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矗镁傩幸鞘搅恕H欢蟮扔业龋褪遣患悔榇雍蠊觥U谥谌宋藜瓶墒┲剩患游墓侔嗔兄凶叱龊擦盅刻展龋谥屑湔径ǎ婕创右滦淅锍槌鲆痪砘撇幔靡獾匮锪搜铮担骸安徊旁缫巡莺泌樵诖耍 庇谑牵陀锰展绕鸩莸撵悔榫傩幸鞘健P帐沽煺钥镓防吹搅哪厦妫惫虬荩邮芰遂悔椤=幼牛紫嗝巧锨安蠓銎鹫钥镓返巧铣缭睿┥匣实坌写罄竦馁蚍凸诿幔俗搅紊希邮苋撼嫉陌莺兀饩退阏降巧狭嘶实鄣奈蛔印�
新皇帝宣告,由于他前任归德军节度使时驻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定新王朝的国号为大宋。从现在起,为大宋建隆元年。以汴京为都城。宣布,以周朝小皇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到西宫居住。赐给内外百官军士爵位。实行大赦,凡被贬官的都恢复原位,被流放发配的释放回原籍。派官员祭祀天地和社稷,报告改朝换代的事。还派出宦官带了诏书向天下人宣告宋朝的建立。
周世宗斥冯道
辽兵撤出开封的时候,后晋大将刘知远在太原称帝,率领大军南下。一路上军纪严明,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各地辽将听到风声,慌忙逃走。刘知远很快收复了洛阳、汴京。这年六月,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这就是后汉高祖。
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去了。他的儿子后汉隐帝即位以后,后汉内部发生动乱。汉隐帝嫌手下将领权力太大,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郭威。激起郭威发动兵变。公元950年,郭威推翻了后汉,被将士拥戴为皇帝。
第二年,郭威在汴京即位,国号周,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出身贫苦,懂得民间疾苦;也读过一点书,注意重用人才,改革政治。在他的治理下,五代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好转。
后周建国的时候,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不服后周统治,占据太原,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汉(十国之一)。刘崇为了跟后周对抗,投靠辽朝,拜辽主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多次在辽兵帮助下进犯周朝,都被周太祖打败。
公元954年,周太祖死去。他没有儿子,柴皇后有个侄儿柴荣,从小聪明能干,练得一身武艺。周太祖把他收作自己的儿子。到周太祖一死,柴荣继承皇位,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新即位,北汉国主刘崇认为周朝局势不稳,进占中原的时机到来,就集中三万人马,又请求辽主派出一万骑兵,向潞州进攻。
消息传到汴京,周世宗立刻召集大臣商量。他提出要亲自带兵抵抗。大臣们说:“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容易动摇,不宜亲自出征,还是派个将军去吧!”
周世宗说:“刘崇趁我刚遭到丧事,又欺侮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中原。这次他亲自来,我不能不自己去对付他。”
大臣们看周世宗的态度挺坚决,也就不作声了。只有一个老臣站出来反对,他就是太师冯道。
冯道从后唐明宗那时候起,就当了宰相。以后,换了四个朝代,他在每个朝代的主子面前,都能随机应变,讨得新主子的欢心;辽兵占领汴京的时候,他主动朝见辽主。一些新王朝的皇帝,也乐得利用他。所以,他一直保持着宰相、太师、太傅等重要职位。
这一回,冯道看周世宗年轻,就以老资格的身份来劝阻周世宗亲自带兵出征。
周世宗对冯道说:“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自己带兵。
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
冯道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陛下能够比得上唐太宗吗?”
周世宗看出冯道瞧不起他,激动地说:“我们有强大的兵力,要消灭刘崇,还不是像大山压鸡蛋一样容易。”
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像一座山吗?”
周世宗听了十分气愤,一甩袖子,就起身离开朝堂。后来,别的大臣也出来支持他,周世宗就把亲征的事决定下来。
为了这件事,周世宗对冯道十分不满。不久,派去管修造周太祖坟墓的事。冯道碰了钉子后,闷闷不乐地死去。
周世宗率领大军到了高平(在今山西省),跟北汉兵碰上了。双方摆开了阵势。北汉刘崇看到周军人少,骄傲起来,说:“早知道这样,我何必借契丹兵呢。这一次,我不但要打败周军,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的厉害呢。”
刘崇指挥北汉军猛攻周军,周军右军的将领顶不住,带领骑兵败了下来,步兵也纷纷投降。眼看情况十分危急,周世宗亲自上阵,冒着乱箭督战。他的两名将领赵匡胤和张永德各带领两千亲兵冲进敌阵。周军兵士看到周世宗沉着应战,也奋勇冲杀,一个抵上一百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北汉兵就像山崩一样败了下来。
后面的辽军看到北汉军失败,不敢跟周军交锋,悄悄地把兵撤走。北汉刘崇节节败退,前有追军,后无救兵,最后,只剩下一百多骑兵,狼狈不堪地逃回晋阳。
经过高平大战,周世宗的声望大大提高:他回到汴京后着手整顿军队,减轻百姓负担,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过了两年,他亲自征讨南唐,攻下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接着,他又下令北伐,带领水陆两路进军,收复北方大片失地。可惜正当他要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的时候,却病倒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即位六年后死去,由年才七岁的儿子柴世训接替皇位,就是周恭帝。
李筠反宋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试图起兵反宋。建隆初,赵匡胤派使者去见李筠,想以授他中书令一职来拉拢他,李筠拒绝授受。在幕僚们的谏争下,李筠虽然接见了使者,但他故意把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室壁,并涕泣不已。幕僚们都很惊惧,告诉宋使说:令公喝多了,有失常性,希望一定不要怪罪他。
北汉主闻知李筠想反宋,遣使送腊书,邀他共同起兵。宋太祖继续慰抚李筠,用他的儿子李守节为皇城使。李筠一方面派遣李守节入朝,探听京师动静,另一方面,派遣刘继冲向北汉,奉表称臣,纳款求援。李守节到朝廷后,宋太祖即责问他来京城的意图,李守节惶恐,用头击地,说是有人在计算他父亲。宋太祖遣李守节归,让他告诉他父亲说:“我不是天子时,听任你的作为。现在我已是天子,难道你就不能归属于我吗?”李筠不顾宋太祖的一再慰抚,决心反宋。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筠命令幕府草拟檄文,历数宋太祖的罪恶,随即遣兵袭杀泽州刺史张福,占领其城,将监军周光逊等人抓起来送到北汉。李筠的从事闾丘仲卿认为李筠孤军举事,北汉的援助不可靠,宋兵精锐,很难抗衡,建议他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攻占洛阳,然后东向争天下。李筠错误估计形势,以为他是周室宿将,与周世宗情同兄弟,禁卫军都是他的旧人,必将倒戈来归,况且有儋等强将。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他不听闾丘仲卿的建议。北汉主刘钧率兵与契丹军数千人增援,李筠率部下至太平驿用臣礼迎接,北汉主封李筠为西平王。北汉主几次召李筠议事,李筠说自己受周室厚恩,不忍背负。北汉与周为世仇,对李筠的话很反感。北汉主便派宣徽使卢赞监李筠军。李筠见北汉兵少,又派卢赞监其军,深感后悔,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卢赞的意见又多不协调。于是李筠命令他的儿子守节守潞州,自己率兵三万南下。北汉主知道卢赞与李筠有矛盾,派平章事卫融前往调解,但矛盾依然如故。
这边,宋太祖派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分道出击,特命诸将急引兵扼守要害地区,勿纵李筠下太行。又遣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与石守信会合,同监军李崇矩一起在长平击败李筠军。斩首3000级,攻下大会砦。
六月,宋太祖率军亲征,与石守信等会合,再次在泽州南浮大败李筠,获北汉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杀了北汉宣徽使卢赞,李筠退守泽州城。宋太祖督战,列栅栏围城,大将马全义率敢死队,攀城堞而上,攻占泽州。李筠自焚,北汉平章事卫融被俘。宋太祖乘胜攻潞州,李守节降。北汉主闻李筠败,从太平驿返还晋阳。
七月,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又起兵反宋。李重进是周太祖的外甥,与赵匡胤分堂周室兵权。周恭帝即位,李重进出镇扬州,领宿卫还像以前那样。赵匡胤代周,拜李重进为中书令,命令他移镇青州,李重进不满,想起兵反宋。正巧李筠已起兵,李重进便派遣亲信翟守去潞州与李筠联络,翟守却私去京师会见宋太祖。宋太祖问他:“我想赐重进铁券,他能相信我吗?”翟守说:“李重进绝无归顺之意。”宋太祖担心同时对付李筠、李重进,会分散兵力,于是厚赐翟守,并许以爵位,令其设法暂时稳住李重进。翟守归后,便劝李重进不要轻易起兵,李重进听信他的话,按兵不动。宋太祖遣陈思诲安抚李重进,并赐铁券。李重进欲随陈思诲入朝,部将竭力劝阻,李重进犹豫不决。
第168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6)()
李筠被平定后,李重进觉得作为周室亲戚的他,不会有好结果,这才下决心起兵反宋。于是李重进拘留陈思诲,修城练兵,派遣使者以求得南唐的援助,南唐主不敢接纳他的使者,李重进又派遣使者去邀建雄节度使杨庭璋共同起兵,杨庭璋非但不答应,反而将他的使者扣下,并为宋献策攻取李重进。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不愿随李重进反叛,城而逃归宋。李重进因此怀疑诸将皆不附他,关押军校数十人。军校高呼说:“我们都为周室屯戌,您奉周室,为什么不让我们效命?”李重进不信,而是先把这些人除掉了。
十月,宋太祖想对李重进进行讨伐,询问枢密副使赵普有何意见。赵普分析说:“李重进士卒离心,外绝救援,内乏资粮,急攻亦取,缓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率师亲征。十一月,攻下扬州,李重进自焚,与他同谋者数百人被杀。李重进兄深州刺史李重兴听说李重进起兵已自杀,其弟解州刺史李重赞及子李延福,都被杀害。
平定荆湖
唐末及五代各朝,虽对荆湖地区的官吏时有加封,但始终不能行使有效统治。唐末襄州赵匡凝破雷彦恭于荆南,让他的弟弟赵匡明做留后。梁破襄州,赵匡凝奔吴,赵匡明奔蜀,开平元年(907年),以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荆南后来管辖十个州,高季兴始到,只有江陵一城,但经高季兴祖孙三代经营,基本统一荆南,形成了割据一方之局面。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死,其弟高保勖立。
建隆三年(962年),武清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周行逢病重,托孤于将领,特别交待说:“与我同起者十人都已被诛杀,唯独衡州刺史张文表还在,此人有野心,因未得到军权而常怏怏不乐。我死后张文表必叛,不得已时,可归顺朝廷。”不出所料,周行逢死后,子周保权立,张文表大怒说:“我与周行逢同起微贱,共立功名,今日安能北面事儿乎!”张文表佯称去武陵奔丧,过潭州,潭州行军司马廖简设防备,军吏报告张文表军至城下,廖简对宾客说:“张文表一到便会成为我们的俘虏,何必担心!”继续饮宴,张文表的军队到达官府后,廖简却醉得无法操戈,坐在地上大骂。廖简及宾客都被杀害,潭州被张文表占领。周保权一方面派遣杨师征讨,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去向宋和荆南求援。
起初,宋太祖派遣卢怀忠出使荆南,了解江陵的地形、人情。卢怀忠返回报告说:“高继冲兵甲虽然整齐,但只有三万;粮食虽然丰收,但百姓困于暴敛。江陵南通长沙,东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观其形势,日不暇给,很容易将它攻下。”宋太祖以为:“江陵四分五裂之国,今借道出师,可因而灭之。”于是派遣慕容延钊、李处耘等率领兵马,声言救周保权,实际上是去先取荆南。
乾德元年(963年)正月,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到襄州,派丁德裕去通知高继冲要求借道,并命令他准备军需。当时高继冲还年幼,政事均委托孙光宪掌管,军事则委托梁延嗣掌管。荆南摄于宋军威力,答应了宋的要求,但提出宋军不要靠近江陵,在百里之外驻扎,并且还可以提供供给。李处耘接着又派丁德裕出使荆南,孙光宪、梁延嗣便请高继冲答应宋军到江陵的要求。兵马副使李景威对高继冲说:“今王师借道以取湖湘,然而看其形势,恐怕是要夺取我们的地方。”他请求率三千兵伏于荆门道险处,夜破宋军主帅,然后率军取张文表,向宋赎罪,认为这样,荆南既有大胜,宋又无可奈何,不然必有摇尾求食之祸。高继冲以为年年给宋进贡,必无此事。孙光宪认为宋军伐张文表,就象泰山压卵,湖湘既平,岂有放过荆南之理。他主张归顺朝廷,永享富贵。高继冲接受了他的意见。李景威见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用,沉痛地说:“大事去矣,生有何用?”于是自杀身亡。
玉车饰随后,高继冲即派遣梁延嗣与高保寅用牛酒到荆门犒劳宋军。李处耘待以之礼,并命令他们次日返还。梁延嗣立即遣使报告高继冲,以为宋军不会取荆南。荆门距江陵还有百余里。当夜,慕容延钊召梁延嗣同饮,同时则命令李处耘率轻骑数千急驰江陵。高继冲正等梁延嗣、高保寅还,以便问明详情,忽闻宋军已到,惶恐不安,只得匆匆到江陵北十五里迎接李处耘。李处耘待之以礼,令其在原地等慕容延钊,自己率军先入江陵。待慕容延钊与高继冲到江陵,宋军已占据险要地段和大街小巷。高继冲已经明白,但为时已晚,只好交出牌印,并命令王昭济等奉降表于宋军。荆南3州、17县、142300户归于宋朝。
宋军既平荆南,日夜发兵趋朗州。是时,杨师已俘斩张文表,夺回潭州。周保权对宋军举动感到疑虑,急召臣僚研究对策,臣僚意见不一。以观察判官李观象为首力主归顺,他提出:请宋出师本来就为的是诛张文表,今张文表已诛,而王师不还,必将尽取湖湘之地。湖湘所能依托的北有荆渚,以为唇齿,今高氏束手听命,朗州势难独全,不如归顺,换取富贵。指挥使张从富则主张拒守,积极备战。不多时,慕容延钊派丁德裕至朗州,张从富不接纳。丁德裕不敢与张从富战,退回报命。宋太祖又派去使者责备周保权说:“王师应你们请求,解救你们的危难,今天妖贼既灭,你们为什么忘恩负义,反拒王师?这是自取灭亡。”周保权不顾宋太祖的威胁,采纳主战派观点,拒绝归顺。
于是,慕容延钊派遣武怀节攻岳州,破周保权军于三江口,获战船700余艘,斩首四千余级,占领岳州。三月,李处耘军与张从富军在澧州南面相遇,宋军一直追到敖山寨,大败张从富军,俘获大批人马,并挑选肥胖者数十人,令士兵分而食之,少壮者都割了鼻子,遣回朗州,慕容延钊随其后。黥者入城,言被俘者为宋军所食。湖湘兵大为惊惧,放火烧城,驱百姓奔山谷。宋军占领朗州,俘张从富于西山,枭首示众。汪端与周保权藏在江南岸僧舍之中。李处耘派田守奇追捕,汪端逃走,周保权被俘。湖南平,得州14、监1、县66、户97388。
湖南辰州,唐时分为锦、溪、巫、叙四郡,唐末为少数民族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