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皆露出沉思的表情,许多人更是若是所思。

    秦浩明摇摇头,一脸沉重的继续说道:“他们不是猪,也明白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民众而言无异于火上加油。

    但他们却偏偏如此,究竟为那般?”

    在众人的沉思中,秦浩明瞪目咋舌大声吼道:“无它,唯利益尔!

    他们已经不是当年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读书人,他们是一群无耻的政客。

    他们的道德良心早已丧失,死道友不死贫道是他们的信奉的金科玉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个吾辈读书人心中最崇高的使命,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笑话。他们的良心,尚不如秦淮河边的娼妓。

    同时,这是他们为什么不让朝廷向江南富商征收商税的原因?

    与民争利,这是他们在偷换概念啊!

    他们的民,不是指全天下的大明百姓。而是掌握着特殊利益的团体,是由世家、读书人、勋贵、文臣武将等构成。

    与民争利?狗屁!这些肮脏的政客!”

    士子们面面相觑,不明白温文儒雅的秦督为何如此失态?更不明白他为何跑题,去责骂朝廷大臣?

    只有张溥和杨廷枢相对惨然一笑,心里百味陈杂。

    与民争利?他们复社也不是成天把它挂在嘴边吗?

    “对不起,本督难以自持,失态了,请诸位谅解!下面跟大家举例税赋的作用。”

    秦浩明稍稍平复心情,朝在场士子团团作辑赔罪,在他们的回礼不敢声中,闭着眼睛沉稳说道:

    “诸位想象一下,如果有可能,耕种在十亩以下的百姓不征收税赋,而向大户和商户征收农业税和商税,情况会如何?”

    “怎么可能?”

    张溥首先反驳,千百年来,农业税一直是历朝历代的主要税赋,只有多收,哪里有取消的道理?

    “当然,乾度兄说得有道理,现阶段不现实,只是畅想一番。”

    秦浩明睁开眼并不辩解,只是微笑着朝他说得。

    有些事情,在没有达到的条件下,多说无益,只会被人认为痴人说梦,好高骛远。

    “普通百姓得以存活,肯定不会有叛贼!”

    杨廷枢倒是认真想了一番,方才缓缓说道。

    “是啊!一句话,大明目前的税赋是交得起不用交,交不起的死命交,诸位认为合理吗?”

    秦浩明嘴边露出一丝讥讽,朝大家问道。

    现场一片沉默,这是最真实的大明税赋情况,众人自然知晓。

    “粮食乃百姓赖以生存之物,暂且不说它。

    锦绣绸缎、客栈酒楼、手工物品,有些是高价高利,有些是薄利多销。

    但我大明统统都只用三十税一,如此荒谬死板的税收,竟是到现在也未改变,何其荒唐!

    只要能稍微改动一下,与民争利的税收,将变成一项让万民得利的善政。”

    秦浩明掷地有声,对着摸不着头脑的众人说道。

    “锦绣绸缎、客栈酒楼、手工物品,向来都是高官显宦、富裕人家所用。若提高税率,自然不会伤及百姓。

    江南米稻,百姓每日都要吃用。若是我们提高税率,大户人家自然无所谓,但小民百姓每日生存就要艰难许多。

    若针对不同物品征收不同的税收以后,例如提高苏绣蜀绣的税率,就可以在不伤及百姓不动摇民生的情况下达到税收的增加。

    同时,对粮食产物减低税率,让百姓获得实惠的目的。

    只要百姓负担减轻了,自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叛乱!

    并且,征收商税,才可以让朝廷兴修水利、国防建设、灾年赈灾等皆从此处出。

    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秦浩明现在所说的都是最基本的道理,在场的士子自然明白。

    “吾等以为收税扩税,是恶人所为,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圣人教诲。今日听大人所言,真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其中一名士子起身羞愧地说道。

    “正是!”

    其他士子交头接耳,纷纷出声赞同。

第二百九十五节 大公无私()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其实道理很简单,复杂的是人心。

    朝廷诸公自以为聪明,为了区区私利,玩弄天下人于股掌。却是不知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放过谁?”

    秦浩明把自己的胸膛拍得啪啪作响,借此宣泄心中愤怒的情感。

    好好的生活他们不珍惜,非要在建奴的野蛮和残暴的异族专制打压之下,转而对皇权奴颜婢膝,进而让华夏民族大幅度倒退,沉沦几百年。

    “曾经乾度对征收商税还有些嗤之以鼻,总觉得这是在夺民之利。

    今日终于明白了秦督胸中韬略,也知晓税赋的作用。这使乾度格外羞愧,原来过往心中所怀的,只是为了自己名利的伪善。”

    张溥起身朝秦浩明作辑行礼,大声感叹。

    曾几何时,自己不也活在水深火热中?

    从小立志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深陷名利场,过去的志向竟然不知不觉蜕变。

    转而跟朝廷诸公沆瀣一气,蒙骗民众,至今想来,何其可笑?

    若不是秦督当头棒喝,竟然异想天开妄图控制周廷儒,达到掌控大明朝局的目的,究竟所为为何?

    人生的意义何在?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乾度兄可愿为大明百姓道出心声?”

    张溥是复社巨子,交游广阔,在大明读书人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自然是秦浩明心中报业的理想人选。

    “为大明百姓道出心声?”

    张溥疑惑的看了一眼秦浩明,难道是要叫自己著书立说?

    “本督想在福建、广州两地开创报纸,也就是类似于朝廷邸钞的东西。

    每三天选取部分士子大师的言论以及当地发生的一些事情,勘定成册,对外发行。

    其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其宗旨是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

    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通常考虑百姓的立场,为他们的诉求发声。

    对于朝廷所发生的事情,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如此,自然可为天下百姓提供一份参考,当不让某些别有用心之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乾度兄以为如何?”

    势力范围之外,秦浩明暂时还未考虑开办报业。

    一则,容易受到当地官府的打扰。

    三则报业作为新生事物,有民众接受的一个过程。

    三则,必须考虑成本的原因。大明交通不便,所以他才打算三天一期。

    “妙哉!如此一来,再无需担忧天下言路闭塞。甚至,可以让商家知晓何处货物短缺,有利于促进互通有无。”

    不待张溥有何动作,一旁的杨廷枢拍手称赞跃跃欲试,并且立马联想到商业的运用,委实让秦浩明诧异古人的智慧。

    “乾度愿意脚踏实地鞠躬尽瘁,为开启民智沟通言路贡献毕生精力。”

    秦浩明的言论对张溥冲击很大,扶持周廷儒上位的心思已淡。

    故而,对于秦浩明提出开办报业的事情,只是微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的真实含义。

    心里愈加钦佩秦浩明的手段,这分明是要掌握舆论喉舌,站在道义的高度,对政事、对手、思想进行攻击和改造。

    同时,他也明白秦浩明是想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扩大报业的成功,但他不在意。

    一是出于信任他。二是自己参与其中,能够明辨是非曲直。三是经此一事,他打定注意,一定要控制报业不成为打击报复他人的物具。

    只是,秦浩明接下来的话让无地自容,几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羞愧感。

    “大赞!依破虏看,既然有乾度和廷枢兄加入,不如就叫复报如何?”

    秦浩明喜气洋洋的对在场众人说道。

    “吾等愿随大人,同心同德,甘当百姓喉舌!”张溥、杨廷枢等人纷纷起身高呼。

    “为避免复报被有心人利用,本督还有四点建议,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认真讲起来,不党是指纯以百姓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不卖是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

    不私是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不盲是指不随声附和、不评诋激烈,昧于事实。

    对于这几点,诸位有何看法?”

    秦浩明把后世办报的精神稍微修改,对在场的众人说道。

    不知何时,场中有士子在桌案上拿起纸笔,刷刷地写了起来。其他人见此,也是忙不停地准备着记录。

    “秦督真乃大公无私,乾度惭愧!”

    张溥仰天大叹,继而红着脸朝秦浩明认认真真躬身作辑。至此,他已被秦浩明的胸襟深深折服。

    秦浩明微笑着避开张溥的道歉,其实他并没有张溥想得那么高尚。

    舆论的作用有多大的威力,他如何不明白?

    现在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和做派,除了真的想让报纸说实话外,更多的还是想拉拢人心,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

    可以想象,由张溥负责的复报,不用他说,今后肯定会为他歌功赋德。

    更何况,今后的大明,怎么可能只有一家报社?

    不说别的,至少大明公报总得有吧!那才是国家的报纸,才是权威,才是他必须要掌控的舆论喉舌。

    至于说张溥的复报,在他看来,不过是试验品而已!

    故而,心情无比畅快的秦浩明转向国子监其他士子说道:

    “尔等学子必须切记,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万万不可只知夸夸其谈,而应脚踏实地,躬身实事,如此方可大用。”

    “谨遵秦督之言!”

    在场国子监士子目光炯炯,高声欢呼。

    今日,秦浩明的大公无私和胸怀大明百姓的慈悲之心,早已进入他们的心中。

    其过往行为和言行,和朝堂上的东林党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令他们的心中,澎湃激荡。

第二百九十六节 总督不好当()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秦浩明可谓是忙得脚不沾地,几无暇分身。

    崇祯先是在朔望日早朝表彰秦浩明的功绩,然后授予兵部侍郎兼都查院副都御史,总督福建、广州两地,抄送九边及大明各省。

    东林党在钱谦益、谢三宾的带领下,再次进行阻扰。奈何崇祯圣意已决,当场呵斥他们居心叵测,嫉妒贤良。

    并把搅屎棍谢三宾革职驱除朝堂,永不叙用。

    随后,大学士陈演事涉晋商案,被崇祯皇帝着旨下狱听候审理,由锦衣卫罚没家产充公。

    其意态之坚决,手段之强硬,让朝中大臣噤若寒蝉,再不敢有丝毫妄动。

    作为新贵两省总督,秦浩明每日接到的宴请拜帖足有几十张之多,可惜他这人无趣得紧,一概予以谢绝。

    就连首辅薛国观委托户部给事中胡乃龙邀请他,也吃了闭门羹,让其大骂不识好歹。

    反倒是成日里和国子监士子及复社巨子张溥、杨廷枢等搅合在一起,也不知忙碌些什么。

    崇祯十二年六月十八日,秦浩明在完成兵部、礼部、户部公式化谈话后,最后的流程走到了吏部。

    “恭喜秦督贺喜秦督,年少有为,实乃大明第一青年才俊。”

    吏部尚书商周祚乃六部中最高级长官,相当于后世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位高权重。

    但即使这样,吏部对于地方总督的任用却无实权,秦浩明到这里也只是一个礼仪过程,只是领取官印、文书及其总督的一些行头。

    故而,商周祚丝毫不敢小觑当今朝廷第一红人,请他在吏部坐下,礼仪有加。

    “下官惭愧,寸末之功,得蒙天子厚爱,不胜惶恐!”

    秦浩明穿着文官一品仙鹤袍服,依照官场礼节,恭谨朝商周祚行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秦督文韬武略皆是翘楚,实乃大明之福。”

    近日,秦浩明的名声随着国子监士子的传颂,早已传遍京畿权贵及其百官耳里。商周祚作为六部尚书之首,信息自然不会慢。

    只不过大明崇文抑武已久,相对于秦浩明的武功,反而是文名令他得到商周祚的欣赏。原本有些担忧秦浩明的年龄,如今也不翼而飞。

    “涂鸦之作,难登大堂子雅。”

    秦浩明俊脸微红,摆摆手避谈此事。毕竟是抄袭他人语句,未免心虚。

    再说,商周祚也算大明的名臣之一,不愿欺骗于他。

    其万历四十八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不征民间一钱,擒斩剧盗,抗击倭寇侵扰。

    故离任之日,闽人为之立祠。

    秦浩明之所以如此熟悉此公,却还是因为他有两个好女儿,商景兰、商景徽皆是大明有数的才女。

    其女婿亦是抗清名臣,后为大明尽忠。

    商周祚捻须微笑,愈发欣赏秦浩明谦虚的态度,有心提点他几句,故而缓缓开口说道:

    “福建、广州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位高而权重。

    然秦督需注意的是,福建由于从嘉靖年间,倭寇屡屡冲击海防,故而地理位置日益重要。

    及至现在,福建市舶司是秦督务必掌握的关键地方。由于历史缘由,其一直被镇守中官盘踞……”

    随着商周祚的诉说,秦浩明这才知道,福建市舶司从景泰四年开始,奉镇守中官戴细保镇守福建,兼领市舶司。

    及后,来住继之,但领市舶司并非福建镇守中官的法定职权。

    成化十二年四月福建巡按叶稠请将市舶司归还镇福建衙门,却未被应允,而是另遣内官韦杏领市舶事。

    究其原因,还是利益使然。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后世的海关,是大明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舶商的申请,发给出海贸易的证明(公验﹑公凭)。

    对准许出海的船舶进行检查,察看有无挟带金、银、铜钱、军器、马匹、人口等违禁之物。

    船舶回港途中,派人前去封存货物,押送回港。

    抵岸后,差官将全部货物监搬入库,并对全体船员进行搜检,以防私自夹带舶货。

    将舶货抽分,细色(珍贵品)十取一,粗色(一般商品)十五取一。

    后改为细货十取二,粗货十五取二。另征收舶税,三十取一。之后,发还舶商自行出售。

    “多谢商尚书指点,下官感激不尽。”

    秦浩明站起身,郑重的向他道谢。

    商周祚在闽为官多年,这些都是今后自己必须克服的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