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队的最前方更是有四艘大的离谱的战舰,看那体积,地球人都知道,那是大明帝国的福船巨舰!
这些商贩前段时间都听说了,西班牙还有葡萄牙和其他欧陆列强干上了,而且吃了大亏,都被打得出不了海了,大家都在猜测,大明帝国会不会派兵来援。
有人猜大明帝国不会管,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军都被打残了,证明其他欧陆列强的海军实力并不弱,如果大明帝国来帮忙,能不能打赢先不说,损失惨重那是肯定的,谁会为了盟友把自己搭进去呢?
也有人猜大明帝国会管,因为大明帝国皇帝陛下是出了名的大好人,对盟友简直好的没话说,现在自己的盟友被欺负了,他老人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好吧,后一部分人是猜对了,因为大明帝国的舰队已经来了,但是他们却没想到大明帝国会派这么多战舰来,一千多艘战舰,这怕已经是大明帝国全部的战舰了,为了给盟友帮忙,竟然把所有海军都派来了,这大明帝国皇帝陛下还真是个大好人啊!
朱慈炅把所有战舰都派过来了吗?当然不是,他只派来了三个舰队,六百艘超级战列舰,还有六百艘,那是大明皇家海运公司的武装福船,用来运送陆军和粮草辎重的。
根据郑成功的战术,前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兵力,所以最后朱慈炅这次只调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东海舰队前来支援,陆军也只派了三个军团,分别是关宁军、东江军和定辽军。
郑成功此时正带着黄龙、郑芝虎、曹文诏等将领站在成功号的船头眺望着前方,他见港口将近,立马下令道:”传令,所有超级战列舰和武装福船都开进欧亚运河,呈单列队形,沿运河右侧停靠,所有宝船巨舰随旗舰进入港口。“
他身后的旗手开始挥舞令旗,桅杆上的旗手随即打出同样的旗语通知后面的战舰,命令飞速向后层层传递,很快,舰队便一分为二,四艘宝船巨舰直奔港口,而其他战舰则开始排成单列,进入运河。
这下喜欢看战舰的商贩有福了,明军战舰一艘一艘的打他们前面不远处经过,整整齐齐,连绵不绝,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有好事者甚至开始一艘一艘的数起来,想看看明军到底派来了多少战舰,这一数怕最少得数个把时辰,不过他们却一点都不嫌无聊,反而跟身旁的人议论纷纷,兴奋不已。
港口中,施维拉和奥昆多同样兴奋不已,来了,明军的支援终于来了,而且一点都不是敷衍他们的,那密密麻麻的战舰告诉他们,这次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真的是全力以赴来帮忙的!
宝船巨舰终于靠岸,悬梯放下,郑成功带着一众高级将领缓缓走向码头,那气势,甚至一点都不输朱慈炅,只是港口没人山呼万岁而已。
施维拉知道,眼前这位少年可是当今大明帝国皇帝陛下最亲密的兄弟,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对他的恩宠,甚至超过了皇叔信亲王,从他的职位就能看出来,不到二十岁就出任大明帝国海军大元帅,手握着天下最强大的海军,这份信任,试问大明帝国谁人能与之相比!
面对这样一位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的宠臣,甚至可以说是大明帝国的二号人物,施维拉那拍马屁的天赋又展露出来了,李明甫和郑兴刚见完礼,他立马凑上去,恭恭敬敬的行了个抚胸礼,随后献媚道:”世子殿下,好久不见了,感谢您率军前来支援,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和您的恩德。“
这货马屁功夫是越来越好了,郑成功听了这话竟然露出了笑容,甚至还上前握住他的手亲切的道:”施维拉伯爵,好久不见啊,我们皇帝陛下说了,大明帝国绝对信守承诺,遵守盟约,帮助盟友那是应该的,不用客气,不用客气。“
后面苏伊曼和奥昆多被施维拉带的,不得不跟着恭敬的上前又是恭维,又是感谢,大明这盟国老大的地位是越发坐实了。
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围点打援,班门弄斧()
郑成功之所以在这里下船,当然不是为了跟众人打个招呼这么简单,过了欧亚运河可就进入欧陆地界了,战斗随时有可能打响,他来这里就是为了安排整体战略布局的。
简单的欢迎仪式过后,郑成功便带着一众将领,随着李明甫等人一起进入了此处最大的棱堡,简单的用过午膳之后,一场决定欧陆命运的作战会议便在这个棱堡的简易会议室中召开了。
这次大战可以说是一场提前到来的世界大战,由于朱慈炅的穿越,整个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明帝国强势崛起,不但夺取了整个南亚和北亚,还护住了两个老牌的殖民强国,现在,整个世界最有价值的殖民地几乎都掌握在大明哈布斯堡联盟手里,反哈布斯堡联盟怎会甘心。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因为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列强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战争,而这次,同样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唯一不同的是,来自东方的大明帝国成为了列强的一员,而且是列强中的列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英法和沙俄为首的协约国阵营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而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大部分土地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还有后来的奥斯曼帝国都被打败了。
那么,这次,以大明帝国为首的大明哈布斯堡联盟会输给以英法荷为首的反哈布斯堡联盟吗?
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因为这次主要是海上争霸,反哈布斯堡联盟海军实力还没有完全暴露,而大明哈布斯堡联盟这边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已经被打残了,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还没有发展起来,神圣罗马帝国现在是自顾不暇,况且,这会儿他们压根就没有海军,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大明帝国的海军实力,几乎就代表了整个大明哈布斯堡联盟的海军实力!
现在,大明帝国的二号人物,大明帝国皇室的御弟,未来的镇南王,现任海军大元帅郑成功来了,各盟国自然要听从他的号令,所以,奥斯曼帝国的实权人物,大维齐尔苏伊曼都来了,至于神圣罗马帝国,来与不来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在这次大战中,他们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这次作战会议,高坐主位的自然是大明帝国海军大元帅郑成功。
他的左首依次是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苏伊曼;
葡萄牙内阁总理大臣施维拉;
西班牙海军上将奥昆多;
南海舰队统帅海军上将郑兴;
武威军统帅陆军上将李明甫;
这些都是欧陆本土的代表,或者长期驻守欧陆的,对欧陆比较熟悉,算是负责后勤的管理人员。
他的右首依次是海军副元帅北洋舰队统帅黄龙;
海军副元帅南洋舰队统帅郑芝虎;
陆军副元帅关宁军统帅曹文诏;
东江军统帅陆军上将毛文龙;
定辽军统帅陆军上将秦拱明;
北海舰队统帅海军上将杨耿;
这些都是郑成功带过来的军团将领,算是直接参战的前线指挥人员。
两边坐定,郑成功开始询问战场的具体形势,这些都比较繁琐,在电报中是没法一一描述清楚的。
他直接问左边的施维拉道:”施维拉伯爵,西班牙和葡萄牙各总督辖区的防御力怎么样,你估计守军大概能撑多久?“
郑成功为什么要问施维拉呢,他又不是什么将领?当然是因为这货的汉语学的好,比翻译说的还好,不问他问谁!
果然,施维拉闻言,立马和奥昆多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后便用标准的汉语回道:”世子殿下,我们的总督辖区近两年都修筑了很多棱堡,四个辖区最少的都有五个,最多的有八个,里面的守军都在三千以上,如果敌人不舍命狂攻的话,坚持一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郑成功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你们的海军是怎么中埋伏的?“
这点施维拉都不用和奥昆多商量,因为这几天他们聊的最多的就是这件事,他立马回道:”一开始反哈布斯堡联盟并没有投入太大的兵力,好像比我们的海军实力都差那么一点点,我们认为,有守军的协助,很轻松就能把敌人击退,所以,只是简单的商量了一下就派出海军主力去支援了,结果,都是走到半路上便遭遇了敌人的埋伏。“
郑成功闻言,撇了撇嘴,不屑的道:”果然是围点打援,看样子他们应该是学过大明的兵法了,竟然敢班门弄斧,哼哼。“
施维拉汉语虽然学的好,像围点打援这样带有深意的词汇他还是不能理解,他忍不住问道:”世子殿下,什么叫围点打援?“
郑成功翻了个白眼,无奈的解释道:”就是围住你们的必救之地,然后在半路上设埋伏,围攻你们的援军。“
施维拉如获至宝的道:”哦,原来是这个意思,他们的确是在围点打援。“
郑成功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胸有成竹的道:”看样子他们主要是为了打援,你们的几个总督辖区暂时应该还没有什么危险,他们是不可能投入大量兵力不计损失的攻击棱堡的。“
施维拉闻言,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奥昆多,随即,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既然已经确定反哈布斯堡联盟是在围点打援,那么这个沿海炮台就更加要造了,郑成功令人取来地图,摊在桌上,随后指着西班牙和葡萄牙交界处的瓜迪亚纳河入海口道:”我们要在这里修筑三片较大的炮台群,这几片土地先借给我们用一下,附近的平民请你们全部迁走,有没有问题?“
建炮台是好事啊,明军一撤,这些炮台就是他们的了,而且,以大明帝国一贯大方的作风,估计到时候大部分火炮都不会拆走,白得三片巨大的沿海炮台,何乐而不为呢,施维拉和奥昆多打了声招呼,随即便连连点头道:”没问题,没问题,世子殿下只要把具体区域划出来就行了,平民我们马上迁走。“
紧接着,郑成功又开始和苏伊曼商量,大致意思就是要将现在的欧亚铁路改道,直接修到地中海沿岸,然后在那里建立一个港口,以便将粮草辎重和武器弹药从陆路运送过来,然后再用武装福船运到前线。
这点自然也没有问题,苏伊曼现在也是权倾朝野的主,一个港口城市那么小块地方,就他一句话的事情。
随后,郑成功又详细交待了一下各人的任务,一场作战会议足足开了将近两个时辰。
会议结束,郑成功立刻带着施维拉和奥昆多上了自己的旗舰,带领明军将士,直奔瓜迪亚纳河入海口。
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郸学步,八面埋伏()
战云密布,风雨欲来,一场世界级的大战即将打响,大明哈布斯堡联盟这边的核心大明帝国已经派出了帝国二号人物,海军大元帅郑成功带着大明海军三个最强的舰队和陆军三个精锐军团来到欧陆,反哈布斯堡联盟那边准备的又如何呢?
反哈布斯堡联盟这边自然是早有准备,其实,从大明帝国逼迫沙俄和反哈布斯堡联盟列强签订合约那刻开始,反哈布斯堡联盟就准备发动了。
和谈结束以后,反哈布斯堡联盟列强都十分火大,以他们的实力,其实硬拼大明帝国都不一定会输,但是,他们大多都是海军,用海军来打陆战,而且还是和陆战无敌的大明帝国打陆战,那纯粹是脑袋进水了!
硬的不行就只能来软的,他们唯有选择暂时忍让,以打消大明帝国继续从陆路西进的念头。
不过,忍让并不代表屈服,相反,他们都很不服气,准备了这么久,隐忍了这么久,到头来还是被大明帝国当头敲了一闷棍,这口气谁都咽不下去,所以,很快,他们便相约在荷兰的鹿特丹集会,商讨全面反攻的事情。
这次来的可不再是一些小喽喽,而是各国掌权的大人物。
法国来的是宰相黎塞留公爵;
英国来的是国王的宠臣特拉福德伯爵;
瑞典来的是内阁首相考菲兹。乌尔菲尔特伯爵;
丹麦来的是内阁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伯爵;
就连沙俄首相罗佐夫也来打酱油了。
这些人大多吃过黎塞留的亏,不过,这几年黎塞留改变了策略,提出了分工协作的方法,使得各国的海军都得到了惊人的发展,所以,大家还是听从了黎塞留的建议,准备全力出击,打大明哈布斯堡联盟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沙俄除外,这次罗佐夫真是被黎塞留坑死了,连首相之位都差点没保住,再让他出兵,那简直是做梦,再说沙俄现在也调不出什么兵力了,他们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到了乌山一线,以防大明帝国撕毁合约继续西进,防不防的住那还得看情况,总之,他们是一兵一卒都调不出来了。
反哈布斯堡联盟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敢全力出击,与大明哈布斯堡联盟开战呢?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说反哈布斯堡联盟的海军实力了,黎塞留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那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竟然想出了后世国际上流行的分工协作方法,令反哈布斯堡联盟的超级战列舰产量暴增!
这一时期,欧陆列强各有各的长处,但凭一个国家,要量产蒸汽动力的超级战列舰很难。
像荷兰,造船能力是很强,甚至比大明都强,但是,他们造蒸汽锅炉和火炮的能力却不是很强,倒不是说他们没技术,主要他们没人,这会儿的荷兰总共才一百来万人口,却有一万五千多艘远洋商船,还有数不清的造船厂,光是造船和经商就够他们忙的了,其他行业,根本就没什么人。
像英国,他们造蒸汽锅炉的能力是最厉害的,铸造火炮也还算可以,但造船行业却还没有发展起来,超级战列舰造是能造出来,但是,一年也造不出几艘,像船坞、水道什么的都是需要时间去建的,造船工也需要时间培养。
像法国,他们造火炮能力是最强的,造蒸汽锅炉什么的也还算可以,但是他们的造船行业却差的很,几乎造不出超级战列舰。
像丹麦,他们造船能力应该仅次于荷兰,但问题他们既不会造蒸汽锅炉也不会造最新型的火炮,光造个超级战列舰的壳子,有什么用。
瑞典更不用说了,他们基本是在发展陆军,海军才刚刚起步,造什么都不行,但他们资源却很丰富,造超级战列舰所需的铁矿和木材都是整个联盟里面储量最多的。
要按以前各国各搞各的,估计再发展个几十年,就会跟后世的形势一样,英国会第一个发展起来,因为他们即不缺技术又不缺人,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紧随其后的,应该是法国,因为他们人多,技术只是有所欠缺而已,还是能慢慢赶上来的。
至于丹麦和瑞典,基本是没戏了,因为他们还没掌握蒸汽动力。
荷兰基本也没戏了,因为他们人口太少,伤不起。
但是,这个时候却不能各搞各的了,因为大明帝国太强了,如果再各搞各的,他们迟早要被大明帝国挨个收拾掉,这个时候,黎塞留出马了,提出了各国分工合作的方案。
简单点说就是由荷兰和丹麦负责制造船体,英国和法国负责提供蒸汽动力系统和火炮,瑞典负责提供原材料,各国根据所提供的东西估价,按所提供的总价值多少分配超级战列舰。
面对大明帝国的强势崛起,各国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