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初升,天下大明。
原本在宫门外喊得声音很大的进士们,走到行宫议政大殿的时候,还是很小心地保持了缄默,不只是因为他们很清楚此时再喊下去恐怕也没有多少作用,更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宏伟的大殿,带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
毕竟这是原本设定要来进行最后殿试的地方,本来这些进士们平时看向这座大殿就有着景仰和敬畏之情,更何况今天这大殿中摆出的排场实在是让他们感到恐慌。
一名名禁卫军士卒犹如标杆一般站在大殿外面,而在大殿之内,禁卫军的带刀侍卫更是相对而站,在他们的身后,还有身穿锦衣的六扇门和锦衣卫护卫在来回巡视。
皇家的威严,在这一刻展露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这些将士们只是站在这里、目不斜视,但是他们身上浓烈的无法掩饰的杀气足够让所有小心翼翼走进来的进士们打寒战。他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这是见过血腥沙场的老卒,这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他们只是往这里一站,整个大殿之中的气氛都随之变得严肃而威严。
更不要说那些在后面巡视的六扇门和锦衣卫的护卫,每一个人的目光都犹如夜鹰一样锋锐,任何在他们面前经过的人都仿佛要被不断地分割。
不知不觉得,之前还吼的面红耳赤的进士们,此时都谦恭的微微低头。不管这排场是不是故意派出来的,都让他们有发自内心的恐慌。
“禁卫军前指挥使孙强,参见两位娘娘。”一名披甲的中年汉子不等王清惠和格桑走过来,便恭敬的躬身行礼。
“辛苦孙指挥使了。”惠娘微笑着说道,声音平和没有丝毫的怒意。
而孙强也是轻轻松了一口气,听这话音,娘娘的心情应该不错,今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们还不至于死的太惨。
而惠娘和格桑并没有和孙强多说,作为禁卫军的指挥使,孙强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自然应该明白他该做什么,用不到惠娘多吩咐。当下里惠娘径直转过屏风,随着她的脚步声响起,整个大殿之中原本寂静的进士们全都抬起头来。
“娘娘千岁!”在大殿外左右的明军将士手中的枪矛同时在地上重重顿了一下,大声吼道。
所有进士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娘娘,不是皇上?
不过更让他们震撼的,还是殿内殿外禁卫军将士的吼声,整齐划一,带着刚强之气,仿佛只要他们有一丝一毫不恭敬的神情,这些身上还带着战场血腥气味的虎狼之士,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撕成碎片。
带头的几名进士不敢抬头,拱手说道:“参见娘娘。”
他们身后的进士们自然也知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都恭敬的跟着行礼,按理说就算不是这些禁卫军将士站在这里,单单是皇上后宫中的妃嫔出现,身为臣子他们也应该行礼的。
“禁卫军都退下吧。”惠娘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可抗拒的压迫力。
进士们固然是吃了一惊,而站在台阶下对着这些进士虎视眈眈的孙强也是怔了一下,旋即向前踏出一步:“还请娘娘三思!”
叶应武当时抽调他这一个指挥来保护行宫,所为的就是确保两位皇妃娘娘的万无一失,就算是她们掉了一根毫毛,孙强也清楚自己没有办法给叶应武交代,更对不起陛下对自己的信任。而现在这些进士与其说是叩阙,倒不如说是逼宫,如果没有禁卫军将士在这里镇着,谁知道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会不会撸起袖子来直接开骂,更甚至有胆大包天者动手。
到时候他孙强就是有十条命都不够叶应武杀得,陛下对自家女人的保护已经快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
王清惠看着孙强脸上纠结的神情,不由得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禁卫军最是听从自家夫君的命令,显然当初叶应武是给孙强下过死命令的。此时王清惠也不想强行让孙强退下,毕竟得罪一个禁卫军指挥使对于她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陛下不在此处,你们的难处本宫也清楚,这样也罢,麻烦孙指挥使带着人退后几步,不要将这里弄得有如公堂会审。”
顿了一下,不等孙强回答,惠娘沉声说道:“这些进士们以后都是我大明国之栋梁,若是在此时受了惊吓可不好,同时也未免显得我大明朝廷上下提防之心太重了。”
进士们都有些感动,正如惠娘所说,他们现在感到最不满的就是这有如公堂会审的场景,分明是官家欠了大家一个说法,怎么现在反倒看上去是他们犯了大罪?而更多的人则是壮起胆子想要抬头看去,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原本空荡荡的龙椅一侧,已经用薄纱拉出来一层帷幕遮挡,只能够隐约看见有两道身影站在龙椅一侧。
而且哪怕是宽大的皇家正式服饰也没有办法遮掩住这两道身影的纤细苗条,单单是看这模煳的影子便知道,站在帘幕后面的这两个女人必然也是天姿国色。
叶应武名动天下,更是一手创建了大明,所以他的传说和故事几乎在大街小巷的每一个青楼楚馆、瓦舍茶楼之间流传,而每一个人对于叶应武的感受和尊敬的方面不同,文人们追捧他豪放不羁的诗词,武人们研究他天马行空的战术,而工匠们则是讨论他直接或者间接让工部弄出来的精巧器物,而叶应武这么多闪光点之中,能够吸引所有人注意的,当然还是关于他的各种各样风月传闻和八卦,
八卦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
而关于叶应武的八卦,主要也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叶应武年少时候浪荡临安三十六花街柳巷的故事,很多当初在青楼楚馆中见过叶应武,甚至还和叶应武有争风吃醋经的人,自然最喜欢一边回忆一边说当时叶应武身上是怎么体现出来王者姿态的,当然这些连叶应武自己都感觉不出来的王霸之气,这些家伙是怎么感受到了,叶应武就不得而知了,每有六扇门送上来这样的情报,叶应武一般都是一笑了之。
至于另外一个方面,便是关于叶应武和现在后宫之中这些妃嫔们。(。。)
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播兰馨妃后里(上)()
ps:月初忙更新少,不好意思求月票,现在求月票推荐票打赏,请砸过来~
叶应武的后宫相比于隋文帝那种气管炎并不算小,但是和大多数的君王相比,就确实小了一点了,别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甚至就连三宫六院也分不完,他后宫那些和叶应武有过夫妻之实的妃嫔数量,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甚至几次礼部劝说叶应武广选秀女,叶应武都加以拒绝。
不只是因为叶应武觉得把这么多女人放到宫中,最后不是自己被掏空,就是将这些人再原样放出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因为叶应武已经拥有了的女人,一个个绝对称得上是天姿国色,而且性格迥异,已经能够满足叶应武在各方面的兴趣。
更何况越漂亮的女人往往越聪明,花瓶和胸(和谐)大无脑的实际上还真不好找,尤其是在这个大多数女性都受过系统大家闺秀教育的时代。这些不省心的妻妾们,叶应武已经快应付不过来了,如果再来上那么几十个,叶应武干脆疯了算了。
当然外人是不会知道叶应武的难处,所以在他们看来,陛下只是因为眼界实在太高罢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吃过了天鹅肉,自然不会再觉得丑小鸭好吃。
再联想叶应武组建天武军时候实行的精兵政策,大家就更能够理解陛下。在为人处世上近乎完美的陛下,对于一切都要求最完美的,这倒是也符合他的性格,所以天武军刚刚成立的时候人不多,但是绝对可以以一当十。而叶应武的后宫妃嫔,人也不多,但是一个个绝对是倾国之色。
这些年关于叶应武为了临安花魁火烧花街、和前宋公主关乎家国的爱情纠葛还有和王家、陆家娘子的一路磕磕绊绊,随着六扇门有意无意的泄露出去风声,让整个的朝野都认识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明皇帝。
男人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足智多谋,在对手的攻击下从容回转,保护自己的女人;而女人更是花痴着、梦想着有一天能有这样一个人踏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将自己置于怀抱之中,挡住任何的风雨。
可以说在其余方面,很多人对叶应武或许还颇有微词,但是在这一方面,他绝对是被顶礼膜拜的存在。
更或者说的实在一些,是对于叶应武领先这个时代七百年的泡妞技术的顶礼膜拜虽然叶应武自问也没有什么技术,只能怪这个时代的人太含蓄了,毕竟有的时候需要上就不能怂。
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这些伴在大明君王侧的妃嫔们甚至也和她们的夫君一起被神化了,以虚无缥缈却令人神往的身份存在于街头巷尾的传闻之中。
所以当这些进士们意识到这清脆的声音正是来自于一位皇妃的时候,目光都变得有些复杂。羡慕、尊敬,甚至有些嫉妒。
毕竟站在那一层薄薄帘幕之后的,必然是两个倾国倾城的佳人。当然了他们也很清楚,如果自己有一丝半点的不尊敬,旁边虎视眈眈的禁卫军将士们可不是吃素的。
自从走入宫殿的那一刻开始,进士们就觉得这些禁卫军将士们的目光就带着凛冽之意,似乎恨不得将他们吃的干干净净。
无论是感受到惠娘那一句“国之栋梁”之中的诚意,还是没有见到帘幕后两位皇妃的真容有些失望,更或者只是被以孙强为首的禁卫军将士看的嵴背发凉,所有进士们都微微低头。
虽然没有了叩阙时候陛下不给个解释就不罢休的气势,但是该说的终归是要说的,都是一步步艰难走到这里的人,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一名进士当即上前一步,躬身行礼之后不卑不亢的说道:“新科进士姚先见过两位娘娘。我等进士在宫门外叩阙,并非不知大明律法,而是想要面见陛下,向陛下询问,此次科举考试最后之殿试,可否还要进行,如进行,当在何时何处?殿试为春闱,此时已经是夏末,是否要拖到明年开春?且陛下当时金口玉言,在洛阳举行殿试,现在不知陛下是否还要遵循旨意?若是不举行的话,那我等进士已经在洛阳滞留三月之久,未曾见到吏部和翰林院之官员解决接下来官职安排,不知陛下和朝廷是如何解释?”
“请陛下安排我等!”几名进士向前一步,齐声说道,面向的不是帘幕后面惠娘她们两个站着的地方,而是正前方空荡荡的龙椅。
“请陛下安排我等!”所有进士此时也打起精神,同时跟着吼道,刚才姚先所言确实戳中了他们心中所想。这四个月来虽然户部官员一直为他们提供盘缠,但是大家也知道,再这样游手好闲下去肯定不行,无论如何处置,朝廷总需要给一个答案!
帘幕后面惠娘也下意识和格桑对视一眼,这个姚先还真是一语中的,直接命中了这件事的要害,而很显然这些进士们之前也是对他马首是瞻,否则不可能群起响应。
这些进士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绝对都可以称得上一声人才,要说他们对于前三甲没有丝毫的觊觎之心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也就注定了他们很难真的做到团结一心,这也是为么叶应武放心将这件事交给惠娘和格桑,就算是一群天才,以惠娘和格桑冰雪聪明的心思,也能够战胜他们,因为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当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有可能连一个人的能耐都发挥不出来。
而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或许叶应武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这个姚先显然做到了服众,哪怕只是在这一件事上,但是至少这一件事对于所有进士们来说都是迫在眉睫也是必须解决,所以姚先只要在这件事上对于所有人都有号召力和控制力,这就已经足够了。
王清惠和格桑现在需要面对的,不是叶应武设想中的乌合之众,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由大明未来的栋梁、现在的人才组成的整体。
惠娘微微侧头看向格桑,格桑俏脸上没有多少担忧的神色,反而是露出一丝笑容,双眸也是瞪大。和格桑呆在一起的时间不短,基本上快到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步,但是见到格桑这个状态惠娘还是第一次,这也是她见到这位吐蕃公主难得的第三种状态。
平日里格桑一般都是低调为人的样子,甚至在这行宫之中都快成了空气,摆出了十足的以惠娘为尊的姿态,甚至就连惠娘曾经的贴身丫鬟晴儿,看到这个和自家主子争宠的娘娘,也提不起来斗志。
巴掌不打笑脸人,这个道理谁都懂。
而在叶应武面前,格桑又像是换了一个人,好奇、怯懦等等很少在她身上感受到的气质和神情都能够找到踪影,面对强势的叶应武,格桑已经完全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一边像个好奇宝宝想要把这个引起她莫大兴趣的男人琢磨透,一边又对于他的索取无可奈何。
但是现在的格桑,惠娘敢打保票,这个天山雪莲一般洁白美丽的吐蕃公主,脸上的笑容分明带着一丝冷意和斗志,似乎准备随时碾压面前的对手。
有点儿像自家夫君?
顿时惠娘明白过来,这个丫头是把叶应武碾压她的样子整个儿学了过来,而被碾压的显然就是眼前这些进士了。
“诸位是跟着陛下一路北上的,想必也知道陛下为什么会放弃在南京进行殿试,在即将开始殿试的时候北上。”看到惠娘给的邀请神色,格桑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上前一步,声音动听却带着丝丝缕缕的寒意。
就像是祁连山上千年不化的寒冰。
以姚先为首的进士们都微微皱眉,这位娘娘虽然不知道来路,但是显然没有刚才那位好说话,这声音之中的寒意不知道是天性如此还是生气,但是所有人都能够隐约察觉到一种来自于上位者的气息,而且这气息绝对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培育出来的,绝对是自幼身份高贵的人才能说出这样平淡而高冷的话来。
前宋信安公主?
所有进士们心中忍不住咯噔一下,传闻信安公主长相绝美不说,更是性格果敢、聪明伶俐,且不说当初跟着叶应武入宫斗贾似道,只是后来跟在叶应武身边,据说曾经几次帮着陛下和皇后娘娘拦住了想要劝说陛下选秀的礼部官员。
大明六部,看上去礼部最闲,但是谁都清楚,自前任礼部尚书陈宗礼,再到左侍郎江万载、右侍郎叶应及,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尤其是江万载是江万里的弟弟,叶应及更是叶应武的兄长,能够拦住这几个人,说明赵云舒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柔弱公主。
不等进士们心中拿定结论,那声音又跟着不慌不忙的说道:“之后的四个月,北地战事紧张,大明将士在前线浴血厮杀,为了确保幽燕北伐胜利,收复三百年之失地,陛下亲自率领军队北上山西阻拦忽必烈大军,沁水之战打的惨烈,急迫之时陛下亲自披甲上阵,好在我三军将士奋勇争先,终于让战局稳定下来,即使是到了现在,大明还在雁门关一带和蒙古鞑子交战,战况犹然激烈。这朝野上下都是知道的,诸位肯定也知道。”
不等格桑说完,所有禁卫军将士都下意识的挺直胸膛,他们这一批人是一个月前从前线轮换回来的,都经了沁水之战那一场一定程度上决定大明和蒙古命运的大战,也亲眼看着叶应武带着具装甲骑身先士卒踏碎敌阵,现在娘娘以极度褒奖的口气提起,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骄傲?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