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粮王之再造天下-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帝国皇帝陈氏安东在此昭告于黄帝轩辕氏:

    “朕安东生于密林间,长于东北沃土,起于黑龙江畔;明庭失德,亏对百姓,至中原纷乱,民不聊生;清进关,胜于贼寇,屠戮乡里,华夏文明险丧其手;;安东身为华夏儿女,自觉能人所不能,故自愿负起重责,内以百姓为先,外必拓我华夏疆土。今小有所成,特前来告慰,望轩辕先祖,佑我华夏。”众人齐齐拜服。

    简短而庄重的祭天仪式结束后有浩浩荡荡的返回了紫禁城,在太和殿上已经安置好了宝座、军乐团已经在台阶上摆好乐队,在陈安东出现的一刻,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就后开始回荡在紫禁城里。听到熟悉的乐曲陈安东的脚步都变得轻快了,还是这个带劲,虽然用无耻的剽窃了西洋的管乐队,可对于穿越者来说,这世上以前没有的,就是我发明的。陈安东很自觉的的秉承了这一原则。在警卫的陪同下登上奉天门(即天安门)即将开始祷告。

    祭天陈安东是认真的,可在城门楼子上祷告,总让他想起前世的伟人在这里挥手的样子,心里很是忐忑,十分的不自在。但是看到在午门外的广场上,分成文武两列站着的官员们,行政人员站在御道东边,军队主官站在御道西边,广场上还伫立着上万名军人,午门外无数的百姓都在静静的等候在那里,所有人都抬着头看着自己,陈安东才意识到,这个仪式不单单是自己的表演,而是给所有人的一个承诺。于是陈安东收起了心思,认真了起来。去了弹头的一零五榴弹炮,响了二十一声后,陈安东开始了简短的演说。

    “今天是公历一六四四年十一月十日,农历农历甲申年十月十二日,华夏帝国在今天正式成立了!泱泱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这个中央之国努力奋斗过,才有了今天的大好河山。而今,我们又站在了这个这里,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华夏虽大,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我们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守护着和开拓者,能不能给天下的百姓带来福、乐、安、康,要用时间来检验,我坚信只要我们一直保持赤子之心,握紧手中的钢枪。泱泱中华会一直站在世界之巅,万古长存!百姓万岁!华夏帝国万岁!”隐形的扩音器将陈安东的声音传的很远,第一次听到皇帝喊出了‘百姓万岁!’的百姓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人群中就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圣上万岁!皇帝万岁!’的呼喊,整个皇城外沸腾了。奉天门城楼下的所有官员和士兵们也沸腾了!万岁声不绝于耳,响彻云霄。

    结束了讲话,陈安东走进太和殿就座后,所有官员才按照官职的高低依次进入,大殿里满上人满为患。警卫队长陈雷在殿前甩响了长鞭,赵大栓卷帘后,赵明德高喊行礼,官员们便向高坐在龙椅上的陈安东行了三鞠躬的大礼。这一刻陈安东觉得自己似乎升天了,感觉很不好。这还是在陈安东再三强调,自汉威起,所有人除了天地父母长辈就不跪任何人。要不这帮人,估计还得整出五拜三叩头的大礼来。行完礼后,送诏书、宣读诏书等过程统统免了,直接在殿内用传世宝玺,在刚刚陈安东在奉天门上的稿子上加盖了印鉴,隆重、又简约的登基大典宣告结束,华夏帝国正式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天冷、路滑、家乡已经降雪上冻的朋友注意安全!今天早上无伤在单位门口重重的摔了一跤,右侧手肘先着地,所以手肘现在变得青肿,后脑也跟地面接触了一下,经过一天的体验,虽然一直晕晕的,但是应该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本章完)

第80章 御驾亲征() 
简化版的登基大典在陈安东的警卫队长陈雷宣读完一些了人事任命后结束。没有按照前朝旧例,而是直接按照在汉威城时期的大体构成设置。赵明德担任了总理大臣总领内政、外交等一系列事物。孟廷恩则担任了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汉威军现在正式更名为华夏人民护国军,简称人民军。其余人员各司其责基本没什么变动。基层人员在逐渐培养,高几人人才就只能逐步发掘了。散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大朝会,各地赶来的行政人员就陆续的返回执政地。

    承天门外的的工地上,陈安东郑重的挖下了第一锹,标志着华夏帝国的第一批重大工程,民族英烈纪念堂,集会广场和民族英烈纪念碑正式开工建设。简要拆除原来的千步廊、中华门、棋盘街及广场上的红墙、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南北各八百八十米,东西五百米设计总面积总面积达44公顷,其中的中华门按照陈安东的要求将会被完整的移到正阳门外。

    帝国初成,各种想到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来。陈安东在汉威城时相对悠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每天在文山会海中度过,让他特别怀念当初在徐家屯的日子。刚刚吃过早饭,正式出任教育部长的的李岩就杀了过来,拿出一叠文件让陈安东签署,陈安东拿过来看了一遍,改动了几个地方签上了名字后说道:“我说李部长,昨天下午刚刚定下来的要成立国属大学堂,你今天一大早就给我送来了方案,效率高是好事,可你能不能别顶个黑眼圈来。咱们现本来人手就少,你们一个个的都当很多人在用,身体我给你们调理的再好也禁不住这么用啊,累垮了我找谁干活去啊!京城不是一天建成滴,慢慢来,咱们还都年轻,有的是时间。”

    李岩知道陈安东对自己人那是没说地,好的不能再好了。现在虽说当了皇帝,可跟以前没什么两样,按陈安东的话说,我这个皇帝就是个给天下人看的摆设。所有人只要不犯国法,就不会有人找你们的麻烦。官大官小全靠能力,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给老板姓办事,我陈安东保你一世富足平安。

    接过陈安东的话头,李岩说道:“不急不行啊,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咱们现在各种人才都是奇缺,将来等统一了全国,人才的缺口将更大,咱们的土地改革基本把读书人,特别是大家、士族得罪了个干净,他们不出来捣乱就已经算好的了,想让他们帮咱们基本行不通。山东那边我按照义务教育法,强力推行了那么久,适龄孩子还是达不到全员入学,特别是女孩子。所以在京师我一定要尽快做出个样板来,将来在全国推广时好有个参照。。大学堂,还没有过先例,你给设定的又太过笼统,我不来找你找谁。”

    陈安东看李岩急的嗓子都有点哑了,赶紧让陈雷端来茶水,让李岩先喝两口。说道:“李岩李部长啊,别急,别急,眼瞅着还有大片的国土还在混乱当中,我比谁都急,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那些个大家、士族我本来也没指望他们,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在高出俯视,从来没有把百姓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在考虑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一群有家无国的蛆虫,谁敢放心用他们。”

    “他们要是老老实实的还好,要是有人敢蹦出来,山东的孔家就是他们的下场!放心,人才会慢慢多起来的。民间的高手、奇人多得是,只要我们有最广的的人民支持,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早晚会得得解决的。咱们的大学堂,不能只教授四书五经。算学、医学、历史、天文、地理,水利、农业、工程、机械、绘画、……等等,只要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我们都要开设。师资是最大的难题,好在我在汉威城的时候已经亲自培养了一批,暂时先调过来一些,然后你可以面向全民招收,只要开出的条件足够优厚,总会有收获的,哪怕是西洋人也行!但是前提是得加入华夏国籍。”

    李岩端起茶水喝了几口,“我也知道,士族、大家的人好用的不多,你说的这些科目,我也是在你帮我服用了丹药后,才涉猎了一些,一时半会识别指望能开全了。大学堂,我准备暂时先分成男校女校,先筹划两所综合性大院校,把框架先搭建起来,然后再筹划几所专门的学院,有针对性培养急需人才。圣上,生源除了年龄外真的不设任何门槛吗?”

    陈安东,听到圣上的称呼,咧了咧嘴:“别圣上、圣上的了,听的我牙疼,你还是叫我总司令吧,生源问题在现阶段,不会有什么变化,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只要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的都可以参考。等将来整个教育体系完善后,就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教育是国之重器,一个都不能少!所以我们中华帝国的初等教育,一定是普世教育,必须人人接受,而大学堂的教育就要做到真正的精英教育,为我们帝国培养高精尖的接班人。这是我在最初建立汉威政权时就确立的方针,永远都不会改变。”

    “精英的作用有多么重要,看看你自己,看看我们这些人你就明白了。一万个庸才创造的价值,可能还赶不上一个天才的灵光一闪。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不可能把每个人都教育成天才。大多数人经过教育后只能胜任普通的岗位,我们进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是开启民智用,让所有人不再当睁眼瞎,而且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基石,二、是在进行普世教育的时候能及时发现人才,然后花大力气重点培养,使其成为精英,而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才是是国家前进的核心动力!”

    李岩原本在这个时代也算饱读诗书的,在进入汉威体系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引以为傲的学问,实用性真的很差。在被陈安东用空间精华改造后,系统的学习了陈安东给他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才知道天地间很多玄妙的事物,其实不是神怪的作用,都是有迹可循的,能用知识来解释的。本就对教育有着极大热情的他,才放弃了继续统兵建功立业的想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今天的一番谈话,跟坚定了他办好教育的决心,国之重器啊!

    (本章完)

第81章 白米饭、羊肉汤() 
帝国的框架搭建好了,整体运作有条不紊的展开。陈安东开始着手解决鞑靼、瓦刺和农民军的问题,第一集团军已经出发,最多两周后,鞑靼、瓦刺的战役就会打响。本来想让二虎的第二集团军直接进攻李自成部,但是多方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先礼后兵。毕竟在他的内心里对其中的有些人还是很敬佩的。比如说,闯王手下的李过、张献忠手下的李定国,在历史上,他们都一直坚持在抗清的第一线,直到身死。而且颇有义名,无论他们活动区域的百姓,还是后世对他们的评价都极其正面。可惜以前派去接触的龙牙没能劝说成功,还差点回不来。

    现在各路义军已经没有满清进攻的压力,各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埋头发展,当地百姓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虽然没有华夏帝国范围内的百姓生活的那么好,但是也比过去朝不保夕以前要好得多了。国人的秉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是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都不愿意离开生养他的土地,故土难离。整个华夏形成了如今的群雄割据。

    陈安东,也不想轻易的打破这种状态,因为轻启战端后,受苦的还是百姓,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和平解决。于是数十名名信使,带着陈安东的劝降书,奔赴各地。为了对周边地区的势力造成威压,各路大军也纷纷向边界开进。按陈安东的说法就是“我们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擎着钢刀,一切就看他们的选择了。”虽然大伙不明白橄榄枝是什么意思,可是钢刀代表什么谁都清楚。

    等候数日,除了大栓的第一集团军在鞑靼已经顺利展开攻击,连续扫平多个部落的捷报外,只有几个帝国周边的前明将领的割据势力愿意归顺。其余武装态度暧昧,特别是一些大型地主武装,提出的条件都极为苛刻,或者干脆把信使赶了出来,陈安东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最终让陈安东暴怒的是连续两个噩耗,先是前去西安给大顺军送信的三名帝国信使,除一人逃脱返回,其余两人在延安府,被驻守的李自成部将郝摇旗截杀,人头被挂在了城头。另一个是,前往四川张献忠大西国的信使,竟然被张献忠用大锅活活煮死后,分给他的部下吃了。这两个消息传回后举国震怒,陈安东决定不再等待,并亲自带队出兵征讨农民军。

    华夏元年十二月一日,陈安东亲率梁旭近卫师、第三、第四两个集团军近三十万人从京城出发,直扑川陕,开始了讨伐大顺和大西两股农民军的征途。

    首先攻击的目标就是最近的延安府,延安府领三州(鄜州、绥德州、葭州)十六县由于战乱,原本人口就不算稠密的陕北地区就更加的荒凉。郝摇旗站葭州(今佳县)的白云观内的高塔上,望着白云山外荒凉的土地,摇头叹息。深秋了,天气已经转凉,手下的将士们的过冬棉衣和粮食都还没有准备好,陕西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穷了。几天前,牛金星的亲信擅自劫杀了华夏帝国的信使,估计人家的大军很快就会来了。皇上自打撤出了京城,是越来越糊涂了怎么能听牛金星这个败类的话和华夏开战呢!

    黄土高原上本来就沟壑纵横,再加上下了几场罕见秋雨,道路就更加的泥泞,给大兵团的前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重型火炮的运输,跟是难上加难。陈安东考虑再三,决定放弃重型火炮的使用,只携带大量轻便的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加上重机枪,火力应该是足够用了。

    一路行军,高原贫瘠的土地上只见到了少量有人居住的村镇,大片收割过的田地里,零星的老人在地里清理着谷子秸秆用来作为过冬的燃料。见到军容整齐的人民军,纷纷抛下手中的秸秆拼命的逃开,钻进遍布山岭的枣树林,多年的战乱让他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能活下来的都是人精。见到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没有派人追过来,而且也没有进村的意思,才纷纷战战兢兢的返回村里,把刚刚收货的谷子、绿豆、等藏好,领着家人钻进了村后的沟壑里一个个隐蔽的洞穴里,边向漫天神佛祈祷,边等待大军过境。

    几乎所有的村镇都是这种情况,被农民军梳理过无数次的土地上,已经找不到一个大户人家,所有稍有资财的人家,都已经在极为彻底的洗劫中家破人亡。也见不到多少青壮,大多数都是妇女、老人和少量的孩子。每每遇到这样的村镇,陈安东都会派人送去大量的粮食,堆放在村镇里面的空地上。插上华夏的龙旗,让人敲着锣在村里面走一圈,高声呼喊:“华夏帝国皇帝出巡,天威浩荡,给各位乡情父老,送来过冬的粮食。”有人出来领取就帮忙送到家里,没人出来领,不管各家有没有人,都放一袋米在大门口。收买人心的手段用的极其直白。

    不过效果是明显的,先头部队这样做了之后,后续部队再路过的时候,见到的百姓明显多了起来,而且也不再逃窜,胆子大一些的孩子,甚至敢领着装满大枣核桃的篮子靠近队伍后叫卖。早就接到指示的连队干部们,就会派出人员掏出华夏铜币购买。等到后面队伍过境的时候,沿着行进的道路两旁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型集市。而且帝国的钱币也开始逐渐的在沿路流通开来。

    人民军的一路行进,不但给沿途带来了粮食,同时也宣传了帝国。特别是尾随大军的粮店也一路开了起来,更像一个个火种播撒在各个大型的聚居地,让帝国的光辉开始长久的照耀在各个地方。源源不断的粮食,把渴望美好生活的人们聚拢到一起,形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