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韩所领之军尽精锐,左右冲突皆不得出,眼见一腔霸业梦最终只能成空,麴义大悲。
回顾身边,还跟随在侧的多是麴氏族人,自家事败,总要为其等觅条活路,麴义选择了自刎,死前令左右持自家首级往韩遂马前求降。
身为反叛者,却最容不得别人反叛自家,马超不愿西凉再有异志者存在,万难容麴氏,力劝韩遂将最后这三千骑诛杀在黄河南岸。
接下来收拢人马,整顿一日后,马韩联军渡河去收复金城。
麴义大军已烟消云散,金城郡留守的人马虽还上万,却如何敌得过气势汹汹的虎狼之师?这旧主韩遂杀回来,各地自然如同之前迎麴氏一般,又纷纷改换旗帜,诛杀麴氏族人响应。
之前韩遂的叛将蒋石、田乐、阳逵,麴氏子弟麴光、麴英尽被诛杀。
甚至为免前事之罪,众豪杰下起手来比马超还狠,麴氏姻亲皆不放过,才四五日功夫,西平、金城两郡已无人再敢自称姓麴、与麴氏有亲。
一番屠杀后,韩遂轻松夺回金城,下一步自然要将利益最大化,便传檄武威、陇西、安定、汉阳四郡,令各地官衙献城称降,否则必领大军击之。
他自家则与马超领兵再次渡河,准备趁虚一路攻到长安、夺取三辅之地。(。。)
329。三太守()
长安。(。。l)
杜畿、邓芝、韦端、温恢四人静坐于室内,俱都面色不善。
赶来的信使离开还不足半个时辰,已继续赶往雒阳去了。
邓芝和韦端一个左冯翊一个右扶风,自从卫将军府迁回雒阳,便都留在长安处理治下的公事,算是将行衙暂设在长安,田丰离开前有过吩咐,若逢大事,由他们与杜畿三人共决。
幸亏如此,才都在第一时间得闻西凉巨变。
以三位太守之前的认知,袁绍、曹操两强虽联手来犯,司州却正堪一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其实眼前与关东的生死拼斗,杜畿和邓芝、韦端更看好自家主公,他们不比新人温恢,为官数年下来,更能明白体会司州非只卒兵精甲天下独有、傲视群雄,内功亦修得极为扎实,各种政令绩效不凡,上下沉冗绝少,百姓拥戴。没了世家大族,邓慕安治下却是乱世中的一方乐土,并非外界认为的“君子难处之所,盗匪横行之地”,只要刘表不再来添乱,面对袁曹两家,进取虽不足,自保倒问题不大。
毕竟战争并不是只拼战阵,司州的人口钱粮和物资,皆比关东二强要丰厚!
只是万万没想到,刘表还在老实地对抗着江东孙氏、交州牧张津和益州牧刘璋三家,没来添乱,纳入自家辖地已经平定的凉州却又生出这档子事情来。
谁也不料突然生出叛乱,司州外有强敌,内起叛逆。顿时就陷入绝境。
这该死的马孟起!才从南阳迁往西凉的百姓何其无辜!
得到消息聚起的第一时间起。四人都是破口大骂。
只是人家连亲父与合族老小都可抛弃。绝情绝义至于斯地,会在乎他人这点骂声么?
几个士人不是市井无赖,又骂不出狠话,翻来覆去没什么新意,待骂得累了,发泄掉那股初闻的愤怒意气,也就自然安静下来。
平静下来后,长安令温恢跪坐在末席上。眼睛盯着三位太守,期盼迅速给出个章程来。
他虽来得晚,资历浅,却也不是瞎子,司州上下带给他的各种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新奇,被迫下全接受之后,也逐渐开始对效命的这块土地多出些期待来。
只是便赶上这般大转折,他认知不足,便没有计策,且在三位上官面前。也没有开口的余地。
突然间西凉叛起,只剩阎行、牵招二校尉领一支残军顶在冀县。此外就只陈仓、散关还有几曲卒兵,再然后除了民屯坞堡,便可以空荡荡地一路到他温恢治下的长安了。
待西凉叛军杀至时,长安又会如何?
长安城里也没兵!最多就只衙中数百差役。
温恢还很年轻,却是个念旧念亲的人,否则在祁县也不会散尽家财,明知如螳臂当车一般,还要组织民众抵抗黑山贼入城。
舍弃家财,冒着生死,只是为乡人不遭兵火祸害!
祁县小,其内人等多为乡里旧识,然而长安百姓也不再是陌路者!
想想城内渐渐开始熟悉的百姓们,一个个在脑海中鲜活存在,盲一目整日冷着脸实际却非常热心的监察,须发皓白到哪都笑呵呵只是有些看不上自家的老差役,据说是模仿某人而每个早晨都在学堂门口大力挥动着戒尺的夫子,骑着骡马挎着药箱从府邸前跑过的白衣阿姑,每到傍晚舞动大戟挥发无穷精力的皮孩儿们,还有最多扛着锄头早出晚归的农者们。
或认识或不认识他这位县令的人们,却已渐渐在脑海中生了根,一个个安居乐业的模样,根本就不似乱世劫后余生者,也不管籍贯在哪里,仿佛他们天生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种生活,这样的社会,稀奇古怪,却平静得全天下独一份。
虽然自认还只是个看客,出身官宦之家的温恢并不认为自己就已融入其中,但他并不想这份难得的平静被眼睁睁看着破坏掉。
然而就目前来看,前途没有人再能抵挡西凉叛军,面对袁曹的压力,雒阳又能抽出兵马回援?
即便邓季抽得出卒兵来援,他们能赶在叛军之前?
不!
不对!
若我是西凉叛军,听闻邓季抽大股军马来援,只怕还要故意拖延时日,只与之对峙而不寻求决战!
后路不安稳,邓季麾下之军再彪悍,想必也当无士气,还如何敌得过袁曹联军?
到邓季兵败消息传来的时候,抽回来的援军也定然大乱,西凉叛军又正好趁机收拢为用,然后凭精兵占三辅之地,取人口壮声势,梳理内部,再待下次时机来临!
相信下次时机也不会遥远,争霸天下有进无退,若无邓季虎视在侧,袁曹还不决一雌雄么?
到那时候,西凉众或左右逢源,或趁乱取事,都方便!
只可怜这司州百姓,才得了几年安生日子过?
温恢不想坐视民众遭难,不想让叛军得逞,但是面对这个局面,他无计可施。
长安不是祁县弹丸之地,西凉叛军不是黑山贼数百乌合之众。
对自家情况都还没完全摸透,处理政务更多只是学习的新手,如何正确应对?
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眼前三位太守,盼望他们能不要让局势恶化得太厉害,然后司州民间传得出神入化的两位军师能解开此局。
胡思乱想好一阵,才听韦端开口:“吾等当如何处之?”
看他模样,温恢不由失望,想来也是思考这老半天下来,毫无所得,才决定开口先问,打破这压抑的沉寂。
邓芝虽是邓季亲族,然而人人皆知自家这位主公甚恨宗族,治下多少豪族被拆散安置去。就邓氏亦未得幸免。邓氏二杰中。对邓芝不如二田亲近,对邓贤就更不如车黍、典韦、谢允之流。邓芝有自知之明,三位太守中,还得以杜畿这位京兆尹为主,此时不答韦端,开口试问杜畿:“马氏合族、庞德亲眷当即拿问?或软禁府中,待主公令到诛杀?”
从被老母逼迫在河南求仕开始,杜畿历任过梁县令、河内太守、河南尹、京兆尹数职。弘农太守杨立参与主公家事渐被厌。如今司州官场上下皆公认,杜伯侯是除田畴外第二位得用的地方官,主公若在两州之地设刺史之位,田畴定然是司州刺史,他杜畿便是凉州刺史。
别人议论的不算数,杜畿知道的更多,平西凉后邓季曾与左右军师议定,有各地众多监察在,日后地方只设太守,主刺探监察地方官的州刺史就没必要再设立。军政权一把抓的州牧更不可能。
倒是听闻主公还随口说过一句,日后或会设独镇一方的大都督。不过那是武将殊荣,轮不到他杜畿。
做不了州刺史,不过被称为地方官第二后,杜畿还是有些在意的,开始注意起自家言行,连最被别人诟病的“怠政”也有所改观,主公亲许的五日一歇主动改到七日一歇,终于与其他衙门保持一致。
这个时候,就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同样的焦头烂额,听邓芝发问,杜畿想想后回答:“先拿问,押往雒阳,由主公发落!”
这样自然最稳妥,邓芝点头表示同意,才问出最棘手的来:“西凉叛军如何应之?”
韩遂、羌氐、马超联合的西凉叛军有数万之众,冀县阎行、牵招定挡不住,也再等不及雒阳遣兵马来救,是该下决断了,杜畿终于起身,缓缓吐语:“传语杜陵郭偏将、武关尹偏将,西凉叛起,请两位偏将速领本部往援,陈仓各曲卒兵亦当调往冀县,若他日主公责罚,某一力担之!”
这二位偏将中,驻地郭援近、尹奉远,重要性则恰好相反,刘备占大半个南阳郡为司州藩篱后,武关守军眼前有些鸡肋,反倒是张鲁还有可能经子午谷、陈仓道来犯。
邓季麾下文武分属,互不相辖,杜畿一方太守本无权调动偏将,之前犹豫便是因为顾忌,如此行事便有逾越之嫌,若能挽回局势倒好,事后无人会来追问,但若调军马往西,张鲁再趁机来分一杯羹,兵出汉中,惹得局势崩坏,说不定自家便会被问罪。
只是眼看韦端不是个有主意的,邓芝应变亦非长项,眼前事急,冀县急需援兵,可等不到雒阳回复,这两部兵马就如溺水之人寻到的最后稻草,由不得杜畿再去衡量其中得失。
杜畿敢于承担事后责任,邓芝亦佩服:“伯侯若有此获罪,某愿随之同罪!休甫以为如何?”
老实人发起狠来能量亦不小,杜畿之语确实有用,邓芝这是要逼韦端也表态。
有功三人同领,有罪三人共受。
韦端无奈,只得也应道:“某敢不附之尾翼?”
“如此,与二位偏将之书信,吾等三人皆当同署名!”邓芝满意地点头,再道:“便二偏将到亦嫌不足,主公四等民之策,免兵役夫役,言只敌寇犯境时破例!今日事急缺军马,叛众正犯境,莫如聚各县衙差役书吏,征三辅之民同往冀县应急?”
杜畿摇头:“吾亦思之如此,然三辅之地尚不比河南民心可用,之前又无明细之法,若吾等官府逼迫过紧,恐民逃之众也!”
治下百姓本就多为难民,对于逃亡熟悉得紧,杜畿就任过河内、河南、京兆三郡,对各地百姓差异感觉最明显,他的话自然有说服力,邓芝、韦端、温恢便都皱眉沉思。
杜畿在地上踱得两步,突然大手一挥,开口:“莫如吾等各下令郡中,西凉叛众犯境,征年十六之上,五十之下,无残疾之男丁听用,三日内需自备器械、带十日之食往县衙听令!逾期不至者,非卒兵之功良人家降户籍一等,平民之户三岁赋税增倍!随之死战者,吾等上报主公后,各依功绩拨给额外田亩,此田不纳赋税!如何?”
反正三辅之地空闲田地还多得是,人口并未饱和,左右都是逾越,不在乎再多一次,韦端便道:“善!吾等首行此事,日后报于主公,修缮后或可为定例之法!”(。。)
330。征调()
听三位太守议定事项,温恢便出郡守府,先往自己衙中去。
告知邓季与二位军师、别驾的文书已经遣使者送出,不过在骤然恶化的形势面前,万等不及文书送到雒阳再有回信过来,按三位太守的意思,其等要先联名发公文到各县,行先斩后奏之事。
三辅各县,长安第一。温恢心想,事情紧急,反正已亲耳听到布置,三位太守还在等着文吏们书写,好署名下发各县文书,自家倒也可以先做起来,不用等文书到县衙再行事。
归衙后,最先将府中衙役集合武装起来,对这些衙役,温恢什么也没告诉,只是急令他们赶往府衙去听令。
庞德家小人口少无需多虑,然马氏乃是世代将门,男丁自幼多习武艺,又多经历战阵,随马腾在长安城内的足有二百余人,若作困兽之斗,只凭府衙中衙役恐还不足拿下,长安县衙中自也不能坐视,需得帮手。
衙役们领命出门去,再将各功曹、主薄等县中文吏叫齐,告知西凉之叛,不顾其等惊愕,又将三太守议定的事项先安排下来。
通知监察协助,各人分派何亭屯,何人留守县衙承接上下公文,都要一一布置到位。
在县衙中大半时辰,府衙文书亦送至,衙吏们先得知情,耽误时间便少些,浏览过一遍文书,便忙着抄写数张,请温恢署名盖上印,数人匆匆出门,忙着往各民亭去张贴告知。
府衙送来那份三太守署名的文书。则张贴在县衙外面。
剩下的文吏则全受命走上街头。负责对民众解释安抚。
袁曹强敌在外。西凉又起叛,并无卒兵可平叛,司州局势顿坏,杜畿、邓芝、韦端所行算是与众不同,非但未先隐瞒消息,反而大张旗鼓的告知民众。
比起三辅其它地方来,长安城内百姓最先得知这一噩耗,所闻之人无不哗然。
有人震惊难信。有人惊惧无措,有人愤怒咆哮,有人大声疾呼,有人痛哭出声。恐慌蔓延开来,初始的混乱无可避免,不过好在预先安排下的官吏、监察四处安抚引导,也幸是在邓慕安治下,并没有酿起大乱。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往县衙门外,都想要再听听更确实、更新的消息。
待衙门外挤得人头簇簇时,衙役们已尽数归来。只有两三人带伤,问其况。之前那一直不大看得起温恢的老差头答道:“吾等围府后,闻凉州叛事,乃马超首罪,马腾心灰意冷,下令族人束手就擒,并未顽抗。反倒是庞氏子弟拼死拒捕,幸其等只十余人,擒之不难!”
马氏已擒下,温恢这才放心,领着衙役们走出县衙,大声对聚在门口的百姓们道:“语告诸公,马超、庞德、杨秋之叛为实,且邓将军为敌关东袁本初、曹孟德,三辅再无卒兵驻守,今事急矣!然卒兵之外,司州尚有百万军在,岂需惧之?何有百万军,诸公等功良平之户也!吾自幼读史,观先圣诸贤、秦始汉祖,未有不征徭役者,此世之王道,独邓公言:‘无外敌犯境不许征役,官府若用民,需以钱粮雇之;所征卒兵,亦给付资俸。’!以此免治下之力、杂、兵役,得此语解我万民疾苦,诸公深受其恩,广而惠之,岂可无报?今逢逆贼作乱,非舍命一报邓慕安之时乎?”
“喏!”
其实同样的话之前文吏、监察们也说过不少,只是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并不一样,连长安县令都这般说,那自然是真没了退路,官府已下定决心,只有自家等拼死和西贼做过一场才行,再没了侥幸心,不少人反倒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慨然应喏。
之后,人群中就七嘴八舌响起各种声音:“为邓慕安,便无功田赏给亦当出力!”
“然也!”
“钱粮、甲胄、器械可需自备?”
“告示有言,钱粮自有官府给付,甲胄、器械需自备!”
见其等并无大不满之意,温恢再激励道:“且让邓公观诸公之勇!”
聚起的人群逐渐散去,只是不多时又聚起一批,温恢与属吏们反复引导,直到夜幕降临,都还有不少人来,县衙中只有撑出灯来做事。
民众们最初时的慌乱让温恢很没信心,第二日属吏和衙役照常忙碌,他自己事情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