冻,到时候大军从冰面上过河比从桥上过还要方便。
六万新兵,要地方屯驻,需要场地训练。洛阳乃繁华之地,屯兵太多影响居民。东京留守李憕和河南尹达奚珣出到军营中看望将帅,李憕对封常清说道:“洛阳本城有两万多守军,元帅的六万新兵驻扎在这里,施展不开,我建议到黄河边上,找一屯兵的地方,到时也便于过河攻击叛军。”
封常清感到为难,六万多人不是个小数目,到那里驻扎,当地的百姓也会感到恐慌。达奚珣说道:“北面的虎牢②是训练军队的好场所,虽然长期未用,如果修理一下,是一个很好的关口,进可以越过黄河攻击叛军,退可以防守,作为隘口。元帅何不到那里屯兵?”
注①:唐朝地名,今河南孟州西南
注②:唐朝地名,今河南荣阳汜水镇西
第九十二章 同窗相会布衣谈平叛 两军对垒叛军换方向(五)()
达奚珣的建议封常清十分赞成,当即说道:“我是皇上任命的范阳、平卢节度使,目标就是要收复蓟城,当然要北上抗敌。虎牢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三国时期的三英战吕布的地点就在虎牢关。现在而言也是重要关口,明日起程,进军虎牢关。”
封常清的六万大军开进了虎牢关,进驻之后,才知道这里难以驻扎六万人。现在的虎牢关破烂不堪,由于中原百年没有战事,这里一直没有驻扎军队,城墙失修,已经垮踏得不成样子,没有一尺完整的城墙,基本上成了一片废墟。
为了阻挡叛军进攻洛阳,封常清将招募的新兵,就驻扎在这片废墟上,而且有条不紊。这样大的行动,这样仓促的时间,这样恶劣的环境,封常清能将六万新兵安排妥当。证明他具有特别的治军本领,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朝廷的诏书到了云中城,任命程千里为河东节度使、云中太守。接过诏书,这位八尺的大汉也不觉热泪盈眶。他对传达圣诣的中使说道:“请转呈皇上,臣肝脑涂地难报君恩,只有以命相报,未将命可不要,云中城不能丢。”
蔡希德西进军团,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马邑郡和雁门郡城,直抵云中,来势汹汹。程千里蹬上城楼,看到城下的叛军,对身边的将士说道:“幸亏方岚带来了皇上的口谕,我们提前召募了新兵,修建了城防工事。现在我们有兵有防御工事,坚守云中城不成问题,等待叛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再进行反击,击败叛军,进而攻克蓟城,为朝廷收复失地。”
城楼上的守将,个个摩拳擦掌,十分兴奋,高喊着要与叛军一较高下。城下的叛军,士气正盛。他们一路杀来,连克州郡,大有不可一世的气焰。蔡希德亲自上阵,带领军士日夜攻打,无耐程千里守得坚实,亲自在城楼督战。两军耗在一起,保持不胜不败的疆持局面。蔡希德攻不下云中城,不能从北线攻击长安,程千里功不可抹,他挡住了叛军西进的步伐,保住了长安东北面不受威胁。
为了执行安禄山的策略,蔡希德不遗余力,攻城的节奏,越来越急。不时有叛军军士登上城楼。程千里没有想到叛军的攻击力这样强,他没有退路,带领唐军苦战。危急之时,亲自出马,蹬上城楼,挥剑杀敌。
方岚虽有几分力量,但与有武艺的军士相比,就差得远了,这死守城池的战事,又无奇计可出,双方拼的都是实力。程千里虽然看重他,由于没有大的军功,也不好提拔他。他非常郁闷,找到机会,向程千里提出辞行。
程千里觉得方岚不能上阵杀敌,虽然有些胆略,但他现在不需要谋士,呆在这里也无作用。因此他也没有挽留。为了补偿他向皇上投递奏折的功劳,给了他一些钱财。方岚骑上枣红马离开了云中城,向他心目中的英雄封常清的驻地奔去。
十二月一日,唐朝的平叛的大军从长安出发,唐玄宗亲自在勤政楼为荣王李琬和副元帅高仙芝举行宴会,又到望春亭为他们送行,并给予自行召募新兵的权利。同时任命边令诚为监军,督促高仙芝。
唐玄宗这样重视李琬、高仙芝之行,是将消灭安禄山的重任压在他们的肩上了。但他不应该任命边令诚为监军,让他束缚高仙芝的手脚,为后来的失败,留下了祸根。
高仙芝无疑是那个时代众多武将中的佼佼者,这个高句丽族将领与当时的其他少数民族将领一样,以其杰出的才能受到了大唐王朝的重用。如果没有杰出的才能,没有卓越的战功,唐玄宗是不会将平定安禄山这样的重任交给他的。
长途奔袭分进合击,是他的一大特点,中唐时期的许多将领都经常采用这一作战指导,而高仙芝更是运用得熟巧。无论是攻打小勃律、竭师,还是石国、突施、大食,都是如此。高仙芝喜欢采用隐蔽的行军,接近目的地后,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如攻打连云堡时,高仙芝鉴于连云堡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了避免顿兵坚城之下,于是兵分三路,对连云堡实施战略包围,从而一战取胜。
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是他的一大优点。纵观大唐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他注重后勤保障,善于预测困难,准备充分。由于高原上补济困难,高仙芝遂让唐军将士携带私马,用来驮运物资,这使使后勤补济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保障。在行军路线方面,他也会做精心的选择。在战略上可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进入帕米尔高原的行军,他善于挑选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或河道行军,从而将困难降至最低。
在行军时间的选择上,高仙芝同样做了周密的安排。从而使唐军将士和马匹的体力不至于消耗过大,从而保证了战斗力。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高仙芝不仅考虑到了出征时所用的时间,还想到了作战时所用的时间和回军时所用的时间,使唐军免受严寒之苦。
夺取战略要地是他的思想主张。从强攻连云堡到不战而取阿弩越城,从计智取孽多城到砍断藤桥,高仙芝先后采取了出其不意、乘胜追击、假途伐虢、断桥阻援的策略,拔其要点,速战速决,将唐军的伤亡降至最低。
在谋略的运用上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使敌无机可乘。可惜,他的这些优点,特点和主张都没有用上。
安禄山进军太快,唐军一触即溃,一败涂地。等他重整旗鼓,准备与安禄山周旋到底的时候,唐玄宗已不能容他了,这是后话。
高仙芝将长安带来的禁军,和召募的新兵,共九万人,驻扎在陕郡③的所在地陕城。其战略用意是,如果封常清战事顺利,他可以长驱直入,直捣安禄山的后方。如果封常清抵挡不住叛军的进攻,他可以退守童关,保护长安。
在他的心目中,封常清的这些新兵,根本就抵挡不住安禄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边防军的攻击,作好了退守潼关的准备。先避其锋芒,然后以险固守,消耗叛军实力,拖垮叛军。等叛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全线反击,一举消灭安禄山。
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但监军边令诚不懂,他建议,将唐军主力扎在黄河南岸,与封常清的军队联为一体,一举击败安禄山。
这是不切实际的布阵,高仙芝当然不会采纳。边令诚则甚是不服,然而他只是监军,无权调动军队,心中不服,却奈何不得高仙芝。但是由此造成了两的隔阂,以至后来边令诚落井下石,状告高仙芝。
注③:唐朝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第九十三章 化装下山荣荣遇师兄 奔赴河南方岚投主将(一)()
荣王腊月东出师,天子亲授龙虎旗。
朝廷期盼风波静,皇帝回转燕鹜池。
唐玄宗为李宛、高仙芝送行之后,回到皇宫,内心轻松了许多。半个月来一直心焦的事,随着荣王李琬和高仙芝的出征而消除。他回转宫中,盘算着说道:“仙芝有十万兵,常清招兵十万,洛阳城防五万,还有陈留的介然、荥阳的无波,也有两三万军队,人数是叛军总数的两倍。中原的兵力已经足够了,如果王承业能阻挡那胡羯东进,封常清高仙芝巩固河南防线,组织军队越过黄河,直击叛军老巢,三月内定能活捉胡羯。叛乱就此平息,朕可以高枕无忧矣。”
杨贵妃带着一脸的欢笑,来到他的身旁。只听到后面一句,撒娇的说道:“皇上高枕无忧就好,好长时间没有来过这养心殿了。现在万事大吉,可以高枕而卧,叛军自有前方将士围剿,皇上可以安心音律了。”唐玄宗走过去揽住他的腰肢说道:“不能麻痹大意,国家出了这样的大事,朕还能安枕吗?但愿仙芝和常清以及前线将士能枕戈待旦,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杨贵妃说道:“皇上不能太急,急则伤身。这段时间,皇上惆怅,脸色凋粹,臣妾十分担心。皇上要注意多休息,累坏了身体,如何向上天交待啊。”“朕的社稷出了这样的大事,不能不急呀,现在总算安排妥当。但是河北、河南的百姓要遭罪了,朕的心还是不安啊。”唐玄宗抱住杨贵妃的身子,忧虑的说道。
“臣妾又创了一曲新歌舞,皇上好好品尝品尝。”杨贵妃撒娇的说道。唐玄宗拉不下面子,笑着说道:“这半个月来,朕思虑忧愁。现在好了,征讨叛军的大军已经出征,不日就有凯歌奏来。朕就陪贵妃享乐歌舞,平叛的事,就交给高仙芝封常清他们吧。”
养心殿又响起了悠扬的萧声,舞池中的舞女摇晃着腰枝,翩翩起舞。唐玄宗又沉浸在乐曲之中,忘记了安禄山的大军,忘记了杨国忠的无能。他忘记了一切,眼中只有杨贵妃。
皇帝在享乐,大臣们也十分心安,他们也认为安禄山不可能长久。都在期盼有人将安禄山的人头送到朝堂上来。杨国忠与张渐等人一起在宏发酒楼饮酒。高谈阔论,兴奋之极,有一种消灭了敌人的快感。只有韦见素坐镇在兵部,对平叛十分忧虑,等待各地的奏章。
云中城的战斗异常激烈,程千里没有料到蔡希德这样能打,在强大的攻势面前,守城兵将死伤惨重。他立即写了一份奏折,上奏朝廷,请求增援。
韦见素接到奏折,倒吸一口凉气。急匆匆来到皇宫,老远就听到杨贵妃那悠扬的歌声。长叹一声说道:“已经火烧眉毛了,还能这样悠闲,皇上真的老了。”他嘴里念叨,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的走到宫门。
高力士看到韦见素站在宫门外,匆匆出来接见。韦见素说道:“云中来了奏折,请求朝廷增援,需要皇上定夺。”高力士说道:“这些天来,皇上的心情一直不好,今天刚刚有些兴致。如果不急,最好不要打扰皇上。”
韦见素说道:“叛军攻击云中城,十分猛烈,程千里抵挡不住了,请求朝廷派兵增援。”高力士看到唐玄宗和杨贵妃抱在一起,对韦见素说道:“请等一下,我先试探一下皇上。”转身进了宫殿,撇了杨贵妃一眼,低头站在旁边。唐玄宗看在眼里,对他说道:“有事吗?”“启奏皇上,韦丞相在紫辰殿等候圣驾,象是有紧急之事上奏。见皇上在这里,已经来到这里,站在宫门外。”高力士偷眼看了一下杨贵妃,脸上呈现出焦急的表情。
兵部尚书上奏,一定是战场上的事。唐玄宗猜测前线有紧急事情,他轻轻推了一下杨贵妃,站起来就向紫辰殿走去。韦见素跟在身后,高力士赶紧抢到他的前面,站在紫辰殿的门外高喊:“皇上驾到﹗”闪身让唐玄宗进殿。
唐玄宗快步走向宝坐,韦见素立即跪在驾前说道:“启奏皇上,河东节度使程千里上奏,叛军一支精锐之师,由蔡希德带领,从太原出发,连克马邑和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