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年轻就能当上正四品的参将,难道他也跟吴三桂一样,是大明有数的将门之后,靠积祖荫就能直接提拔为参将?
他的确是将门之后,不过,他的祖辈并非大明的将领,而是北宋时期的杨家将!
他的职位也不是靠积祖荫得来的,而是靠武举和军功提拔上来的。
这个杨忠,可以说是关宁军甚至是大明陆军中的一个传奇。
他自幼就立志效仿先祖,精忠报国,虽家境平寒,却不忘勤学苦练,而且他在兵法和武功方面都有很高的天赋,尤其一手祖传的杨家枪法,更是练的炉火纯青。
崇正十年,他参加丁丑科武举,凭借娴熟的兵法和出神入化的枪法,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竟然一举夺得了武状元之位!
要知道,那个时候他可才刚刚二十出头,这么年轻的武状元,职位怎么安排呢?
还好,我们的崇正皇帝朱慈炅并没有什么年龄歧视,而且还特别喜欢用忠烈之后,当听说他是杨家将的后人时,朱慈炅立马把他塞进关宁军,当了个游击将军!
虽说在那个时候一甲二甲的武进士当上游击将军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一般都是委派到三等军团,进二等军团的都很少,这关宁军可是一等军团,由此可见,朱慈炅对他是寄予了厚望的。
这杨忠也没有辜负朱慈炅的厚望,在东南半岛和南亚的两次大战中,他作战勇猛、指挥得当,很快就累积军功升到了正四品的参将,用改编后的叫法,也就是少将师长。
现在,杨忠已经成为大明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声望甚至不下于曹变蛟、祖大弼、秦拱明和秦翼明等年轻的军团长,关宁军的主将曹文诏对他也是异常的器重,所以才将满泾卫这么重要的关隘交给他把守。
这满泾卫是按大明的标准卫所规模建造的,也就是说,原本这里只能驻扎五千多人,这关宁军的正规骑兵师可有足足一万人马,他们是怎么挤进来的呢?
一万多将士倒还好说一点,挤一挤,原本五千多人的军营也是能住下的,这一万多匹战马就有点麻烦了。
还好,这边木材充足,石材也不缺,杨忠到达这里以后,便指挥手下开始了疯狂的建设,在冰封之前,他们不但把满泾卫原来的建筑都修复的差不多了,还建了很多马棚,总算堪堪把战马安置好了。
这西伯利亚的冬天可不是一般的寒冷,杨忠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那恐怖的低温给吓了一跳,什么滴水成冰,撒水成冰,那都是小意思,在这里最冷的时候,刚烧开的水撒出去都会立马变成冰豆子!
为此,杨忠不得不制定了一套临时的军规:
例如冰封期间,所有日常操练取消,这鬼天气,风一吹过来,能把嘴都给你冻裂,还操练,那是不知死活。
又例如,冰封期间,城墙上的岗哨不用站在那里吹风,只要躲在女墙下面烤火,时刻注意观望就行了。
还有诸如什么每天轮流出去砍柴,岗哨半个时辰一换,没有任务不得离开军营等等,关宁军第一骑兵师就这样苦熬了半年多,终于把这段恐怖的冰封期给熬过去了。
不过,气温越是暖和,反而越是危险了,冰封期敌人是不大可能来进攻,现在解冻了可就说不好了。
杨忠瞭望了一会儿之后,便开始沿着西边的城墙慢慢的走过去,每经过一个岗哨,他都会严肃的提醒一句:”注意时刻保持警戒。“
现在冰封期已过,一切都恢复了正常,这些岗哨自然也不能再躲在女墙下面烤火,而且经过半年的严寒考验之后,所有士兵的抗寒能力都增强不少,这点寒意貌似对他们已经没什么影响,现在他们正一个个笔挺的站在那里,认真的注视着前方,一丝不苟。
杨忠对自己的手下还是很满意的,关宁军可是大明的一等军团,那些偷懒玩滑,吊儿郎当的早就被淘汰光了,剩下的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他巡视了一圈之后,感觉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正准备下去看看操练情况,他身边不远处的一个岗哨突然大喊道:”将军,河面上好像有情况。“
这河面离城墙可有三四里远,没有望远镜自然是看不清楚的,一般人甚至连河面都看不真切,这个岗哨竟然说河面上有情况,是他看花眼了还是他眼神特别好呢?
杨忠闻言,立马举起望远镜,往那岗哨手指的方向看去。
我的天啊,竟然真的有情况,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情况,河面上竟然密密麻麻全是披着白披风的罗刹兵!
以杨忠这几年的作战经验,稍微扫一圈就看出来了,这股敌军最少有十来万,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敌军的武器装备,看着看着,他脸色慢慢变的冰冷。
这些人手里,竟然都拿着火枪!
一万对十万,如果火炮数量较多,倒还有得一拼,问题从奴儿干都司到满泾卫基本上都是山地,火炮根本就无法运送过来,所以,满泾卫现在一门火炮都没有。
这次怕是要为国尽忠了,但杨忠并没有露出丝毫畏惧之色,他飞快的放下望远镜,大喝道:”赵应龙。“
跟在他身后的一名亲卫闻声,立马单膝跪地拱手道:”属下在。“
杨忠毫不犹豫的下令道:”立刻带十名亲卫,一人双马,日夜不停,赶往镇真河卫,报告太傅和卢副帅,满泾卫遭遇沙俄进攻,敌军数量大概十万,全部配有火枪!“
赵应龙闻言,并没有起身告退,反而大声请命道:”将军,让我留下来吧!“
杨忠闻言,立马喝斥道:”这是命令。“
抗命可是死罪,赵应龙闻言只得应道:”属下遵命。“
说罢,站起来,转身往城墙下跑去。
杨忠看着他的背影,决然道:”帮我转告太傅和卢副帅,维汉誓与满泾卫共存亡!“
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铁血丹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忠并不怕死,从立志精忠报国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心理准备,现在,这一刻就要来临了,他内心没有一点恐惧,反而充满了自豪。
他的先祖杨家将,为国捐躯的不止凡几,杨家满门忠烈,现在又多了一位,精忠报国,名垂青史,虽死无憾!
他怀抱死战到底的决心,冷静的下令道:”传令,一团一营、二营带齐所有武器装备,上西面城墙驻守,三营、四营、五营集结准备,二团休息待命。“
西面这段城墙宽度还不到一里,排两千人就已经够多的了,再多也挤不下了,所以,他只调了两个营的人马上来。
他身后的亲卫接令后,立刻跑下城墙,四散传令,整个满泾卫卫所内立刻想起此起彼伏的集结口令,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将士飞快的跑上西面城墙,不到一盏茶功夫,整个西面城墙就排满了明军将士。
一团长张廷栋也跟着上来了,他跑到杨忠跟前,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兴奋的问道:”将军,有敌袭吗?“
杨忠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他,淡淡的道:”恩,是有敌袭,你自己看看吧。“
张廷栋闻言,立马接过望远镜,朝西边望去。
这时,二团长王永宁也跑上来了,他行了个军礼,还没来得及说话,身边便传来张廷栋”嘶嘶“的吸气声。
王永宁好奇的撇过头去看了一眼,不明所以。
杨忠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淡淡的道:”永宁,你也看看吧。“
王永宁闻言,立刻张廷栋手中的望远镜,迫不及待的张望起来。
很快,他便放下望远镜,脸色凝重的看向杨忠。
杨忠这才微笑道:”二位,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你们害怕吗?“
张廷栋和王永宁立马挺直身躯,齐声大吼道:”精忠报国,虽死无憾!“
这两人的吼声刚落音,城墙上的两千将士也跟着齐声大吼道:”精忠报国,虽死无憾!精忠报国,虽死无憾!精忠报国,虽死无憾!“
紧接着,卫所里也响起整齐的吼声:”精忠报国,虽死无憾!精忠报国,虽死无憾!精忠报国,虽死无憾!“
这是杨忠一直给手下将士灌输的思想和口号,现在,他见所有将士临危不惧,英勇无畏,不由欣慰不已,关宁军的将士果然都是好样的。
他运气真气,朗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我们死得其所,皇上不会忘记我们,大明的百姓更不会忘记我们。大家记住,我们的身后就是大明的万里河山,大好河山,岂容他人践踏,面对侵略者,我们死战不退。“
城墙上的两千将士跟着齐声大吼道:”死战不退,死战不退,死战不提!“
紧接着,卫所里也响起整齐的吼声:”死战不退,死战不退,死战不提!“
杨忠再次运气,大喝道:”好,大家准备迎敌。“
喝完,他又对张廷栋和王永宁交待道:”我已经派人去镇河真卫报信了,太傅和曹副帅应该会很快派出援军,此处关隘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坚守住,如果我死了,廷栋接替我指挥,如果廷栋死了,永宁你接替,你们也把接替人选安排一下,记住,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能后退一步,去吧。“
张廷栋和王永宁闻言齐声道:”属下明白。“
说罢,一齐行了个军礼,转身各自去了。
安排好一切,杨忠嘘了口气,紧接着,他又大喝道:”去取我的枪来。“
现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来吧,罗刹鬼子,让你们尝尝杨家枪的厉害!“
此次指挥大军偷袭满泾卫的将领是沙俄远东地区军政长官,陆军元帅,海军上将,彼得。戈洛文伯爵,他有很多的外号,比如什么”疯狂的彼得“、”恐怖的彼得“、”刽子手彼得“。。。。。。。
总之,这个人极度的凶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将那些不服管教的和不按时纳税的土著活生生挂在猪肉钩子上,吊死!
自从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以后,便派遣重兵,兴建城堡,采取高压统治,用武力手段,镇压蒙元各部的反抗,所以,这一时期,沙俄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是十分强悍的,光戈洛文手下的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加起来就有将近二十万之巨。
但是,西伯利亚的疆域也太辽阔了,足有上千万平方公里,二十万人马说起来貌似有点多,一算密度,每一百平方公里才两个人,一万平方公里才两百个人,可以说少的可怜。
这么点人,能镇压上千万平方公里内的平民,只能说这个戈洛文的确是个人才。
这个戈洛文不但是个人才,还极度的贪财,所以,当首相罗佐夫让他组织大军充当先锋,去偷袭满泾卫时,他立马疯狂的发出调令,令分散在四处的手下赶紧来雅库茨集结。
他为什么会这么积极呢?因为罗佐夫答应出军费啊,他召集多少人马就给多少军费!
远东军团以前哪里有什么军费,全靠去抢,抢多少就是多少,抢完还要收税,上缴国库。
其实戈洛文有点像是个承包商,他承包了远东这块土地,自负盈亏,还要向沙皇上缴一定的税赋,就跟后世承包一个企业是一样的,只是,他承包的土地有点大而已。
可惜,他的手下并不能无限制的征调,二十万人镇压着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呢,他要把人全调过来了,那不到处都是造反的,所以,他最后只集结了十来万人。
不过,这也够多的了,十万人一个月就是十万两的军费,这些可都是额外收入,全是他的!
这个戈洛文虽然贪财,个人能力还是满强的,他对满泾卫的情况早就做了详细的了解,里面驻扎了多少明军,他一清二楚。
一开始,他还真打算搞偷袭,所以他,不惜成本,给每个手下都整了块白布包身上,想着能趁明军不备,一把冲进去,占领满泾卫。
但是,他刚率大军踏上列拿河的冰面不久,对面便传来整天的吼声。
乏克啊,这么快就被发现了,还偷袭个屁啊!
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战斗打响()
趁着手下亲卫去给他取铁枪的功夫,杨忠又开始观察起敌军来,这个时候,几乎所有敌军都踏上了河面,就连后面的辎重都上来了。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敌人并没有带攻城器械!
满泾卫城墙虽然不高,十尺还是有的,也就是说,敌军更本不可能直接爬上来,最少也得搭个人墙或者架个梯子才能爬上城墙,现在敌人竟然什么攻城器械都没带,再联想到他们身上的白披风,杨忠终于明白了。
这伙人是准备搞偷袭来着,如果不注意,让他们冲到城墙几百步范围内才发现,到时候他们直接一拥而上,叠个人墙也能很轻松的冲上来,不过现在嘛,估计他们是不敢了。
想着想着,杨忠的眼中不由露出了希冀的光芒,这样看来,满泾卫十有**是能守住的。
因为满泾卫处在山口里面,西边的山谷并不是很宽,撑死也就能容下上万人同时进攻。
如果是偷袭的话,还可以十万人潮水般的涌上来,打己方一个措手不及,一举破城。
但是,现在敌人偷袭不成,必定要驻扎下来造攻城器械,这攻城器械可没那么好造。
如果云梯、井阑、攻城车全造齐,攻城是方便了,十万人轮流不停的上,估计己方最多能顶一两天,但是造十万人用的云梯、井阑和攻城车最少也得七八天。2yt
如果只造云梯和攻城车,最少也得四五天时间,而攻击力却弱了很多,己方最少能扛三四天。
如果他们只造云梯,可能一两天就够了,但是,如果敌人抬着云梯裸冲,那中间伤亡就大了,这样的进攻己方最少能扛五六天!
按满泾卫和镇真河卫之间的距离来算,援军最快五天,最迟十天就能抵达,只要坚持到援军抵达那一刻就胜利了!
现在看来,不管敌人怎么攻城,都不可能在五天之内攻破满泾卫,就要看援军来的够不够快了。
杨忠知道援军到了就胜利了,戈洛文自然也知道,一旦大明帝国的援军抵达,他就没戏了。
但是,现在还隔三四里远就被明军发现了,偷袭已然不可能,如果靠近到三四百米才被发现,他也会试一波,现在还隔这么远,他连试试的兴趣都没了。
不能偷袭,那就只有硬攻了,他也知道明军的援军最迟十天就能抵达,所以,他来之前就想好了,如果偷袭不成,就造云梯硬攻!
待大军抵达对岸,他直接下令,一半人在河岸安营扎寨,一半人去山上伐木造云梯,这样一折腾,第一天就没什么戏了。
杨忠见此情景,干脆让亲卫传令,招所有营级以上将官来城墙上开会。
很快,两个团长和十个营长便整齐的排到了他的面前。
待众人到齐,杨忠便直接朗声道:”我刚仔细观察了一下,敌军来的很仓促,并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械,所以,我们守住满泾卫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众人闻言,无不露出兴奋的神色,大家是不怕死,但是,死要死的有价值啊,能守住满泾卫自然是最好的。
杨忠继续道:”现在,我说几点,大家都好好记下。
首先,必须节约弹药,我们携带的弹药是有限的,要想坚持的时间长,就不能浪费弹药。
敌人如果不一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