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教育部长孔颖达站出来说道:“这个问题让老臣来回答你。”
孔达说道:“要论起对教育改革以前的教育体制,感情最深的,恐怕没有人能超过老臣了。
老臣是孔圣人的子孙,向来以先祖为荣耀。以前,老臣对于现在的数理化这些基础科学,从心里是十分轻视的。
可是事实教育了我。这十年来,大唐国力强盛,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数理化这些奇淫技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经史子集,现在统称为语文,固然重要。但是数理化等基础科学,同样重要。我们的生产生活,全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科学。
我现在问你个问题,你的弟弟,即使精通了经史子集,请问,他能盖楼吗?能够修路吗?能够开矿吗?解决得了水利工程吗?这些,仅仅靠着经史子集是不够的。
臣这次听说,在东征高句丽的时候,东征军拥有的火炮,对这次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些,仍然离不开基础科学。
时代在变化,旧的教育体制并不能够给人民,给百姓带来幸福富足的生活。
臣经过长期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只是死读书,即使是把经史子集能够倒背如流,他也未必能够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说到这里,孔颖达喘口气,接着说下去。
第三百三十八章 作死就成全()
孔颖达说道:
“教育体制改革以后,经过了五年的义务教育教,学生考入大学学习,通过他的努力,合格毕业,朝廷就给予他们基层官员的待遇,让他们经过生产生活的实践,积累经验,为他们在仕途上得到发展奠定了基础,朝廷已经是做的仁至义尽了。
像过去那种考中状元、进士,他没有任何的管理经验,直接就委任他担任高级官员,把上万的百姓交给他管理,你觉得这样合理吗?
我可以说,他还不如那些在基层工作的小吏,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而更适合担任管理者呢。
你弟弟的情况,我表示同情,可是,太子殿下在倡导教育体制改革的时候,已经给那些受过旧式教育的人留了出路,让他们考法律或者文秘专业,一样可以有出路的,为什么一定要考进士不可呢?”
赵万年支吾了几句,就退下了。
接着礼部侍中严明说道:“臣对提高工商界的地位有意见,士农工商,历来是社会等级观念的基础。由于朝廷提倡工商业,工匠的地位大大提高,他们能够创造财富,这点上的臣还是能够接受的。
可是那些商人,他们大发其财,一个个住豪宅驾豪车,现在竟然能够登堂入室,能够做官了。他们把商人唯利是图的铜臭气带进了朝廷里面,败坏了社会风气。
那些充满铜臭的商人,一个个趾高气扬的,比起我们这些官员来说,还要威风。”
这个人真是不怕死,他一开口就得罪了一大群商业部的人。”
几个官员出来附和。
商业部长霍强,出身商人,在长年的社会观念的压力下,他还是有些不自信。于是,他就拿了一篇提前写好的稿子,把商业的重要性和为大唐做出的贡献,念了一遍。
看到他吃力的样子,李凝儿站了出来,她把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商业税收的报表拿出来公布了一下,说道:
“大家看到了吧,商业对于大唐的贡献是很大的,仅仅外贸的税收就抵得上朝廷半个道的税收。他们为大唐带回来的物资,更是增加了大唐的财富。
大家都知道,大唐的外贸主要是各种工业工艺品,生产成本并不高,也是商人们却用它们换回来金银、粮食、布匹等实用的货物,这些货物进入了大唐,增加了大唐的物资供应,这不是创造了财富吗?”
御史周瑾出来说道:“李副局长所言极是。但是,商人们趾高气扬,并不全是因为他们手中有钱,而是他们官商勾结,背后有靠山,才敢如此嚣张。
臣侧面了解过,有不少的商人和朝中重臣或者勋贵一起经商,这恐怕有悖朝廷的体制,臣建议,对此事进行严查。”
周瑾的爱妾是太原王氏旁支之女,她的父亲经营着布庄等传统生意,受到各种市场上新产品的冲击,经营艰难。
他看到那些经营工业品的商人们大发其财,心中十分羡慕,他也想经营工业品,可是他又没有门路。
他打听到东宫、河间郡王府等处暗中经营香皂等畅销产品,心中不忿,就开始找麻烦了。
周瑾的话立刻就引起了众多大员的不满。程咬金怒道:“周瑾,你是什么意思,你说话要有凭据,这么指着和尚骂秃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卢国公,我又没有说是你,你干嘛要着急呢?”周瑾说道。
程咬金说道:“谁都知道,我夫人娘家崔氏是经营商业的。你又是我的邻居,曾经到我府上为你家小妾谈生意,我说我是朝廷官员不便于参与此事,拒绝了你,你就挟私报复,在这里乱放狗屁。”
周瑾说道:“卢国公,你怎么出口伤人呢?我是御史,朝廷规定可以风闻言事,而且皇上说了,今天言者无罪的。”
李凝儿听说过周瑾的事情,她当年还受过他和御史牛路的弹劾,现在一见到他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个周瑾原来也是李恪的党羽,李恪被贬斥的时候,他暗中投靠了李泰。当时他在李泰集团中是个边缘人物,因此没有受到牵连。
最近李泰的势力又有抬头的迹象,他又投靠了李泰。李泰对于李愔等人掌握巨大财富心中嫉恨,因此授意他见机挑拨。
李凝儿说道:“卢国公说得对,周御史就是在故意制造事端。”
说完,她对着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弹劾御史周瑾蔑视父皇的权威,公然挑起事端,破坏朝廷纲纪,应该予以严惩。”
今天的辩论会,从一开始就完全掌控在李世民的手中,眼看着局面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三个问题的澄清,对于解决朝廷内部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礼部侍中严明的出头,脱离了主题。周瑾干脆就是来搅局的。李世民心中怒气渐升。
这时,周瑾辩解道:“李副局长,你这话就不对了。皇上已经说了言者无罪,蔑视皇上权威的可不是我了。”
李凝儿说道:“皇上是说过言者无罪。可是,皇上已经说了,今天是讨论三个规定议题的。你横生枝节不算,还违背了皇上的要求。皇上说了言者无罪,可是还有一句话,是不得搞人身攻击,你现在的做法又是在弹劾人,这不是人身攻击是什么?”
李世民现在已经看出来周瑾是故意挑事的了。他决不允许他酝酿了好多天才形成的良好局面,被人破坏。他决定出手了。
李世民问道:“魏征,你说说,抗旨不尊,藐视皇权,该当何罪?”
魏征说道:“死罪。”
李世民喝道:“马宣良,你还愣着干什么?立即将周瑾推出午门斩首。”
看到李世民暴怒,周瑾本身人缘也不强,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求情。
李泰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出来。
李泰原本是想借机打击李愔的,可是他错判了形势,没有顾及到李世民的感受。他想保住周瑾,可是看到眼前的形势,他决定放弃周瑾了。
马宣良带着两名武士将周瑾向外拖。周瑾吓坏了,他扭头看着李泰,喊道:“郡王救我。”
第三百三十九章 长孙无忌的选择()
李泰把头扭向一边,假装没有看见。
周瑾哭喊着被拖走了。
李世民心里很难受,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在此之前,他收到了扬州王李治的来信,提到了他曾经将李成乾的事情告诉过李泰。
原来,那天李愔等人接到信后,杜荷当时就下了马车,吩咐李旦的信使暂时不走,他是要和李治谈话,让李治写信给李世民的。
杜荷找李治单独谈话,把李泰当年如何刺杀李成乾和李愔的那些事情,都告诉了他。李治这才明白为什么去望看李成乾,长孙皇后不让李泰去的原因。
李治看到他好心告诉李泰,结果李泰就挑起了事端,又要陷害李愔。他尽管和李泰关系很好,可是他也不能眼看着李愔遭殃。于是就给李世民写了信。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李世民越发判定了这件事的整个起因是李泰所为。他之所以不给周瑾接受审讯的机会,就是要保住李泰。
周瑾被杀了。
周瑾被杀,并不是李世民随便杀人的,而是周瑾触动了大唐的核心利益。李世民要维护的是朝廷的团结统一,周瑾的行为恰恰是要破坏这个大局。
大臣们都很畏惧,李世民的皇权越来越稳固,权威也有越来越盛了。
经过了这次风波,大唐的内部更加稳固了,这就为继续发展贞观盛世铺平了道路。
立政殿。
李世民拿出李治的信,递给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看完了信,脸色苍白,一言不发。她实在是想不到,李泰竟然不顾及她的感受,公然利用她来打击李愔。
李世民也很郁闷,他想安慰一下长孙皇后,可是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对于李泰,两口子既伤心又寒心。
终于,长孙皇后下定决心说道:“还是让青雀到封地去吧。”她现在想明白了,照着李泰这么作下去,一旦李世民殡天,他恐怕是没有活路的。
李世民心中郁闷。如果李泰仅仅是针对李愔,他心里还能接受。但是,对于李泰这种为了泄私愤,不顾大局的做法,令他深深感到失望。
李世民心里很矛盾,他很体谅长孙皇后的心情。李承乾离开长城,长孙皇后已经深受打击。如果让李泰再离开,对长孙皇后的打击就太沉重了。
李世明考虑再三,说道:“观音婢,这件事过段时间再说吧。”
长孙皇后一时下也不了决心,就暂时不再提起此事,
李世民看到长孙皇后落寞的神情,说道:“辅机(长孙无忌)已经去西域两年了,就让他回来吧。”
长孙皇后也很想念哥哥长孙无忌,就说道:“二郎,您看着安排吧。”
坐落在轮台的安西都护府。苏定方负责军事,长孙无忌负责民政部门。
长孙无忌能力出众,经验丰富,不愧是唐朝第一能臣,凌烟阁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人物。作为安西宣抚使,在西域干得有声有色的。西域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这天,长孙无忌和苏定方,正在研究处理大月氏的事情。
大月氏原本臣服于康居帝国,康居帝国被波斯帝国吞并以后,它臣服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帝国攻打以后,大月氏就臣服了唐朝。
自从波斯帝国割让了部分土地给给唐朝以后,大月氏这个国家,基本上成为了唐朝的国中之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存在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吞并大月氏就列入了朝廷的议事日程。
李世民授权长孙无忌和苏定方,全权处理此事。为了顺利地吞并大月氏,李世民特地从阴山都护府,调动了两个骑兵师,从陇右道调动了,一个骑兵师,并且从吐谷浑也调动了两万名骑兵,做好了军事解决大月氏的准备。
这天,长孙无忌接到了长孙皇后的来信。长孙皇后告诉长孙无忌,皇上有调他回去的意思,具体如何,让长孙无忌自己拿主意。
长孙无忌考虑再三,认为现在回去不是好时机。一来,他和太子李愔之间有矛盾。二来,朝中的重要职位,现在都有已经有人占据了。
他考虑到自己回去的话,最大的可能是,叫侯君集回到军队,仍然由他来掌管吏部,他觉得这样也很尴尬。
他仔细给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太子李愔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了。自己再扶持李治与他抗衡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未来的天下,必定是太子李愔的天下。
以他对李愔的了解,知道李愔心胸宽广,能够容人。他与其窝在朝廷朝中,还不如在西域扎扎实实的做点事情。
长孙无忌已经位极人臣了,他并不是需要什么功绩了。只是在西域觉得自在。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是发小,关系亲密,他来信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
长孙无忌决定暂时不回长安。他认为,如果此时被李世民启用,那么太子李愔会将他视为一个威胁。不如他扎扎实的就在边陲做事,等着太子李愔来启用自己,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于是,长孙无忌给李世民写了回信,说自己想在这里解决大月氏的事情。自己已经在西域呆了两年了,对于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如果此时换人,派一个不太熟悉情况的人来,可能会事倍功半。
李世民同意了他的意见。
大月氏这个国家,国土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个比较富庶国家。这么一大块肥肉,现在已经掉进了锅里,李世民对此已经垂涎欲滴,吃到嘴里是必须的。
此时唐斐已经离开了安西都护府。长孙无忌决定亲自前往大月氏,说服他们并入大唐。
李愔等人的车队,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州县,这天来到了来到了南阳。
李愔刚出长安的时候,是公开了太子的旗号的,可是一路走来,各地官员沿途迎送,实在是麻烦。于是,李愔决定偃旗息鼓,乐得自在逍遥。
他们是下午3点赶到南阳的,虽然时候尚早,李愔因为连日赶路,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晚,明天再继续赶路。
第三百四十章 医仙孙思邈()
李愔他们人多,城里没有一家客栈可以容下他们这么多人的。他们以前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城里最大的院子,临时借住。当然是给钱的。
现在,他们也来到了这座县城里最大的财主家里,像往常一样,他们是以杨康的身份借住的。杨康现在已经是正四品的武官了,这个身份就非同小可了。
财主们看到来了朝廷的大官,都很痛快地腾出地方,让他们借住,并且热情地宴请他们。
李愔在宴席上,看到了几个仆人包括主人的夫人和孩子,都脖子肿大,明显的是患上了大脖子病。李愔想起来在进入南阳的时候,路上也遇见几个这样的病人。
李愔问道:“刘老先生,您的夫人和孩子的脖子怎么了?”
这家的主人姓刘,他痛苦地说道:“不瞒贵客说,南阳这个地方现在闹怪病,人们都说是中了邪,很多人都得了这种病。”
李愔问道:“难道这里就没有人能治这种病吗?”
刘老先生说道:“别提了,本地的郎中我都请遍了。不仅如此,我还请来了号称天下第一的神医孙思邈。他也是束手无策。”说着,他眼神暗淡的摇了摇头。
李愔听他提到孙思邈,眼前一亮,问道:“孙老神仙现在何处?”
刘老先生说道:“此人现在就在我家客房里,说是正在研究治疗方法。”
李愔说道:“可否请来一见?”
刘老先生吩咐到:“来人,去请孙老先生。”仆人答应着下去了。不久孙思邈就来了。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