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通三统”,即王权没有永恒,历史是演进的。
不过公羊一脉让人诟病的,那就是讖纬之说,他们把什么天灾人祸都往政治上靠,发扬了微言大义的精神!
把整个社会往神权这个方面带,他们认为皇权需要紧箍咒,需要神的赐福!讖纬之说乃是公羊最大的软肋。
不过公羊一脉,被姬长安允许存在的最大的原因,其实和他们主要的思想无关,而是姬长安十分的欣赏公羊的大复仇思想。
“大复仇”这一思想在《春秋》中就有阐述,其“大”是张大、推崇之意,并在董仲舒等公羊学的推动下发展至极。
“复仇”是对非正义侵害自己亲属的人所进行的回应,是对自己心理的一种安抚和解脱。
认为讨栽君之贼、为父报仇都是作臣、子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关系到其是否能称为臣或子,而且是忠君、孝父的体现。
《公羊传》所记载的复仇对象不仅指一般的个人,而且指国君。
按照《公羊传》的理论,国和君是一体的,又与个人复仇有所不同。
国君可以复百世之仇,而个人复仇,仅止于仇者之身,而不及仇者之子孙。
这是一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也是一种血族复仇想宗族复仇的转变。
孔子的思想集中在“礼”和“仁”上,“正名”是“礼”的核心。
看似与孔子主要思想相背离的“大复仇”思想却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复仇,非子也;不讨贼,非臣也。”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强调的“正名”思想,正是作为君臣父子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规范。
而“大复仇”所强调的同样是作为君臣父子的责任和义务,只是尽职的角度和内容有所不同。
孔子所谓的“仁”是一种有等级的仁爱,并不是对所有人的绝对一致的亲爱思想。
在孔子的仁爱思想中,呈现着“父母、兄弟、朋友、族人等”差序等级观念,我们首先仁爱的是自己的父母,当然在家长制的专权统治下,君和父有着同等的地位,甚至地位更高。
“大复仇”对父母之仇、君主之仇的强调可以理解为遵从了仁爱的思想,为父母、君主复仇正式对他们的仁爱,对他们灵魂的慰藉。
二、复仇对象对引导民众复仇情绪启示
为君主复仇对于解释战争的正义性和维持士兵的精神力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君主复仇所内含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地位和荣誉等思想可以为大唐的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的。
复仇是对自己心理的解脱和安慰,复仇的出发点是人们的情感。
因此,一味地禁止复仇并不能解决复仇主义扩张的问题,对于复仇行为的规范应该从情感上进行有效的疏导。
skbshge
第289章 百家思想(一)()
《公羊传》所宣扬的复仇是有复仇之道的。
《公羊传?定公四年》说:“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复仇不除害。朋友相卫,而不相边,古之道也。”这是对父子复仇、朋友复仇的规定。
可惜的是这个有无冤屈的标准在《公羊传》中并未明确指出。
另外,指向个人的复仇仅止于施害者本人而不涉及其子孙后代和其他亲属,这样就避免了世世相报和复仇泛化。
姬长安对于这种思想,是喜闻乐见的,也是因为如此,姬长安才能容忍公羊学派的其他思想,不然以姬长安的性格,光凭天子一爵那一点,不杀了他们都算发善心了,怎么可能请他们来!
除了儒家,还是有人想去其他学派的,比如墨家。
不过墨家,其实是为普通天子所不容的。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从这些表面上看,也不一定完全为帝王所不容,譬如说节用和节葬,有些帝王和君主还是比较节省的,并不一定非要主张铺张浪费。
至于尚贤、兼爱、非攻,有些观点甚至是深获帝王所赞许的。
那么什么主张使中国历代的统治者行动一致地摈弃了墨家学说?
什么思想使帝王统治者感到了最大的威胁?
那就是墨家的“选天子”思想。
在“尚同”篇里,墨子反复强调了“选天子”及地方长官的思想。
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可以说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早已有之,墨家学派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墨子》一书中不仅提出了“选天子”主张,也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选拔各级政府官员的思想。
“尚同下”篇里这样说到:
“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诸侯、卿之宰、乡长家君,非特富贵游佚而择之也,将使助治乱刑政也。故古者建国设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师长,此非欲用悦也,惟辩而使助治天明也。”
在这里,墨子选天子及各级官员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袭的体制,与当时的封建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如果听任墨家这种思想在社会上传播普及,那么一旦被社会大众所掌握,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地位便岌岌可危,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便可能在中国产生。
在这种致命的威胁之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
所以在秦国,墨家,被黑冰台以及大秦帝国军人疯狂捕杀,姬长安趁此机会,命令易水寒救下了一部分愿意放弃尚同思想的墨家子弟。
也是幸好,大秦帝国对于墨家迫害实在是过于厉害,不然的话,以墨家那些死脑筋,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想法。
除了墨家,法家也是很吸引人的,商鞅的思想主张。
商鞅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他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
商鞅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曾说:“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商鞅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商鞅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法律者“以吏为师”。
并将以前的秦法改为律,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
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不赦不宥。主张凡是有罪者皆应受罚。鼓励告奸。并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商鞅颁布法令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还有韩非子,依法治国之主张,大秦帝国如此强盛,韩非子和商鞅的思想,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主张,都是强国强军之举,因此在大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思想下,自然是有市场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法家,像法家那么激进,有些人,对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比较感兴趣。前面写错了,没有杨朱,只有黄老,抱歉
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这些主张,很是能迎合一些人的想法,因此,并不需要担心生源。
至于其他的,比如阴阳家,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是很受欢迎的。
阴阳家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皱衍干的)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
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还有科学价值。
可以说,阴阳家和儒家,有着一定的亲密关系,因此大唐的儒生,自然也会考虑进入阴阳家学院。
skbshge
第290章 百家思想(二)()
百家思想篇,建议赠币订阅除却阴阳家以外,纵横家,仿佛一剂毒药一般,深深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纵横家们采用分化、利用、联合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目的。
他们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师,其超人的思维、智谋、策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苏秦出身贫寒,家中以桑板为门,圈树枝条为门枢;张仪身为魏国贵族后裔,但家境比庶民还穷困;范雎更是家贫如洗,小小年纪就得自谋生路。
但就是这样一批贫寒之士,凭其对时局的洞察和雄辩之才,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苏秦曾挂六国相印,风头无两,并完成两次大合纵。
在当时,有“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盛,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战国策》)”的盛况,苏秦的辩才,更是达到了“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战国策》)”的境况。
张仪破坏齐楚联盟,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凭一己之力游说韩、齐、赵、燕,破纵连横,使秦国实现了最初的连横蓝图,为其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张仪的辩才达到了随心所欲,无往不利的境界,即使在仇敌要捕杀他时,他也并不惧怕,反而欣然前往,并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时人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以天下为棋盘,帝王为棋子,合众横强,阴阳开阖,万物纵横!
此时,正逢大争之世,这个比战国还要精彩绝伦的舞台,正在等待纵横家的登场,因此,许许多多眼光绝伦之士,纷纷投入了纵横家的怀抱。
除却纵横家以外,兵家,也是被所有人注目的一个学派。
兵家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兵家管理思想是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方面的理性认识的总和。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
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关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
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以众击寡”,“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等等。
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后世科学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兵家二圣的传承,可以说,但凡对建立军功有渴望的人,绝对是垂涎欲滴。
哪怕是李靖,薛仁贵等天下闻名的老将,对于他们二位的传承,也是想窥探一二的。
至于和兵家紧密相关的医家,则是吸引了天下医者的目光。
医家,自然是悬壶济世,救人医病,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扁鹊的医书以及各种各样,并不流传于世的医书。
姬长安已经征发天下名医主要是孙思邈,建立医家学院,以大批量的培养医师。
对于帝国来说,医生是很重要的,战争一起,就需要大量的医生,所以姬长安也是再为未来布局,毕竟一个活下来的老兵,比一个初上战场的新兵强多了。
不过光有医生还不行,还得有草药,于是乎,农家,便派上了用场。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该流派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战国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15年之间,与孟子是同时代人。
他的事迹和主张见于《孟子·滕文公上》。
他依托远古神农氏之言来宣传他的主张,是战国时代农家的代表人物。
从孟子骂他是“南蛮甹ué音决舌之人”,和“自楚之滕”看,他是楚国人。
有人认为《吕氏春秋·当染篇》所说的墨子的再传弟子许犯就是许行,但也有人认为此说并无确据。
《汉书·艺文志》有《神农》二十篇,是农家的著作,可惜早已失传。
农家的材料还见于《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同书《爱类》篇和《淮南子·齐俗训》也有部分材料。
战国时期农家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由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土崩瓦解,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尚未巩固,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代表各阶级利益的学派和学说十分活跃。
反映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学说,在当时有其存在和活跃的条件。
剥削阶级的思想不能代表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被剥削阶级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自己的思想理论。
恩格斯指出:“虽然总的说来,市民等级在和贵族斗争时有权认为自己同时代表当时的各个劳动阶级的利益,但是在每一个大的资产阶级运动中,都爆发过作为现代无产阶级的多少发展了的先驱者的那个阶级的独立运动”。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分析战国时代各阶级的思想派别,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长篇论述许行,是因为,许行的思想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心声
skbshge
第291章 百家思想(三)()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把自己说成是代表一切人利益的,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