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昆仑落后一步,走到他跟前,小声说道:

    “不管事情怎样,希望你能明白,今天跟以后的一切跟我家郎君没有任何关系。”

    他有些了然地点了点头。

    看着被关上的院门,他心中想,不知道这人是哪家人家的子弟,怕也是长安城中的哪家勋贵吧,跟杨府又有什么仇恨?。

    他重新坐下来,眼睛又看向院子中间唯一的那颗树木,看来自己应该是有可能逃过这次追捕了。

第240章 春闱,参不参加是个问题() 
冬去春来,进入二月的天气几乎已经看不到冬天的痕迹了,除了偶尔还会有些凉意之外,长安城春意暖暖。长安城的人们躲过冬日的寒冷,迎来春日的绵软,阳光正盛,天空湛蓝,一切都明媚地让人心旷神怡。

    再过几日就是春闱,准备科考的书生学子基本上已经准备妥当,名字在去年十一月份就早早报上去了,经过户部的核查,印证了推举人的推举,相关的考生信息已经递到了吏部那里。

    万事俱备,只等开考了。

    “没有想到小侯爷这时候过来,圣上正在和诸位相公、卢侍郎等人商议今年科考的事情,这是头等大事,圣上每年都会亲自过问的。”

    高力士领着李清往宣政殿走去,边走边跟李清说着殿中的情况。

    李清笑着说道:

    “高郡公提点,我自然要赶紧入宫‘请罪’,没有想到来的不是时候。等下我在殿门外候着好了。”

    高力士看着李清,轻声说道:

    “圣上并无怪罪之意,杨府中的几位郎君什么样子圣上是清楚的,只不过碍于贵妃娘娘的面子,任由他们去。这几日京兆府和杨府中人在长安城搜捕嫌犯,闹得满城风雨,已经有御史在弹劾了。”

    两人说着话,不多时来到宣政殿门口,高力士让李清稍待,自往殿中禀告去了。过不多时,高力士笑着出来:

    “小侯爷里面请,圣上宣召。”

    宣政殿中,李隆基正和诸位大臣商议事情,在场的除了李林甫、李适之两人之外,便是三省六部的诸位长官。这些人算是大唐朝堂真正的决策者,此时商议的是天宝五载春闱的事情。

    今年的春闱定在了二月十六日,基本的程序已经准备妥当,负责这次科考的是礼部和吏部,尚书省总的统筹。考试的地点依然是在礼部南院贡院,这次的主考官是站在下首的礼部侍郎卢希,今年的春闱卢希权知贡举,全权负责此事。

    高力士引李清进殿,科考的商议已经入了尾声,李隆基和几位爱卿正谈笑着,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看,我们的‘状元郎’来了。”

    李清见李隆基如此说,忙上前行礼:

    “清年少,此前在大街上失仪,请圣上责罚。”

    前些日李清和杨喧在大街上的冲突,在座的诸位大臣都已经知晓,即便对事情来龙去脉不甚清楚的人在杨喧刻意的宣扬之下也已经明白事情的原委。这时候见李隆基取笑李清,跟着哈哈大笑。

    李隆基抬手让李清平身,接着说道:

    “之前夸下海口,现在知道不对了。长安城藏龙卧虎,爱卿也太小看大唐各地的学子了。”

    “是,微臣事后也知行事鲁莽,心颇为后悔。”李清恭敬地说道。

    “朕和诸位爱卿刚才还在谈论此事,这两年长安城中有些名气的年轻学子不少,但是真正出彩的并不多,能够在诗词歌赋上冠绝京城的几乎没有。

    “朕知道你惫懒,这些年并没有什么诗作,但是去年曲江池的那首《琵琶行》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果你参加考试的话,别的不说,这第一场的诗赋考试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吧。”

    李隆基言语有些责备李清之意,然而语气之中却是透露着一种对待后辈子侄的亲切意味,坐在一旁的李林甫、李适之等人从李隆基的话语之中自然看出圣上对李清的宠爱,一旁的礼部侍郎卢希看在眼里,心中波澜顿生。

    对于此前大街之上那番“中进士如探囊取物”的意气话,卢希是知道的,虽然李清早就错过了报名参加今年科考的时间,但是依照李清现在的关系特批参加春闱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然前提是李清真想参加考试。

    杨喧大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曾经去往卢府,暗中的意思还是希望卢希能够阻止李清高中。

    杨喧的打算自然是希望李清参加科举,但是最终一无所获,这样在杨喧看来才最为解气。当然杨喧也知道凭李清的才学和身份,中个进士应该是绰绰有余,中状元也未必没有可能。

    杨喧因此抬出杨贵妃来提醒或者威胁卢希不要屈服于长公主的权势,而是应该看清楚现在在圣上面前谁最为得宠。

    这两日卢希心中也在思量,李清和杨喧两方都是自己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得罪不起的,但是如果李清真要参加今年春闱的话,到时候肯定会得罪一方。

    卢希在府上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还是倾向于杨府。毕竟真要惹怒了杨府,杨钊在杨贵妃面前告自己一状,杨贵妃在圣上面前吹吹枕边风,自己这顶乌纱肯定是保不住了。

    而如果不取李清也有说法,科考上面的诗词文章、乃至后面要考的论议、对策、经义等的标准因人而异,这里面的门道很多,大可找出一些漏洞出来,不取李清就是。相比即便李清或者是长公主府有什么异议,也说不出什么。

    当然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李清根本就不参加这次的春闱。

    卢希下定决心,心中稍安。知贡举这个职位并不好做,每天都会有很多勋贵明里暗里的传达一些信息,自然是要卢希取中自己推荐的人选。

    其实,这时候几乎每年的科举取中的人里面,真正依靠自己才学被录取的人很少,更多的还是背后推荐人的作用,很多时候这科场也成了勋贵之间的名利争斗场。

    大唐行卷成风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所在。

    卢希见李隆基对李清的态度,心中暗道自己此前的考虑欠妥,依照李清在圣上面前得宠的局势,看来自己要再想想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哈哈,李侯年少就该轻狂些,不要学我们这些老臣显得死气沉沉。依照李侯的才华,真要参加春闱的话,如圣上所言,位列三甲应该不难。”

    李适之在旁边哈哈笑道。

    虽然跟李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对于李清的才华李适之还是很欣赏的。而《长安时报》的创办,使得李适之对李清更加高看一等。

    “借李相吉言,不过下官并没有参加春闱之意。”

    李清笑着说道。

    李适之奇道:

    “怎么,难道李侯没有跃龙门之望?”

    见李清如此说,旁边的诸位大臣同样心中好奇,李林甫望了李清一眼,不动声色,其余诸人都望向李清,而一旁的卢希却放下心来,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清年少才薄,除了在算学一道上有些自信之外,诸如进士、明经等科还是不要献丑的好。”

    李清笑着说道。

    “怎么?爱卿还对算学有所研究。”

    李隆基突然问道。

    “些许知道一些。”

    李清躬身谦虚答道。

    这时候一旁侍立的高力士笑着说:

    “禀圣上,老奴听说《长安时报》已经开始盈利,想来是李侯在运算上有独到之处,从而帮了大忙。”

    李隆基听高力士如此说,心中好奇,双臂放于龙案之上,往前倾了一下身子,好奇地说道:

    “是吗?爱卿快说来给朕听听。”

    “是。”李清忙答道,

    “微臣也有事情想禀明圣上。”

第241章 辩() 
李隆基的好奇,是在李清预料之中的,高力士在旁边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其实无形中帮李清打开了话题。

    李清暗中瞧了高力士一眼,不知道对方为何想着帮自己。说实话,历史上对高力士的评价还不错,李清对高力士的印象也很好,两人虽然没有见过几次面,但不多的数次来往中给对方的印象还算可以。

    在高力士眼中,这个贵为侯爵的长公主义子李清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性情沉稳低调,不似长安城那些权势之家的年轻子弟飞扬跋扈、无法无天。

    “《长安时报》能够盈利,是因为最近有一个新的盈利渠道,就是广告。《长安时报》专门辟出了两个版面,用来介绍长安城中的一些商家的货物、新开的酒肆、邸舍等,给长安百姓提供此类的信息,以方便百姓获取相关的消息。报纸对那些想把自家的货物推广给长安百姓的商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用在报馆的运转上面,维持报纸的正常运作……”

    宣政殿中,李清侃侃而谈,流畅而从容,对此像是已经胸有成竹。殿中诸人,李隆基、李林甫、李适之、高力士等人默默地看着,想着,对于广告这个新奇事物做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固然有人心中对此颇为赞叹,也有人并不以为然。

    李隆基听李清说完,笑着说道:

    “朕倒是没有想到李清竟然还有经商理财的头脑,看来刚才所说的对算学有些研究还是谦虚的说法。”

    李清拱手道:

    “广告一事并非微臣一人之计,报馆之中刘晏、王和之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报馆财政的顺利运行,两人是出了很大力的。”

    “这两人是何人?”李隆基问道。

    “回圣上的话,两人都是外地来京赶考的贡生,微臣偶然之间与他们相识,欣赏其才华,正巧两人因家世贫寒,于是把他们请过来帮着一起办《长安时报》。”

    “能有此想法,倒也是理财的人才。”

    李隆基赞道。

    “王和之二十许,刚来长安一两年,微臣也是因为《长安时报》刊登了一首他的诗词后才认识的。臣斗胆,刘晏此人,圣上之前应该是见过的。”

    李清接着说道。

    “哦?朕怎么没有印象?”李隆基疑惑道。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尤自嫌轻更着人。’刘晏幼时曾在圣上面前作此诗。”

    李清提醒道。

    李林甫见此,暗中皱眉,没想到李清竟然在圣上面前推荐起了人,正要阻止时,李隆基恍然笑道:

    “哦,是当年在朕面前作‘正’字的孩童。这……应该有二十年了吧。朕记得当时这刘晏才思学敏,被誉为神童的,难道现在还没有考中进士么?”

    “刘晏家道中落,耽误了科考,不曾考中。”

    李清说道。

    “这样想来,朕只知道他诗书才学不错,没想到对理财也精通。”李隆基看着李清说道:

    “待朕有空宣召他入宫,朕想看看当年的神童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李清躬身应了。

    李隆基想着李清刚才说所的广告一事,又想起朝廷也有自己的报纸《明报》,于是点点头,转头看向李林甫,迟疑地问道:

    “官报上面有没有可能也学一下《长安时报》的做法?”

    在李清述说《长安时报》盈利的时候,李林甫一直没有说话。

    《长安时报》上面的广告,李林甫也是关注的,毕竟每天一期的《长安时报》给官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明报》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五天一期,销量也平稳在三万份,而《长安时报》每期的销量是两万份,这样算下来,《长安时报》总的销量要远远超过《明报》。而在消息的及时性上,除了一些独家的涉及朝廷动向的新闻,《明报》的新闻及时性大打折扣。现在长安城的百姓提起报纸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长安时报》。

    官报每期的成本开销都在数千贯,以此类比,《长安时报》的花费更要数倍于《明报》。李林甫一开始也困惑李清如何支撑《长安时报》这样一个庞大的报馆的运作,派人调查之后才知道了广告的作用,李林甫虽然对《长安时报》有些看不上,但是也不得不佩服李清的商业头脑。

    此前《明报》报社也向李林甫提议过是不是也学李清开辟出专门的广告版块增加营收,李林甫深思熟虑后给否决掉了。

    《明报》是官报,代表的是朝廷,作为官方报纸的《明报》怎能够替商贾们进行宣传造势?

    虽然这时候的商业活动已经极为发达,长安城中很多世家也都有自己的商事产业,然而此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甚至于有些被人瞧不起。

    报纸上面的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却是这些商贾,《长安时报》对此可以不顾及,而官报却不能,而这也决定了《明报》不可能承接一些宣传商业信息的广告,李林甫对此也就作罢,这时候见李隆基问起,站起身来,躬身答道:

    “回圣上,微臣也了解过广告,广告是报纸对商家的物品信息或者某些商家的商事活动进行宣传,报馆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增加收入。微臣以为官报对此不可取,《明报》代表的是朝廷的尊严,怎能替商事这种低贱的行业做宣传,更何况,办报纸应该是士林之举,本应跟那些商贾划清界限,而不是流弊于那些商家一样总想着从中盈利。再说,如果谁出钱报纸就替谁说话,那以后报纸就会成为那些商人的传话筒,报纸岂不危矣。”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

    “李爱卿所虑也有道理,李清你怎么看?”

    “李相所说微臣却不以为然。”李清答道。

    “哦,说来听听?”李隆基说道。

    “微臣认为不管是官报或者民报都要有自己的独特性,能够坚持自己办报的原则,而不是受某人或者某些势力左右。广告只不过是帮助商家做宣传,让更过的人知道商家的货物,从而帮助商家赢得更多的商机和利润,而不是让商家干涉到报纸对新闻的报道。

    “因为广告,报纸才能盈利,只有当人们看到办报纸是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创办报纸,报纸才能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而不是衰落。

    “报纸不因为沾染了钱财而成为一种低贱的事物,同样人们不能因为养活一家老小从事商事而遭受百般非议。

    “商业活动不过是互通有无。蜀中的锦缎、江南的丝绸被商人运到长安,才有了长安城百姓身上的锦衣,南方的荔枝、西域的瓜果来到京城,人们才知道还有这种人间美味,衣食住行,无不与商业活动有关联。

    “报纸寻求利润而得以长存,才能更好的发挥报纸的作用,而不因为其商业性质而忧心忡忡。

    “官报代表着朝廷的权威,应该保持自己超然的地位。微臣是同意李相关于官报不能增设广告的提议的。”

    李清侃侃而谈,在前面对商业做了辩护,在座的诸位大臣还以为李清是支持官报增设广告的,没想到最后竟然来了一个转折,倒是让在场的人有些哭笑不得。

    商业自古就是一种贱业,从事商业的商人也是一种低贱的族群,这时候的人们普遍都这么认为。想要短时间之内转变人们的观念很困难,李清也没有想着一下就让在场的这些人对商业有一个大的改观,但是总要为报纸上面的广告做一个辩护,为报纸的发展留一份空间。

    “商人逐利,见报纸有利可图,也定会有人去做这种事情,既然朝廷不禁报纸,任由其发展好了。至于李相所担忧的报纸会为这些人所用,我倒觉得不用太过担心,有朝廷法令在此,触犯了唐律自然会受到惩处。如果真要有人有什么目的,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