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子风华正茂前途无量,难得他没有以势压人,日后需要帮衬的地方委实少不了。

    接下来几天,陆陆续续有将领跟秦浩明说愿意足额足饷,多为前段时间一起战斗的将领。

    例如杨国柱、虎大威、张松荣等,至于今后的岳丈大人戚纲,更是当晚就决定支持。

    当然,人心各异,置之不理或者尚在观望者也不乏其人。

    不过,于秦浩明而言,已经无关紧要矣。

    团结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历来是上位者分化瓦解的不二策略,最怕的就是铁桶一片,那才无可奈何!

    秦浩明远没有口头说得那么大度,什么不强求,那是故作姿态而已。

    毕竟宣府镇将士不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无法做到如臂使指,方才出此下策。

    吃空饷是大明的毒瘤,他没能力也无法做到在大明全境内割除。

    可他管控范围内或者今后自己建立的军队内,却是绝对不能容忍此类现象存在。

    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可吃空饷绝对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克扣军饷屡见不鲜,不堪重负的士兵比比皆是,使得军户的大量逃亡变得司空见惯。

    从嘉靖年间开始,军户的逃亡率已经高得吓人,大量卫所形同虚设,有的卫所竟然只剩下几个人。

    就连滨海前线的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卫所都只剩下百分三十的兵员。

    等朝廷真要用兵开战时,满以为是百万雄狮,其实早就被军官们掏空。

    更要命的是,因为太平已久,将领和士兵的素质都差得惊人。

    有的世袭将领连马匹都不会骑,连旗帜都弄不清楚,平时和同僚喝喝酒、吹吹牛就算是尽职。

    而士兵更是战斗力低下,忙于屯田,乐于领饷,就是不会打仗,上阵后一触即溃。

    而在秦浩明看来,最主要莫过于人心分崩离析。

    文武百官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

    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

    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可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明末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

    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

    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故而,秦浩明决定发挥自己赚钱的优势,先帮助卢象升解决宣府边镇的问题,他日说不定是自己的强援。

    崇祯十二年三月,锦衣卫、东厂和吏部通过数月间的努力,除了走脱范家长子范毓滨不知所向之外,余者皆全部抓获。

    三家三代内合计直系亲属有五百六十余人,罚没所得折银七百五十万两。

    崇祯乐得合不拢嘴,在朔望日临朝的时候,非常大方的把此次建奴寇边的有功将士赏银一律结清。

    天雄军将士按朝廷首级计算,斩首一万六千余,加上有建奴亲王阿巴泰和岳托首级,共得银一百二十万。

    不过伤残将士抚恤金不足,阵亡和受伤的将士有八千余人,却只有区区十万银两,分摊到人头只有近十两,明显不足。

    这还是在三家晋商抄家后,崇祯方才阔气一把,否则,堪忧?

    其实秦浩明想告诉崇祯,再把办案的锦衣卫和东厂等一干人员清洗一番,恐怕还有更大惊喜。

    以三大晋商家资,七百多万水分甚大,概因他们还有大量的不动产?

    奈何人不在崇祯身边,委实不方便之至。再说以崇祯心性,未必就会下此狠手,而邸钞难以讲清前因后果,索性作罢。

    不管怎么说,现在情形比历史上好过太多,倒也不必苛求。

    伤残将士亏空的银两自然要补上,否则,也太令人寒心,也不是秦浩明的风格。

    原先的钱财万万不能动,那是临浦今后的发展基金,杀鸡取卵的事情干不得,还是另想它法为好。

    “戚将军久在边镇多年,可知有什么生财的门路?

    怎地宣府镇一个大商家都没有,连打打秋风都无从下手。”

    秦浩明刚到宣府镇,放眼所及,多是民生萧条,商业不旺,往来者基本是边关将士眷属。

    一时间竟有无计可施的感觉,咨询别人不方便,传出去影响名誉。

    戚纲因有特殊关系,自然无妨。

    “破虏有所不知,宣府乃边关重镇,卢督规定,非特殊原因,商家轻易不允许入驻城内。

    再说马市设在大同得胜堡﹑宣府张家口堡﹑大同新平堡﹑山西水泉营堡。

    虽说路途距离不远,可毕竟多有不便,故而破虏看不到大商家。况且边关贸易以晋商居多,可以说此处就是他们的主场。”

    没有其他人在场,二人也就随意许多,并未在称呼上多做计较。

    戚纲仔细的把情况介绍清楚,同时揣摩秦浩明生财究竟是何意?

    难道是想抢劫或者敲诈商家不成?

    切莫因小失大,他现在只是一个暂代总督,尚为转正,若是被御史言官抓到把柄可就不妙矣!

    “马市贸易有朝堂派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和管,听巡抚委派布、按二司管粮官,分投亲临监督,并差拨官军用心防护。

    破虏若有什么想法,尚需注意隐蔽才是。”

    可以说,戚纲比秦浩明还在意他的官位升迁及稳固。见秦浩明听完情况,两眼发出不正常的光芒,急忙提醒道。

    “我至于这么可怕吗,难道朝廷法度都不放在心上?”

    秦浩明故作不满的瞥了未来丈人一眼,笑嘻嘻的说道。

    “可怕,将士们都在背后议论你,说你和卢督不一样。”

    戚纲老老实实点点头,诚实的说道。

    “说我什么?”

    秦浩明可是很在意将士们对他的看法,急忙开口问道。

第二百零七节 吾心甚慰()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不知是好是坏,主要是把你和卢督做对比。

    一个内敛,一个锋芒。一个温厚,一个狠辣。一个堂堂正正,一个狡计百出。

    哪一个是你?”

    戚纲笑得有些不怀好意,故意显得语焉不详,借以调侃秦浩明。

    “他们没有说错,狠辣是我。

    在这乱世,不仅对敌人要狠,对自己也要狠。否则,委实难以存活。”

    秦浩明大大方方点点头,承认自己确实手段狠辣。

    此乃乱世,偏偏又碰上是两个民族间的生死对决,不狠怎行?

    “别对婉儿狠就行,本将只有一个女儿。”

    戚纲爱女心切,时时刻刻不忘维护女儿的幸福。

    “岳父,什么时候安排婉儿和我见见面,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啊,一直藏着掖着终究非长久之计?”

    秦浩明嘻皮笑脸再次旧事重提。

    实则心中却有点哀叹,不能像后世婚前谈谈恋爱也就罢了,关键是妍是媸无从知晓,委实让人焦心。

    可时代、风俗如此,徒呼奈何!

    “三书六礼俱未完成,与礼不符,恐遭非议。”

    戚纲苦着脸,这小子是真不懂还是装傻充愣,如此浅显的礼仪都不知晓吗?

    不过随即一想,他幼年失怙,生活艰辛,许是真不懂。加之少年天性使然,在意良配容貌,故而失礼。

    “如此,明日小婿便请媒人上门说合,所有礼节皆按标准来办。”

    秦浩明微一沉吟,继而大大方方的说道。

    既然来到这个年代,那就融入进来。

    再说,秦浩明也喜欢中国的传统礼仪,那是华夏传承千年的的习俗文化之一。

    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结婚过程中的六个个礼法,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在大明,男女若没有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不具备法律效应。

    戚家乃将门之后,自然注重礼法,此乃应有之意。

    至于身在临浦的柳如是,今后同样如此,势必不能厚此薄彼,让她受分毫委屈。

    “如此甚好!择日老夫让婉儿烧一桌好菜,咱们爷俩好好喝上两杯。”

    戚纲听完眉开眼笑,亲切的拍着秦总督的肩膀中气十足的说道。

    他心中委实高兴不已,还好下手够快够准,替女儿找到如意金龟婿。

    更重要的是,大明有官位和爵位的官员在娶妻纳妾方面自有规定,而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个妾,即“士一妻一妾”。

    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妇”,和现代一样,是一夫一妻制。

    秦浩明作为少年总督,身份自然不缺。

    可自家婉儿已经把正妻的位置预定,其他的戚纲也无所谓,毕竟妾氏在大明没有身份地位。

    老夫?爷俩?

    秦浩明实在不习惯才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戚纲自称什么老夫。

    奈何大明男子结婚早,现在都成人家女婿,纵使不适,也得忍着,谁叫人家是尊长呢?

    之后,秦浩明动作麻利,当天便委托赞画杨廷麟代为寻找专业媒人操办此事。

    位高权重的少年总督要定亲,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想借此机会巴结,连带着戚纲的身份在宣府镇都水涨船高。

    虽说定亲还不是正式的婚娶,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又怎么少得了,尤其是商人。

    “秦督,今日又收到几十封拜帖,官员、商人都有,几个消息灵通的还是外地赶来求见,您看?”

    临时被秦浩明拉来充当幕僚的阎应元,手里拿着一堆整理过的拜帖,按照身份高低自上而下。

    只是他的眼里有着浓浓的担忧,秦督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老规矩,东西收下,人等定亲宴席上统一接见。那五个家伙还没有吗?”

    秦浩明看都不看拜帖一眼,自顾书写着阎应元看不懂的古怪符号,心情惬意的说道。

    “许是还没得到消息,目前没有您说的那五家晋商。”

    阎应元有些疑惑,秦督跟晋商过节吗,为什么老盯着他们?

    “元亨小觑他们了,他们的消息比谁都灵通。胆子很肥啊,莫非生意不想做不成?”

    秦浩明站起来,伸伸懒腰,笑笑的对阎应元说道。

    手握刀柄的感觉真好,有的是方法对付他们。

    应该是朝廷这次对付三家晋商的举措吓坏他们,正在研究如何讨好自己也说不定?

    秦浩明自认为很随和的笑容,落在阎应元的眼里却显得有几分阴深,特别是说晋商胆子很肥的时候。

    难道这五家晋商也私通建奴不成?

    “秦督,王副总兵要不要见见,此次他的贺礼有八千银票,金条十根。”

    应该说王朴的贺礼相当贵重了,毕竟只是定亲而已,又不是真正的大婚。却是不知秦督真的大婚,那他又该送多少呢?

    阎应元家中贫寒,初入官场,实在没见过这么大的手笔,故而小心提议。

    “太少,先晾晾!

    王家世代将门,敛财有术,比之宣府、大同等地的大商贾也毫不逊色。区区几千浮财对他来讲,不过九牛一毛。”

    王朴重礼的来意秦浩明心知肚明,此次鞑虏寇边,他只有一战,且是大败。

    所以朝廷问责的时候,他由总兵降为副总兵。

    再者,宣府镇其他将领跟自己多有交情,而他因为卢象升逆境时脱离天雄军,跑到陈新甲大军中。

    此时,他心中肯定是忐忑不安,不知自己是否会给他小鞋穿,自己跟卢象升的关系,现在大明官场有几人不知?

    太少?

    阎应元有些晕眩,秦督的心到底有多大?

    所有商人,大小将校送的贺礼,他可是来者不拒,收得自己都心肝乱颤,有些害怕。

    这哪里是定亲,秦督分明是在**裸的敛财啊!这样对他的官声不好,他的根基还是太浅,需要谨慎!

    无奈自己多次建言,他只是笑笑说道:“无妨,吾心甚慰,继续!”

    “秦督,不少了,已经有……”

    阎应元无意识的朝四周看看,压低声音颤悠悠的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

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元亨,要做的事情很多,可惜银两太少,远远不够啊!看来时日尚短,有些人尚为未得知消息。

    要不要通知到千户所和县衙呢?”

    秦浩明长叹一声,手抚腮帮,认真思索着。

    区区二十万两纹银,连塞牙缝都不够,可惜阎应元已经惴惴不安,还是世面见得不够啊。

    他如今贵为几省总督,募兵和卫所军加起来有三十几万人,手下把总、千户以上将官何止几千人?

    加上几省的文官等,三五万人绰绰有余。

    无需太多,平均一人几百上千两贺礼,则几十上百万两纹银轻轻松松。

    “秦督万万不可,如此一来,人尽皆知,动作太大,必让朝廷知晓。”

    阎应元见秦浩明认真思考其可行性,急忙大声劝阻。

    想不到秦督骤得高位,却如此贪慕钱财,连官场名声都不顾,恐非幸事。

    若不是有感于对自己信任和爱护,真想扭头离去。可纵使如此,他内心还是纠结不堪,一个只知敛财的将军似乎不值得追随?

    “无妨,本督目前尚无其它不暇声名,天子只会认为本督年少轻狂,想显贵人前。

    御史言官虽有弹劾之言,天子或者留中不发,或者呵斥两句而已。

    甚至,天子或许还有嘉赏也不定?”

    秦浩明丝毫没有注意到阎应元的神色变化,露出诡异的笑容,犹自琢磨着崇祯的反应。

    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跟朱重八老先生所在年代不同,现在已经贪腐成风,凭什么自己不能利用一把?

    “浩子,传令:让兄弟们动起来,至各地官府衙门、都司卫所,携带三斤喜糖恭贺本督下月初三定亲。

    欢迎守备、知府以上官员赏脸光临,其它把总、千户、县尊、典吏等心意到则可。

    注意,无需顾虑太多,给本督把动静搞得越大越好。”

    注意已定,秦浩明大声呼唤守候门外的亲兵将领浩子,以军令的形式颁发。

    “诺!”

    讲到兄弟们,浩子知道是指划拨到秦督手下,与他同生共死的两千人马和其中三百名亲卫,共计两千三百人。

    只是秦督太过了,区区三斤喜糖要卖多少银两?

    阎应元瞠目结舌,秦督行事张扬无所忌惮,不像他行军打仗走一步算三步的风格,难道其中有隐情?

    “元亨,这封信给杨廷麟大人,请他前往京城,把此信以密诏的形式转交天子。”

    不待他多想,秦浩明从案头抽出一份早就用火漆封好的信件,吩咐他道。

    “诺!”

    阎应元转身迅疾离去,目光中有些欣慰坚定。

    虽然不知道秦督如何考虑,但应该不是他想象那样,行事张扬无所忌惮,分明是早有谋划。

    目视兴冲冲离去的阎应元,秦浩明摇摇头。

    看来是要找几个专业的幕僚团队,帮助处理文书档案以及一些脏活累活等。

    阎应元久随蕺山先生学习道德文章,品行、思想端正,失之圆滑,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