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辽阳城在手而盲目进兵沈阳的后果是什么。
大勇沉吟不语,对方所说确是实情,他之所以举棋不定,便是因为这该死的天气,登州扩编过的锦州军虽然已有“摩托化”军团的雏形,但这“摩托”可不真是后世的机械化车辆,而是要吃草喂料的马匹。一旦下雪势必结冰,到时行军可真是寸步难行。而且辽阳毕竟曾是大明的辽东都司所在,城修得极其高大,又做了金国四年都城,哪里能是金州、复州这些曾经的卫城可比的。他也不太可能真把几百门大炮拉上去,战线实在是太长,万一八旗主力回师,他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到目前为止,大勇还没自大到凭着新组建的锦州军就能和八旗主力决战。
要是辽阳城和鞍山一样顽抗,也不用多久,只要拖上个四五日,他就只能灰溜溜的退师了。他不能也无法将夺取沈阳的希望放在老天爷不会下雪这个奢望上。现在已经很冷了,各地上报都有士兵被冻伤,大勇已经下令尽量宰杀牛羊,取油膏防冻,以免不必要的伤亡。可一旦真的下雪,就是再多的油膏也无法避免冻伤,这该死的关外赖小冰河影响,实在是比年太冷了,太冷了,老天爷到现在还没下雪,已经算是给锦州军开了外挂,大勇可不指望这外挂会一直开到明年。
见大勇犹豫,图鲁什知道对方心动了,忙趁热打铁道:“天时虽然不在将军这边,可是只要得我家主子相助,这天时也好,地利也好,人和也好,可都在将军这边了!”
大勇仍是不置一词,但表情明显松动了。
“可不费吹灰之力,不损一兵一卒就拿下辽阳,便等于是替将军拿下沈阳省下几天时间,有这几天时间,将军还能打不下沈阳来?而且有我辽阳城做为依托,将军也不必再担心粮草安危,进可攻,退可守,更有我家主子相助,要取沈阳城真如将军适才所言探囊取物般简单。而我家主子所求不过是想觐见贵国皇帝,请贵国能够助我家主子和洪太争夺关外,此等所求并不为过。明金双方在关外打了二十多年,要是贵国皇帝不想收复关外,也不会连番修筑大小凌河城,更不会让将军渡海远征了。”图鲁什不知道锦州军其实是私自出军,根本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要是知道,怕就是另有一番考虑了。毕竟莽古尔泰求得是和大明合作,而不是和一个明国朝廷并不信任的将领合作。
。。。。。。。。。。。。。。
恢复几天以来,订阅和红票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请能够支持的读者能够予以订阅支持。
第四百零九章 鞍山条约(下)()
“唔。。。不战而得辽阳,一可免本帅手下儿郎无谓伤亡;二可替本帅争取足够时间,解了本帅后顾之忧,若能一举夺得沈阳,此战,你家主子当为首功!嗯,好,本帅可以答应你们的要求,只不过。。。”
图鲁什脸上刚有喜色,却见大勇话锋一转,又面露难色道:“只不过本帅却是不敢保证你家主子能够觐见我大明天子,因为这事不是本帅能擅做主张的,须得报于朝廷知晓,尔后由天子亲断才行。”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只要将军能够将我家主子献城助明之事上报朝廷,我等便感激不尽了。”
图鲁什和额必伦都放下心来,明国不同大金,那武将的地位并不高,真正能够决断的都是朝堂上的文臣,没见明军向来都是文臣督军的吗,自杨镐始,熊廷弼、王化贞、袁应泰、孙承宗、袁崇焕、丘禾嘉、张春等等,无一不是文臣督军,那武将只能听其命奉其令在前厮杀,何人敢自作主张决定的,就是强如祖大寿,也脱不出这个范畴,何况施大勇这个这个小的锦州参将呢。他真要敢大包大揽,二人反而会怀疑起来。至于明国天子会不会不同意莽古尔泰进京觐见,他们却是一点也不担心的,因为他们想不到明国会有什么理由不同意,毕竟这是一个对明国更有好处的事情。
“事不宜迟,还请将军火速接管辽阳,以免夜长梦多。”得到大勇的承诺,图鲁什便开始催促明军马上接管辽阳,明军早一点入城,他也能早一点安心。
大勇却是不着急起来,笑道:“这事不急,不急。”
大勇的态度让图鲁什怔了一下,不解的问道:“将军既已答应我家主子的要求,我家主子也是诚心献城归明,将军又欲取沈阳,何以却不急着进辽阳了?”
额必伦也是大为困惑,试探般的问道:“将军莫非还有其他的条件?”
大勇赞许的看了一眼额必伦:“你猜得不错,自你们进到这个屋子,便一直是本帅在听你们说,现在,却是本帅要说几句的了。”
“不知将军还有什么条件要我家主子答应的?”图鲁什心跳了下,直觉施大勇接下来会提一些让人不能接受的条件来。
额必伦也紧张起来,眼巴巴的盯着施大勇。
大勇摆了摆手,示意二人不必如此,他道:“本帅的要求也不过份,辽阳城里旗人众多,本帅担心这当中未必都是肯随你家主子归明的,所以任由这些人留在辽阳城,我军未免不放心。所谓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试想留着这么多隐患在身边,怕是你家主子觉都睡不踏实。”
“这。。。。”
额必伦和图鲁什回过味来了,施大勇这是要他们清洗辽阳城的旗人啊!他们投明已是不得已,如何能狠下心来对那些实质已构不成威胁的同胞下手呢。二人呆在那里,半响没有说话。
大勇不快了,怒哼一声:“上山落草为寇还讲究个投名状,你家主子既已决定归明,那些不愿跟从的旗人便成了我大明的敌人,对敌人焉能手软?况他们今日不愿投明,明日说不定便成了洪太麾下兵马,到那时还不是要和他们战场厮杀。既然早晚都是生死仇人,又何必妇人之仁,统统杀了岂不更好?”
额必伦思来想去这事干不得,若他父子真屠了这辽阳城,怕在国人心中就再无半点威望了,更不会有人来投,没有部众的支持,他父子便真只能任由大明摆布,而不是如事先计划那般取得明人支持打败洪太后,转而再与明人一较高下,重现大金的辉煌。
念及此处,额必伦便咬牙对施大勇道:“一座辽阳城已足显我阿玛归明之心,将军何必强人所难,此要求恕我父子无法办到。”
图鲁什也愤然说道:“我等毕竟是旗人,怎能忍心对同胞下手;再说辽阳城乃镶蓝旗驻守,我家主子手下并无多少兵马,若是答应将军此求,怕力犹不及反闹出大变来,请将军三思!”
听他二人这么一说,大勇倒是想起莽古尔泰乃从沈阳仓皇逃出,身边如何会有多少兵马相随,能勉强镇住辽阳城的镶蓝旗就算很不错了,便很是体谅道:“也是,倒是本帅疏忽了,既然你们做不了这事,那这事便让我军来做就行,你们也不必插手,想必我手下儿郎们很是乐意替你们排忧解难的。大家今后都是一家人了,往后你们有什么不好做的事便只管告知本帅一声,本帅可是责无旁贷的。”
大勇的话让图鲁什和额必伦面面相觑,二人均是无语。片刻,图鲁什突然跪倒在地,恳求道:“请将军打消屠城之念,辽阳旗人于我等手足同胞,我等如何能坐视他们被杀,再说事情一旦传出,怕再也无一国人来投我家主子了!若无国人支持,我家主子如何能为大明出力讨伐洪太那逆贼呢!”
“只要将军放弃此念,我阿玛愿亲为先锋替将军夺取沈阳城!”额必伦语带威胁,似要施大勇不同意,他父子便不会替明军攻打沈阳城卖力。
“这么说,你们是不答应了?”大勇面色有些古怪,看不出是喜是怒。
“此事万万答应不得。”图鲁什和额必伦态度坚定,但都不敢看大勇。
大勇盯着他二人看了又看,确认这事没的商量,便退步道:“好,看在辽阳城的份上,本帅就放那些人一条生路。你们且回去将愿随你们归明的旗人列个名册出来,将那不愿归明的旗人也列个名册出来,待本帅进了辽阳后,前者须由你家主子领着做我大军夺取沈阳先锋,后者则必须尽数迁出城去。本帅把话给你们说到位,本帅是答应你们不杀,可本帅部下儿郎们却是一路杀出了性子,若你们手脚不快些,本帅也难保会闹出什么来。到那时,你我双方这脸面上须是不好看的。”
听大勇这么说,二人俱是松了口气,放下心来,忙道:“将军放心,我二人回去之后立即着手此事,绝不让将军难做。”
“你们归明之后,所带部众如何处置,又暂在何地安置,军械粮草又如何安排,辽阳城中的辎重如何划分,随我大军攻打沈阳如何协调,这些都是要马上解决的,嗯,这样,你们且与我的参事吴先生商议,把这大大小小的事情拟个条程出来,有了这些白纸黑字的条程,本帅放心,你们也放心,合作起来便如虎添翼了。”
“将军所提建议甚好!”
图鲁什和额必伦听了这个提议均是大为认可,本来他们还担心献出辽阳城后如何和明军打交道,现在施大勇主动提出来省得他们还要询问自是再好不过了。
大勇也不与他们再谈,叫人领二人先下去吃些饭食,尔后就由吴赫寅与他们细谈,他自己则要马上率领鞍山的明军赶往辽阳。
等图鲁什和额必伦下去后,吴赫寅上前问道:“大帅真的要收容莽古尔泰?”
大勇点头道:“难得有这么个大人物来投我大明,又双手奉上辽阳城,本帅若不笑纳,恐怕天下人都要骂我白痴。”
吴赫寅却道:“莽古尔泰这人素以残暴着称,比起在关内屠城的阿敏不逞其让,小人在沈阳时,便听人说这莽古尔泰堪比恶狼。眼下他不过是走投无路才来投我大明,可一旦有了立足之地,喘息之机,恐怕其狼子野心不死,时日长了,小人担心他反成我大明又一祸患,所以将军不能不防啊。”
“那就让这条走投无路的恶狼变成一条听话的丧家之犬。”大勇不以为意,“眼下还是用得着他的时候,毕竟是个金人的贝勒,又是镶蓝旗的旗主,就算再不顶事,报到朝廷也是对本帅的一桩大功,再说攻打沈阳还得让他充当向导呢。本帅可是很乐意看到他女真鞑子狗咬狗,哼哼,自古最难就是手足相残,不知洪太听到他兄弟率兵攻打他的老窝会是何感想。”
一听大勇要攻打沈阳,吴赫寅提了半天的心终于落了下去,激动之余又问道:“那将军准备何时向朝廷奏报莽古尔泰献城归明一事,又准备何时送他去见天子?”
这个问题让大勇很是诧异,“本帅现在自身都无颜得见天子,又如何能将他一降人送到御前,至于奏报更是从何提起,难道真有莽古尔泰投明一事?”
“这。。。。”吴赫寅本来还要说先前施大勇说得明明白白,也答应过人家,怎的现在却翻脸,可刚张嘴却猛的一个哆嗦,那话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了。
“既然如此,那将军拿下沈阳后打算如何处置莽古尔泰?”
“狡兔死,走狗烹。等打下沈阳,本帅请儿郎们吃狗肉。”
闻言,吴赫寅喉咙禁不住又咽了下,后背升起一股寒气,下意识的就想抬脚赶紧走出这屋子,但他刚刚受令要和图鲁什他们定什么约,所以有些事情他还得问清楚,得把施大勇的真实意图体会到,免得办砸了差事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小人从未经手订约之事,还请大帅吩咐一二。”
“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条件都答应下来。”大勇很是无所谓。
“啊?”吴赫寅一惊,这算什么订约?忍不住便劝:“要是统统答应对方的要求,这条约岂不是对我方不利,小人素知大帅是重信守诺之人,要是立了这么个条约,大帅日后如何对他们下手?”
“守信也是要看人的,本帅从来不准备遵守这条约,只是让他们安心为本帅所用而已。时机成熟,这狗屁的条约随手撕了又如何。”大勇脸上尽显无赖之色,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神情。
“小人明白了,小人这就去和他们谈,小人也一定满足他们的要求。”
吴赫寅算是重新认识了眼前这位杀人如麻的明将,带着重新的认知便要去竭力完成他的使命。临到门口,却听背后传来大勇的声音,“这条约得定得正式些,不能叫他们有什么疑意,得让他们欢天喜地的认为本帅是真的要和他们做盟友,也是真的为他们打算,这样他们就能心甘情愿的替本帅去打沈阳。噢,对了,这条约对外便称鞍山条约好了。”
第四百一十章 监军太监()
鞍山条约的正式成文一直等到大勇进了辽阳城后才算确认,其实不过薄薄一张纸,除了额必伦、图鲁什代表莽古尔泰所提的条件外,也没什么其他东西,说是双方临时达成的协议可能更合适一些。但架不住莽古尔泰现在走投无路,这份施大勇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的条约就成了他一根救命稻草,重视得不能再重视。
图鲁什和额必伦也知道这条约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除了狮子大开口向明军索要钱粮物资外,还一日一快马将达成的条件通报辽阳,对已经达成的条件也恨不得再行修改,搞得吴赫寅是不厌其烦,却还是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修改。背后,每每想到图鲁什他们贪婪的要求,吴赫寅都觉得可笑:难道你们不知道实力才是决定合作的基础吗!
在辽阳的三天里,光是改过的条约就有七份之多,这些废纸的最后下场无一例外——全成了吴赫寅的擦屁股纸,若有必要,就是那最终成文的条约吴赫寅也不介意将它拿来擦屁股。
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让莽古尔泰大喜若狂,随着明军的进入,辽阳城的旗人都已经知道莽古尔泰要带领他们投明了,很多旗人不愿追随莽古尔泰,但又害怕会被进城的明军杀害,所以只能派代表向莽古尔泰请求放他们出城。
施大勇要屠杀不愿归明的旗人要求,莽古尔泰已得到图鲁什的通报,对他们力争回来的条件还是相当满意的。他毕竟也是旗人,更是旗人的贝勒,又如何真的会杀害这些不愿归明的旗人,他还盼着能够得到明国援助和洪太对抗呢。到时,这些旗人都是他要争取的力量,因此能够救下这些人,再放他们走对他莽古尔泰绝对是件有利无弊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宣扬自己爱民如子,莽古尔泰指使白佳等人在城中大肆宣传自己如何和明将力争,宁死也要保下辽阳旗人性命的光辉事迹。别说,此举倒真的让莽古尔泰在辽阳旗人心目中印象分大增,再加上城中流传的有关洪太是如何迫害莽古尔泰这位同胞手足的事迹,让莽古尔泰收揽不少旗人之心。原先以为顶多只有千余人会随他归明,最后统计出来的却是有半数旗人愿意追随他,要求出城的旗人总数只两千人不到。
已经得到施大勇命令的彭四海没有追杀这些出城的旗人,任由他们消失在眼前,此举,也让城头上一直察看的莽古尔泰放下心来,认为施大勇是真的说话算话的。他却是不知,在辽阳城东北方向二十里处,一支人人胸前挂着骷髅的骑兵队伍正严密监视着向北逃难的旗人队伍。
。。。。。。。。。。
图鲁什额必伦在敲定条约的最后细节前,派人请示莽古尔泰还有什么吩咐。莽古尔泰和白佳、崔达商量后,通知额必伦,不仅要在条约里尽可能替莽古尔泰争取明军的援助,更重要的是要明军承认莽古尔泰大金国议政大贝勒的身份,也要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