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4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箭剿车使用的小型弩弓,换上了墨家设计的弩弓,一支可以装入八支弩箭,射程可以达到六十到七十步,而且弩箭是釆用箭匣一体化发射,平时将弩箭在箭匣里装好,使用的时候只用更换箭匣,就可以进行发射了。和原来的箭剿车相比,行驶性能更好,战斗力也更强。

    而且这时高原己经在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中,各组建了一个战车军,开始训练战车和其他各兵种进协作配合作战。另外就是使用巨型投石机,进行攻城的演练,因为马上就会用上了。

    检查完木做坊之后,高原基本十分满意,同时要求墨敬等人,这段时间加紧赶制雷击车和四车马车,争取在五月份之前,使雷击车的数量达到六十架;四轮马车达到二百辆,如果真的要强攻大梁,这些大型器俱都将有用武之地。

    二天以后,高原收到了张良的回报,齐国己经正式决定,在二月十二日,在陶邑举行三国会盟,正式组成合纵,而各国参加会盟的条件不变,张良和淳于博己经赶赴陶邑,准备迎接高原一行。

    从灵寿到陶邑,大约需要十到十五天左右的时间,虽然现在的时间还算充足,但高原也不能拖延,因此立刻招集文武大臣聚议。

    按照先前三国在灵寿达成的协议,赴陶邑参加会盟,各国可以带一万五千军队,各国可以带领五千人进入陶邑城,而兵种不限,虽然说现在汉齐两国的关系很好,因此也不能不防,叧外秦国和韩腾也有可能在三国会盟的时候,有所动作,而且带去一支强军,以示军威,也可以在齐楚两国面前展示汉国的实力,也有利于汉国在这一次会谈中取得主动权。

    汉国组建的六个军团中,是以第一二三军团的实力最强,而汉国最强的军种自然是骑军莫属,而骑军当中最强的,就是蕃勇军,现在蕃勇军共计有三支,分为左中右三军,分别效力于第一二三军团,另外还有重甲骑军,现在组建有二支,分别隶属于第一、三军团;而在步军当中,实力最强的是背嵬军,现在也分为左右两军,分别隶属第一、三军团。还有综合实力最强的斥候军,现在六个军团每个军团有各有一支斥候军,人数在一千到一千五百人之间。另外还有新组建的战车军队和猛兽军队。

    因此带去参加会盟的军队,肯定是在这些军队中挑选。而高原最终做出了一个分配方案,带领五千蕃勇军,一千重甲骑军,五千背嵬军,五百斥候士兵,各种战车一百辆,计有五百士兵,还有五百训兽士兵,毎人控制三只野兽,反正当初三国商议的时候,只是限制各自的军队人数,但并洠в邢拗拼嗌俾砥ァ⒍铩A硗饣褂形灏偻鑫咴奈蓝樱溆喽Ь游笄诟ㄖ勘

    这样的搭配方案,使各兵种十分平均,没有明显的缺点和漏洞,由其是多了一千五百只猛兽,实际不亚于多了数千士兵,因此这样的组合,足可以对抗一倍以上的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领是由凌风担任。

    大臣对这个搭配方案并无异议,因为这是高原制定的,这当然不仅仅是甴于高原是君主,而且高原本身就是当代名将,他制定出这样的搭配方案,自然是有自己的考虑。

    而在高原离开灵寿之后; 由李瑛鸿代理监国; 主持日常的政务,其余一切事务照旧运行,但高原还是要求内阁马上开始备战,调配物资,征集军队,因为等高原回到灵寿以后,很有可能就会马上出征,开始参加合纵伐秦的战斗。宁戚带领內阁大臣,接受了高原的命令,让高原放心的离开。

    就在当天下午,赵轩请见高原,和高原协商鬼谷门人的安排。

    这时鬼谷门人己经在灵寿居住了近四个月的时间,而且按照赵轩的要求,把他们都安排在锦衣卫中任职,实际是让他们熟悉灵寿,另外也是对他们进行考查了解。而现在鬼谷门人基本都熟悉了灵寿的情况,而赵轩对他们每一个人也都大体的有了一定的了解,由其对其中一部份人的出路安排,赵轩也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因此特意来向高原通报。

    听了赵轩的话之后,高原也颇有一些惭愧,原来这几个月以来,除了是在鬼谷门人刚来灵寿的时候,高原亲自接见过他们一次,然后就是高原称王大典的时候,赵轩带领着鬼谷门人,进宮像高原庆贺,然后因为高原一直都有不同的事情,因此到是把鬼谷门人都忘得差不多了,要不是现在赵轩提醒高原,还不知什么时候才想得起来。

    要知道鬼谷门人都不是普通的人员,而且信任如果能够人尽其用,将会使自己的实力提升一层,幸好是赵轩一直都还记得,并且对鬼谷门人的安排,已经有了一个计划,否则恐怕还要将这些人再晾一阵子。

第八一二章 进驻陶邑(上)() 
高原带领着人马,从灵寿出发,到达陶邑的时间是二月初六,这时距离三方约定的会盟日期还有六天的时间。不过高原并没有马上进驻陶邑城,而是先在齐国指定的汉军驻扎的地点下营立寨。

    因为在灵寿的时候,三方己经商定好了,这一次会盟,每一囩可带一万五千军队,但只能带领五千军队进陶邑,剩下的一万军队在距离陶邑三十里的地方驻扎,而驻扎的地点由齐国指定。而张良和淳于博两人早就到达陶邑,这时在齐国指定的汉军驻扎的地点,等待高原一行人马的到来。因此高原并不急于马上进驻陶邑城,而是先让军队在陶邑城外下营立寨,以防不测。

    士兵们忙着扎营立寨,而高原则趁着这个机会,和张良、淳于博碰头,协商进陶邑的事情。

    原来齐王建己在三天之前,由田克臧陪同,进驻到陶邑,而且也按照之前的约定,齐国确实只带了五千军队进驻陶邑城,而其他军队,均调离到陶邑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当然在陶邑城中,还有本城的地方驻军约三千人,主要是维护地方的治安和秩序,因为陶邑位于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地方,因此城邑的规模很大,居民众多,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兵力驻守。这个到没有必要和齐国深究。

    张良曾多次来过齐国,并且在陶邑也居住过很长的时间,对陶邑的情况比较熟悉,他曾留心观察陶邑的城防军,发现并没有什么变化,几名张良认识的城防军将领也仍在任职。因此从总体来看,齐国的表现基本是尊守了先前三国搭成的协议,可以放心。

    听完了张良的汇报之后,高原也点了点头,又道:“现在秦国有没有什么动静?”

    张良摇了摇头,道:“回禀大王,现在还没有发现秦国有什么动静,不过陶邑距离齐秦边境大约有六十里的距离,距离大梁大约有三百里的距离,齐国在边境驻扎有五万多军队,因此秦国如果要出兵袭击陶邑,恐怕并不容易,我到更是担心,秦国或者是韩腾会派遣高手死士,潜入陶邑,破坏这次会盟,毕竟陶邑的商业发达,人员来往频密,成份复杂,是很难防范。”

    淳于博也点了点头,道:“这到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从我们三国合纵策划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但秦国,由其是韩腾却一点行动都没有,这本身就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也许他们就是在等着现在的机会,现在我们三国的国君汇聚在一起,加上陶邑的环境复杂,正好可以浑水摸鱼,而韩腾的部下高手众多,如果抓住机会,说不定可以将我们三国的国君一网打尽。”

    高原道:“如果韩腾想在这个时候动手,到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就算他能够派遣高手,遣入陶邑城中行事,但人数也不会太多,最多不过数百之众而已,而在陶邑城中,汉齐楚三国合兵可达一万五千军队,只要是我们防范得当,不要大意,未心会让韩腾有机可趁,我到是更担心驻守在大梁的秦军,王贲也是身经百战,精通兵法的名将,不会不明白出奇制胜的道理,三百里的距离,并不算什么?以骑军的速度,最多只用二天时间,就可以从大梁赶到陶邑了,如果我是王贲,就会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骑军,绕过边境驻守的齐军,直扑陶邑而来,因此我们绝不能够大意。”

    说着,高原转向淳于博道:“明天我会带领五千军队入城,岳父大人就留在城外,和凌风一起驻守大营,防秦军,孑房就随我一起进城。”

    张良赶忙欠身道:“臣尊大王之令。”

    淳于博也点了点头,道:“放心吧,我们在城外会留情秦国的动向。”

    于是当夜高原一行人就在城外的军营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高原带领着五百蕃勇军、二千背嵬军,五百威宁军,一百训兽兵,二百斥候士兵,战车一百辆,另有五百后勤辅助士兵,共计五千军队,开进陶邑城中。

    而正好这时己经进驻陶邑城的齐王建,派遣田克臧出城迎接高原一行人马进城,而自己则在城中恭迎高原,并且在陶邑的行宫中设宴为高原接风。

    两位君王见面,自然要互相客气了一番,当初高原假冒代郡使臣,出使齐国临淄时,曾和齐王建见过几面,当时齐王建给他的印像就像是一个不想多事,得过且过的老人,颇有几分颓废之气,而数年之后高原再见齐王建,只觉得齐王建的颓废之气更重,己是老态龙钟,暮气沉沉。

    就是欢迎高原的宴会,齐王建也只是陪同高原喝了几杯酒,就推说自已的身体不适,让田克臧替自己接待高原,就回宫休息去了。

    而田克臧又再三为齐王建的失态向高原道歉,好在是高原并不在意,因为高原也知道,从齐王建的心里来说,恐怕是并不希望齐国加入这一次合纵,只是现在齐国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田克臧的手里,齐王建是被迫来到陶邑,参加这一次会盟,自然不会显得太热烈。

    不过齐王建离席之后反到更好一些,因为高原也觉得陪同齐王建饮宴,十分别扭,完全就是强装笑颜,而只剩下高原和田克臧,两人这时己经十分熟悉了,而且又有相同的目标,因此交谈也更为自由随意。

    又喝了几杯之后,高原的心里一动,道:“安平君,不知你回国之后,齐国的情况如何?秦国可有什么举动吗?”

    原来在田克臧离开灵寿的时候,高原曾经提醒过田克臧,让他回到齐国之后,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加强防备,小心留意后胜的残余势力和秦国的潜伏人员,高原想到,也许秦国和韩腾觉得自己一方无懈可击,而将破坏合纵的突破口放在齐国,因此借这个机会来问一问田克臧。

    田克臧呵呵笑道:“说起来还真的要多谢汉王,如果不是汉王提醒在下,恐怕还真是危险了。”

    高原也有些意外,道:“哦!这话怎么说。”

    田克臧挥了挥手,不一会儿,只见仲玄子带着四名甲士,押上来一个五花大绑的人,只是披头散发,看不湥П桓恐说南嗝病

    高原道:“此人是谁?为何被绑来。”

    田克臧大笑道:“他就是秦国的上卿姚贾,以前曾经多次出使我齐国,和后胜素来交好,每次出使齐国时,都是住在后胜家里,当然也多次暗中潜入我齐国,仍然是住在后胜的家里,但现在后胜已死,他又潜入齐国,汉王可知他这一次是为何而来?”

    高原也有些惊讶,姚贾是秦王政最倚重的大臣之一,算是战国末期的一名纵横家,曾像秦王政建议,不惜重金收买各国权臣,分化离间各国之间的关糸,使其不能合纵抗秦,只能被秦国逐个击破。秦王政采纳了姚贾的建议,封姚贾为上卿,出任大鸿胪之职,并多次出使各国,和各国的权臣交好,像赵国的郭开、楚国的屈、景、昭三家,齐国的后胜,都和姚贾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却没有想到,姚贾居然被田克臧抓起来了。

    而听了田克臧的问话之后,高原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过来,笑道:“他可是奉了秦王之令,潜入齐国来对付安平君的。”

    田克臧点了点头,道:“汉王果然料事如神,正是如此,不过抓住姚贾,都是仲玄先生的功劳,还是请仲玄先生来向汉王详细说明吧。”

    仲玄子向高原施了一礼,道:“离开灵寿之时,汉王曾再三提醒安平君,防范秦国和后胜的余党对安平君不利,因此回到临淄以后,臣就命人严密的监视后胜的余党,以防不测,果然正如汉王所料,姚贾偷偷的潜入临淄,勾结后胜的余党,阴谋策化聚众集事,从安平君手中夺权,罢除安平君的相位,破坏这次合纵,而姚贾更是寻找了十余名死士,打算等待机会,让他们刺杀安平君,结果一切都被臣所掌握,于是突发奇兵,一举将姚贾与后胜的几名余党抓获,后来一经审问,他们对所做所为供认不讳,后来臣与安平君反思,如果不是当日汉王的提醒,断不会如此轻易就破获了姚贾的阴谋,实在是要多谢汉王。”

    田克臧也道:“对啊,实在是要多谢汉王。”

    高原微微一笑,道:“那里那里,寡人当日也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己,何况以仲玄先生的机警才智,就算是洠в泄讶苏庖凰担挚峙乱材烟又傩壬牟贾茫虼斯讶丝刹桓揖哟酥Γ绞前财骄芄坏玫街傩壬谎怯诿铣⒕梅牍唷⑿帕昃煤蛴⑵皆妹欤写似媸肯嘀财骄厝豢梢猿删痛蠊Α!

    冯灌、候赢、毛遂分别都是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门客,并且都帮助自己的主人立下奇功,成就伟业,也使自己成名天下,因此高原将仲玄子比为冯灌、候赢、毛遂,不仅是夸赞仲玄孑,同时也是暗捧了田克臧一把,将田克臧比做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这可是相当高的赞颂了。

第八一三章 进驻陶邑(上)() 
田克臧并没有惁夺权篡位的打算,那么做为人臣,由其是做为宗室大臣,四公子可以说是每一人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高原将田克臧比为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虽然知道高原是有意夸大自己的功劳,但田克臧的心里还是十分舒坦,毕竟谁都愿意听好话。何况孟尝君就是齐国宗室,算起来和田克臧还有一些亲戚瓜葛关系,也是田克臧一向仰慕的目标。

    这时仲玄子又向高原和田克臧施了一礼,道:“汉王,君上,小臣有一言,愿汉王,君上考虑。”

    田克臧道:“仲玄先生,你有什么话,担说无妨。”

    高原也道:“寡人愿听先生高论。”

    仲玄孑道:“君上请恕小臣直言,在我齐国仍然还有许多人目光短浅,不识时务,反对加入合纵,共抗秦国,就连大王恐怕也未必赞同,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来陶邑。”

    田克臧苦笑了一声,看了高原一眼,才道:“先生所言不虚。”

    高原却笑了一笑,道:“无论是那一国,总会有一些素尸高位,食肉者鄙之辈,安平君不必挂怀。”

    仲玄子也点了点头,道:“因此小臣以为,在三国会盟之时,可将姚贾斩首祭天,以示我齐国的抗秦之意不可动摇,同时也让那些还在首鼠两端,左右观望之辈,彻底断绝了念头。”

    高原的心里一动,仲玄子的话到是有几分道理,尽管姚贾是暗中潜入齐国,并非正式出使齐国,而且还谋划刺杀田克臧,但姚贾并不是一般的秦国大臣,而是秦王政最倚重的大臣之一,而这次三国会盟,如果斩姚贾祭天,不反显示了三国的决心,同时对秦国也是一个极大的羞辱。这样一来,双方也就彻底洠в谢匦嗟亓恕6傩幽芄幌氤稣庖徽懈壮樾街疲蠢吹绞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