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之后国内糟糕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在这种背景之下,加入东欧统一市场将是唯一的出路。
谢廖沙早就计划好了,他的东欧统一市场未来会成为一个类似于欧元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是由哥伦比亚银行所主导的。谢廖沙并不期望东欧中央银行能够永远存在,也许未来庞大的哥伦比亚会非裂成若干家规模稍小的银行。就像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一样。可是谢廖沙可以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始终牢牢地在背后控制这家机构,事实上谢廖沙已经有这样的打算了。
不但是哥伦比亚银行,包括嘉能可,地中海航运,铱星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现在都太惹眼了。只有卡莉姆手中的那些公司即使被收购,也依旧保持着彼此之间竞争的关系。看来在这方面卡莉姆还是更加高明一系。懂得隐藏实力。
趁着危险还没有来临之前,首先选择自我解体,然后通过一连串的交叉持股和离岸控股来继续控制着高尔基财团庞大的产业。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又可以对旗下的产业进行一个很好的梳理。为了更好的商讨高尔基财团的未来,谢廖沙决定在瑞士进行一次阔别已久的高尔基财团核心会议。
第二百七十六章 苏联经济见起色()
1990年12月31日,此时此刻距离敲响新年的钟声已经不到12个小时了。而在秋明油田的工地上,数万人聚集在此等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谢廖沙头戴着安全帽,静静地站在泥泞而又冰冷的土地上,尽管野外作业天寒地冻,大家却都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不远处几辆重型吊车将一节管道掉到了空中然后缓缓的移动到欧亚天然气管道的最后一节缺口处。早就等候在那里的焊接工人们早就跃跃欲试了。
尽管西伯利亚的寒风凌烈,但是依旧无法阻挡人们的热情。贯通苏联国土东西的欧亚天然气管道工程马上就要提前完工了。数十万苏联的建设工人为此整整奋斗了大半年的时间。现在苏联全国的媒体机构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这一标志性事件。几乎每个苏联人都知道,一旦这条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未来将会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多大的提升。
就在几天之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纷纷提高了苏联的主权信用评级。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可是有四个加盟共和国宣布从苏联独立的!可是政治的不稳定性却丝毫没有对苏联经济的强劲反弹造成任何的影响。既然有些地区想要退出苏联,而苏联的法律也对此做出了明文规定,一切按照法律程序推进即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种事情对于那些任然热爱着这个国家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就在上一次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谢廖沙联合利加乔夫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纲领派同雅科夫列夫的民主纲领派进行了一次坦诚的沟通,经过这次的讨论,重新确立了未来苏共前进的道路,那在现在已经放弃一档转制的意识形态情况下,继承和发扬安德罗波夫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起点论。将苏共全部的工作重心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为了应对苏联解体的风险,加强苏联共产党和个加盟共和国党组织的联系。未来即使苏联真的发生了分裂,但是苏共不能发生分裂。
这次的会议无论是利加乔夫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纲领派还是雅科夫列夫的民主纲领派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利加乔夫的政治主张已经无法实现,而雅科夫列夫的政治主张则会让苏共面临着分裂。所以重新回到起点论对于苏共的意义重大,因为它意味着苏共全党又有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实实在在的目标。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谢廖沙已经开始对国内的僵尸企业金星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处理这些负债累累已经不能为国家产生利润的企业上,谢廖沙选择了彻底的私有化,将这些企业的产权进行清理和整顿,通过私有化募集的资金来对原来的职工进行妥善的安置。
苏联原本就是个高福利的国家,医疗,教育,住房完全是免费的。而市场化改革只集中在工农业生产部门,就算是将来的职工失业了,这些职工的生计也不会发生什么太大的问题。谢廖沙不敢那那些涉及到国内民生问题的行业进行改革。因为这些行业如果被私营资本搞乱的话就会引起人民强烈的不满,毕竟没有汽车开还算不上什么,但是如果没有房子住,没有食物果腹,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老百姓非把政府推翻不可。
当最后的焊接工作完成之后,整个工地都响起了整齐而嘹亮的“乌拉!”声。奋斗了大半年的工人们都兴奋的相互拥抱。苏联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修建这条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天然气管道。就在这条管道贯通之前。东亚的日韩两国,西欧的英法德等国已经同苏联签署了新的天然气合作协议,而新成立的东欧统一市场组织也同苏联签下了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苏联的天然气成为了东亚和欧洲地区最稳定的能源来源。
谢廖沙招募的这只建设大军并不会因为天然气管道的完工而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因为事实上,另外一条同样连接共青城和列宁格勒的输油管线也即将启动了。除此之外,苏联承包下来的连接科威特到叙利亚的国际石油管线也提上了日程。光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供不应求。更别提苏联其他的行业了。
经济环境的扭转终于让苏共的改革开始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对于苏联来说,能源和重工业依旧是苏联最擅长的行业。苏联人不适合生产那些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东西,比如现在风行世界那些电子产品等小玩意。但是在石油化工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以及石油勘探设备,矿山开采设备等方面苏联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出于对节省政府开支的需要,苏共集体决定大幅度的压缩国防开支。原本在乌克兰船厂修建的四艘新一代航空母舰被挂上了国际交易平台,印度,巴西等国对此非常感兴趣。当苏联方面提出可以通过易货贸易而非外汇来购买这四艘航空母舰的时候,就连中国和阿根廷都参与了进来。苏联的这种交易模式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次创新,通过出售高附加值的工业和军工产品,换取那些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资源产品以及初级工业品。这样既可以降低交易的门槛,又可以互通有无。
于是就在1991年的年初,苏联分别和印度达成了大米和茶叶换航母,和巴西达成了咖啡和大豆换航母、和阿根廷达成了牛肉换航母,和中国达成了轻工业品换航母的新型国际军火交易。这四笔交易完成之后,苏联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把这些货物出口到了东欧和其他欧洲各国。这件事情为苏联的军火交易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一些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突然发现,其实苏联的武器购买门槛并不高,原先需要大量的美元才能得到的东西,现在只需要自家的矿产和农产品就可以了,这可是太省事了。
在谢廖沙的控制下,苏联自始至终没有发生债务违约的情况,而国际债权人伦敦俱乐部已经同意了苏联的大部分债券转化为投资的计划,苏联经济最大的危机终于算是熬过去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
当谢廖沙再次回到列宁格勒的时候,为了商讨高尔基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尔基集团的核心成员纷纷回到了列宁格勒和谢廖沙见面。很多人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谢廖沙了。现在的生意太庞大了,手上的事情也太多,想让大家聚在一起非常的不容易。
彼得罗夫老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大伙了,他感到非常的高兴。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酒喝的也少了,医生建议他要控制体重,所以老爹现在晚上已经不再进食了。不过即将见到谢廖沙的好兄弟们又聚集在了一起,彼得罗夫老爹又忍不住摸起了酒杯。
大家现在都是有身份的人,尤其是伊娃,冬妮娅基本上到哪个国家都要受到领导人的接见,她们的飞机才刚刚降落在列宁格勒,克里姆林宫就像他们发出了邀请。而米哈伊尔现在同样是克里姆林宫笼络的重点目标。戈尔巴乔夫想和他们谈什么谢廖沙一点都不关心。谢廖沙关心的是已经控制了东欧大部分国家的高尔基财团如何能安全的在这片土地上永久的生存下去。
按照谢廖沙的意思,哥伦比亚银行树大招风,现在光是暴露在外的资产规模已经可以比肩华尔街五大投行了。而且在美国的电力,农业,以及天然气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的企业实在是太耀眼了,如果再这么下去,哥伦比亚银行的每一步都会被暴露在聚光灯下。
如何既能够隐藏实力,又能够继续暴露住哥伦比亚银行取得的成就呢,谢廖沙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主动把哥伦比亚银行肢解成为若干规模稍小的银行,然后在对外公开出一部分股份。这样的话,高尔基集团可以通过离岸公司来操作这些分解出来的银行,再通过这些银行来控制下一级的企业。
为了掩人耳目,除了高尔基集团的核心成员之外,谢廖沙还以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名义广邀欧洲知名大公司的管理者来列宁格勒参加这次的活动。因为在过去的一年,列宁格勒经济腾飞的状况举世瞩目,所以这一次,基本上欧美地区知名的大公司都派了代表前来参加这次的会议。
雅可夫现在是欧洲知名的博彩业和连锁酒店业大王,他和意大利黑手党几乎控制了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旗下包括威廉希尔电话和网络投注站点,宜必思酒店,以及欧洲的大部分赌场生意,除此之外,雅可夫还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出身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的雅可夫在意大利只手遮天,几乎所有有分量的黑手党家族都和他有着生意上的往来,他甚至还拥有法拉利车队和尤文图斯足球队。
正因为雅可夫和黑道牵扯颇深,所以他对于自身的安保问题一点都不敢马虎。这一次雅可夫特意带了一些心腹下属到列宁格勒。其中之一就包括了克格勃安插在高尔基兄弟会饿内部的卧底——切比雪夫。这一次绝对是切比雪夫加入高尔基兄弟会以来最好的机会。
切比雪夫从意大利启程之前就已经联络了他的上级巴拉尼科夫,巴拉尼科夫等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想知道高尔基兄弟会这个组织背后的控制这是谁。这几年来,切比雪夫先是在非洲介入了援助粮走私案,随后又被派到了拉丁美洲去刺杀哥伦比亚的政要,他还差点成为刺杀哥伦比亚总统的帮凶。随着切比雪夫为高尔基兄弟会干的事情越多,他得到的信任也就更深。直到一年前切比雪夫终于有机会再次回到意大利,成为了意大利教父雅可夫的身边人。
虽然切比雪夫不知道雅可夫为什么要到列宁格勒来,但是他还是隐约的感觉到雅可夫是来见什么重要的大人物。自从切比雪夫来到意大利之后,他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雅可夫在紧要关头通过电话去请示某个中啊哟任务的意见了。
高尔基兄弟会内部能够比雅可夫更高级的领导者还能是谁,绝对是整个组织的最高层。现在切比雪夫迫切的想要看到这个家伙到底是谁。只要能确定高尔基兄弟会最高领导人的真实身份,切比雪夫的卧底生涯就可以彻底结束了,他就可以远离这种双面生活,改名换姓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雅可夫来到列宁格勒之后,除了出席了几次本地政府组织的招待活动之外,一直都待在自己居住的度假山庄里。似乎在等待背后那个大人物的安排。按照切比雪夫对雅可夫的认识,雅可夫这么安静绝对是一件极其不正常的事情。雅可夫在意大利式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他的身边从来不缺乏那些名模和女明星的身影,除此之外雅可夫还喜欢赛车,几乎每天都要开着不同的跑车去夜店里彻夜的狂欢。可是到了列宁格勒之后,雅可夫几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住在度假山庄里的雅可夫不断的和意大利方面联系,切比雪夫从雅可夫的只言片语之中得知,雅可夫正在让自己手下的会计师们清点名下庞大的资产,可是到底要做什么,切比雪夫就不明白了。直到有一天,雅可夫只带了鲁比克和切比雪夫两个人离开了度假山庄。
汽车在夜幕中离开了列宁格勒市区,随后居然来到了列宁格勒国际机场。他们的汽车很轻易的被放了进来,最终来到了一处秘密的停机坪。一架早已在此待命的商务飞机似乎就等着雅可夫的到来。
“你们两个现在就可以回去了,等到我通知你们的时候再来接我,记住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连自己人也不要说!”雅可夫对鲁比克和切比雪夫交代道。
当雅可夫登上了飞机之后,机舱门缓缓地关闭了。随后飞机离开了停机坪,开始朝着远处的跑道滑行。这一次,切比雪夫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已经这么接近真相了,为什么,为什么又一次和幕后的真相失之交臂?
切比雪夫死死的盯着那架飞机,恨不得几下飞机上的每一个细节,飞机的编号,飞机的型号,以及起飞的时间。切比雪夫希望这些可以让巴拉尼科夫找到更多的线索。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依不饶()
“列宁格勒空管局吗?昨天晚上从三号停机坪离开的一架商务机是飞到什么地方去的?什么?没有这架飞机?不可能我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确实有一架飞机在昨天晚上930分离开了三号停机坪,你们的飞行纪录上不可能没有这架飞机”巴拉尼科夫愤怒的向列宁格勒空管局的工作人员抱怨道。【。aiyoushenm】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来自己看看吧!空管记录上确实没有这架飞机,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我可以很确认的告诉你,根本就没有起飞过这样一架飞机。”空管局的人毫不客气地回敬道,对方是克格勃又怎么样,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克格勃作威作福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空管局没有义务配合克格勃的不合理要求。
自从红场飞机降落时间发生之后,苏联投资巨大,号称无法攻破的西部防空网彻底的变成了国际大笑话。戈尔巴乔夫再也不想相信军方和情报部门的鬼话了。就在红场时间发生之后不久,苏联国防部和克格勃的负责人相继ci zhi,而继任者并非是在军事或者情报工作上公认的优秀领导者,反而是突击提拔的平庸之辈。
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削弱军方和克格勃的权利,因为这两个部门的最高长官是从排名最末位的副部级干部之中越级提拔的,所以他们自然也就没有进入政治局的权利,戈尔巴乔夫用这一手将克格勃和国防部的势力驱逐出了政治局。从那时开始,克格勃的军方的待遇就开始急转直下。
随着苏联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丧失了东欧的领导权,原本炙手可热的苏联对外驻军和对外情报机构变得臃肿不堪,由于业务的大幅度减少,以及在经费的削减,克格勃和国防部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痛苦的瘦身过程。
原本四艘新一代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被谢廖沙用来和巴西,印度,中国,以及阿根廷做了贸易,太平洋舰队的大批舰艇被拆除了wu qiwu qi装置改造成了远洋渔船。那些为了应付北约的进攻而储备起来的大量坦克和装甲战车同样被外经贸部拿去清仓大处理,有一些被卖给了伊拉克用来交换石油,有一些则被拆掉炮塔改造成了农用机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