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晚宴会不同往日,谁要是疏忽惹恼了贵客,小心颈上脑袋。”
高二说着,看仆人们都在忙碌,掸了掸衣袖,往正厅走去。正厅之中已经布置妥当,高力士正坐在那里品茶,看见高二进来,放下手中的茶碗,说道:
“时辰已经差不多了,你去府门口守着,等下太子和寿王到了,及时来报。”
“是,父亲大人。”
高二弯腰恭敬着说道,随后去了府门处。
坐在高力士旁边的一人笑着说道:
“高郡公的这位郎君勤快本分,也是个得力的人。”
“哈哈,不过是知个冷暖罢了,高某已经老了,在宫里面有个伺候的人就好。”
高力士笑着说道,看上去很是得意。
高力士随后对坐在身旁的那人说道:
“吉七,你我是旧识,我就不再赘言,虽然圣上对高某算得上去恩宠有加,然高某也只是圣上的奴仆,朝堂之事不敢多言。你在万年县尉的位子上好好做,自然会有大好前程。”
“是,谢谢高郡公吉言。”
吉七说道。
这人正是吉温,现在为万年县县尉,从八品的官职。按起来说,这从八品的县尉还不在高力士的眼中,不过两人多年交情,算是旧识。吉温任职万年县尉并没有多长时间,之前是新丰县丞,调任万年县尉不过数月。
在担任新丰县丞的时候曾经跟现任的京兆府尹有过冲突,算是得罪了萧炅。这时候萧炅成了吉温的顶头上司,吉温怕招惹来萧炅的报复,心中甚惧。后来想起高力士来,其实也有请高力士从中说和的意思。这时候的高力士权倾朝野,若是愿意出面的话,萧炅怕也不敢对吉温如何。吉温得知今日高府盛宴,那新任的京兆府尹萧炅就在被请之列,于是提前过来求见高力士。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一阵笑声:
“哈哈,高郡公。下官倒是第一个来的。打扰打扰。”
高力士抬头看时,高二引领着一个身着暗红圆领袍衫,头戴红色幞头的人进来,那人满脸堆笑,老远就拱手行礼。
高力士站起身来,走前几步,笑着回礼道:
“萧府君光临,高某蓬荜生辉啊,哈哈。”
“折煞萧某了。”
萧炅进来,跟高力士相互见礼,扭头看到站在高力士身后的吉温,脸上神色一冷,倒是有些吃惊。萧炅看过去时,吉温脸上也露出惊讶且些许尴尬的神色,随即见吉温说道:
“高郡公,吉某先行告退了。”
高力士扭头说道:
“吉七,不用回避,你跟萧府君也是认识的。之前虽有小小误会,高某在此,替两位说和说和?”
高力士随即又道:
“萧府君,吉七是高某的旧识,现为万年县尉。吉七之前也对高某说过与府尹之间的事情,后来颇为悔过。当日之事不过都是为圣上做事,算是国事,且莫因此而有私人之怨。如今两位又同在京城为圣上效力,以后还要多结交结交。”
在场三人都是城府极深之辈,吉温与萧炅之间间隙颇深,不过脸上都表现的和善可交。萧炅自然对吉温是有怨恨在心,只是没有想到小小的吉温竟然跟高力士是老朋友,看样子两人的关系也不一般,高力士还是得罪不起的,自己何不卖个面子给他,萧炅心中暗道。
这时候那吉温上前一步,拱手弯腰施礼道:
“萧府尹恕罪,当日之事也是奉了上风之意,实非吉某本意。多有得罪之处,还望萧府尹谅解,吉某在这里给萧府君赔罪了。”
吉温看上去态度真诚实朴。
萧炅拱手笑道:
“哪里哪里。都是为圣上效力。哪有怪罪的道理。哈哈。”
高力士看着两人,也哈哈大笑。随即三人在正厅坐了,聊些牡丹花节的趣事见闻,期间倒显融融气氛。然而三人心中所想也只有自己心中了解了。
李清到达兴宁坊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远望过去,高力士的府邸门口挂着两个硕大的灯笼,上书“高”字,大门上面挂着一个匾额,写着“高郡公府”四字。门口站着迎接的数位奴仆,鲜衣怒马,笑脸相迎。从门口望进去,数进院落院门畅通,院子里面灯火辉煌,犹如白昼,丫鬟、仆人在院中穿梭忙碌。
李清下了马车,让昆仑递过请柬,有人飞快的奔了出来,看到李清,接过请柬,也没有拆开看,笑着弯腰说道:
“原来是小郎君来了,快里面请,大人正跟几位公侯在正厅说话。”
李清看时,原来是之前去王屋山传旨的宦官高二,两人是认识的。李清笑着说道:
“有劳小高郎君带路。”
高二虽然也是宦官,然而这是在宫外高力士府上,高二作为高力士的干儿子,也算小半个主人,李清称呼的时候自然不会再说“小高公公”。
高二恭敬地把李清请进府中,还没有到正厅,就见高力士从里面笑着迎了出来,高声笑道:
“小郎君来了,高某有失远迎。”
李清上前,拱手笑道:
“高郡公客气了。”
李清随后被请进正厅之中,这时候正厅之中已经有十余人,大部分都是李清所不认识的,高力士一一给李清介绍,其中几人倒是公侯,身份地位说起来都比李清高的多。正厅之中李清最幼,高力士介绍的时候,李清也是恭敬施礼,在介绍到萧炅和吉温的时候,李清多看了一眼。
随后众人落座,因为太子和寿王还没有到,晚宴没有开始,不过被请来的歌舞姬们已经开始表演,高力士也请人把品种稀有的数株牡丹给搬了进来,夜赏牡丹。
众人正说着话,高府门口一阵喧闹,高力士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想必是太子殿下和寿王到了,诸位稍待,高某前去迎接。”
第148章 太子殿下()
太子驾到,高力士前行迎了出去。坐在正厅的诸人忙起了身,随后跟了出去。
太子的车队在正门口停了下来,,有随行的侍卫连忙疏散了门口迎上去的仆人。高力士快步迎上前去,高声笑道:
“太子殿下驾到,老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李亨掀起车帘,这位在日后大唐权力最大的太子殿下微笑着下了马车。李亨这时候三十多岁年纪,兼于数年前被册封为太子,成为大唐皇储不二的继承人,看上去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李亨下了马车,上前一步,持住高力士的双手,笑着说道:
“寡人怎敢有劳二兄亲自迎接。”
“殿下客气,老奴愧不敢当。”
高力士忙躬身说道。
李清跟随众人出了府门,看到李亨和高力士正在把手言欢。太子李亨,五官倒是挺清俊,脸庞微圆,只是感觉气色不大好,面色有些发白,唇角微微有些发乌,看样子好像是劳累所致。
李亨今日过来高力士的府上,是之前得到李隆基授意过的。李亨虽然贵为太子,并且已经七年有余,然而这太子之位并不牢固,李隆基这时候身体康健,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还看不出来老迈之态。李隆基其余诸子大都已经成人,很多皇子同样文武出众,有的在李隆基面前要比李亨受宠。说实话,作为太子的李亨时刻提放这李隆基某一天突然下诏废了自己的太子之位,而让别人取而代之。这些年李亨倒是过的胆战心惊,生怕走错一步而落了口实,更何况朝堂之上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李亨这位太子。
这次高力士想邀,李亨本来想着拒绝,然而李隆基授意之下还是过来了。李亨抬头看向迎接的众人,在场的其余人连忙上前给李亨施礼。李亨看了一眼行礼的人,笑着说道:
“此非朝堂之上,众位不用多礼,随意就好。”
李亨扭过头去,看着高力士问道:
“听说二兄这次还请来了长公主的义子李清?何不给寡人引荐一下。”
“是。昨日在宫中正好碰见,所以邀请了过来。”
高力士一边说,抬头看见李清,微微示意了一下,李清上前一步,笑着躬身一礼:
“李清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李亨,性情有些懦弱,优柔寡断,一生之中政治都非坦途,从当上太子那一刻,,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给包围着,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这是李清对于作为太子的李亨的了解。行礼之后,他显得有些没礼貌地抬起头来,微笑望着太子,虽说对方身份尊贵,但李清心中对李亨的太子身份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敬畏,自己和皇帝陛下都喝过茶,聊过天,在李隆基面前都是平常对待,对着他的儿子,自然不会太紧张。
李亨饶有兴趣地看着走前来的李清,对于李亨来说,李清在他的印象之中并没有太多的信息,虽然知道姑母玉真公主曾经收了一个义子,在王屋山上入道学艺,然而李亨却没有什么印象。李亨所知道的也不过是李清来长安的这段时间之中因为此前的冲突和刺杀事件留下的些许印象,至于李清长的什么样子确实一点都不知道的。
对于突然出现在长安的李清,背负着一个长公主义子的身份,突然之间就闯进了大唐上层的社会权力圈中,根据得到的消息好像李隆基和杨玉环对其都是比较熟识的,这倒是让李亨有些警惕的。然而李清刚来长安,行事也算低调,期间除了跟长安勋贵子弟之间的冲突,并没有跟其他的勋贵有任何的交往,因此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李清,东宫中的幕僚也有着不同的意见,一方认为李清和玉真公主一样,并不想太过牵扯到长安的权力范围之中,另一坊却是认为此前的两次事件却是表明这个刚来长安的李清已经想要在长安政治权利之有着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对此,李亨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不管怎么说,李清作为长公主的义子,其实身后就是有着长公主府的影响在。长安城中政治派别众多,虽然表面上拥护自己的人多,但是李亨知道其实还有不少的皇子都有着自己的算盘,身后也有支持他们的大小势力。李亨关心的是这位代表这长公主府的李清倒是是属于哪方面的人。
李亨看着眼前容貌俊美的李清,笑着说道:
“之前听姑母说过,她之前收过一名神童做义子。寡人最重有才之人,想着早点认识一下。没想到机会难得,今日才终于能见到真人。哈哈,果然如姑母说道,长的清俊爽朗。寡人听说最近这几天长安城中流传的琵琶曲是二郎所作,果然是才貌双全。”
“李清多谢太子殿下夸赞。不知太子殿下的车驾在此,没有提前迎接,还望恕罪。”
“哪里哪里,寡人过来的倒是晚了,还望先来的诸位见谅。”
李亨拱拱手,对在场的其他人说道,语气倒是亲切祥和。
众人那里敢怪罪李亨,忙笑着说些场面的话。
李亨看着李清又道:
“二郎不用太过拘谨,姑母既然收你为义子,论辈分的话你我算是表兄弟,兄弟之间何必这般客气。你我初次见面,生疏也是有的,以后常来宫中走动走动,这样我们也更能亲近些。”
李亨的话让李清有些警惕了,虽然从话中可以看出李亨的平易近人,这是作为一个太子应该有的风度和气量,然而李清这要是以后常跟李亨来往,怕是过不了多久,两人都会被人攻讦,冠上一个结党的罪名出来。
李亨这样说也不过是想着拉拢李清罢了。
“李清惶恐,倒是不敢打扰太子殿下。”
李清躬身轻声答道。
李亨神情微微一愣,脸上的表情随即恢复过来,笑着说道:
“哈哈,不打扰。”
随即拉过李清的手,笑着说道:
“走,随寡人看看高郡公府上有什么好的牡丹供我们欣赏。”
李清和李亨以及高力士等人正要往府上走去,大街之上的另一端,一对车驾也疾驶了过来。
第149章 寿王李瑁()
看着疾驰过来的马车,太子李亨微微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高力士往马车过来的方向往了一眼,留意了一下太子李亨的神情,轻声说道:
“应该是寿王殿下到了。”
高力士说着话,脚步并没有往前迎去,毕竟作为今晚上身份最高的太子殿下在自己身旁,过来的即便是寿王殿下,高力士还是待在了原地。
马车在高力士府门不远处停了下来,随即有仆人掀开车帘,从马车上下来一人,正是寿王李瑁。李清是见过李瑁的,不过还是十年前在洛阳的时候。现在看上去,李瑁比以前要成熟不少,身着青衫,头戴青色幞头,脸上堆着笑。
其余过来参加的宾客忙迎了上去,李瑁笑着拱手与众人打招呼,脚步不停,向这面走了过来,远远说道:
“高郡公,本王来迟了。哎呀,太子殿下竟然也先到了,实在是十八弟的过错,还望三兄和高郡公勿怪。”
李瑁笑着上前,给站在旁边的李亨深躬了一下。李亨微点了下头,挥挥手没有说话。高力士上前说道:
“不迟。晚宴还没有开始。太子殿下和寿王里面请。”
高力士引了众人到正厅落座。太子李亨坐了最中间的正位,高力士和寿王李瑁分坐在李亨左右。本来按照李清的身份应该坐在比较靠外的位置,可是被李瑁给拉了过去,坐在了寿王身边。
席间除了李清,在座的诸位彼此应该都是认识的。李瑁指了指李清,笑着对太子李亨说道:
“太子殿下想必还不认识二郎。”
“之前确实没有见过。”
“哈哈,本王倒是跟二郎有过几面之缘。只不过那时候二郎还小,也不知道二郎是否还记得?”
李瑁扭头问李清道。
李瑁对李清有些异乎寻常的热情。之前李清在洛阳的时候,牡丹花节,咸宜公主的婚礼上,李瑁和李清是见过的,不过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话,也不知道这李瑁是怎么记起来的。不过对于李瑁,李清是有些同情了。李瑁从小深得李隆基宠爱,有母武惠妃,因此也是未来皇位有力的竞争者,即便是在武惠妃死了以后,圣眷同样不衰。不过这几年因为几乎人人知道的原因,李隆基有些疏离寿王李瑁,同样李瑁也在委屈或者是憋屈中过活。
不过,单论才能,李瑁在诸多皇子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这两年李瑁过的并不舒心,前面王妃被抢而不能多言,后来又给宁王李宪服丧,算是过了几年清心寡欲的生活,在诸多王子之中倒显得有超然物外之感。
李清拱了拱手,脸上有些羞愧的神色,喃喃说道:
“那时候还小,倒是不怎么记得。”
与李瑁曾经的见面,李清自然是知道的,而李瑁对李清熟知,估计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了解。不过这时候李瑁如此热情,在李清看来确实有些异常。在座众人,皆为勋贵,李清倒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与寿王有多么熟识,虽然两人确实并不熟悉。
对于李隆基的秉性,李清还是比较了解的。晚年的李隆基疑心很重,除了惧怕皇子之中有人图谋不轨,对作为继任者的李亨也是提防有加。
有唐一代,政权的更迭无不带着血腥和残酷,李隆基的上台同样如此。李隆基在年轻的时候对自己自信满满,倒是不惧自己后辈之中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但是随着年纪逐渐增加,皇子们开始慢慢长大,朝臣之中也有人有迹象开始投靠不同的皇子为自己的以后打算。对于这种事情,李隆基自然清楚,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