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贞焕奇道:

    “小郎君也是信道之人不成?”

    “我家小郎君可是上清茅山派宗师玄静道长的师弟。”

    昆仑在旁边炫耀的插嘴道。

    在贞焕这些普通的信道之人心中,道门各派宗师都是高高在上,神秘异常的“神仙人物”。而作为上清茅山派宗师,李含光的名头自然极大。

    前些天李含光率众徒入京面圣,在长安城也是一件大事,街头巷尾的传言自然也不少。

    在一些虔诚的道门信徒心中,如果能够见到这些宗师一面,亲自聆听教诲,绝对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这些人比后世的所谓追星一族要坚定的多。

    即便不能见到这些道门宗师,如果谁认识宗师身边的教徒同样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贞焕听到昆仑说李清是玄静宗师的师弟,一时间激动不已,反应过来后连忙见礼:

    “贞焕参拜仙长。”

    李清连忙让过,笑着说道:

    “贞店主客气了。李某现在是常人身份,平常称呼就好。”

    李清并没有表示出自己侯爵的身份,不然这文渊斋的店家贞焕怕是会要大礼参拜了。

    “是,是。”

    贞焕连声说着,激动地双手相搓,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手中还拿着手稿。贞焕随即想起李清刚才的问话,连忙说道:

    “这本经卷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雕刻出来付印。”

    李清点点头,知道雕版印刷最花费时间,光前期的开工雕刻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中还不能有错误的地方,否则整版都要重新再来。

    整部手稿大约有十余万字,这中间有选纸、选墨、校对等等环节,按照正常的工序时间也要两、三个月。

    贞焕说的两个月时间也是在加快进度下的最好状况。

    “不知道整部手稿印制下来需要多少花费?”

    李清问道,雕版印刷的成本很高,这样一部手稿的话估计花费不少。

    “我怎么好向道长收钱,更何况这是道门中的经书。”

    贞焕说道。

    李清摆了下手:

    “虽然是道门经书,但也不能让贞店主做赔本的生意,这些钱财我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

    随后贞焕说了印制的大致花费,倒是比李清预料的要少一些。

    接下来,李清还是在贞焕的带领下去了后院观看了雕版印刷的整个过程。因为文渊斋还是主要经营文房四宝生意,所以印刷的规模并不大。后院里面有十余位负责雕版的老伙计,除此之外是数十负责付印等其它事宜的仆人。

    整个后院并不太忙碌。进进出出的这些人身上有一股颓废懒散的气息在,甚至于就连贞焕本人也没有什么激情在里面。

    从后院出来,李清看着前面店铺之中稀稀拉拉进店的人,扭头问道:

    “贞店主最近生意清淡不成?”

    “唉。”

    贞焕叹了口气,摇头说道,

    “不瞒郎君,最近小店生意确实清淡的很。文渊斋从家父开办以来几近二十余年,生意一直兴隆,没想到在我手中竟然要败落下去了。”

    “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本店卖的笔墨纸砚均是上品,远比东市其他店铺的品质要好,所以价格贵些。谁知道过来买这些的人还是嫌贵,一年下来也卖不出去多少,幸好还有印制书籍一项,勉强能混个温饱。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也只好把本店转让,到时候回归老家了。”

    贞焕叹息道。

    其实这倒是好理解。文渊斋的东西应该说走的是高端路线,不过长安城中那些文人书生,平日里手头并不宽裕,即便是买文房四宝也不会挑选这些贵重的购买。而能够用的起这么贵的笔墨纸砚的人往往有其他的途径购买这些东西,真正过来东市挑选的还是少数。

    文渊斋以前生意兴隆,估计应该是贞焕的父亲人脉广阔,有固定的销路。而到了贞焕手上,这些关系已经失去,而又不能重新拓开新的路径,于是生意变得越来越差。

    李清点点头,没有说话,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整个店铺。

    就在李清开始协助李含光整理道家典籍之时,看到官府的邸报,李清就有了买一家印书坊的打算,而印刷报纸就是李清的一个计划。

    舆论的作用在李清这位后世之人的心中自然清楚,这次道家想要传扬自己的教义、信仰,同样需要舆论的支持。

    其实在李清心中有着更为详细的计划在。

    这间文渊斋在东市里面应该算是比较大的店铺,雕版印刷的技术和工艺相对也比较完整,当然,李清自己也可以根据后世的经验对这些进行改进。

    如果店家有意出售的话,把这件店铺给买下来倒也可以。

    李清心中盘算着,这件店铺买下来估计也需要数千贯的钱财,而这些钱看来还是要从家里出了。

    李清自从到长安以来,一直住在李瑞那里,吃穿用度花费的都是家中的钱。虽然现在已经是侯爵,有了自己的俸禄,所谓的食邑却是虚封,所有的进项尽在俸禄一项,倒是并不太多。

    看来自己还不算是合格的穿越众,李清心中暗笑,以后还是要想着办法挣钱啊,穿越众也不容易的。

    “小郎君?仙长?……”

    贞焕看到李清在打量店铺,试探着打着招呼。

    “哦。”

    李清回头看向贞焕,笑着说道:

    “印制经书的事情就拜托贞店主了。”

    李清随后让昆仑留下一百贯钱,说是请贞焕先把最初的一卷印制出来看看效果,这些钱也算是预付的定金。后续的花费全部由李清负责了。

    出了文渊斋,李清并昆仑回侯府的路上,昆仑问道:

    “我听宗圣观的人说,他们也有印经书的作坊,小郎君为什么不把这些交给宗圣观的人去印?”

    李清笑了笑。

    位于长安的宗圣观的确有自己的印书坊,每年也会印刷道家的典籍。这次对于道藏的整理和梳理,所形成的新的经义还是由宗圣观负责印制。

    前些日,李含光和诸位宗师关于阐述道家起源和信仰的经书就已经交给了宗圣观,而这次的手稿却是李清提议由外面的印书坊承印。

    这部手稿本来就是要在市面上流传的,李清希望民间的这些印书坊能够参与进去,若是有利可图,这些印书坊定然会大量印刷,这样也算是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

    李清笑着说道:

    “交给宗圣观不知道又会到什么时候才能印好,还是我们自己来做比较好。”

    李清望着昆仑,突然想到什么,笑着问道:

    “昆仑,你说,本郎君应该怎样才能有钱呢?”

    “啊!”

第203章 迈向大商人的第一步() 
对于如何挣钱,李清也没有太好的方法,作为后世之人,李清三十年的经历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真正接触到如何赚钱的营生还是很少。当然并不是说李清就没有能力去挣钱,主要的还是前世之中专注与自己研究的学问而没有去过多接触商业上的东西。

    这时候的唐朝,士、农、工、商,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赚取钱财的机会。李清现在贵为侯爵,要是想有钱,会有大把的人上门送过来,但是这种并不是正经的途径,李清也不屑于用这样的手段和方法。

    除此之外便是农、工、商。

    这时候的世家或是皇室贵族依旧还是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财富来源,有些皇族或者世家名下土地之多令人咂舌,而这些土地和依附于土地的人们正是财富最大的创造者。作为侯爵的李清并没有自己的封地,李家是商贾之家,虽然这些年也有意识的购买了些土地,然而相对来说土地的产出还是比不上经商的收入。

    工业的话更是妄谈,这时候所谓的工业甚至于连雏形还没有形成,如果真要算的话最多也是一些小的手工作坊,当然这些手工作坊在长安这样的大都市里面还是相对比较多的。

    对于李清来说能够获取大量钱财的便只身下商业一道了。

    随着开元天宝年商业的发展,商业已经具备了很大的规模,西域胡商过来,大唐商人去往,做为丝绸之路的起始地,长安汇聚了无数的商贾。那些大的世家勋贵基本上也都有自己的商事,家中从事商业的子弟很多,无数的奴仆为此奔波,为家族赚取着不菲的财富,而李家只是诸多商贾之中并不显眼的一家而已。

    回到侯府,李清走到前堂时,李仁济和李瑞正坐在那里商量什么事情,两人看见李清过来,李瑞打了声招呼:

    “二郎回来了。”

    李清点点头,上前给李仁济见了礼,坐在了旁边,想听听两人说些什么事情。

    自从李清被封为侯爵之后,李仁济和李瑞对该如何对待李清有些犯难。说实话,李仁济和李瑞都是普通平民,跟封侯的李清在身份上有着天差地别,这时候的人对等级制度又根深蒂固,即便跟李清是父子、兄弟关系,因为身份的差别还是让李仁济和李瑞有些为难。

    说实话,因为李清在王屋山学艺十年,与李仁济和李瑞的关系还是有些生疏,所以李仁济和李瑞等人对待李清的态度有所迟疑也是可以想象的。

    李清及时发现了家里人对待自己态度的转变,笑着劝说过了李仁济和李瑞并家中丫鬟奴仆,一切照旧。

    随着日子长久,家里人发现李清还是原来的李清,在仆人眼中小郎君还是原先的小郎君,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侯爵。

    整个侯府之中还是以李仁济这位家长为尊,李瑞依旧负责家里生意场上的事情,而李清也还是李家那个和蔼可亲、自然平和的小郎君,家中的大小事情李清并不多过问。

    李仁济和李瑞说的是家中布行的事情。

    “最近又从蜀中新进了一批锦缎,不过给我们提供货物的蜀中刘家因为家中变故,以后怕是货源方面不能保证。”

    李瑞轻声说道。

    李仁济点点头,看了一眼李清,随后说道:

    “自从清儿被封侯爵,家中布行的生意变得好了很多。货源方面还是要抓紧,不然到时候无货可卖,就被动了。你没有去王家问一下他们的货源,不行的话从他们那里调一批绸缎过来。”

    李清被封侯爵之后,李家在长安西市的布行因为有着侯府的背景,很多此前有过生意往来的变得更加密切,即便之前没有打过交道的也前来商议生意上的事情。

    “去问过了。王家情况跟我们差不多,生意也变得好了不少,他们那里也没有多余的货源。”

    李瑞有些犯难的说道。

    李仁济叹息道:

    “蜀中的货源大都还是控制在张氏布行手中,虽然张家前段时间受了些影响,但是对蜀中的货源控制的越发紧了。”

    “来年开春之后,孩儿想去往江南一带看看,这些年从那里过来的丝绸锦缎质量也不错,销量甚至比蜀中的还要好。”

    李瑞看着李仁济,提议道。

    “也好,家中是应该拓展一下货源了。我这次从蜀中出来,以后估计很少回去了,我们家在那里的作坊都已经卖掉,以后还要另外想办法。”

    李仁济赞同道,摆了下手,接着说,

    “这些天就多进些麻布,虽然利润少,但生意总还是要做。”

    坐在一旁的李清听到两人对答,心中突然一动,问李仁济道:

    “家中除了绸缎和麻布,没有经营其他布料吗?”

    李瑞接口道:

    “蜀锦利润较高,家中以前在蜀中有作坊和货源,一直经营这些,而麻布是因为销量比较大。除了这些,还有零星的其他布料,不过都不是主要的。”

    “我在市面上好像见过棉布,家中可曾经营棉布生意?”

    李清问道。

    “棉布?白叠布吧。这些布料市场上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从西域来的胡商捎带一些,京城之中好像也只有张家经营,不过数量太少,制作不易,利润相对来说很小,基本上很少有商家贩卖这种布料。”

    李瑞皱眉想了下,才答道。

    “制作白叠布的棉花只有大唐西域和岭南一带种植,因为种植数量太少,工艺太复杂繁琐,虽然价格很高,但成本也高,基本上不可能大量生产,所以很少有人涉足这种布料的生意。”

    李仁济在一旁接着说道。

    “家里可以做些棉布生意的。”

    李清望着李仁济和李瑞,轻声说道。

    李仁济和李瑞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清,不知道李清为什么突然说出这种话。

    虽然李清从小聪慧,但也只是表现在诗书才情上,两人并不认为李清对这些商业上的事情也懂,听到李清的话,李仁济和李瑞笑了笑,看成李清不了解商事而随便提出的建议了。

    李瑞笑着说道:

    “二郎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我们家从来没有经营过这种布料,且不说制作白叠布的棉花本来就少,中原地区基本没有人种植,就只把棉绒里面的籽给剥掉就需要花大工夫,一个人一天剥不了多少,效率太低。更何况后续还要弹棉花,纺成棉线,再织成棉布。这些工艺我们都没有。”

    李仁济也在旁边点头称是。

    “我倒是对棉布的制作工艺略知一二。”

    李清轻声说道。

    说实话,李清对棉布的制作过程也只知道个大概,这还是拜前世所赐。

    以前小时候,家里经常种植棉花,闲时纺棉线,织棉布。还是小孩子的李清就成天的跟在母亲后面看这些,对此倒是有着清晰的印象,对棉布的整个制作过程算是了解。

    当时都是纯手工,制作工艺也不是太过复杂,想来如果放到现在也应该能够使用。

    李仁济和李瑞听到李清的话,眼睛一亮。棉布相对于丝绸锦缎、麻布等布料来说,好处不用多说,若是能够知道制作的工艺,未必没有经营的可能。

    李仁济和李瑞心中热切,不过想到中间的难度,又冷静下来,李仁济皱眉问道:

    “你是从那里弄到的制作工艺?”

    “哦……”

    李清顿了下,总不能说是后世带过来的,

    “我也是无意间从一位岭南过来的人那里知道的。觉得有些用处,就留意了下。”

    李清托词道。

    “哪里会那么容易,之前我也打听过张氏布行关于白叠布的制作工艺,虽然并不十分清楚,不过工艺之繁琐,效率之低下实在是没有必要去做这种事情。”

    李瑞在旁边反对道。

    “我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和工艺呢?”

    李清看着李瑞,笑着说道。

    “若是有更简便的方法制作这种布料,那简直是一本万利。”

    李瑞说出这话来,连自己也吓了一跳。现在市面棉布不多见,但是价钱很高,如何能够用更简便易行的工艺制作棉布,大大降低制作成本的话,无异于是一本万利,说不定比丝绸锦缎的利润还要高。

    “二郎快把你知道的跟父亲和我讲一下。”

    李瑞有些兴奋的催促,如果棉布真能制作成功的话,家中的生意绝对会一飞冲天,说不定不久就会成为长安城最大的布商。

    李仁济看到李瑞的模样,笑着说道:

    “忙什么,既然二郎知道,难不成还能跑了去。二郎刚从外面回来,还是先好好休息一下,这件事情日后再说。”

    李瑞有些讪讪,随后笑着说道:

    “倒是我有些着急了。”

    “无妨。”

    李清笑着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