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以为不然!”表示反对意见的人正是明宗王妃的舅父李梁,只见其慷慨激昂的大声道:“倭人围攻镇城,形势已经万分危急,若是镇城被破,长兴、灵岩两郡就都暴露在倭寇面前,而汉京也会震动,应当立刻出兵征讨!”
“李大人!”尹元衡抬高了调门:“我们都知道道兵征调需要时间,仓促应战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现在是冬天,倭人没有那么容易破城的。我已经下令临近诸道征调士兵,并且让水军准备出击,水陆夹攻倭寇!”
“领议政大人,诸路兵马需要一个统辖之人!”明宗问道:“你觉得派何人前往比较好呢?”
“这是一个圈套!”尹元衡的脑子里顿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自己肯定不行,如果自己离开汉京,那京城就成了一个权力真空,妹妹在宫里就孤立无援了;李梁也不行,如果让他出外掌兵平倭,说不定他就会带着这些军队回师汉京,杀掉自己,幽禁妹妹。必须选择一个忠于自己的人来督领平倭军。
第两百九十章夺宫之变2()
转瞬之间,尹元衡的脑子里已经闪过数十个人选,却一一都被否定,他沉吟了片刻,沉声道:“陛下,微臣以为还是先派出船只确定倭寇的兵力和意图再做决定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呀!”
明宗目光转向李梁,发现对方在微微摇头,心里明白对方的意思是还没到撕破脸皮的时候,便点了点头:“既然领议政这般说,那就这样吧!不过宿卫汉京之兵须得加强戒备,以防备倭人入寇!”
“臣遵旨!”
尹元衡回到家中,神色凝重,方才在朝堂上明宗与李梁的眼神交流都落在他的眼里,背后的意思他也猜出了几分。这一次自己是过了关,那下一次呢?说到底,妹妹这个王太后早晚是要去世的,而外甥国王却是正当青壮,如果有一天妹妹不在了,那自己的下场会怎么样呢?想到这里,尹元衡就觉得头疼欲裂。
“老爷,外边有人求见!”
“什么人?”尹元衡问道。
“是刑曹佐郎王尧,他说有要事求见老爷!”
“是他?”尹元衡皱起了眉头,原来朝鲜的官制与大明相仿,领议政便相当于大明的首辅,而领议政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大明的六部;首长称判书,正二品,对等大明的尚书;副职称为参判,从二品,对等大明的侍郎;其下有参议,正三品,正郞,正五品,佐郞,正六品等,类似于大明的六部的佐贰官。按说像王尧这等微末小官身为领议政的尹元衡未必记得,但王尧之父王贞却是开城京的判官,而且这几年来通过礼成港与外国通商赚了不少钱,还着实输送了自己不少好处,其间的沟通都是通过这个王尧。所以尹元衡才记得这个人。
“让他进来吧!”尹元衡冷哼了一声,心中暗想:既然王家与海商关系这么熟稔,那这次倭寇的事情也可以让他们出一把力。
“下官参见领议政大人!”王尧进得门来,恭谨的向坐在上首的尹元衡敛衽下拜。
“罢了!”尹元衡放下茶杯,沉声道:“来人,给王大人赐座!”
“多谢领议政大人!”王尧赶忙又向尹元衡长揖为礼,他不敢坐踏实了,只是在椅子上放下了半边屁股,便低声道:“恩相,下官今日冒昧前来,却是为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关于生意的事情。”说到这里,他便从袖中取出一张纸,双手呈上:“这是最近三个月的一点意思,家父让学生送来,还请恩相笑纳!”
尹元衡从婢女手中接过礼单,目光一扫,上面的数字让他脸上多了一丝笑容:“嗯,令尊有这份心意,我记在心里了。”
“多谢恩相挂念!”王尧又欠了欠身体:“第二件事情便是关于加里浦倭人入寇的事情!”
“哦!你也知道了?”尹元衡睁大了眼睛:“你们父子消息好生灵通呀!”
“不敢!”王尧赶忙笑道:“家父在礼成港做的就是海上的生意,您也知道,这些吃海上饭的商盗不过是一字之隔,其实分得也不是那么清楚。我们与这些人的打的交道多一点,自然知道的也多一点!”
“嗯!”尹元衡点了点头:“那你可知道这些倭寇的来路?”
“回恩相的话,这伙倭寇原本是倭国村上海贼,不久前倭国之西国探题在严岛大破村上海贼,旋即又围攻村上家的老巢,将其大部分消灭。有一部分余党逃脱,无处可去,便渡海西来了。”
“原来如此!”尹元衡脸上多了几分笑容:“那你可知这村上余党有多少人船?”
“这个就不知道了!据说他们逃脱时只有船十余艘,六七百人,但是其后有裹挟多少支党就不清楚了!”
“嗯,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么说来,那这次倭寇入侵还大有来历呀!”尹元衡叹了口气。
“恩相说的是!”王尧道:“村上家乃是倭人西国有名之海贼,骁勇善战。现在又是没有了退路,若是纯用武力,只怕不易取胜!”
尹元衡点了点头,当时朝鲜与日本的交往十分密切,尤其是与其只有一海之隔的西国大名,自然也听说过村上海贼的威名,知道这股势力虽然号称海贼,但实际上却是称霸濑户内海的强大海上势力,这样的势力失去了巢穴之后,只怕更是凶残难制。
“你的意思是想要用招抚之策?”半响之后,尹元衡突然问道。
“不错!”王尧低声道:“这伙海贼已经是穷途末路,所以才围攻镇城。说白了也就是想求一个立足之地,若是以大军攻打,即便将其驱走,彼等也不过是换一个地方骚扰。”
“嗯!”尹元衡笑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眼下朝中用剿的声音颇大呀!”
“这些多是幸进之徒,期徒侥幸以邀功名,恩相老成谋国,自然与彼等不同!”
“嗯!”王尧这番话正好挠中了尹元衡的痒处,他看了看这年轻人,越发觉得对方顺眼,笑道:“那你说说应当如何做!”
“恩相,朝中幸进之徒想的不是平倭,而是借平倭的机会夺权,所以才这么急着要出兵,打赢了他们自然是功臣,打输了也能借着这个机会来削恩相的权!”
“不错!”尹元衡轻拍了一下几案:“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做?”
“首先恩相须得表明自己的态度,平倭之事须缓,须持重,须有完全的把握,不可急于求战,这样若是打了败仗,彼等便无法攀诬到您身上来!”
第两百九十一章夺宫之变3()
“我身为领议政,只要是朝政之事皆与我有关,怎么会攀诬不到我身上来?”
“若是死人自然无法攀诬到您身上来了!”王尧笑道。
“死人?”尹元衡目光一凝,声音也变得阴冷了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
“恩相,据在下所知,您的心腹大患不是在朝中,而是在宫中呀!”
啪!
尹元衡猛拍了一下几案,霍的一下站起身来,眼睛死死的盯着王尧,一副择人而噬的样子。王尧却面带微笑,静静的坐在那儿,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说,谁让你对我说这些的?”尹元衡问道。
“回恩相的话,在下不过是说出肺腑之言罢了!恩相您身为领议政,妹为王太后,若不是陛下有心,又有哪个违逆您的心意?”
“胡说!”尹元衡拔出佩刀,指着王尧的眉心厉声喝道:“陛下乃是我的亲外甥,当初也是我与太后费尽心力方才扶他继位。说,是谁让你来我这里挑拨离间的?”
王尧强压下心中的恐惧,竭力不去看明晃晃的刀尖,苦笑道:“恩相,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陛下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若无您与太后之力,他无法继承大位;而现在他已经是正当盛年的御天之君,而您和太后已经成为了他独掌大权的障碍了。这件事情陛下知道,您知道,满朝文武都知道,只不过那些人选择了陛下,而我选择了您罢了!”
“呵呵!”尹元衡冷笑了一声:“即便如你说的,那陛下才是御天之君,为何你不去陛下那边呢?”
“恩相,您在位一日,我们王家的生意就可以做上一日;若是换了陛下,您觉得我家的生意还能做下去吗?恐怕连性命都难以保住吧?”
尹元衡也不是傻子,已经听出了几分王尧的言下之意。众所周知,李氏朝鲜虽然几乎号称小中华,几乎将大明的科举、官制照搬过去,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阶层高度固化的社会,能够出仕为官的只有一小撮被称为“两班”的世袭贵族阶层,不但如此,而且在两班内部也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像开城王家这种前朝余孽,虽然也属于两班贵族,但实际上只属于两班中的二流、三流家族,其官职、拥有土地和人口都受到了相当的限制。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王家父子遇到了周可成,打通过海上贸易的渠道,王家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集聚如此巨额的财富的。
即便如此,王贞父子也面临着随时可能被夺走这一财源的危险。毕竟以他的家世,是没有能力影响汉京的政局的,而身处汉京的权贵们是不会允许只不过二三流家世的王贞父子长久控制这一财源的,到头来王贞父子恐怕连性命都难以保住。因此王贞便想方设法投靠到了执掌朝政尹元衡门下,并将海贸获得巨额财富中的相当一部分以进献为名送到了尹元衡囊中。也正是凭借尹元衡的庇护,王贞父子才能保持到今日。显然如果尹元衡倒台,那王家能够继续控制礼成港的海贸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了。
“罢了!”尹元衡还刀入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管怎么说,陛下总是君上,这三千里河山也是他家的,我毕竟只是臣下!”
“恩相,三千里河山确是李家的,不过却并非陛下一人的!”王尧答道:“其实倭人入寇不过是个引子罢了,便是没有这件事情,也会有别的事情发生。您身为领议政,已经是人臣的尽头,众矢之的。太后在一日还好,若是有一日太后不豫,恐怕就是灭顶之灾!”
尹元衡听到这里,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王尧说的正是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恐惧的事情。说到底,他能够多年掌握大权,击败政敌的最大依仗就是太后是自己的亲生妹妹,想起败在自己手下那些政敌的惨状,尹元衡就禁不住不寒而栗。
“那你以为应当如何?不管怎么说陛下也是舍妹的亲生骨血,就算舍妹去了,他看在这条情分上也会留给我尹家一条生路吧?”
“恩相,你当真是糊涂呀!帝王之家即便是父子兄弟都会骨肉相残,何况您与陛下不过是舅甥之亲?再说即便陛下念着旧情,那些朝中的奸臣也绝不会放过您的,即便是万乘之君,也难敌众怒呀!”
听王尧说到这里,尹元衡双膝一软,险些从椅子上滑下来,正如王尧所说的,明宗为了从尹元衡夺回权力正在竭力培养自己的亲信,如果尹元衡失势,这些帮助明宗夺回大权的亲信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尹元衡置之死地而后快,即便明宗自己也无法违抗手下们的意志,毕竟这些人才是他的权力基础。这已经被过去一次次政争中血的事实所证明的。尹元衡即便是不想相信也没有办法。
“那,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恩相,若是在下没有猜错,今天在朝堂上那李梁一定是毛遂自荐,请求统兵去攻打倭寇的!而您一定严词拒绝了!”
“嗯,不错!”尹元衡点了点头。
“您可以明天称病,表示无法上朝理政。那李梁一定会借着这个机会,出京率军攻打倭寇!而且他还会把汉京的可用之军都带走!”
“这怎么可以!”尹元衡厉声喝道:“李梁击破倭寇之后,肯定就会立刻调过头来,借助大胜的声势,迫使我辞去领议政之职位的!”
“如果他能取胜的话!”王尧笑了起来:“可是如果他赢不了呢?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支忠于您的军队乘虚进入汉京呢?”
第两百九十二章夺宫之变4()
尹元衡看了王尧一眼,没有说话,半响之后方才低声道:“事情不像你说的这么简单,燕京那边不会这么简单放过的!”
“恩相,陛下可是已经有儿子了!”王尧压低声音道:“若是别人大明那边可能通不过,太子继位燕京那边又有什么可以说的?”
尹元衡听到这里,也有几分意动,身为领议政的他很清楚王尧方才说的与真相相差不远。作为李氏朝鲜的宗主国,大明实际上对朝鲜王室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无论是权臣、宦官还是藩镇,这些传统王朝常见的顽疾都销声匿迹,对王位的争夺被限制在在王室内部,否则就会遭到大明的干涉。而只要将争斗保持在王室内部,大明一般也就会对所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如果像王尧说的那样让明宗突然身死或者退位,只要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大明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那军队的事情?”尹元衡问道。
“请恩相放心,家父为了保护铜山和押送货物,蓄养了大约四百名倭兵和女真弓手,他们的家属皆仰食我们开城王家。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惟命是从!”
“只有四百人吗?”尹元衡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恩相,这队人马都是兵甲齐全的老兵。再说,这种事情要的不是人马众多,而是口风严,行事果决。您觉得呢?”
尹元衡沉吟了片刻,最后叹了口气道:“我先要亲眼看看这批人马!”
“这个自然!”王尧笑道:“请恩相放心,我修书一封回去,让这批人马扮做给你押送礼物的马队,立刻来汉京。您到时候亲眼看看就是了!”
景福宫,御里。
“陛下!领议政自称发病,不能上朝!”
“知道了!”明宗点了点头,示意女官退下,直到女官的身影消失在帘幕之后,他苍白的脸上才现出一丝愤怒的红晕:“发病,倒是巧了,早不发病晚不发病,偏生在这个时候发病,他当朕是傻子吗?”
“陛下!”一旁的贵妃赶忙劝说道:“切莫动怒,不过领议政老爷倒是真有可能是生病了!”
“嗯?”明宗皱起了眉头,疑惑的看着身旁的贵妃,她平日里在自己面前可没少说过尹元衡的坏话,今天这是转性了?
“陛下,妾身听说开城京那边又进献海外珍物给领议政老爷了,光是装运礼物的驮马就有近百头,这么多的海外珍物,清点起来肯定也会耗费不少精力吧?领议政老爷这么辛苦,恐怕是累病了吧?”
“开城京送礼物?”明宗好奇的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等事?你确定真是海外珍物?”
“陛下,您还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呀!”贵妃捂住自己殷红的小嘴,轻快的笑了起来:“全汉京城都传来了。驮马队打着开城王氏的旗号,护送的都是全副武装的女真护卫,您说那马背上总不会只装着米和粗布吧?”
明宗没有说话,沉默的低下了头,他虽然已经亲政,但主要的权力还是掌握在母亲和身为领议政的舅舅手中。那个经营海贸的开城王氏如此大张旗鼓的进献礼物给舅舅,却视自己于无物,一种奇怪的感觉在胸中泛起,就好像有一条无形的蛇在啮咬自己的心脏。
“若无舅舅与母亲,岂有寡人的今天!”明宗突然笑道:“一点海外的珍物,又算得了什么?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再多说了!”
贵妃赶忙伏下身去,面孔紧贴地面,诚惶诚恐的答道:“妾身失言了,还请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