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保证让将士们提前享受美味。”

    苟志新笑嘻嘻的大声应答离去。

    “秦督,现在捕鱼比原来简单,已经不用那么多人手拖网,而且,网也更大,捕的鱼多。”

    张云一边指手画脚,一边向秦浩明汇报。

    原来,登州卫负责后勤吴继水,安排上百名妇女,花了十多天的时间,缝制了十几张近巨大的鱼网。

    而且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硬木绞盘,安放在福船的尾部,利用他来收网与捞捕,效率极高。

    “秦督知道吗,这拖网和绞盘配合,简直是捕鱼利器啊!

    每次出海,这弥天大网撒下去可了不得,鱼虾装得几乎用绞盘都拉不动,一趟等于原来的两趟。

    不要说将士们,现在连那些流民吃鱼都吃腻了。”

    张云手舞足蹈,笑得满脸灿烂的比划着。

    “你们把兄弟们安置一下,本督和登州卫的将士们有事议议。”

    对于张云的描绘,秦浩明丝毫不感到奇怪,而是指着戚纲和余佑汉二人吩咐道。

    有的时候,海军和陆军还是分开为好。

    至于张云所说的绞盘,根本不足为奇。汉人是最聪明最勤劳的人,只要提供方向,其他的自然能在生产中解决。

    “真的,秦督,太好了!制盐可是咱们的拿手好戏,登州卫哪家哪户不会啊?”

    刀疤六的老巢内,当秦浩明说出要在登州卫和舟山群岛制盐时,曹胜鑫一跃三丈,继而抱着旁边的另一个船长千户吴倩明喜极而泣。

    其他人也是眼睛通红,沉重的呼吸着。

    说起来满满都是泪水,登州卫海军守着福地,原本应该是最富裕的一员,可却因为朝廷的制度,反而成为最穷的人员。

    登州原本有盐场,大家对制盐流程极为熟悉,却因孔有德叛军掠夺烧杀,登州盐场被毁。自此,朝廷再也没有重开。

    在秦浩明没有掌握登州卫之前,大家只能偷偷熬制,然后换取一些家庭补助。

    可纵使如此,若是被朝廷发现也是死罪,因为这也属于贩卖私盐。

    早期大明,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

    在明初之时,朝廷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法。晋商就是因此而发展壮大。

    不过,现在已是明末之时,开中法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纲盐法。

    简单说,就是朝廷直接把盐从官营专卖,变成承包盐商专卖,官府只管收银子收税。

    然后指定盐商垄断官盐专卖权,并且该盐商的子孙可以世袭这种垄断权,官府再给这些盐商划定区域运销食盐。

    可这食盐销售权,不是普通商人可以获得,而是朝中大佬,王公贵族的自留地,没有实力根本染指不了。

    “只是朝堂那些大人同意吗?”

    沈寿崇激动过后,冷静下来,忐忑地问道。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他可是太明白了。

    “他们算个屁,无需理会。而且,本督打算……”

第三百八十八节 挂羊头卖狗肉()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秦督,这……会不会不妥?”

    沈寿崇张嘴结舌,第一次见到秦督的狂妄,朝堂大佬在他眼里居然算个屁,这要是传扬出去,轩然大波啊!

    当然,他不是饶舌小人,不屑做那不齿之事。

    只是若没有朝廷许可,贩卖私盐可是死罪。这些年,登州卫军汉中为此丧命者,不乏其人。

    秦浩明嘴边掠过一丝讥讽,沈寿崇这些基层朝廷军官心里有朝廷,有大明。

    殊不知这些代表朝廷的朝堂大佬们,早就为了一己之私,抛弃他们。

    正应了那句话,我爱大明,大明不爱我。

    话虽如此,思想工作还是要做的。强扭的瓜不甜,自己要一批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努力,大明才能有救,汉人才能走向辉煌。

    当然,这其中每个人用的手段不同。有的用融合;有的用利益捆绑;有的用逼迫;有的用裹挟……

    真碰到一根筋的,又不方便除去的,那只有挪开。

    “沈将军,诸位,制盐之利,相信不用本督多说,大家俱已知晓。

    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盐场砌好,几不要任何本钱。一年下来,大明获利何止千万?

    可你们知道吗,那大明朝廷一年所得几何?”秦浩明目光扫过登州卫将校,“本督告诉你们,每年运至朝廷户部的盐税不到四十万两。”

    “那么,这些钱落入谁的口袋?”秦浩明陡然提高声线,怒吼道:

    “王公贵族,朝堂大佬,地方官员,盐检司,大小商人等都有份,唯独没有百姓和咱们这些浴血厮杀的将士们,这公平吗?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为之?”

    “对,对,末将听从秦督吩咐!”

    秦浩明话音刚落,曹胜鑫已经点头开始表态。在他看来,堂堂两省总督跟他们解释这些,已经是莫大光荣。

    其他将校也纷纷附和。

    沈寿崇犹豫片刻,也终于点点头,“末将听从秦督吩咐。”

    “好,你们放心,我们今年先在登州和舟山建盐池,明年本督便让人向朝廷申请盐引窝单。

    这样一来,我们盐场的公盐在福建广州销售,私盐就要看兄弟们的本事喽。”

    别看秦浩明现在贵为两省总督,可在盐业上也不见得就由他说了算。从朝廷到地方,俱是盐检司把控。

    这相当于后世的烟草专卖制度。

    如此一来,秦浩明支持的商人想要在福建、广州卖盐,就要拿到盐引窝单。

    所谓窝单,其实就是一件合法运销官盐的证明文件,一个大明朝廷颁发的特许执照,窝单上会注明该盐商所取得的盐引数量以及运销区域。

    盐商们通过各种门路,向朝廷的盐运司申请资格,然后交一笔保证金,再找人具保之后,就能拿到朝廷颁发的窝单。

    有了这个东西,这个盐商就有了垄断专卖的权利。就成了官方指定的食盐专卖商,拥有某块地域的垄断权。

    各盐商根据朝廷的指划,在各自的专卖区域内运销官盐,各盐商不得越界销售。

    有了窝单以后,盐商每年再向朝廷先交钱办一个本年度的资格证,就是年窝。有了年窝,就有了本年的专卖权。

    总之,在这种纲盐制下,最重要的就是窝单,有窝单就有垄断专卖权。

    挂羊头卖狗肉!

    秦浩明此话一出,登州卫将校欢呼雀跃,连沈寿崇都露出会意的微笑,仿佛看到财源滚滚而来。

    为何?

    因为以秦浩明的权势,他所支持的商人拿到福建、广州部分地区的窝单没有任何问题。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从当地盐场拿少量盐,转而大量卖自家盐场的盐。

    “秦督,末将回去就召集原来熬盐的军户,大干一场。都是老兄弟了,可靠!”

    “对,末将卫所里有一老汉,曾是登州盐场作头,对制盐流程极其熟悉。

    因孔有德叛军掠夺烧杀,登州盐场被毁,不得已流浪莱州。听说秦督来了以后,日子变好,他们一家人才重新回来,避免了饿死街头的命运。”

    “秦督,末将可以发动军汉们出去卖盐……”

    ……

    众将摩拳擦掌,纷纷献言献策,力图在里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此,才不会被抛弃。

    阳光透过窗台,铺洒在屋内兴高采烈滔滔不绝讨论众将身上,而秦浩明却陷了深思之中。

    毋庸讳言,相较于大家侧重食盐的生产相比,秦浩明考虑更多还是食盐销往哪里,才能获得更多利润的问题?

    需要建造多大产量的盐场,才能满足既隐蔽又稳定的市场需求?

    在他的计划中,首先是蒙古,林虎和李三通过鸦片,已经和许多草原头人建立密切关系。

    而且,在蒙古诸部,不需要盐引制度,纯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

    或者,以盐易货也是不错的选择,他们的马匹,自己非常需要。另外牛羊在食物缺少的大明,也是补充将士身体的好办法。

    这样,登州卫所产的海盐,不需要盐引窝单,就有了一条隐蔽而可靠的销售渠道,可以大量出货。

    现在市面上,一百二十斤一担的私盐收购价是三钱银子。

    为了打击对手,收得更充足的盐,不少收购私盐的贩子的收购价,都偷偷地提到了五钱甚至六钱银子。

    当然,私盐贩子们不可能做赔本买卖。他们一转手,那利润又将翻倍增长。若是运到某些缺盐的地区,利润翻十倍都有可能。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中间的利润自已赚到手。

    至于说和蒙古诸部走私的风险,秦浩明嗤之以鼻,在宣大的影响力,他自信还是有的。

    秦浩明相信,真能把登州所产的海盐,长途贩运至蒙古诸部,那每担盐卖七两或八两银子,绝对没问题。

    蒙古草原包括奴隶在内,人口总数约有百万。

    每年若能出货三十万担盐的话,以一担八两的售价,刨去运输费用,就算每担只有五两的纯利,一年便是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巨大利润。

    这样,登州卫盐场产量要达到至少四百万斤才能满足销售。

    PS:推荐朋友的一本书《铁血铸新明》,从家、国、天下着手,创意相当不错!请诸君品鉴!

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北方暂时就这样,京畿之地和西北地区还是不碰为好,否则,目标太大。虽说不至于怕,但精力和实力明显不够,没必要拼命。

    其次就是中部的江浙地区和运河两岸,自然由舟山群岛负责供货。只是这里需要建多大的盐场,才是头疼的问题?

    这几个地方属于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人口也远不是草原鞑子能比,像登州卫一样,四百万斤产量显然不够。

    就算贫穷的缘故,每人一年只吃十五斤盐,四百万斤也不过只能供应两百六十万人一年而已,实在是九牛一毛。

    秦浩明咬咬牙,一副非常痛惜的样子下定决心,前期还是建个中等规模的就好,年产一千五百万斤盐场可能比较恰当。

    人口多,市场大,竞争激烈,意味着利润也薄。再说,这一带也不是自己的主场,还是全力经营根据地为妙。

    而接下来供应福建、广东的盐场,显然是回去之后考虑的事情。

    “把你们这几天画的地图拿来,跟本督出去选盐场地址。”

    计定再三,秦浩明在众人的注视中舒缓双眉,走出屋外,考察六横岛的地理地形。

    应该说,选择六横岛作为盐场非常合适。这里水岸线绵长,港域腹地宽阔,东南角还有一片沿海滩涂地,是舟山第一大镇。

    其悬居海洋之中,处于主航道线上,但又距海岸不远,便于粮草接济。万历年间,正是海盗从事走私贸易的好地方。

    历史上如福建人郑獠、金子老、李光头,安徽人许氏三兄弟、以及后来赫赫有名的皖南人汪直,就是以这里为海盗基地。

    他们不但雇用本地的舵工、水手,还招募了一些日本的贫穷浪人,作为护卫家丁。鼎盛时,岛上有一万多人。

    后来大明朝廷派大军进行围剿,也就是双屿港战役。

    双屿港之战后,因为距离太远,福建兵不肯守卫,用浙江兵又不放心,朝廷把岛上人口全部迁徙至内地,于是这里就成为一个荒岛。

    一直到了现在,乱世来临,才被刀疤六这些小股海盗,再次把这里作为据点。不过,说起来还是再次被大明水军剿灭。

    “真可惜,如此美景居然白白浪费。”

    和众人沿着岛上海岸线绕半圈,秦浩明感慨地说道。

    岛上海滩众多,海岸曲折,怪礁林立,绝壁高耸,岩洞遍布,绿树成荫,因山体起伏曲折,行走百步,所见殊异,可谓百步一景。

    “待久了也就那样,荒山野岭的孤岛,没有一点人烟。”

    曹胜鑫这个粗汉,哪有秦浩明的小资心情,无聊的啃着手指头,行走在柔软的沙滩上,发了一句牢骚。

    “啊……秦督恕罪,末将胡言乱语,该打!”

    话一出口,曹胜鑫蓦然反应过来,摔了自己一耳光,身边这位不是平日里可以打闹的将士们,而是高高在上总督大人。

    “曹千户这是作甚,本督又不是老虎,一句玩笑都不能开。”

    横了他一眼,秦浩明不以为然的说道。

    “是是是……”

    曹胜鑫弯着腰,一连串的答道。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子,平常的勇猛去哪了,滚开。”张云轻推他一把,扭头指着前方的一片滩涂说道:

    “秦督,末将以为这里不错,再往前那片海域水深,适合建船坞,西北角则可以用来做码头,怎么样?”

    “唔,不错,就这里了!”

    张云选择的这个位置,可以充分利用海滩空地,毕竟六横岛这样的优良深水海港,可是要用来修建船坞码头,若只是用来修盐田,却太过可惜。

    “秦督,您看,苟志新他们出海打渔回来了,还真快,两个时辰不到。”

    顺着旁边沈寿崇的手一指,秦浩明看到,从海上的西北角,一艘福船正顺着北风,快速朝岸边驶来。

    不多时,福船靠岸,岸上所有的人,都被福船上堆积如山的鱼虾惊呆了。好家伙,装满了整个船身,收获不小啊!

    福船甫一靠岸,苟志新便大笑着跳下船来。

    “秦督,幸不辱命,够义务的兄弟们吃喝一两天了。这一片海域不熟悉,惊跑了不少鱼群,若是下次,定然还能捕获更多!

    这里不比南海差,这弥天大网撒下去可了不得,装满得几乎用绞盘都拉不动,”

    苟志新一脸笑得灿烂,两只小眼睛眯成一道细缝。

    “干得漂亮,辛苦,吹螺,让兄弟们来帮忙。”

    拍拍明显奉承自己的苟小千户,秦浩明笑眯眯的夸赞。

    后世自己也是大头兵,自然明白将士们的心态。

    “不辛苦,不辛苦!兄弟们,动作快点!”

    被秦督这么亲切一拍,苟志新骨头都仿佛酥了,行礼完毕,转身便朝后跑去。

    盐场地址选定,众人一起对滩涂地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

    六横岛东部的沿海滩涂处,敲定五百亩作为盐场,就叫六横盐场,全部用薄青石板铺地,用泥灰加糯米汁弥缝,用青砖砌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盐田。

    这些盐田,通过多条弯折的涌道,将与大海连接。这种用海水晒盐的盐田设计原理,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那就是,每当涨潮时,打开闸门,把汹涌而来的海水灌入盐田。在田中暴晒蒸发掉水份,约浓缩到盐度十五度度左右,再打开盐田的闸门。

    从沟渠流入卤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澄清后的卤水用人力抽水车抽入结晶池,于饱和状态下继续蒸发,很快就能结出白花花的海盐结晶。

    这种新颖的方法,比起盐户们传统的煮海水制盐的手段,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原本是登州盐场早就使用的制盐技术。

    可惜的是,这样的新式盐田,还未来得及产生效益,便被孔有德、耿仲明叛军毁于一旦。

    这种设计,基本已经接近后世的盐场技术和水平。

    经过测算,在这南方的夏秋时节,盐田日极限蒸发量能达到六毫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