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整个猜灯谜的过程还是比较精彩的。旁边的李婉儿身为风月场的大家,看似随意的玩笑都能左右着场中的气氛,笑语盈盈间倒是把场面调和的颇为欢畅。其他人或拍掌称贺,或捶手顿足,一应反应尽收眼底。

    李瑞过来本来就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思,众人在猜灯谜的时候虽说也试着想那些谜底,但终究都被人提前猜了出来。到最后“沉舟侧畔千帆过”这个灯谜出来的时候,李瑞颇为惊讶了一下,这不是早上二郎作的灯谜么,怎么这里也有?

    虽然李瑞算是知道谜底,可并没有声张,一来是不想出这个风头,二来倒是心中有些疑惑,难道二郎又在这里出了这个灯谜考一考众人?

    待看到唐方远等人凝眉苦思之时,李瑞才知道其他人跟自己一样一开始也应该是没有见过这首诗。李瑞想着要是唐方远一方没有猜出来的话,就算是输了。其实刚才唐方远跟李瑞闲聊的几句在李瑞心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这时候站出来,算是替唐方远解了这围。

    “谜底是‘枯木逢春’。”

    李瑞拱手说道。

    “可有什么说法?”

    唐方远问道。周围替他人也看着李瑞,想要知道是什么解释了。

    “谜面‘沉舟侧畔千帆过’是一句诗,对应的谜底是后一句‘病树前头万木春’。”李瑞说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方远轻声念了一遍,点了点头。谜底倒是很对应谜面了,这句诗仔细读来也是非常好的诗。唐方远心中又默念了一遍,愈发觉得这句诗的不凡之处,简简单单十四个字,对仗极其工整,诗词含义丰富,诗作者的心情、胸襟尽皆蕴含其间,若是连上其他几句诗词,应该是一首极佳的律诗。

    唐方远又问道:

    “李兄之前见过这首诗,可否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李瑞无奈的笑了笑,说道:

    “其实李某只知道这一句诗词,完整的诗也并不清楚。就连这句也是早上家中写灯谜的时候听我家二郎说的。”

    “哦,不知道李二郎是否也在,跟大家引荐一下。”

    像唐方远、于是之甚至于李婉儿这几人都有些迫切了。毕竟诗是好诗,都很像知道这首完整的诗到底是什么模样。唐、于、李几人自筹几乎所有有名的诗作都知道的,这首诗却极为陌生,应该是新作的,还没有流传开来。李瑞口中的“二郎”想来有可能就是这首诗的作者了。

    “二郎来是来了。不过刚才我也没有看到他。听说前面红楼那里也有晚宴,二郎应该是在那里了。”

    李瑞解释道。

    在场的众人倒是有些愣住了。今晚长公主举行的晚宴请来了很多人,长安城中的青年才俊几乎都被邀请了来,这水馆之中很多人也都相熟,彼此之间相互恭维吹捧一番,作作诗,吟吟对,往来相贺。但是众人都知道,今晚上最重要的宾客却不是自己这些人,而是在人工湖对岸红楼上举办的晚宴上。那里的客人才是长安城中真正的权贵之家,典型的上流人群,听说有很多皇族成员和王侯将相参加。因为身份的不同,水馆之中的人几乎没有被邀请去红楼的。

    李二郎竟然在红楼那里,那么应该也有着极其尊贵的身份和地位了。有人拱手说道:

    “原来如此。若是有缘,到时候还请李兄给大伙引荐引荐。”

    “那是自然。”

    “之前好像没有听说过李兄的这位兄弟,不知道……”有人套着近乎打听李清的消息。

    “二郎之前一直在外地,这几日才回的长安。”

    李瑞说道。其实众人的表现李瑞也看在心里,自己说出二郎在前面的红楼的时候,场中很多人的态度就变得亲近了很多,对于李瑞这周常年在生意场上的人自然一目了然,心知肚明。

    关于李清的消息李瑞并不想透露太多,毕竟李清跟长公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自己若是说了固然能引来很多感叹,但这样倒像是有着炫耀的的成分在其中。

    有人上前跟李瑞聊了起来,双方自我介绍一番,当李瑞说自己是经营布匹的时候,有人略带惊奇的说道:

    “是么?某家中倒是也有这方面的生意,虽然某并不怎么管这些事情,不过日后你我还要常来往来往。”

    对于这样的场面,李瑞其实也是颇为应酬自如了。

    猜灯谜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因为李瑞最后的出场,唐方远和于是之双方算是打成了平手,这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李婉儿站起来笑着说道:

    “今晚盛会,能与于兄、唐兄和诸位聚集一堂观灯赏月,实在是奴家的荣幸。正好刚才的灯谜比赛旗鼓相当,奴家在这里以一曲《清平调》恭祝诸位上元佳节快乐。”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歌声婉转悠扬,这首在长安流传极广的《清平调》飘散到上元节的夜空中,随清风飘向远方。

    这时候在红楼之中的李清看着走过来的几人,微微皱了皱眉头。走过来的几人之中武十一郎李清倒是认识,另外一个也好像有些印象,应该是那晚在长安大街打马球的其中一人,其余的几位倒是都不认识。

    “哈哈,没想到在这里竟然会碰到李兄。你我倒是老相识了。哈哈哈哈。”那武十一郎倒是没有了昨日的嚣张,表现出了作为世家子弟的另一面。

    “某是武庆元,十一郎是武某幼弟。这位是王御史的引之兄。……”

    跟着武十一郎一起过来的那人自我介绍道,随后也介绍了一起过来的几人。那王引之应该就是另外一名受伤的家人了,看来还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首啊,李清心里笑道。

第106章 晚宴(六)() 
这种场合下,武十一郎即便对李清再过记恨,也不会出现昨晚上那一幕。这次晚宴上玉真公主把李清推了出来,亮明了李清的身份——大唐长公主的义子,单这一身份就要比在座的很多人尊贵许多。

    当然类似于武庆元和王引之这样的人已经对今晚宴会上的时候提前了解到了,自然知道玉真公主颇费周折的弄出一个这样规模的晚宴的真实目的。李清的身份也被调查的清清楚楚,这时候在李清面前几人自然和和气气。

    “家父王缙,官拜御史大夫。听闻前日堂弟王七郎在大街上冲撞了二郎。引之在这里替七郎赔罪了。”

    王引之拱手说道,神情颇为诚恳,仿若之前王七郎断腿之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清哪里受得起。当日不过是恰好路过那里,倒是因为清的缘故跑走了凶手。”

    李清笑着回礼道。看上去对之前的事情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从王引之的神色看倒像是对此事颇不以为然,就好像王七郎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似的。李清心中有些警觉,王引之这种人城府很深,以后怕是不好相处了。

    当然,表面上来看,双方这种态度倒是对之前产生的芥蒂已经完全消除。随后的交谈中双方再也没有提到前天晚上的事情,就连一开始一起过来的武十一郎也只是静静的在旁边站着。武庆元在王引之说起前晚的事情的时候也说了些道歉的话语,但总之前天的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也仿若根本就没有发生似的。

    简短的几句交谈,倒是令李清对这些权贵世家的后辈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看来每一个能够爬上高位的人都并不简单,后辈子孙之中也不全是整日花天酒地的纨绔之徒。

    当然在这红楼之中意气用事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场的众人大多过来跟李清打了招呼,很多人李清并不认识,倒是多亏了寿春公主和李俶的介绍。这次晚宴过来聚会的人中间竟然有五位王子,其中三位是李隆基的孙子,另外两位一个是惠宣太子李业的儿子李珍,另外一位却是让皇帝李宪的孙子,嗣宁王的儿子李典。虽然这两位也是皇族王子,但是并非李隆基一支,倒是在长安城中算不得最为权势的人,倒是还不如李俶炙手可热了。

    论辈分的话,李珍跟李清倒是同辈,比李俶还要大上一个辈分,这时候是袭了惠文太子李范的王位,为嗣岐王。李珍的年纪比较大些,这时候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刚才众人过来打招呼的时候,这李珍倒是坐在那里没有动,在李俶介绍过李清才知道这位就是岐王,但是并不是“岐王宅里寻常见”的那个岐王了。

    李珍旁边坐着几位老者,是这次玉真公主特意请过来的,都是长安城中的名宿,家世地位也是极高,这几人中有两人还是“五姓七家”出身,家学渊源,在长安城的文坛之上有着很高的名望。

    红楼这里参加宴会的人还是以年轻人为多,那李珍也自持身份,并没有太多的与这些人寒暄,整夜就是坐着自己的座位上跟身旁的这几位老人聊天闲谈。这几位老人一晚上也是指点谈笑,毕竟是有着真才实学,口中倒是跟周边的人谈论诗词歌赋之类的经验,场中倒是颇有几位好文者与其侃侃而谈的。

    李清并没有想着过去凑热闹。但是今晚的宴会很大一部分原因却是为李清而办的,即便那些人不过来与李清认识,李清也需要上前跟众人招呼的。李清和李俶走到李珍与几位老者坐席前面的时候,一位老者正在高谈论阔: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是李太白在前年的时候作的,这两年倒是传遍了整个长安,在歌舞场等场合传唱不衰。诗词的确是很好的,但是显得刻意用词,格调有些不广。更何况,这首诗有些向那杨家女子献媚的意思,这是老朽不喜欢的。

    “摩诘,老朽知道你与李太白是好友,我说这些不要不爱听。”

    那老者对身旁的中年人说道。中年人看上去大约四十岁年纪,留一缕长须,脸型消瘦,细眉阔目,看上去给人一种温和无争的感觉。

    那中年人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我想若是太白兄听到崔老的话也是会恭敬接受的。”

    “哈哈。对了,最近在长安城中倒是有一段时间没有太白的诗词传出了,不知道摩诘是否知道他的行踪?若是有暇可以约出来聚聚。”

    “这些天太白兄倒是准备离开长安。”

    “为何?”

    “太白兄在长安已经三年,虽然前年得到了圣上召见,封了官职,但是依太白兄的说法却是用武之地不多,想着归隐了。”

    “倒是可惜了太白的才华。”

    那老者惋惜道。正惋惜间,看到从前面走过来的李清和李俶,笑着对身旁的李珍说道:

    “哈哈,王爷,你那位表兄弟过来了,可得帮老朽介绍介绍。”

    “其实这长公主的义子,本王也并不认识。”

    李珍说道。

    李俶跟着李清来到几人面前,向李清介绍了李珍并几位老者。李清看着眼前的几位,除了李珍自己是有些印象,这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几位老者却是并不认识。

    “这是崔公,开元初曾任礼部侍郎。”李俶介绍道。

    “晚生见过崔侍郎。”李清施礼道。

    “哈哈,清郎君英年才俊,能得长公主青睐,想必也是才华出众。老朽倒是听王摩诘提起过。”

    崔姓老者指了指身旁的中年人说道。

    其实这老者名叫崔琚,在长安城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是唐朝“五家七姓”中崔姓族人。崔姓在整个唐朝都是最为显赫的姓氏,这时候的崔姓才长安倒是极为兴盛的世家了。很多崔姓子弟在大唐整个权力机构内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李清听着崔琚的话有些疑惑,随即想到身旁这中年人不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维王摩诘吧。王维的母亲是博陵崔氏,不知道跟这崔琚是什么关系。李清拱手说道:

    “见过王居士。”

    王维这几年应该是没有什么官职,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偶尔会在长安的一些诗会上出现,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这次是被玉真公主特意请了过来。

    这时候的王维已经算是名满长安,诗词的才气跟李太白等人并列,已经算是远远凌驾于大部分长安城的才子了。长安城中很多的青年才子都是把王、李等人作为崇拜的对象。

    那中年人点头笑道:

    “某是王维,听太白兄讲,他与十年前曾在洛阳见过一个神童,后来被玉真公主收为义子,想来就是清郎君了。”

    李清愣了下,还真是王维,没想到李白竟然提起过自己。

    “是。开元二十三年的时候我跟青莲居士见过几面。”

    王维又道:

    “这两年见到太白兄的时候还会偶尔提到你,长公主对你也是赞不绝口。‘花开’诗就连太白兄也是称赞不已的。”

    “不过是佳句偶拾,倒是让王居士见笑了。”

    李清谦虚道。这时候旁边的崔琚诧异的问道:

    “你就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作者?”

    “是。”

    “没想到啊,小小年纪能有如此佳作。虽然之前老朽也有耳闻,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些年可曾有什么诗作没有?”

    崔琚感叹道。

    “倒是没有。这些人一直在王屋山学艺,不曾谢过什么诗。”

    “可惜了,去山上学修道做什么,耽误了课业。若是从小找个名师指点,将来未必不能中个状元。”崔琚看着李清,摇头叹息。随后又道:

    “不知道小郎君是否有兴趣跟着老朽学些经史子集?”

    崔琚提议让李清随自己学习儒家经典,倒是有些爱惜李清的才华了,当然,曾经官至礼部侍郎的人也并不是迂儒,李清作为长公主的义子,以后的前途自然不用多言,崔琚未必就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哈哈,清郎君还不快答应。崔老可是极少收徒的。”王维在边上笑着说道。

    “谢崔公,清所愿也。然而这等隆重之事还要先回禀了长公主。”

    “嗯。正是。”崔琚点头道,

    “想来长公主也是会答应的。”

    接下来,崔琚等人邀请了李清坐在旁边一起畅谈。李清这时候其实还是对王维这位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大诗人感兴趣,特意坐在了王维身旁,与其闲聊些诗词歌赋,偶尔打听一下王、李等人的事情,看上去更像是王维的崇拜者了。

    王维这时候的诗画应该算是进入到了本人的一个高峰时期,诗画双绝,已经算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不经意间的话语都会让李清对诗词有着更高层次的理解。其实,这时候的李清本身的诗词素养也已经比较高了,毕竟来大唐已经十年了,从小接触诗词,虽然更多的时间是在山上修道学艺,但是对诗词一道还是有着自己独特之处。李清偶尔说些对诗词的理解倒是也让王维和崔琚等人赞叹不已,愈发觉得眼前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人是个难得的才子了。在崔琚的话中甚至于李清可以跟正在水馆那边参宴的唐方远、于是之并列了。

第107章 晚宴(七)() 
已入深夜,夜风低吟,气温已经降了下来,众人都回到了房间里面围坐着闲聊,观看宴会间的歌舞,晚宴已经过了最热闹的时刻。

    悬挂的各种花灯已经被仆人们换过好几次蜡烛,虽然依旧明亮,但在夜风中檐下的灯笼晃动着沁出略显冰冷的光来,场间的灯谜早就被之前兴奋的人们都给猜了去。席间不断出现叫好的诗词,被公认为才子的几人也都有了自己的诗作,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