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说道:“臣认为,与其从长安派人去朝鲜半岛,仅仅在路上就耽搁很多时间。薛仁贵这些年来进步很快,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他应该能胜任这次任务。”
薛仁贵虽然年轻,但是在以往的战争中,都有优异表现,在不久前的东征高句丽的战争中,给李世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世民问道:“你们大家有什么意见?”
除了侯君集以外,大家都点头同意。侯君集因为义子在九州岛上,他实在是不放心。不过,薛仁贵是太子殿下举荐的,他也没有意见。
他想了想说道:“皇上,臣有个不情之情,臣想去参与这次战争,臣去了以后,服从薛仁贵的指挥。”
李世民理解他的心情,认为目前的情况下,他在不在长安,吏部也照常运转。不如成全了他,于是同意了侯君集的请求。
侯君集心急如火,当天下午就奔向了朝鲜半岛。
因为倭奴国的事情,李泰册封亲王的事情就没有了下文,袁天罡也十分不爽。
他觉得太子李愔就是他的克星,他心里暗暗盘算着如何对付李愔。
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上遭遇战一()
李愔不知道,他已经彻底得罪了袁天罡。
袁天罡给人看相,一项准确,然而,他却怎么也看不透李愔。他不知道李愔是个穿越之人,命相的特征与众不同。
对于李愔表现出来的神奇才能,袁天罡从心里也很佩服。不过,李愔不买他的帐,从来不和他来往,令袁天罡有种被轻视的感觉。
李愔展现出来了很多才能,解决了李世民的很多困扰,李世民找袁天罡算卦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后宫遭遇雷击、皇后娘娘得病的那次,以往遇到这样的事情,李世民一定会询问袁天罡的意见。袁天罡也可以体现一下他的重要性。
不料,李愔不仅治好了皇后娘娘的病,还弄出了个什么避雷针。结果,从那以后,李世民就没有找过袁天罡。
袁天罡想找机会获得李世民的重视,他就瞄上了李泰,鼓动他搞泰山封禅。李泰也想借机出头,于是二人就结成了同盟。
眼看着泰山封禅的事情,获得了李世民的欢心,李泰能够恢复亲王的身份,也能够加重他们这个同盟的分量。
袁天罡向李泰保证,恢复他亲王的身份十拿九稳。不料,倭奴人出来挑事,令袁天罡在李泰面前失信了。
他听说过,送高句丽人去打倭奴人是太子李愔的主意。没有李愔前面的这个主意,也就不会有倭奴人杀害大唐使臣的事情了。
因此,袁天罡就把这件事也怪在了李愔的身上。
再说程处默等人,汇合了淮北道的海军以后,战船的总数达到了642艘,其中有23艘战船上安装了一共126门大炮。
这些天可把秦怀道忙坏了。
这些大炮是在扬州临时铸造的,熟悉炮兵技术的士兵一共不超过20人,他们只好组织了大批的海军士兵,边航行边训练。
秦怀道晕船,每天被海浪折腾的死去活来,他也得咬着牙组织训练。
薛仁贵的情况比起秦怀道好不了多少,也吐得东倒西歪的。程处默和刘仁轨早已经适应了海上的生活,有空就安慰他们一番。
经过了艰苦的训练,炮手们基本上掌握射击要领。
唐朝时期的海军还不具备远洋能力,船队的航行一般都是沿着大陆的边缘行进的。唐军舰队还不能走直线渡过黄海,直接到朝鲜半岛东部的釜山港,必须要进入渤海湾,沿着朝鲜半岛南部航行。
这天早上,唐军舰队来到了胶东半岛东侧的海面上。
程处默正在甲板上刷牙,看到薛仁贵从船舱里出来,脚步有些摇晃,关切地问道:“老薛,好点了吗?”
薛仁贵笑笑说道:“还行,这几天有点适应了。”
程处默说道:“我刚刚加入海军的时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适应了海上的风浪,你的身体素质比我好,这么快就适应了。”
这时,刘仁轨也走了过来,他说道:“今天的风向不错,正好便于咱们进入渤海湾。”
程处默有点羡慕地说道:“刘兄,你对航海的熟悉程度,那些有十几年经验的老水手都比不上呢。我很奇怪,好像你生来就适合在海上生活似的。”
刘仁轨说道:“说来也奇怪,我来到海上,基本上就没有晕船,对于海上的情况,就好像从小就熟悉一样。我都不知道,我怎么会有航海的天赋。
不过,我最奇怪的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和太子殿下接触过,他怎么就知道我适合干海军呢?”
薛仁贵说道:“刘兄,我也有同感。我原本就是一个乡下的百姓,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就看上了我。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太子殿下第一次见我,就能够准确地说出我的出身来历,就连年龄和家庭情况,都说的十分准确。
简直是太神奇了。”
程处默说道:“我跟着太子殿下的年头最长了,太子殿下的神奇之处实在是太多了,让人无比钦佩。
至于说太子殿下看人,大家还记得金陵城那个孩童狄仁杰吧。”
薛仁贵和刘仁轨都点头表示赞叹。
刘仁轨说道:“跟着太子殿下,用不着揣摩他的心思,只要尽心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真是令人舒心愉快啊。”
众人都点头称是。
这时,秦怀道从船舱里出来,东面海上的阳光直刺他的眼睛,让他有些不适应,他看到众人在说笑,开口问到:“你们在说什么?”
程处默刚要回答他,突然桅杆顶上的哨兵大声喊道:“司令官,东北面发现敌人的舰队。”
众人一看,只见远方出现了大批的敌舰,黑压压的,数不清楚,但是至少是在千艘以上。
程处默一面下令发出战斗警报,一面心中纳闷:敌舰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原来,倭奴国王天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统帅,他认为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就在于海战。他分析了唐军可能采取的战术。
他认为上次海战,联军吃了亏,仅凭着在朝鲜半岛上唐军的海军,以及新罗和百济的海军,他们是不敢发动进攻的。唐军一定会从大陆调集大批的海军到釜山港口集结,然后才会与倭奴海军作战。
天智国王认为,不能等联军的海军集结完毕,必须趁着他们力量分散的时候,各个击破他们。只要是打败了联军的海军,至少几年内联军是无法进攻日本列岛的。
他下定决心,在对马海峡留下部分舰队,迷惑釜山港口一带的联军海军,他集中了整个倭奴各个邦国的大部分海军,共有大小舰船2533艘,前往大唐海军援军的必经之路进行伏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程处默有点惊慌,他接手海军只有半年多时间,没有打过海战的经验。不过他平时注重学习,虚心向海军的老兵们请教,也指挥部队进行过多次演练,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唐军此时正处于行军状态,舰船之间拉开了很长的距离,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敌人冲散成数段,被各个击破。
唐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第三百五十四章 海上遭遇战二()
程处默和刘仁轨简单地商量了一下,认为敌人太多了,唐军应该尽量集中起来,避免被敌人分割歼灭。
刘仁轨负责指挥已经到达战场的战船,采取守势,呈一字横队迎敌,阻挡敌人的冲击,为后续部队赶到争取时间。
程处默负责指挥后续部队的集结。
刘仁轨、薛仁贵和秦怀道下了旗舰,乘坐游艇分别去执行任务。
刘仁轨是到最前面去指挥的,薛仁贵不能干涉他们的指挥,没事干,就跟着刘仁轨到第一线作战。
唐军有火炮的23艘楼船除了旗舰以外,其余的22艘战船因为沿途训练,因此并没有排在行军队列的前面。秦怀道是前往这支船队的。
天智国王是有备而来的,他已经将部队分为两队,一队正面进攻唐军,另一队直插唐军行军大队的中间。
战斗开始了。
唐军以先头的一艘楼船为中心,迅速向两边展开。倭奴人早有准备,他们的动作很快,当唐军的阵型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战船已经进入了弓箭的射程。
刘仁轨和薛仁贵登上了一艘楼船,立即升起旗帜,作为临时指挥舰。
他们观察后发现,此时唐军阵型最前面,仅仅只有不到20艘战船,要抵挡数百艘倭奴战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们看到两艘战船的中间有很大的间隙,后面的战船还没有赶上来,干脆指挥着自己的这艘船驶了过去。
此时的战场形势,如果从空中俯瞰,就可以看到,唐军的舰队就像一条细细的长蛇。倭奴人却像一把巨大的剪刀,分别对准唐军的头部和中间一段。
双方开始交火了,此时的海战远射武器主要是弓弩、抛石机,对对方的伤害不大。主要的作战形式,还是要靠近战肉搏。
薛仁贵手持弓箭,和唐军士兵们一起作战,他箭不虚发,赢得了士兵们的一阵喝彩声。
唐军装备的武器中,还有火油弹,由于抛石机的精度太差,加上倭奴战船数量太多,虽然烧毁了倭奴人的一些战船,但是阻止不了他们的接近。
士兵们对于燃烧瓶的威力信心满满,他们握住燃烧瓶,等倭奴战船到了只有十几米的时候,点燃了瓶口的油布,朝着倭奴人的战船扔去。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唐军士兵扔过去的燃烧瓶竟然大部分掉下了海里。他们仔细观察才发现,倭奴人在船头支起了渔网,燃烧瓶扔到了上面,大部分被弹开了,掉到海里。
有些燃烧瓶掉到了船上,但是地面上还有一张网,燃烧瓶完好无损的掉到了网上。倭奴人捡起来直接扔了回来。
原来,倭奴人早已研究了唐军的作战特点,预先做好了准备。
就在唐军郁闷的时候,倭奴人已经靠了上来,短兵相接了。
薛仁贵握住一把陌刀,狠狠地砍向了一名倭奴士兵。
倭奴国王天智对于这次海战做了充分的准备。唐军的舰船高大,还有火油弹和燃烧瓶等武器,这些他也都预先做了准备。
他的战术是首先将唐军的舰队,截断成两部分,然后再向心冲击,将唐军再继续分割,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将唐军各个击破。
开战以后,战场的形势,基本上是按照天智的预想发展的。倭奴人成功地将唐军分割成了几段。
天智国王看到自己遮天蔽日的庞大舰队,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刘仁轨和薛仁贵所在的战船,被四艘倭奴人的战船包围了,倭奴人拼命地往上爬来。多亏了楼船高大,唐军居高临下,勉强阻止住了倭奴人的进攻。
刘仁轨指挥着战船边打边退,尽可能的将唐军战船靠拢在一起。
程处默的情况也差不多,他和部分唐军的战船也陷入了倭奴人的重围。
再说秦怀道,他在倭奴人分割之前,赶到了唐军的炮舰舰队。他把22艘炮舰排成三列,每列相距200米左右,平行前进。这样便于充分发挥炮舰的侧舷火力。
炮手们是第一次将火炮用于实战,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在最右边一列最前面的一艘炮舰,首先接近了敌人。
对方是一艘两桅杆的海秋战船,长14丈,可以装载220名士兵,是倭奴人的主力战舰之一。
唐军炮舰上的炮手队长,为了保险起见,一直没有下达开炮的命令,直到敌舰距离唐军30米的时候,才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舰艏的一门大炮和侧舷的六门火炮同时开火,这么近的距离,用不着什么精确瞄准,全部命中了敌舰。
六颗炮弹命中了敌舰吃水线附近,直接就在上面开出了六个大洞。一发炮弹打偏了,击中了一副桅杆,直接将桅杆打成两段。
敌舰在风浪中颠波,破口处不断进水,随即开始倾斜,接着就沉没了。
唐军将士们一阵欢呼,接着开始瞄准下一首敌舰,这次是一艘较小的战船,唐军一排炮弹过去,直接就将敌舰打散架了。
20分钟不到,唐军就击沉了30多艘敌舰。其余的敌舰,看到唐军有如此恐怖的武器,全都惊呆了。大部分敌舰调转船头,逃之夭夭。
秦怀道带着炮舰在前面开路,唐军的其他舰船就跟随在他们后面。一路过去势不可挡。
他们不断的救援出被敌人包围的舰船,他们身后的舰队也越来越大了。
倭奴国王天智以前也听说过,唐军拥有大炮,可是他没有想到,唐军已经将大炮安放在了战船上。
就在这时,天智远远的看见,自己的最大型号战船中的一艘,面对唐军的炮舰,一个照面就被击毁了。
天智欲哭无泪,知道这仗是没法打下去了,他无奈地发出了撤退的信号。
这场突如其来的海战结束了,唐军损失惨重,172艘战船被击沉,阵亡士兵多达2700余人。
倭奴国海军的损失更大,619艘战船被击沉,阵亡士兵多达8000余人。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经过了这场残酷的海战,倭奴国拼凑起来的海军,很多邦国都失去了信心,他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从此,倭奴国海军基本上对大唐构不成威胁了。
这次海战锻炼了大唐的海军,程处默等人也迅速成长了起来。
第三百五十五章 作妖()
海战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愔等人的耳中。李治十分兴奋,对于发展海军的劲头更足了。
接下来,薛仁贵等人到了釜山港口,组织了30多万联军,横渡对马海峡,救出了侯英杰等人,朝着本州岛前进。
捷报频传,李愔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不久前,李愔接到了岑文本的来信,他建议李愔尽快返回长安。
长安城此时发生的事情,令李愔深深担忧。
岑文本在信中提到,李世民进来,性情变化很大,李泰的势力正在抬头。他提醒李愔不要轻视这件事情,否则可能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危险。
李愔决定立刻返回长安。
长安城里最近还真是在闹鬼。
自从袁天罡提出了恢复李泰亲王爵位的建议后,因为倭奴国的战事,李世民没有表态。李泰心里不痛快,就去找长孙皇后。
立政殿。
“母后,儿臣恢复亲王爵位的事情,父皇已经基本上同意了,只是因为朝鲜半岛那里打仗,把这件事给耽搁了。您看,你能不能找机会跟父皇提一下?”李泰说道。
李世民最近一段时间对李泰比较欣赏,长孙皇后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可是,要恢复李泰的亲王爵位,长孙皇后心里还是有顾忌的。
李泰毕竟犯过很多次错误,深深的得罪了李愔,他要是能够老老实实的恪守本份,将来也许能够得到善终。可是以李泰的个性,如果恢复了他亲王的爵位,恐怕他会得陇望蜀,又起了争夺太子之位的念头。
长孙皇后是个聪明睿智之人,她比较过李泰和李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李泰都远远的逊于李愔。
李泰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儿子,当然希望他能有个好的前程,然而这个前程,不应该是在现在,应该是在未来,由李愔给与他。
长孙皇后说道:“青雀,母后认为你还是保持现状为好,免得被别人猜忌。”
李泰委屈的说道:“母后,儿臣知道您担心什么,您放心,六弟现在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