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血祭山河-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高飞的布防史迪威凝思了许久突然道:“为什么我们不阻敌于滩头,这样日军的兵力优势就会被抵消,而他们的火力优势也会被局限住,我们同时也拥有了大幅度的纵深。”

    高飞看了眼史迪威没哼声,作为前敌指挥官蔡文治深深的吸了口气,用英语道:“参谋长您好,我们在淞沪的时候就是这种打法,想把日本人敢下海去,当时我们拥有二百架战机,制空权与日军几乎平分秋色,结果在日军的海军火力下,我军的分兵阻击变成了添油战术,我军最终伤亡了近七十万部队,日本人也占领了我们的首都,在日本海军的舰炮射程之内,根本不存在防御一词,况且我们根本现在没有任何空中支援,请问参谋长我们的中美联合空军的战机在哪里?我们的飞行员等待得快要生锈了。”

    史迪威顿时微微一愣,显然这群年轻的将军都是战场上历练出来的,他们不会对那些军衔或者职务比他们更高的人礼待,你必须通过实力去向他们证明你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但是显然史迪威没有这个时间。

    沈英雄则非常适时的向史迪威提出,根据中英联防缅甸的协定,我军的后勤供给全部由英军提供,英军就此协防缅甸,但是现在英国人都在向印度撤退,丢下一堆破烂装备给我们,现在弹药、油料、军需补给、空中支援一应俱无,我军现在展开的作战部署,但是部队的粮食只够吃不足一周。

    部队的粮食不足一周?这仗还怎么打?是中国远征军的刻意刁难,还是实情,史迪威有些分辨不清了,英国人不是史迪威的部下,他无权做过多的干涉,但是高飞他们是啊!

    史迪威沉思后道:“我是受到美利坚合众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蒋总司令的任命,接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务,我有权任免包括司令官在内的一切军官,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一点,我们在这里是为了抗击日本人而存在的。”

    高飞转身给了史迪威一个后脑勺离开了,蔡文治与沈英雄也把史迪威当成了空气,史迪威顿时雷霆大怒,接连给重庆方面发去了三封电报,并且要求战区联络处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结果没有一名军官参加,史迪威彻底傻了眼,青年军、中国远征军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他们只听从蒋介石的命令,这会史迪威才想起这句自己临行时某人善意的忠告,不过似乎为时已晚。

第六百一十章缅甸风云起(四)() 
史迪威这才意识到,中国远征军竟然是一个集体,一个牢不可破的集体,重庆方面蒋介石给史迪威的回复更耐人寻味,用中文的意识理解就是如果史迪威将军自认能力不足不能指挥高飞司令官的话,就请马歇尔将军从中协调更换中国战区参谋长,蒋介石先给史迪威来了一个下马威,没有高飞任何人包括参谋长罗卓英也指挥调动不了中国远征军的一兵一卒,日军大兵压境,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和兵员从仰光港卸下,英国人哪里还顾什么协防,早就如同历史上一般逃得无影无踪了。

    中国方面的态度格外的强硬,史迪威怀疑蒋介石与高飞唱得是一场戏,只不过坏蛋被当做了蒋介石,实际上最擅长勒索坐地起价的是高飞,史迪威的下马威把自己搞得不上不下,整个远征军没人待见他,高级军官大多会说英语,但是他的命令却如同空气一般,简单的说史迪威被中国远征军集体会无视加鄙视了。

    无奈之下,史迪威不能向马歇尔求援,那样将显示他的无能,而且现在的国际政策是美国需要中国军人在至少三个方向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和越南向日军实施反击,那么日军的兵力将会大量的被吸引在印度支那,日军联合舰队的兵力也会被牵制相当一部分,这样美国太平洋舰队就能有充分的时间补充舰艇寻找战机与日军进行海面决战了。

    于是,史迪威与高飞又一次做到了一张桌子面前,高飞在蒋介石的配合下极为精确的把握住了史迪威微妙的心思变化,因为在援助中国问题上,由于历史出现了巨变,美国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是美国给予的这些援助,远远不值得中国军人为之流血牺牲。

    历史上,真正对中国军援产生大帮助的是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德国,战前德国顾问为中方政府制定了一个一整套的工业发展带动发展军火工业的计划,计划中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汉阳兵工厂1935年初生产出仿造德国毛瑟标准型的中正式步枪,南京兵工厂开始生产二四式的仿制马克沁机关枪,河南巩县兵工厂生产德国人设计的八十一毫米口径迫击炮,在德国顾问团的一位军械专家指导下,巩县还建造了一座防毒面具工厂,这些都是用钨矿等作为交换的,相比英美等国的全面武器与经济**,德国人十分厚道。

    但是在随后淞沪战场上,尽管蒋介石将所有的中央军精锐部队全部投入战斗,尽管德式训练武装的中国军队在日军攻击下显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中日两军整体实力的差距实在太大,惨败不可避免,淞沪抗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中国军队总体伤亡近七十多万人,其中中德械整编师与调整师参战的三十万中央军精锐部队就损失了近二十万人,最具战斗力的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教导总队、第五军各部的突击部队损失惊人,国军阵亡超过一万一千名基层军官,从此基本丧失了独立作战的能力,甚至可以危言耸听的说,德国顾问团聚近十年心血训练的部队,在三个月之内就损失大半。

    如果没有德国顾问训练的三十万精锐德械部队的牺牲,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真的不是一句牛皮,而是两国之间真实实力与军事对比的巨大差距,这个差距就需要中国军人舍生忘死以血肉去弥补,但是对于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国人来说,对他们将爱国主义无意识对牛弹琴,无论是自己义无反顾走上战场,还是被绳索捆上战场的,他们的血都留在了中华大地之上。

    之后苏联援华斯大林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为苏联在战略上要避免东西两线作战,保证远东的安全,苏联方面就需要让中国拖住日本以避免日苏战争,而蒋介石对苏政策的最高目标是苏联参战。为此,蒋介石本人曾三番五次请求斯大林出兵,但斯大林始终拒绝参战,1939年诺门坎战役之后,日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相继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苏援华的程度,似限于武器、物资的供给与技术协助,若要求其参战解决战局,恐不可能。

    德国与苏联在全面抗战爆发后都曾经做过一定程度的援华,在历史上英国曾经是中国的主要求援目标,因为英国政府在华利益最重,但英国政府一直对日本姑息迁就,根本不考虑财政援华问题。

    在国联的会议上,英国不仅拒绝讨论援华问题,而且拒绝向中国提供军火和贷款,之后,中国政府曾数次向英国正式求助无果,就连中国要求英国提供三千万英镑贷款帮助中国抑制通货膨胀都被彻底拒绝。

    之后中日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货币战争,为防止日本货币战击垮中国经济,中国再次向英国要求二千万英镑贷款,并说明以向英国出口钨和锑来担保,仍被英国政府拒绝。

    尽管美国对蒋介石的求援态度一直是冷淡不予理睬,但是蒋介石认为,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国亦自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国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侠义之感,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怀抱,一旦美国国内的如舆论产生新的导向,其国会投票赞同,则罗斯福总统必能发挥其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之作用,为此国民政府最终确定了以争取美国为中心的战时外交方针。

    不过,高飞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历史上美国人不过是利用了中国一次又转身狠狠的出卖了中国的利益,罗斯福是真心实意的援华?显然不是,罗斯福需要用最少的代价牵制住日军,一旦解决欧洲问题,中国就变得一文不名了,最终作为战胜国丢掉了缅甸、安南、蒙古,失去了拿回远东的机遇,还被苏联红军如同蝗虫一般洗劫了一番,苏联人拿回了二十倍援华的代价。

第六百一十一章缅甸风云起(五)() 
国际政治无疑使万分肮脏的,高飞笑眯眯的望着脸色不太好的史迪威,历史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还有百分之六十四的陆军计四十八个师团、二十四个独立混成旅以及百分之四十七的陆海军的航空兵计七十五个飞行中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陆军兵力则不足总兵力的百分之二十二,即便巅峰亦不足二十个师团,航空兵力占陆海军航空总兵力的百分之二十九。

    历史中美国陆军部还规定,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不能影响美军与英国的需求,因此对华援助始终让位于其他国家比如英国与苏联的需求之后,援华物资经常被挪用,因此得到的总是无关紧要的很少一部分,几乎从一开始,美国陆军和财政部就要求对援华租借物资有严格的控制和监督,租借物资的分配权由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军火分配委员会掌握,中国不得派代表参加,国内所谓官僚贪污租借物资其实就是一个最大的谎言,连看都看不见,如何去贪腐?

    在丘吉尔访问美国所召开的第二次华盛顿会议,没有邀请中国参加,这是对中国明显的歧视,此外,英美还拒绝了中国参加联合参谋长会议要求,答复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保密。

    对此,蒋介石极为不满向罗斯福抱怨,如果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与物资分配之机构不能扩大,使中国得以参加,则中国在此次战争中,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英美迄今未许中国参加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就是一例,我们在作战中所受之遭遇已经如此则在战后和平会议席上,又当如何?蒋介石的愤怒也仅仅停留在愤怒的层面上。

    在这些问题上史迪威确实帮了大忙,包括不让中国进入参谋长联席会议?可以说史迪威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还是很够意思的,根本就没瞧得起中国军人,只是将中国军人视为他军旅仕途晋升所利用的工具而已,对于中国军人来说,被排除在指挥机构之外,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侮辱。

    现在国际形势出现了逆变,历史脱离了原来的轨道,高飞稳坐钓鱼台望着史迪威,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不容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染指,高飞眼中的史迪威几乎已经是无计可施了,美国政府就是这样的,他用你的时候百般都好,当他不用你的时候转身就能把你出卖,历史上的塔塔尔会议中国遭到美国的出卖,美苏合议***,中国领土遭到分裂,所以美国援华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你有用美国人自然要谦让于你,当你无用之际,美国政府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你,罗斯福作为一个对自己人都下狠手的利益至上主义者来说,在他的眼中只有利益,再无其他。

    史迪威似乎做出了空前的让步,因为蒋介石许诺他可以指挥这支中国远征军,实际上史迪威知道,没有高飞的首肯他连一兵一卒都指挥不动,不过这种明面上的硬抗总好过暗地里下绊子,对于高飞史迪威认为其实听从蒋介石指挥的,实际上蒋介石很多事情都是有口难言,直接与掌握美援物资分配的史迪威对抗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不适当的,以蒋介石的圆滑在他与史迪威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可供缓冲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高飞。

    高飞清楚,在与自己会谈之前,史迪威与新任的驻缅英军司令官亚历山大进行了一番卓有成效的会谈,前任韦维尔调任驻印军司令官,对缅甸之事一直无从干涉,导致了高飞在缅甸的为所欲为,英国人在面子上是做足了功夫,也让史迪威相信英军要将战斗力差并且不可靠的部队调回印度,将精锐的英国师与英印师调来缅甸参战。

    显然,连瞎子都能看得出来英国人是彻底放弃缅甸了,之前运来的物资与武器不过是在显示他们保卫缅甸的决心,安抚中国远征军这个替死鬼接防的,结果高飞的中国远征军到处查封转运英军囤积的物资与武器,甚至连第七装甲旅与皇家重型炮兵第二旅的装备都借口扣留了,亚历山大是来收拾残局的,所以即便被高飞劫掠英国人也是哑口无言,就一个目标,撤往安全的印度。

    在梅苗亚历山大与史迪威谈得非常开心,史迪威准备用四到五个师的兵力进行反击,亚历山大则准备与英缅第十七师与第七装甲旅配合,史迪威是手无一兵一卒,亚历山大是兴口开河,英印第十七师早已被日军全歼,第七装甲旅被高飞扣押了全部的装备,只不过是英国嗯自己不承认而已。

    此刻,第七装甲旅的官兵都已经安全的抵达了印度,武器装备丢了没关系,要么被破坏殆尽的道路也无法供装甲部队撤退,英国部队都是用双脚走回去的,很多士兵身上只有一条裤衩,把武器留给中国人或许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但是,当史迪威再次面对高飞的时候,还是感到底气不足,与高飞的几次会谈史迪威都感觉到了一股浓浓的敌意,或者解释为不信任,日军的登陆快要完成了,估计一旦进攻展开就将是疾风骤雨一般的。

    史迪威望着高飞,他不清楚为何在他认识的中国将领中只有高飞如此的桀骜不驯到了难以驾驭的地步?

    史迪威犹豫了一下道:“日军的六师团进攻过南京,屠杀过中国人,第十八师团攻打过上海,第三十三师团占领过杭州,第五十五师团攻陷过华东,第五十六师团则是从华南调来的,如果战果战场打得好,何必在缅甸进行作战?”

    史迪威的话让高飞与蔡文治、沈英雄的脸色为之一变,高飞毫不客气的回敬道:“日军的战略目的是掐断对华物资援助的生命线,如果你们援助的早一些,日本人何以敢染指远东与东南亚?我们甚至可以反攻朝鲜与日本本土,日军嚣张猖狂,那是他们没遇见我青年军,南昌城下我以一师之军,硬憾日军十五万大军,坚守孤城直至弹尽粮绝,日军未曾攻陷。”

第六百一十二章缅甸风云起(六)() 
史迪威还真的找不出高飞一败涂地的战例,南昌之战都被美国西点军校收入了经典战例解读之中,史迪威也曾经自问过,换成自己恐怕早就坚持不住了,美国士兵没有中国军人血战到底的精神和勇气,不过在史迪威看来高飞这样的铁血军人对于偌大的中国来说还是实在太少了,所以中国才不是日本的对手,现在自己来到缅甸,要的就是能够驾驭指挥得动这支精锐,现在史迪威明白了,蒋介石恐怕也没有撤换高飞的魄力与胆识,除非高飞出现了重大的指挥失误,自己要抛开这位司令官驾驭中国远征军似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史迪威换了一副合作的架势,那么高飞也不敌对,非常明白的告诉史迪威,如果能够满足重庆委员长的需要,并且给予中国远征军所需的武器、弹药与军需物资,高飞可以保证中国远征军听从史迪威的指挥,并且迅速的扩充部队增加编制,积极准备反攻安南。

    能够得到高飞的配合,无疑使史迪威最大的收获,其控制美援物资的目的也就是在于此,既然双方的认知差距不大,那么双方就有融洽合作的可能,史迪威也不奢望去令行禁止的指挥高飞,因为高飞作为一名将领来说,其指挥作战的经验要远远多于史迪威,并且其对联合兵种立体作战以及装甲部队的运用等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