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袁公路-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谦还真把袁术的另外一支军队给忘了,数十日来,每日昏沉,那股楚军的动向很久就没了信息,要是今日陈珪不提出来,陶谦还想不到。

    “罢了罢了!你们且先下去做好防御准备吧!糜别驾你留下”无力的让其余人都回去,陶谦唯独留下了糜竺。

    见其他人离开了,陶谦这才开口道:“子仲!刘使君的支援什么时候能到?”

    “禀使君,受管亥之阻,刘将军的支援或许要等上一段时间了。”糜竺不敢打包票,那管亥军力不弱,又据有坚城,想要战胜,难度很高,谁也不知道刘备什么时候能击败管亥所部,挥兵南下。

    “受黄巾所阻?罢了,你下去吧!”想到如今唯一的希望都被掐断,连糜竺这个刘备放在徐州的眼线都不知道刘备军的状况,那估计指望他们也是不行了。

    望着糜竺远去的背影,陶谦,默默叹了口气。

    要是情况真如陈珪所述一般,文聘不过是作为先锋部队到郯城城外进行压迫,最后的主力30000人已经快要到达郯城,死守郯城定然撑不了多久,迟早都会有被攻破的一日。

    想了想自己的身体情况,陶谦让外面服侍的侍女进来,让她去拿笔墨前来。

    这几日陶谦觉得自己的身子越来越好了,但他很清楚,这一切不过是他的错觉而已,一切都是回光返照的结果。由此一来,他的身子熬不了多久,随时都会驾鹤西去。

    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陶谦死了,那整个徐州的去留情况没有定论的话,瞬间便会分崩离析。他的家人以后便没了依靠,会成为这个乱世上的无根浮萍,处境堪忧。

    现在陶谦已经没了当初挑挑拣拣的心思,也没了死后对名声的顾虑,他现在想的不外乎是为自己的后代找一个依靠,从而可以让他们平平安安渡过一生。

    投靠袁术陶谦都想过了,但袁术兵强马壮,手下能人济济,以陶商兄弟二人的能力,去投靠他,必然会泯然众人,愧对陶家先祖,这不是一条好的退路。

    刘备乃是新起的势力,兵力不强,手下人才也不多,但依靠着公孙瓒的庇护,短时间里还没有覆灭的危险,陶商兄弟能得他的庇护,极有可能慢慢的巩固自己的地位,得一席之地,也算是为陶家留了根。

    加陶谦与刘备有旧,一起协力合作过,若是他留下遗书,推举刘备为徐州牧,那么等陶商、陶应逃到刘备治下之后,刘备怎么说也会给他一点面子,好生照顾他的家人。

    想明白之后,陶谦开始书写起自己的遗书,以防哪天发生意外,一切都来不及补救。

    陶谦的心思无人知晓。陈登父子回到家中之后,相互一商量,都认为陶谦已经油尽灯枯,觉得开门夺城之事不宜拖延,以免陶谦死后,城内局势大变,不受他们控制。

    定下了策略,陈登当即出了家门,打着巡查城防的幌子,到了城西寻找与他相熟的城门将校。

    郯城情况危急,很多军卒为了保命,都与城内各大家族有所来往,那城西防守的人中,就有与陈家关系非浅的人在。

    到了城西,陈登便寻来了与陈家相交官职最大的一个人,然后与他相谈城防事宜。转到无人的角落,陈登将早先写好的密信递给了那校尉,然后快步离开。

    对于投靠自己的人,陈登很有信心。如今正值人心思变的时候,能有一个机会摆脱身死的命运,这些人高兴都来不及,更别说会去告密。

    就算他们告密,以一封完全没有标注任何名讳的书信,断然不会让人相信,陈登反而可以利用这封密信,反诬其身,让告密之人自讨苦吃。

    果然如陈登所料,那校尉看完密信之后,并未有任何异常,他不动声色的联系了自己的部队,整日在城门处徘徊,看起来和以前没什么两样。

    194年1月1,徐州从事陈登联络郯城东门校尉郑阳,趁夜打开郯城大门,引城外楚军马军入城。当夜,郯城被破,陶谦病逝,徐州别驾糜竺、陶氏兄弟不知所踪,兵曹曹豹投降。郯城这个徐州的治所落于楚军之手。

第262章 管亥南迁(一)() 
徐州城被攻破的消息传播速度极快,不过一天时间就传到了北方管亥的控制区内。

    看着眼前的传令轻骑,关羽怒发冲冠,一把将手中的丝帛甩在了地上。

    “速去传三将军与沮军师前来!”呼喝那颤颤兢兢的士卒退下,关羽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郯城被楚军攻破,这对刘备军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本来刘备的要求就是夺取郯城,稳住徐州上层,好徐徐图之。可现在陶谦已经死了,徐州上层之中的陈家父子与曹豹都投靠了袁术,而作为直系亲属的陶商、陶应二人不知所踪,连糜竺的影子都没了,还谈什么连陶抗袁。

    等了一会儿,张飞与沮授便从帐外联袂而入。二人看着帐内关羽不慎打翻的案几,脸上都有奇色。

    “二哥你这是?”张飞知道关羽不是一个轻易会动气的人,看到关羽本身就红的脸因怒气蓬勃显得更加红了,于是问道。

    “郯城被破,陶谦身亡,你说我能不生气?”见问话的是张飞,关羽收敛了自己的脾气,沉重的说了一句话。

    “什么?郯城被破,陶谦死了?那……我们……”作为此次出兵的主要目的,救援郯城已经失败,张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支吾几声,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敢问二将军,郯城是怎么破的?糜竺的人呢?可有陶谦后人逃出?”听到关羽的话,沮授也很震惊,不过先前他就想过会有这种可能,有腹稿在身,也不慌乱。

    “那徐州陈登父子二人投靠了袁术,半夜打开了郯城城门。至于糜竺,我现在也不知道他的位置,陶谦的两个儿子不见了!”关羽耐着性子回答完,盯着沮授默不作声。

    “原来如此,是陈登父子投敌所致!既然糜竺逃走了,陶谦的两个儿子又不知所踪,那么我想,他们一定是和糜竺在一起,逃出了城。”沮授略一思考,便肯定的说道。

    “有什么根据吗?”沮授对他的话很肯定,但关羽却是不信。兵慌马乱的,又是被突然袭击,想要逃走,很难。

    “糜竺的糜家作为徐州有名的大家族,肯定有自己的渠道逃跑,这是世家豪族的惯例。那文聘的军队不过数千,步卒极少,马军搜索城池空间极小,要逃出城池,还是很容易的。糜竺亲厚刘使君众人皆知,所以他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投敌,我料想他是带着陶谦之孙逃出了城,现在定然在往北方赶。”沮授解释了一下,忽然顿住。

    “二将军,速去派人搜寻他们!他们慌乱出城,带的人定然不多,如今郯城以北是黄巾控制区域,混乱无比,一个不好,他们就会出事的!”想到糜竺等人若真个北上了,那无人接应的话,遇到黄巾糜竺他们就死定了。

    被沮授这么一说,关羽也回过了神,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关羽不敢赌,立刻传令,分出了3000的军卒分散南下,搜寻糜竺等人。

    等关羽做好安排,沮授接着道:“二将军,如今郯城告破,我等出兵救援已然失败,楚军掌徐州,对我军不利。加上那陈登、曹豹已经投靠袁术,必然会宣扬徐州已纳入袁术治下,我们需要应对。”

    “请二将军下令,让士卒宣扬,陶谦手书,推举刘使君为徐州牧,广传徐州。”说到这里沮授停了一下,似有所思。

    “陶谦颇得徐州民心,最近并阳、临沂一地爆发瘟疫,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出多远。既然是楚军攻破郯城使得陶谦身亡,那我们为何不说楚军击陶谦,致其身死,上天不忍仁德之人遭此厄运,特将下瘟疫以示惩处,从而损耗楚军在徐州的民心,增大他们夺取徐州、控制徐州的难度,为我等争取时间呢?”

    说完之后,关羽若有所思,沮授心中暗笑不已。先前故意传播瘟疫一事做得虽然隐秘,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有人推测出来,是刘备军搞的鬼,这会给刘备军和沮授最为致命的一击。

    只要将瘟疫的发生联系到陶谦身死上,众口铄金之下,别人即便怀疑是刘备军搞的鬼,也没办法推翻先前的传言,如此一来,沮授就可从这件事中脱身了。

    “好!败其民心,那楚军必然要耗费大量的力量在稳固民心身上,北上威胁青州也就会推迟很久。既然沮军师提到了瘟疫,那我看不如……”关羽听了沮授的话非常开心,很认同他的观点。

    听到沮授说起瘟疫,关羽情不自禁想到了最近并阳每日驱赶出城的沾染瘟疫的人,这些人染病之后,大多倒毙在城外。沮授所言是楚军杀死了陶谦使得天降瘟疫,那若徐州瘟疫只在刘备军攻打的地方流传岂不是使得流言不攻自破?

    想到这些,关羽就想说出欲将染病的黄巾驱赶到南方地区,引起瘟疫的大规模扩散,如此一来,便坐实了流言。不过使用瘟疫这种天灾害人,着实有伤天和,关羽还是没有明说,准备私底下去操作。

    沮授三人商议了半个时辰之后,议定计略,当下分散开,开始布置起来。

    接到陶谦身死消息后,除了刘备军有了动作,在并阳的臧霸也没有闲着。

    自从并阳出现瘟疫感染之后,管亥一直在头疼该怎么办,但瘟疫乃是天灾,无色无味,传播的速度极为迅猛。即使管亥已经按照以前扬州发布的治瘟之法做了,但收效还是不大。

    特别是最近,在并阳的井里发现了死人的尸首,让管亥觉得,并阳乃至临沂的瘟疫都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有人在推波助澜。

    不然以管亥迅速的动作,这瘟疫不仅没有控制住,反而越穿越快,着实让人想不透。至于怀疑是谁在私底下动手脚,管亥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刘备军。

    现在并阳瘟疫肆虐,城内百姓和黄巾士卒各个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最令管亥担心的是下面有人在鼓动士卒们开城逃离这个魔窟,很多士卒对此意动。

    陶谦身死,南方被袁术所占。管亥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感觉很惊恐,随后一想,却豁然开朗起来。

    先前的惊恐是因为袁术的实力强大。整个大汉,如今实力最强的诸侯只有三个,一个是北方的公孙瓒,一个是长安的西凉军,另外一个就是南方的袁术。这三方每一个都有十数万军队,而这些人中,公认综合实力最高的同样是袁术。

    以前的陶谦在管亥看来威胁并不大,但袁术到了他的旁边,那就不是有威胁的问题了,而是该如何避免与袁术军交战的问题。

    想到其实与袁术军不必兵戎相见,这就是管亥不再担心这件事情的原因。袁术其人,在河南起家,当年黄巾之乱立下赫赫威名,但同时袁术为人仁慈,对黄巾采取怀柔的手段,不断招抚、安置,如今袁术军中有很多人都是黄巾出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何义此人。

    并阳发生大疫,如此下去,要不了多久,整个城池的人都会崩溃,死守并阳、临沂已经不可能。南下逃跑,又有楚军精锐在那里,是死路一条。

    分析形势之后,管亥认为,现在的情况最好的莫过于投靠袁术。只要投靠了袁术,黄巾即可南下求得活路。

    想通了关节,管亥立刻手书了一封投诚信,出了门让守在外面的士卒带着出城南下,前去郯城,呈递给文聘。

第263章 管亥南迁(二)() 
听到侍卫通报,城外有一管亥的使者前来,文聘很好奇。对于管亥的目的,文聘猜测他是欲与楚军罢战,好抵御刘备,当然对另外一个几率颇小的可能,文聘也有点期盼。

    不过这管亥新取了阙宣的地盘,正是实力强大的时候,突然来投靠楚军,有些不大可能。

    管亥的实力很强,文聘不得不重视他,没有摆什么架子,让人去将那使者带进城,面见他。

    等了一炷香的时间,文聘见到了管亥的所谓使者——一个衣衫褴褛的士卒。这人年约弱冠,消瘦而精悍,一看就是个机灵人。那使者见了文聘,也不行礼,只是好奇的偷偷打量着文聘。

    料想这人定然是管亥从乡下拐的壮年,不知礼数,文聘没有怪罪。黄巾中的人多是农民出身,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又眼界狭窄,若是出了一个侃侃而谈的人,文聘倒要惊奇了。

    “说吧!管亥找我什么事情?”见那使者半天不说话,文聘没了耐心,直接问他。

    “渠帅要我给将军一封信!”那人听了文聘问话,注意力从房间摆设上收了回来,从怀中掏出一卷麻布包裹的东西,双手拿着伸到了文聘面前。

    “就这东西?没有其他的了?”文聘一看那麻布上到处都是汗渍,要是书信写于麻布上,岂不是已经污了?这管亥如此轻慢楚军,文聘脸色微变。

    “就是这个!没有其他的了!”

    “好吧!你且下去休息,钱信,给我安排好这位使者。”文聘抓过麻布,向外喊了一声,然后将麻布放到了手边的桌上。

    等那使者被带了下去,房内没了人,文聘才慢慢将麻布打开。这麻布裹了有个数层,最里头有一卷丝帛。

    知道丝帛才是信件,文聘脸色稍缓,慢慢打开了帛书。这帛书上的字迹还算工整,用词也比较准确,让文聘很容易就看明白了。看完整卷丝帛,文聘被震惊的无以复加,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这管亥在信中夸赞了袁术的仁义德行之后,表明他欲投靠楚军,不过有一个条件。那并阳、临沂爆发大疫,黄巾多有传染。他想让楚军接纳那些受感染的人,然后尽力治好他们。

    “管亥欲南投我军,可从其信中所言,那并阳、临沂的疫情恐怕比管亥信中所述还要严重,不然取得诺大地盘,拥兵数万的管亥怎么会如此轻易的就放弃到手的权势?”稍微一想,文聘就发现了管亥信中的不详之处。

    并阳、临沂二地爆发瘟疫文聘有所耳闻,也听到过管亥把受感染的人驱赶出了城,按理说两个地方的形势应当被控制住了才对。

    管亥的投降条件是治疫,这让文聘非常难以抉择。瘟疫这种东西,谁敢确定自己会治?楚地发生瘟疫不扩散,都是因为袁术特意下令的隔离之法所致。一经发现传染源头,立刻隔离处理。

    隔离处理之后不会复原的疫病立刻屠杀掉受感染的畜群与人群,用大火焚烧,这样才能将不稳定的瘟疫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如今并阳、临沂二城爆发瘟疫,范围太大,文聘预计,少说得有上万人遭受感染。不然管亥不会这么焦急,不谈任何条件的投靠。

    无法抉择之下,文聘只得写了封信,并管亥的文书,发送到南方王府,请求袁术定夺。

    两日后,文聘的文书传达到袁术手中,细细看了两封信,袁术也不知道该不该答应下来。

    若是按照一般的情况处理,只要将黄巾整体隔离起来,把受感染不行的人坑杀掉,那黄巾中的疫病自可解去。这是最安全,也是速度最快的办法。

    但管亥的要求定然不是这个,要是用这个方法,管亥自己都能办到,不需把它作为一个条件。管亥要求楚军尽力对受感染的士卒进行救治,定是要楚军用正常的医疗手段对受疫病的人员进行救治。

    虽然管亥的条件有些苛刻,不过袁术也想得通。那并阳、临沂受传染的人一定不少,若真个按照坑杀之法来做的话,管亥还没行动就要身首异处。也许他投靠南方袁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几年,扬州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