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风波-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昂向杨国忠汇报:“韦见素保着吉温,兵部的人都为他说好话,不好整理材料,这事不好办。”杨国忠说道:“韦见素虽然听话,但非常古板,喜欢套条条框框。和我不一条心,不会成为我们的人。我已经跟他说过了,他说做事要有原则,让他陷害别人,他不会干。因此还得想其他办法,你们出出注意。”

    张渐刚好到中书省来,听到他们的对话,插嘴说道:“兵部不受丞相管,可以安插人进去吗。丞相主管吏部,这样的办法总有吧。”

    杨国忠说道:“安插人到兵部,向吉温栽赃不好。因为兵部官员出事,韦见素一定会全力保护。到时候他要干涉,如果让他查出是有意栽赃,反而不好。这事只得先放一放了,做些准备工作,时机到了再动手。”

    太原少尹王承业,已经连任了两任。去年太原尹突然病逝,他行使太原尹的职责,已经差不多一年了。他很想得到这个职位,派他的家人王倡进京向杨国忠送了几次礼,一直没有回音,不由得有些丧气。

    他将王倡叫来,对他说道:“你见到杨丞相了没有啊?怎么一直没有动静呢?”王倡说道:“见到了,每次都是相爷亲自接待的。还对我说很好。主人吩咐的事,我敢不尽心办吗?”

    王承业说道:“那为什么还是老样子呢?他不提拔我,也一直让太原尹的位置空着,什么意思啊。”王倡说道:“这样大的事,我一个下人去分量不够。主人应该亲自跑一趟,才能成功。”

    王承业说道:“我是想去京城,但是没有皇上的诏书,不能进京。无诏进京,那是死罪。”王倡说道:“主人可以不穿官服进京城,谁认识你啊。我跟你打前站,相爷如果要见你,我再带你去他的府上。如果他不肯见你,你就偷偷的回来。”王承业说道:“看不出,你还蛮灵活的,到时候也给个官你当当。”

    王倡又到了杨国忠的府上,杨国忠说道:“你送这多东西来,是王承业的意思吗?”王倡说道:“肯定是他的意思了,我那有这些物品啊?”“那他自己为什么不来见我呢?”杨国忠摆出架式说道。

    王倡说道:“王大人没有皇上的诏书,不敢进京呀。”杨国忠说道:“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嘛,不能变通一下吗?按照朝廷的法典,三品以上的官员的任命,皇上要亲自考核。现在皇上事务太多,最起码我这吏部尚书也要亲自考察一下吧。到太原去一趟,要几日时间,我那里有功夫。他不来京城,我又没有时间去太原,这考核的事不能完成,如何能任命二品官啊?”

    王倡说道:“相爷一定要见王大人,我通知他来见你,不知会不会违反朝廷的规定。”杨国忠说道:“我要见见他,当面考察一下他的能力,违反什么规定?让他快来。”

    王承业跟着王倡一起进了杨国忠的家门,进门之后,双脚一并,跪在杨国忠的面前说道:“太原少尹王承业参见相爷,向相爷问安。”

    杨国忠说道:“王大人如何行此大礼啊?这跪拜之礼如何敢当?快快请起。你的心思我知道,但我也有我的难处啊。”王承业说道:“相爷日理万机,忙不过来,下官知道。只是太原尹的位置空了差不多一年了,下官一直行使职权,也应该正名啊,名正才能言顺。”

    杨国忠哈哈一笑说道:“哈哈,我再忙,向皇上上奏一道奏折的时间还是有的,只是这其中有很大的难处。我一直都想让你升到那个位置上,但是有人竞争啊。吉温是河东副节度使,还兼任兵部侍郎,而且是皇上面前的红人,他可比你有利多了。有人举荐他担任太原尹,所以一直放着没办。”

    王承业说道:“相爷这样一说,我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杨国忠说道:“也不能这样说,吉温跟安禄山打得火热,我很是讨厌。因此也不愿让他担任太原尹,压着他不报,让太原尹的位置空着。你要是真想做太原尹,就想办法找到他的缺点和错误,有了把柄,我才好为你说话。关键是要有动作,将他扳倒了你才能上。”

    王承业说道:“吉温在河东军镇,干得很出色,我早有耳闻。要我去陷害一个人,有损阴德我办不到。请相爷给我指一条明路,我一定听相爷的吩咐。”

    杨国忠说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人的身上挑毛病还不容易吗?这种事,我能教你怎么做吗?你自己想想,你的对手比你硬,你要战胜他,该用什么办法。”

    王承业说道:“我能有什么办法?那只有请相爷和吏部多关照,多在皇上面前为我美言。”杨国忠说道:“我是想帮你,吏部也不会有不同意见,关键是皇上那一关不好过。因为你在皇上的心中,没有挂上号。而吉温在皇上的心中分量很重。皇上是精明的明君,不是几句话就能敷衍过去的。必须有说服力的证据,否则,你拉不下吉温,就只能做你的少尹了。”

    王承业也听说过,杨国忠与安禄山斗得很厉害,吉温与安禄山是一伙的。他好象是听懂了,他试探着说道:“吉大人是很能干,但他与边疆的将军打得火热,专为安禄山探听朝廷的消息,有不利于朝廷的表现。”

    “对、对,这就是他不利的一面,听说他还贪污钱粮,不知可有此事?”王承业心领神会,立即说道:“这事需要调查,他管理河东军镇的钱粮,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能会做这种事。”

第八十三章 国忠操纵吉温贬长史 迪辇部署思明重设防(三)() 
杨国忠说道:“你只要找到他贪污的证据,写一道奏折给皇上,我保你当上太原尹。”对王承业来说,太原尹实在是太诱人了。他当即说道:“我去河东军调查,然后写一道奏折,交给相爷,请相爷转交皇上。不知这样行不行?”杨国忠说道:“王大人一点就通,思维敏捷,太原尹非你莫受。赶快上报,要不然会夜长梦多的。”

    王承业回到太原,到河东军去拜访吉温,看了一下他家里的摆设,找到了几样值钱的物品。回到太原府,无中生有编造了一本吉温富有的奏折,推断这些钱的来路不正,是贪污得来的。写好奏折后,认真看了两遍,确定没有漏洞后,派王倡送到杨国忠的手上。

    杨国忠看过之后,如获至宝,拿着王承业的奏折,进了皇宫。唐玄宗正在与杨贵妃、虢国夫人等人一起做游戏。他不敢打扰,站在门外等待。

    高力士看到了对唐玄宗说道:“皇上,杨丞相有要事上奏。”唐玄宗向门口看了一眼说道:“让他到房间等候。”“领旨。”高力士安排去了。

    杨国忠在房间中等待,思量如何应对?他看到奏折的时候很兴奋,现在细想起来觉得并不完美。思量着如何能让唐玄宗相信。唐玄宗来了,他立即上前跪拜。唐玄宗摇手说道:“免了。”

    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太原少尹王承业上了一道奏折,事关重大,特来上报皇上。”高力士将奏折递给唐玄宗。唐玄宗看过之后,随手摔在桌子上。对杨国忠说道:“这些没根没据的东西,也值得大惊小怪。全是意测,这是妒嫉心使然,作不得数。”

    杨国忠说道:“吉温在太原,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朝廷不甚了解。这些举报,虽然证据不足,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臣认为,应该作些调查,如果不实,可以正视听,洗脱吉大人的这些不实的污点。”

    唐玄宗看着杨国忠,没有表态。杨国忠马上跪到他的面前说道:“启奏皇上,贪污不是小事啊,官员贪赃,御史台必须查清。这是朝廷的法典规定的,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啊。”

    唐玄宗说道:“既然这样,就让御史台核实清查。但一定要与河东军镇配合,一定要他们同意,而且要实事求是。”“尊旨﹗”杨国忠喜出望外,只要能插手调查,就不愁找不到罪证。他高兴的出了皇宫。

    有了皇帝的圣旨,他就可以乱来一气,准备做一篇大文章,直接去了御史台,与郑昂、魏仲犀等人密谋。如何能够拿到证据,三人在一起商量了一个下午,最后达成一致。杨国忠认为计划得天衣无缝,派中书舍人窦华领队去太原。

    窦华带着郑昂和魏仲犀到了太原,与河东军镇的人密谈,引诱他们提供吉温贪赃的证言。拿到人证之后,他们要求查对河东军镇的账款。

    吉温报到安禄山,安禄山派高尚到太原处理。高尚对窦华等人说道:“现在前线吃紧,要打大仗了,你们这样做是在扰乱军心,安元帅明确规定,不准你们进河东军镇,有事安元帅扛着。

    节度使不批准,御史台的人也不能随便查账,除非有圣旨。这正中窦华的下怀,他就是要将安禄山牵扯上。回到京城立即写了一份奏折,建议杨国忠上书唐玄宗,请求调查吉温主管的河东军镇的营田司。

    唐玄宗看了窦华的奏折,亲自查看了他们的调查材料。将他搁置一边,没有批示。杨国忠傻眼了,向唐玄宗又上了一个奏折,请求将吉温调任澧阳长史。

    唐玄宗说道:“吉温的兵部侍郎干得不错,为何要贬他到澧阳去做长史?你不要以为我不清楚,你是在想搞垮禄山。王忠嗣的事,朕已经范过一次错了,朕不会再犯那样的错误。”

    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吉温工作虽然无可挑剔,但有贪赃的嫌疑。调动一下位置,对朝廷有利。”唐玄忠说道:“他贪赃的材料我看过了,只有人证没有物证。全是无稽之谈,你们这样做为什么呀?朕不准奏。”

    “启奏皇上,窦华等人要查河东军镇的账目,安禄山不准,所以才没能拿到物证。虽然定罪证据不足,但说他有贪赃的嫌疑还是成立的。”杨国忠伏在地上。

    唐玄宗见杨国忠态度如此坚决,心里不快。正色说道:“朕已经明确不准了,你还在坚持已见,是不是要与朕对着干啊?要不是看在贵妃的面子上,你这个首席宰相只怕要换人了。”

    杨国忠跪在地上说道:“臣不敢顶撞皇上,但已经有了嫌疑,朝廷不能不管。”杨国忠趴在地上不起来,唐玄宗也不表态,僵持了一会。杨贵妃进来了,看到唐玄忠不言语,脸色也不好,便笑着说道:“皇上生气了,是不是朝廷的事不尽人意啊?棘手的事,就让我哥哥去办,皇上多享享清福。心平气和就能长命百岁。”

    唐玄宗站了起来,笑着对杨贵妃说道:“他们只知道窝里斗,硬要与禄山作对。这样不好,朕不准他的奏,他就不起来。”

    杨贵妃上前揽住唐玄宗的手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皇上既然将朝廷的事务交给了丞相,就应该相信他的办事能力。”

    唐玄宗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杨国忠说道:“要动兵部侍郎,也要与兵部尚书商量一下吧。让见素来说明情况,他如果也和你的意见一致,朕再考虑考虑。”

    “尊旨”杨国忠爬了起来,匆匆出了皇宫。便去了门下省。韦见素见杨国忠满头是汗的进来,上前问道:“杨丞相何事如此紧急啊?一头的汗水,快歇息一下。”

    “吓死我了,这次你一定要救救我。”杨国忠用衣袖擦试额头上的汗水,站在韦见素的面前展现出一脸的期盼。

    韦见素指着椅子说道:“快坐下说,从那里来呀,这副样子我从没见过,什么事能难倒你首席宰相啊?”

    杨国忠说道:“去年推荐你做丞相,得罪了吉温和安禄山。太原少尹王承业上奏吉温贪赃,御史台已经作了调查,证人证词俱在,但安禄山不让查河东军镇的营田司,拿不到物证。因此我上奏皇上,改任他为澧阳长史。皇上不准,非要你我同去向他启奏才行。”

    韦见素说道:“说老实话,吉温虽然不买我的账,但差事还是一丝不苟的。兵部侍郎的角色,也做得有声有色。如果从办差的角度出发,我不赞成让他离开兵部。”

    杨国忠说道:“虽然我和安禄山斗,想给他的亲信一点颜色看看。但吉温在皇上心中的分量不比你左相轻,他长期在兵部,对你也是一个威胁。让他离开兵部,你我都有利。”

第八十三章 国忠操纵吉温贬长史 迪辇部署思明重设防(四)() 
韦见素认真的思考一会,对杨国忠说道:“杨丞相说的是实话,为了个人的利益,有时候也会做点不公正的事的。就按杨丞相的意见,我们一起向皇上上奏。”

    唐玄宗见两位宰相意见一致,没有再保吉温,同意免去他兵部侍郎、保留河东镇副节度使的职务,担任澧阳长史。

    杨国忠的目的达到了,立即奏报王承业为太原尹。圣旨下达之后,他还特地向王承业去了一封信。表扬他做得不错,今后要一如继往。

    再说平卢前线,田乾真升任四品将军,春风得意。史思明将安禄山为前营军官升职的名单,交给他,要他在军营中宣读。并且赐了许多酒肉,犒劳前营官兵。

    回到营地,田乾真命令中军官击鼓集中前营将士。他站在队伍的面前大声说道:“近半年以来,我们打了三次仗。头两次获得全胜,最近一次,我们被六倍的契丹骑兵包围,全营军士个个争先,在长途跋涉七个时辰后,仍在敌军的重围中奋斗两个时辰,杀死敌人两千余人,缴获一千二百多匹战马,而我们也失去了七百二十六位战友,可以说是一次惨胜。”

    他环视一周,庄严的说道:“现在我提议:为这次战斗中阵亡的七百二十六名将士默哀,超度他们的神灵升天归位。”全场一片寂静,多数人流出眼泪,少数人哭出了声音。

    默哀过后,田乾真抬起头来说道:“大家节哀﹗人死不能复生,这些人死得值,他们是为保卫大唐百姓的家园而死的,都是英雄。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为了边疆百姓的安宁,血战到底。”话音刚落,全体将士高喊:“为了百姓的安宁血战到底。”

    左天标做了一个手势,全场静了下来,他上前一步说道:“这几次战斗,我们前营将士功不可抹,安帅和史帅给予了奖励。并为功勋卓著之人升职,请田将军宣布升职人员名单。”

    田乾真上前一步高声喊道:“按照朝庭的旨意,昭武校尉韩德霖升任游击将军①,致果校尉祝林森升任振威副尉②,仁勇校尉林士勇升任宣节校尉③,归德执戟长余二虎升任仁勇校尉。朝庭还恩赐我们前营御酒和肉食,今天晚上大家一醉方休。”前营军士一个个傲傲叫,上次战争所留下的创伤一扫而空。

    迪辇俎里回到大帐后一个多月没有出门,而且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帐蓬里冥思苦想。耶律里思、萧远山和八部酋长急得团团转。年关马上就要到了,这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大雪早就封冻了,行动不便,各个部落的粮食短缺,再不想办法,牧民就只能宰杀牲口过年了。

    萧远山一腔怒火闯进可汗的大帐,迪辇俎里笑着说道:“沉不住气了,你把门外的人都叫进来吧。”契丹的首脑人物都进入了捺钵④,迪辇俎里说道:“你们闯我的捺钵,有什么好办法?献出来吧。”

    众人站在那里,默不作声,耶律里思说道:“安禄山对我们契丹人赶尽杀绝,封锁所有物资来源,这样下去,没法活了。”

    迪辇俎里说道:“我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对唐朝的依赖,任何国家都代替不了。现在成了敌国,只有战争一条路可走。我没有好办法,你们也没有好办法来解决,所以没有召见你们。这一个多月,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