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廖沙希望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能偶研发出一套不被追踪的信息检索交易系统,这套系统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帮助高尔基兄弟会的客户们更方便的转移手上的资金。在这套系统里谢廖沙借鉴了一些后世比特币的思维。那就是由高尔基兄弟会来发行一种虚拟的货币。然后让高尔基兄弟会的客户们在线上通过匿名账户购买这种货币。因为虚拟货币存在于网络中,高尔基兄弟会的客户们可以在全球各地自由的兑换这种货币,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在全世界来转移资金。
不过这种货币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来防止有人伪造和串改,那就是区块链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在每个客户的终端都会保存所有这种虚拟货币的交易记录,如果有人想要篡改记录把这些货币据为己有,那么除非他把所有用户的账目全都篡改了才行,可是一旦客户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这将根本无法做到。
由于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数学方面的问题,所以谢廖沙专程找到了格里戈里参与这项研发计划,格里戈里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他考入了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日子过得充实而有乐趣,因为当年认识了谢廖沙,现在格里戈里完全不用考虑金钱方面的问题,他可以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研究之中去。格里戈里对于金钱没什么概念,他不怎么花钱,就算现在已经身价不菲,但是依旧和母亲住在原来的旧公寓中们。对于谢廖沙的邀请,格里戈里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项技术是整个信息检索交易系统的核心,所以谢廖沙绝对不会让让一个无法信任的人参与到这项核心工作之中。
谢廖沙只给了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科学家们半年的时间来从事这项工作。他们的任务是确保这套系统发出的所有数据都无法被全世界任何一个特工组织的科学家截获,这是谢廖沙对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并不知道这套系统会运用在什么场景之中,因为下达命令的是对外经贸部,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这是对外经贸部所使用的交易系统。
不得不说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的保密意识还是很强的,在国家荣誉的感召之下,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他们不会向外界透露任何有关这项计划的任何信息。就算是苏联国内的机构和个人都不行。
保密工作做的十足,待遇方面谢廖沙也自然不会手软。如果不是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在苏联国内的研究机构中等级过高,谢廖沙都想把这家研究院收编到外经贸部下面了。现在伊娃的Yota通讯正在进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这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作为行业内No。1的通讯科技公司,Yota通讯总是对人才极度的渴望,而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则是苏联通讯领域最好的几个研究所之一,谢廖沙当然不会放过任何拿下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的机会了。谢廖沙打算在今后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拴住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把他逐步的控制起来,等到时机成熟之后,谢廖沙在一举吞并这颗苏联通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的工作对于高尔基兄弟会非常重要,这家研究研的科技实力和美国中情局的那些研究机构相比毫不逊色,事实上,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院的很多技术都被克格勃和国防部应用到了实战当中,他们是谢廖沙唯一知道的可以在技术上和中情局进行对抗的通讯技术研究机构。
第一百八十八章 谢廖沙的调查组()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府第比利斯市,由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派来的记者调查组刚刚离开机场,第比利分社的同志们就将他们接到了第比利斯最好的酒店里去休息了。几杯伏特加下肚之后,这些原本没什么工作上的交集的同事们顿时就热络了起来。不过他们在酒桌上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共青团真理报》转制的事情。
“莫斯科来的同志们,虽然我们平时的工作上没什么接触的机会,但是大家都希望《共青团真理报》能够越办越好!这几个月我们的今日系报刊简直是供不应求,而七日系的杂志更是抢手。这可是我想都没想过的好事情啊!多亏了莫斯科的同志们为我们《共青团真理报》找到了一条新的创收之路,虽然现在日子还不长,但是从我们的收入上已经可以看出这条路是走对了!如果你们回去,一定要替我好好的谢谢社长同志啊!”第比利斯分社的同志们由衷的感慨道。
“第比利斯的同志们,社长自然是要谢的,不过,这次的改革可是乌里扬诺夫书记亲自倡议的,说到底我们还是共青团中央的人,这几年共青团下属的那些单位一个有一个都发了大财,现在有了好事乌里扬诺夫书记终于想起我们了!”莫斯科来的同志们就喝的有些高了,嘴上难免就没有把门的,开始讨论起了上面的事情。
“乌里扬诺夫书记要升部长了把?他在副部级的位子上也干了好些年了,可是干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大事。远的不说,就说工人新城的事情,眼看就要被中央给抛弃了,还是我们的乌里扬诺夫书记,一力承担愣是把这个工程给干成了,这要是搁别的干部那里,恐怕上面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第比利斯的同志感慨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我有个同学大学毕业的时候进入了《真理报》,当时给我们羡慕的。可是前一段他给我打电话,说想让我问问能不能调到《共青团真理报》来工作。我当时就问为什么啊,他说现在你们《共青团真理报》有了乌里扬诺夫部长的亲自关怀,以后的待遇自然不用说,谁不想来《共青团真理报》上班啊!你看,命运就是这么奇特,谁又能想得到呢?”莫斯科来的同志们感慨的说道。
酒过三巡,聊完了单位里的八卦消息。大家慢慢的就把话题转移到了正事上,第比利斯的同志们旁敲侧击的问道:“这一次总社派你们来第比利斯,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您还别说,还真是有大动作!社长吩咐我们到第比利斯来调查一下司法部门的工作组在格鲁吉亚的调查工作,我们在莫斯科听到了一点风声,说是格鲁吉亚的同志们对利加乔夫书记派来的工作组意见很大,我们想调查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了你们知道一些什么情况吗?”从莫斯科来的调查组组长压低着声音在第比利斯分社负责人的耳边小声地问道。
“你们是为了这件事情啊!这件事情可是个大麻烦,我劝你们最好别掺和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复杂了!”第比利斯分社的负责人感慨的说道。
“那你也要跟我说一说,这是社长亲自交代的新闻线索,我们要是拿不到什么靠谱的东西,恐怕没办法回莫斯科交代啊!”调查组的组长为难的说道。
“来,咱们换个地方说这件事情!”第比利斯的负责人拉着调查组的组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两人一起找了个偏僻的角落,然后第比利斯的同志小声地说道:“这件事情说起来可复杂了,我们格鲁吉亚现任的第一书记帕季阿什维里是中央派来的,在格鲁吉亚基本上算是两眼一抹黑,而原本这个位子应该是谢瓦尔德纳泽老书记指定的接班人来接手的!你你想啊,一个是毫无根基的空降干部,另一个是我们的地方实权派,对谢瓦尔德纳泽书记言听计从,这种领导班子搭配非打起来不可……”格鲁吉亚的同志摇着头感慨的说道。
“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么深?”调查组的组长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道。
“是呀,现在两派人简直就是你死我活!不过目前看来还是谢瓦尔德纳泽书记的老部下们比较占优势!他们毕竟都是格鲁吉亚的本地干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而帕季阿什维里书记虽然深的中央,尤其是利加乔夫书记的新任,但是他们在格鲁吉亚的群众基础不好,一直都被谢瓦尔德纳泽的老部下们压制着。于是帕季阿什维里书记开始秘密的调查起了谢瓦尔德纳泽书记和他的属下们在格鲁吉亚时一些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想通过反腐来整治自己的政治对手,而恰巧在这个时候,利加乔夫书记派来的工作组来到了第比利斯,于是矛盾就这样激化了……”格鲁吉亚分社的负责人尽管声音不高,但是还是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调查组的组长听完之后半天不语,沉默可好久,才又问了一个新的问题。
“谢瓦尔德纳泽书记在格鲁吉亚的风评怎么样?再群众中的口碑如何?”
“老弟,我就跟你实话实说吧!自从当年格鲁吉亚三月事件发生之后(赫鲁晓夫在第比利斯武装镇压斯大林的支持者),格鲁吉亚人对中央派来的俄罗斯族干部总是满怀戒心,所以无论怎么说,帕季阿什维里书记在格鲁吉亚是永远不会有谢瓦尔德纳泽书记的那种威望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不是格鲁吉亚人!”第比利斯分社的负责人为莫斯科来的同事分析道。
“老弟,既然话说到了这一步,我也就不瞒你了,我么这次来就是来调查帕季阿什维里的腐败问题和利加乔夫的工作组插手格鲁吉亚地方政府工作的的事情的!我们想要好好的调查一下利加乔夫书记派到第比利斯的干部们到底都干了什么,有没有违法违纪的问题……”调查组的组长如实的回答道。
第一百八十九章 舆论战()
“那些从莫斯科来的检察官二话不说就带走了我的丈夫,虽然他们是中央派来的,可是也不能不让我们家属见面吧!后来我们请了一名律师,结果律师直到现在都没有见到我的丈夫,每次到中央工作组的驻地去问,他们就说还在调查,让我们回去等消息……”一名妇女在《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面前愁眉苦脸,流着眼泪说道。她的丈夫是格鲁吉亚党委负责组织工作的哈别伊什维利书记,几个月之前被利加乔夫派到格鲁吉亚的工作组带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人见过他。
《共青团真理报》派来的记者们就是来调查这件事情的。这是谢廖沙特别要求的,现在《共青团真理报》的上上下下对谢廖沙言听计从,谢廖沙已经完全的控制了这家报社。这一次并不是普通的新闻线索,谢廖沙早在这些人离开莫斯科之前就已经为这次的采访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调查利加乔夫的人干涉和插手地方政府的事情。谢廖沙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要利用舆论给利加乔夫上点眼药,谢廖沙心里清楚得很,《共青团真理报》的读者都是年轻人,他们最容易被煽动。容易被舆论所影响。这正是谢廖沙要利用的。
在格鲁吉亚本地的同志们的指引下,莫斯科来的记者们首先找到了格鲁吉亚党委负责组织工作的哈别伊什维利书记的亲属。哈别伊什维利书记从几个月之前就被利加乔夫派来的人给控制住了,给出的理由是哈别伊什维利在担任阿布哈兹第一书记的时候,一部分公共建设资金被挪用了。在哈别伊什维利被带走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一些阿布哈兹当地的官员被利家乔夫的工作组控制了起来。
“夫人,这些带走的干部当中,是不是全部都是格鲁吉亚族的干部?”《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突然插嘴问道。
“大部分是,不过有两名阿布哈兹族的干部和几名亚美尼亚族的干部也被带走了,其余的都是格鲁吉亚族的干部。”哈别伊什维利的夫人思索了一会如实的回答道。
记者们在心里掂量了一下,按照乌里扬诺夫书记的指示,他们的调查方向主要是从莫斯科来的那些调查人员有没有在执法的过程中有不合法的行为,目前看来,超期羁押是一个问题,但是这种事情在苏联实在是太普通了,党内的干部首先要被党组织内部审查,等到确认犯罪事实之后,再移交司法机关。不过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已经制止了这种行为,现在调查都是由司法部门直接来发起的。可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控制时间在法律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最多一个星期,现在哈别伊什维利已经被带走一个多月了,莫斯科来的检查人员既没有对哈别伊什维利提起诉讼,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还拒绝哈别伊什维利的律师前往探望,说是此事涉及国家机密,这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哈别伊什维利夫人,我们还想采访一下其他几位被带走的官员的夫人,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您可不可以联系一下?”记者小心地询问道。
“当然可以,我们现在都急疯了,只有你们能帮助我们了!”哈别伊什维利夫人满脸愁容的说道。
采访结束之后,记者们整理了一份资料通过电报传回了莫斯科,谢廖沙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份报告。他很快就对格鲁吉亚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利加乔夫派到格鲁吉亚的工作组是打着调查腐败案件的旗号去的,但是在实际上却是为了打击地方实权派,让中央的政令得以通行。在这一点上格鲁吉亚的现任第一书记帕季阿什维里书记和利加乔夫的利益是一致的。苏联太大了,很多地方的官员都觉得莫斯科是山高皇帝远,尤其是在苏联改革的关键时候,中央如果缺乏对地方的控制就会造成政令不通,改革就只能在莫斯科的高层之间空转,不会下沉到苏联的老百姓生活中去,改革的成败在于执行,如果地方实权派对中央的政令阳奉阴违,那中央的计划再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清理地方实权派就容易吗?当然不容易。
利加乔夫想用反腐来打击地方的既得利益集团,但是在格鲁吉亚那种地方,当地的官员可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帕季阿什维里一个俄罗斯人根本就压不住阵。说到格鲁吉亚人的性格有多倔强,从斯大林身上就看得出来。不过现在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谢廖沙现在和谢瓦尔德纳泽的利益是一致的,都要保住自己的权利不要被利加乔夫剥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谢廖沙当然要用尽手段了。
于是谢廖沙拿起笔来,在新闻稿件上删改了一下,将新闻稿中“大部分是,不过有两名阿布哈兹族的干部和几名亚美尼亚族的干部也被带走了,其余的都是格鲁吉亚族的干部。”这句话改成了“全部都是格鲁吉亚族的干部!”改完之后,谢廖沙就让《共青团真理报》准备关于格鲁吉亚问题的专题报道。
谢廖沙之所以这样改,是为了让更多的格鲁吉亚干部站出来和在第比利斯的利加乔夫工作组对抗,谢瓦尔德纳泽就是格鲁吉亚人,所以只有号召格鲁吉亚干部和中央工作组对抗,谢廖沙才能有力的支持谢瓦尔德纳泽在中央和利加乔夫的对抗。只要利加乔夫一天搞不定谢瓦尔德纳泽这个难啃的硬骨头,谢廖沙就是安全的。目前看来,格鲁吉亚地方官员和中央工作组的矛盾还不够激烈,谢廖沙要用舆论的力量告诉那些格鲁吉亚的官员们,利加乔夫就是来对付你们的,他所代表的书记处不信任你们,不要再抱有任何的幻想了。
谢廖沙在审阅完稿件之后,再次致电在格鲁吉亚的新闻调查组,让他们继续深挖利加乔夫工作组在格鲁吉亚的各种不法行为,谢廖沙打算把这个新闻做成一个长篇报道。谢廖沙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明新闻该怎么写,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谁,但是新闻调查组的负责人还是明白了谢廖沙的意图,一场事关莫斯科政治局内斗争的舆论战已经打响了。
第一百九十章 安然集团()
自从谢廖沙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