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愔问李靖,说道:“大将军有什么看法?”
朝廷终止争战,军人的地位势必降低,这牵扯到很多将军们的利益,因此,军方的态度很重要。
李靖明白皇上的意思,他说道:“皇上,老臣年事已高,现在就盼望着能够进入和平年代,安安生生的颐养天年。”
李愔点点头说道:“我的看法和大家一致,贪多嚼不烂。
我的意见是,停止一切对外战争,全力以赴搞好国内建设。
至于阿拉伯地区的事情,我的意见是,保留波斯,叙利亚地区就按照侯君集的意见,设立自治区。和哈罗德和赫马尔签订和平协议。”
643年8月,唐朝和波斯、阿拉伯哈罗德和赫马尔签定了和平协定,唐朝进入了和平年代。
这件事对于李愔个人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大唐和波斯以及哈罗德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了友好国家,水仙和希娜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和平协定签署以后,哈罗德派人将希娜的母亲送到了长安城。
战争结束了,这些年来因为战争,唐朝保持了正规军180万人,仆从军260万人,战争结束后,朝廷大批裁军,全国军队只保留了65万人。朝廷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李愔自从不再考虑战争的问题,觉得日子过得轻松多了。
644年的春节到了,李愔来到唐朝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
长孙皇后的立政殿。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皇后伫立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飞雪,口中吟诵的却是春日的景色。
这首名曰《春游曲》的诗,是李世民写给长孙皇后的。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夫妻情深,自从李世民去世以后,长孙太后就变得阴郁起来,她时常缅怀和李世民相处的情景,还有就是惦念自己的子女。
这时,她的贴身侍女蕊红进来说道:“太后娘娘,长沙王殿下来了。”
“儿臣参见母后。”李治行礼说道。
长孙太后十分高兴,她说道:“你从长沙回来了,孩子们呢,跟你一起回来了吗?”
李治说道:“都回来了,六哥同意我搬回长安城里了,继续担任海军研究所长。”
长孙皇后十分高兴,她说道:“皇上对你很关照,要好好感谢他。不过,你是海军研究所长,在长安怎么研究啊?”
李治说道:“海军研究所这些年来,培养出了很多的技术骨干,现在已经用不着儿臣亲自去做具体的项目了。儿臣只是负责管理工作,进行一下指导就行了。”
长孙皇后说道:“你还是找你六哥,给你安排一些其它的工作,不要无所事事才好。”
“儿臣记住了。”李治说道。
李治说道:“母后,今天我不是一个人来的,请您看看,这是谁来了?”
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人。长孙皇后看到此人,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第五百三十章()
第五百三十一章,无线电和报纸
“母后。”来人声音颤抖的说道。
“乾儿。”长孙太后激动地叫道。
来人竟然是废太子李承乾。
接着李承乾的身后出现了他的妻子苏氏和儿子李象。
长孙太后十分惊喜。一家人嘘寒问暖,热闹了一阵儿之后,说起了事情的缘由。
自从李承乾被废黜之后,李愔派人将他们一家安置在云州。
最初的时候,李承乾随时担心自己家人会遭到毒手。可是李愔对他们一家确实很照顾。
云州郡王府分给他们一家一座庄园和100亩土地。并且在云州糖厂给了他们一点儿股份,生活上还是比较富足的。
所有与官府打交道的事情都不用他们操心,云州郡王府派出专人对他们进行服务。使得他们一家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骚扰。李承乾一家在云州过的很平静。
这次李愔借着庆祝对阿拉伯战争胜利的机会,对李承乾进行特赦,给予他一个一等伯爵的身份,并且给他安排了个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全家迁回了长安城。
从古至今,废太子的命运都是横死,唯独李承乾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李愔打心眼儿里敬重长孙太后。他把李泰的一家也接回了长安,生活上给予了照顾。
长孙太后十分感慨,从内心感激李愔。
李愔为了照顾长孙太后的长孙一脉,给了长孙太后一项权益。让她每年可以推荐五个名额的官员,用于安插长孙一脉的子弟。
长孙太后是个识大体的人,在李世民当政的时候她就不插手政务。现在他依旧回绝了李愔,不参与朝廷的用人制度。
在这点上,李愔更加敬重长孙太后的为人了。
李愔胸怀宽广,曾经反对他的人中,大臣张玄素、长孙无忌、褚遂良,被征服外邦的几乎所有君主,他都给予了他们出路。
从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开明的时代。
在21世纪,无线电台这种老古董,除了在一战和二战的影视剧中可以见到,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
然而,在大唐,却是李愔研制的通讯工具的首选。
李治自从回到长安,就接受了研制电台的任务。按照李愔提供的图纸,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电台终于研制成功了。
太极殿,李愔的办公室。
李愔和魏征、李靖等朝廷重臣,都聚集在办公室里。围着桌子上的一部电台。采纱亲自操作着电台。
随着红灯闪烁,采砂带着耳机,听着里面传来的信号,并且在纸上写下了一串串的数字。电信的内容不多,很快就结束了。
采纱对照着密码本,迅速翻译出来上面的内容。
李愔接过来看了一眼,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把电报稿交给了魏征。
魏征看完后激动的念道:“我是李治,我现在在长安县城。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魏征演完后更加激动。通过的拳头,再次大声说道,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大家也都十分激动,跟着他一起高呼起来。
李靖激动的说道:“皇上有了这个电台,边境上再发生战事,咱们就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再也不用手忙脚乱的仓促应对了。指挥起去部队了来,那就更加便捷了。”
电台的发明,对朝廷来说,能够随时掌握千里之外的动态,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在军事上的作用就更不必说了。对于工农业商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影响极大。
这个事件在大唐,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
随着电台的发明,朝廷每天都可以收到各地的动态,中书省每天进行摘要,送给皇帝陛下,已及有关部门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朝廷的办事效率。
与此同时,电台的发明,还催生了一个很牛叉的行业——电报员。
由于电台是朝廷严格管控的物资料,州以上的地区才能够配发两部电台。电报员儿也只能够配备很少的人,这些人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想当时电报员,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轮得到的。
唐朝有钱的人多的是,他们想利用电台进行联络,都肯花大价钱。可是电台十分忙碌,发一个电报都德要有州刺史亲自批准才可以,一般人根本就轮不上的。
但是电报员有时可以偷偷利用闲暇时间干点儿私活。于是他们就成了奇货可居的人物了。
不久以后,朝廷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加强了管理。
李愔原本想在每个州,都建立民间电报局,却遭到大臣们,尤其是军方将领的一致反对。
他们认为,电台是大唐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绝对法宝,不能扩散到民间,防止流失到国外。
李靖等军方将领还提议,趁着唐朝掌握着这样先进的通讯工具,再次发动战争,更加增添了胜利的把握。
李愔同意加强电台的管理,但是否决军方的战争提议。
这天,李愔拿着的新闻简报,想起了后世的报纸。
李愔决定办一份官方的报纸,作为大唐朝廷的喉舌,宣传朝廷的政策法规。
他和魏征商量了以后,魏征大力支持,并且建议,大唐只能够允许朝廷独自办报。防止别人利用报纸,对朝廷进行攻击。
李愔同意了这个观点。大唐民风纯朴,不能让负能量的东西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魏征干脆提议,由他自己主抓报纸,进行新闻监察。
李愔同意了他的请求。
大唐的报纸不久就开始发行了。魏征请李愔题名命名为“大唐日报”。
大唐日报一共八个版面,设置朝廷政策法规、政治、军事、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板块。还有各地要稳闻等地方玩快。最后还设立的一个娱乐版块儿,介绍皇家动态、各地趣闻、诗歌、音乐。美术等栏目。
大唐日报,每日排班出来以后,以电报的形式拍发为到各地州以上的大唐日报分社。在当地的印刷厂印刷发行。
第五百三十一章 币制改革和银行()
魏征为了这件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也十分满意自己的成就。
太极殿,李瘖的办公室。
魏征和高静明一起来见李银
魏征首先汇报了报纸的编撰、审查、发行的情况,以及各地的反响。大唐日报的发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高静明则汇报了大唐日报带来的其他效果。
高静明说道:“皇上,大唐日报的发行,给大唐768个州带来了245367个工作岗位,并且带动了造纸业、印刷业和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朝廷也增加了新的税收收入。向这样的全国性行业,多搞一些,尽管户部更忙了,臣也心甘情愿。”
李银赞扬了他们取得的成就,然后说道:“你们来的正好,我正好有事情要找你们商量呢。”
魏征问道:“皇上,什么事情?”
李银说道:“待会儿再说。”接着,他对外面喊道:“杨康,你派人去吧马周和李凝儿找来。”
不久以后,李宁儿和马周就过来了。
李银今天要和他们谈论的是关于货币改个的事情。
大唐流通的货币是铜钱,对于支付小额的交易,铜钱还是比较适用的,但是,用于支付大宗交易,就先出了使用铜钱的弊端了。
不说别的,就是皇宫每天买菜,就要用马车拉着一大箱子的铜钱。对于商人们来说,就更加不方便了。他们长途贩运,经常需要拉着整马车的铜钱,对于那些大型的商队,通常需要好几辆马车甚至更多马车运输铜钱。占用了很多人力物力不说,沿途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
铜钱的存放也是个大问题,户部就有几个大仓库专门用来储存铜线,清点起来十分麻烦。说不好听的,有人从中偷走一部分,要想查出少了多少,就得清查个十天半个月的。
使用铜钱还有一个巨大的麻烦,那就是制造铜钱需要大量的铜料。大唐的铜的产量有限,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铜料,铜钱的制作数量有限,已经赶不上大唐飞速发展的经济的需求了。
户部多次找李银,要求增加铜料的供给,为此户部和其他部门已经产生了不小的纠纷。
李银说道:“今天召集你们来,是要研究货币改革的问题。”
他刚说到这里,高静明就已经开始叫苦,又提出给户部增加铜料供应,增加铜钱的铸造量。
李银说道:“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的意见是,将金银引进流通领域,规定金、银、铜钱的支付比例为50000:1000:1。这样就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和支付手段,减小了用于支付的货币的体积,也便于携带。”
高静明说道:“皇上,臣早有这个想法了,要是这样,那可就方便多了。”
马周担心地说道:“可是,这个问题需要慎重,以往没有这样的先例,百姓们能不能接受,恐怕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魏征说道:“这个不是什么问题,这件事情,并不存在和百姓争利的问题,原本民间私下就有约定俗成的金银交易,只要朝廷规定了兑换比率,百姓们应该可以接受的。
再说了,咱们不还有大唐日报吗?”
一提起大唐日报,魏征就满脸的得意,他说道:“咱们在大唐日报上进行宣传,很快就能够推广下去。”他说的有道理,大唐日报的影响力很大,百姓们对朝廷有信心,对于大唐日报的宣传都十分信服。
对于支付比例的问题,大家意见不一致,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最终采纳了高静明的意见,金银和铜钱的比例为30000:1500:1。
马周提议,为了使用方便,金银不以重量为交换依据,但是要按照相应的重量制成金银币。这个意见大家也都同意了。
接下来,李银提出了银行的概念,他首先对大唐的重臣们进行了关于银行知识的科普。
关于银行的概念,对于这些真正的唐朝人来说,就是一件脑洞大开的事情,大臣们惊异于李银的奇思妙想,也看出了此举对于朝廷控制国家财政的好处,以及对于发展大唐经济的帮助。大家一致同意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原本李银还想提出纸币制度,但是这样做步子迈的有些太大了。对于社会上很多地区还处于以物易物的阶段,纸币很可能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李银提出了一个过渡的办法,实行银票制度。
这个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高静明首先就表示了赞成,他马上就指出,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举措,在国家实行银行制度的情况下,只要是设立银行的地区,再也不必携带大量的实物钱财,实在是太方便了。
马周也表示赞成。他说道:“臣负责税收,每年两次外地的税款要运到长安,数量巨大,不仅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路途上生怕出事,每到这个时候,臣都睡不着觉的,有了银行和银票,到时候,各地派人携带着银票,不显山不漏水地送到长安,实在是太方便了。
皇上,臣为皇上的这个提议赞一个。”
马周说的有点激动起来。
经过充分讨论,李银决定,李凝儿辞去大唐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职务,担任新成立的大唐国家银行行长职务,负责筹办大唐国家银行。
李凝儿上任之后,召集工业部、商业部官员以及部分商人进行座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商人们尤其是对于银票制度感兴趣,这个方式大大便利了他们这些商人的长途贩运活动。
在李银和大唐臣子们的努力下,大唐的发展日新月异,举国上下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五百三十二章 太子()
东宫。
皇后契苾乌云正在和儿子李云、女儿李潇在院子里玩耍,李愔走了进来。
“父皇”,6岁的李云和3岁的李潇看到李愔,立刻就飞奔了过来。
李愔伸手抱起李潇,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下,李潇被他的胡子扎得咯咯娇笑,然后再他的脸上也回亲了一下。
李愔伸手拉着李云,朝着契苾乌云走去。
契苾乌云此时已经怀上了第三个孩子,肚子已经明显地大了起来,行动有些不便。看到他过来,作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