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书人持正守礼,多行君子之道才是正理。”

    老者点点头,随后又问:

    “刚才说爱财的是谁?”

    后面马车上的刘金皱眉,心中暗道,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人,我等好友玩笑之语也想多管?刘金扬声说道:

    “是刘某说的。”

    刘金还以为马车上的那人要教育一番,谁知道老者从车窗往后望了刘金一眼,点头说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也是正理。老夫不如也。”

    元、萧、刘听到老者如此说,都有些诧异,正疑惑间,那老者笑着说道:

    “刚才偷听了几位郎君说话,还请见谅。”

    几人忙道:

    “哪里,是我等说话没有顾忌,声音大了。”

    老者望着几人,微笑问道:

    “几位郎君是去往哪里?”

    “我等从外地过来长安,想去应天书院看看。老先生也是要去书院吗?”

    这条道路直通书院,往那个方向去的一般都是要去书院的。

    老者捋了一下胡须,笑道:

    “老夫也是要去书院,久闻其名,正想见识见识。”

    “正好顺路,不如一同前往?”

    元次山笑着说道。

    老者笑了笑,摇头说道:

    “老夫年迈,马车走不快,几位郎君先行。”

    说着让赶车的仆人往旁边让开了路。元次山等人拱拱手,随后超过老者的马车往书院而去。

    车窗帘放下来,老者回头问同坐在车中的一个人道:

    “子美觉得这几个年轻人如何?”

    “没有深交,不敢妄断,不过那说爱财之人倒是听着有些魄力。”

    老者点点头,随意道:

    “如果这几人文采尚可,倒是不错的年轻人。”

第318章 抢先一步,暗潮初动() 
元、萧、刘等人驱车前行,没有想过刚才路过的那位老者对三人有这样的评价。

    不大会儿的功夫,已经可以清晰地看见书院建筑的模样。大路两旁长着的挺拔的树木,会一直延伸到书院大门处,书院的建筑掩映在无数的林木之间,走几步,就有新的建筑出现,也有楼亭等被遮挡住。一曲河水环绕,林丘之间的书院颇有雅意。

    虽然是冬天,树木已经灰突突一片,但是布局之巧,建筑之精,层层楼亭殿榭错落有致,的确是一个清雅求学之所。

    元次山等人暗自忖道:

    “书院大门就在眼前了吧。”

    元次山命马夫停了马车,和萧、刘两人从马车上下来,四周望了望,笑着说道:

    “茂挺兄,钱来兄,虽然还没有到书院大门,我们步行欣赏一下这院外风景?”

    “正有此意。”

    三人一路欣赏沿路景致,一路边走边聊。转过一个弯,便是书院大门,元次山、萧茂挺、刘钱来三人本来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待随大路转过来,刚才还热议着书院外景观的三人张大了嘴愣在那里,心中极为惊愕。

    书院大门处人群拥挤,都睁大了眼睛望着三人。书院门口偌大的阵势像是在等待着迎接他们。

    元次山等三人何曾想到会有这种阵势,一下子呆愣在了那里。三人过来书院道路上还想着临近新年,书院又放假,应该没有什么人,甚至于刘金还开玩笑的说翻墙进去瞧瞧的,谁知道刚到大门处,就发现不下于百十人等在大门门口。

    难道是那位未卜先知的小侯爷算到我们三人要来书院,想着翻墙,所以提前过来抓捕?三人心中突兀地瞎想,不应该啊,即便是抓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阵势啊。

    三人下意识地往路旁边走了几步,回头看看是不是自己后面有什么人过来。

    元次山、萧茂挺、刘钱来三人相互望了两眼,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大门处跑过来一人,走到三人跟前,拱手问道:

    “几位郎君从哪里来?”

    “哦……我们从城里过来,过来想参观一下书院。”

    三人忙答道,不知道这人为何如此询问。

    那人见元次山等三人穿着和神态,知道是慕名过来参观书院的读书人,脸上现出一丝失望的神情,摇头说道:

    “三位郎君,书院现在放假,不对外开放参观,三位可以过了新年再来。”

    那人说着就要回去。元次山忙叫住他,指了指书院大门处的情况,迟疑地问道:

    “这位兄台,这是……”

    “哦,今日书院有贵客临门,大家都在等着迎接呢。”

    书院大门处,李清并李适之还有书院数位教习以及学生在等待着李邕的到来。一开始李清和李适之计划了前去迎接李邕,谁知道先行过去的人回来报告,李邕并杜甫在潼关那里早早就离了客栈,没有见到人,过来书院的路上也没有见到李邕的马车。

    李清想着应该是李邕多年不会长安,有些心急,所以早早就起身了。李邕没有直接过来书院,应该是碰到了什么事情或者拐弯去长安城了。

    早些时候,李适之是跟李邕去信说让李邕直接过来书院的,京城中的形势现在并不明朗,暂时不要去长安城中。

    书院众人正焦虑间,杜甫派人过来送信,说李邕想看看长安城,去春明门那里望了一眼,现在已经在过来书院的路上。想着前去迎接的队伍忙撤了回来,在书院大门口等着李邕的到来。

    因为放假,书院里面除了一些教习之外,得到消息的部分学生也过来一起迎接李邕。这百十人的迎接队伍之中有不少是附近的村民,知道书院又来了了不起的宗师、大儒,所以过来瞻仰目睹一番名士的风采。

    李邕的到来虽然算不上隐秘,但是李清和李适之等并没有刻意宣扬,长安城中李邕以前的旧友是一个都不在迎接队伍之列的。当然这是李清故意为之,也是想着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不要跟柳绩案中涉及到的人有什么牵连。

    元次山三人正猜想这人口中的贵客是谁,身后传来一身“吁——”,一辆马车停了下来。

    元次山回头,发现是刚才来的路上遇见的那辆马车。

    马车停下,赶车的车夫从车上跳了下来,拉住缰绳,对着车内恭敬地说道:

    “郎君,书院到了。”

    车帘掀了开来,从车内出来一个三十余岁的书生。书生看了一眼书院门口,笑着对车内说道:

    “李老,李县公和李侯已经在门口迎接了。”

    从车内出来一位老人,正是之前跟元次山说话的那位老者。老人下了车,站在那里抬头望向书院,微微点了下头,轻声说道:

    “书院果然好气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书生笑着说道:

    “书院建的再好,也要有李老这样的大家在才名副其实啊。”

    老者听了书生的恭维,笑着摇头说道:

    “书院有李适之和那位小侯爷,少老夫一个也不嫌少啊。”

    老者这时候注意到旁边的元次山和萧、刘三人,笑着示意了下:

    “三位小郎君好雅致,这书院倒也是个不错的景观,过来参观参观也不虚此行。”

    元次山、萧茂挺、刘钱来拱手回礼,嘴上附和了两句。因为不知道这位老者的身份和底细,又见老者说话、气度不同凡人,因此不敢随随便便答话。

    这时候,书院大门处突然钟鼓齐鸣,一老一少两人带走一群人快步迎了上来,身后是书院的教习和学生。

    “泰和兄,别来无恙啊。”

    “李太守,欢迎来书院,我等期盼已久……”

    两人一边拱手说着欢迎的话,一边把老者迎接进书院去了。

    这突然之间的阵势把元次山三人惊在了那里,待反应过来的时候,书院门口除了看热闹的村民,便剩下不多的几位书院负责值守的人。

    元次山想着刚才几人的对话,想着那位被称为“李泰和”的老者到底是谁,难道刚才跟几人说话的那位老者竟然是名动天下的大儒北海太守李邕李泰和不成?

    刚才问元次山话的那人待众人都进了书院,看了一眼大门外,抬步就要往书院走去,元次山忙上前拉住那人,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这位小哥,刚才进去的那位是……”

    “你是问李太守?”

    “是。”

    “哈哈,三位郎君今天来的巧了。”

    那人哈哈大笑,骄傲地说道,

    “正是大名鼎鼎的北海太守李邕李泰和。李太守已经被我们院长请来书院教书来了。”

    元次山三人吃了一惊,刚才跟自己说话的果然是那位名动天下的李北海。元次山搓了下手,心中暗暗兴奋,没想到自己竟然跟这样的人物有了交集,并且对方还跟自己说了几句话。同样兴奋地萧、刘两人忙问道:

    “那刚才迎接的另外两人是……”

    那人扬了下下巴,笑着说道:

    “诸位郎君想必刚来长安不久,其中一位是曾经的相爷——李相公李适之,年轻的自然是我们书院的院长李侯了。以后啊,你们还会看到更多的名士、宗师过来书院的。”

    元次山三次再次大惊,没想到自己这一下子就见到了三位天下学术宗师级的人物。李邕和李适之自不用说,早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宗师级的人物,而李清凭借《数学要义》和《论语正义》等也已然奠定了宗师的地位,并且比之李邕和李适之还要让长安城的学子觉得传奇和神秘。

    那人看着元次山等人的神情,好像知道三人会有此种表情,笑了笑没有说话,径直往书院去了。

    元次山站在书院门口,愣了半天,才从惊呆中缓过神来,随后抬头望了书院一眼,眼神之中尽带着憧憬向往之意。萧茂挺和刘钱来也不逞多让。

    元、萧、刘三人脸上并没有因为不能进入书院参观而又丝毫的失望之情,今日的见闻实在算是让他们大开了眼界,至少对应天书院不再像之前那样有些轻视,觉得不如官方国子监之类的学院。

    诚然,现在的国子监中有朝廷众多名士、大学士任教,师资方面可能较应天书院强上一些,但是有李适之、李邕、李清这样的大家坐镇,书院未来一定会成为大唐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更何况,这书院的教学比之国子监要开放和开阔很多,也不再是只有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勋贵子弟才能进学。

    有教无类,不问出身的招生条件更能吸引无数的人过来求学,数年、数十年之后定然会成为大唐不可忽视的一个存在。

    “哈哈,刚才我们只顾着聊李泰和和书院了,此行过来的另外一个目的竟然给忘了。”

    萧茂挺摇头笑道。

    从书院离开的路上,马车变得轻快起来。说到刚才的情况,萧茂挺突然想起三人过来这里除了看能不能入书院瞧瞧,另外一件事就是要看书院大门处张贴出来的那些考题的。

    “哈哈,萧兄不提醒,我倒是给忘记了。也不知道书院的考题换成了什么?”

    元次山拍了下额头,笑着说道。

    “听说前些日有人解开了书院的考题?那位小侯爷亲自把那人迎接了进去的。”

    刘钱来在另外一辆马车上说道,

    “好像是一位从嵩山过来的,叫做李泌的人,不知道次山兄是否认识?”

    元次山想了一下,说道:

    “我在洛阳的时候听说过此人,才华很高,也爱交结名士和道家中人。不过我跟他并没有什么交集,并不认识。”

    “以后倒是可以结交一下。”

    刘钱来笑着说道,

    “不知道那位李泌和书院的小侯爷都说了些什么?”

    “哈哈,我们何必知道这些,还是想着晚上去长安城哪里潇洒一番要紧。听说最近平康里那里很是热闹。”

    “元兄、萧兄,这么说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算是八卦。听说京城之中有位担任左骁卫兵曹的人因为跟自家岳丈起了冲突,把当赞善大夫的岳父给告发了。”

    “哦,什么时候的事情?刘兄细细说来。”

第319章 京兆府牢() 
“……年轻的生性狂疏,轻傲狂放又好喜功名,交了些乱七八糟的朋友;年老的性情迂腐谨慎,胆小木讷,不喜自家女婿交结那些不务正业的朋友。双方曾发生过争执,听说前一段时间长安城还传出笑话来。这年轻的被年老的给好一顿训斥,于是心生不满,一气之下就告发了年老的。”

    “这也算是奇闻了,家务事竟然还要闹到公堂上去,也不知道最终会怎么收场?”

    萧茂挺摇头笑道。

    “谁知道呢,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双方还都是有身份的人,大概最终会不了了之,京兆府哪里管得了这些事情。”

    刘钱来笑着说道。柳绩告发杜有邻的事情是坊间传出来的消息,自从上次柳绩跟杜有邻争吵闹出笑话来,邻里都在留意柳绩和杜有邻的动向,这次柳绩去往京兆府的事情就被人立马传了出来。

    “知不知道告官的罪名是什么?”

    元次山有些好奇地问道。

    刘钱来摇了下头,说道:

    “不清楚,那柳绩也不过是昨天才去告的官。想必就是为了恶心一下自己的这位岳父,应该不是什么大的罪名。”

    元、萧、刘三人边说边往长安城而去,三人之中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小小的不起眼的一次告发会成为大唐朝堂一场巨大的地震。

    华灯初上,临近新年的长安城热闹非凡,各个里坊之间人群往来交织,三五好友结伴夜游,刚来长安的学子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京城的夜的繁华。

    位于光德坊的京兆府却比别处显得清静些。这里是京兆府——负责整个长安治安等的衙门,没有人愿意往这里来,平常时候从京兆府府衙走过人都是脚步匆匆,生怕从里面出来几个人把自己给锁了进去。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迈步入了京兆府。中年人身着常服,从大门进入之后,穿廊走院,看样子对府内的地形几位熟悉。路上遇见的数名衙役见到中年人也拱手见礼,那中年人挥挥手,示意衙役们自去,不用管他。

    中年人从大门进去,直接去往京兆府临时关押犯人的大牢。大牢处灯火通明,从外面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守备极为森严。

    京兆府大牢是关押罪犯的地方,有些是判了案子的重犯,都被关进了旁边石砖砌成的牢房里面。那些还没有定罪的嫌犯关在了另外一边。

    中年人走了过去,值守的衙役忙上前拱手施礼。中年人笑着跟狱卒说了几句,然后在狱卒的带领下往关押嫌犯的牢房走去。

    “放我出去,快放我出去。”

    刚走到牢房门口,里面就传来喊叫的声音。中年人笑了下,没有说话,示意狱卒开了牢门,一个人走了进去。

    牢房里面是大大小小不少房间,都是关押嫌犯的临时牢狱。里面被关着的人见有人进来,争相喊叫:

    “冤枉啊……”

    “我是被陷害的,官爷要为我做主啊……”

    也有人沉默地坐在角落,冷眼看着走进来的中年人。有些挤到过道的铁栅栏旁,伸手想抓住这位中年人,嘴中高喊着冤枉。

    中年人没有理会这些人,径直走到里面的意见牢房门口,停在那里看着里面的人。

    牢房里面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才喊“放我出去”的就是这人。年轻人看有人过来,早就住了嘴,有些冷冷地看着过来的中年人,随后拱手问道:

    “吉士曹,不知道缘何要把柳某关押在大牢之中?”

    中年人正是京兆府士曹参军吉温,牢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