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教父-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理阁下,请您放心!我们引进外资也不是第一次了。即使在斯大林时代,福特汽车公司和菲亚特汽车公司就曾经和苏联合资兴建汽车城,高尔基汽车厂就是当初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的产物,而我们国内的畅销车型拉达·瓦尼则完全是和菲亚特汽车公司合作的成果。现在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着经济改革,希望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建设苏联的新经济,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谢廖沙在一边热情的说道。

    谢廖沙说的这些话科尔总理并没有太往心里去,毕竟好话谁都会说,等到大众真的去苏联投资了,万一苏联人翻脸那这笔钱就真的只能扔在哪里了。到时候联邦德国怎么为自己的企业挽回损失,主持公道。

    “部长先生,我对苏联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投资环境并不了解……”

    科尔总理拒绝的话还没有说完,谢廖沙就打断了他的发言,尽管这样不礼貌,但是谢廖沙就是喜欢快刀斩乱麻。政客之间虚伪的说辞并不是谢廖沙所喜欢的。所以他直截了当地说道:“几年前我们和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建设了一条泛欧天然气管道,当时的环境比现在要恶劣的多,美国人极力阻挠,可是我们还是办这件事情干成了,可见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合作的话,这些客观原因都不是问题。您不放心资金管理的问题,没关系我可以在波恩开设苏联外贸银行的分行,专门从事汽车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德国方面可以随时查阅账目。科尔总理请不要轻易拒绝这个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是铁幕对面十几个国家、几亿人口的广大市场,难道你这的想要放弃这次机会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科尔的内心已经没有了顾虑,毕竟前面有泛欧天然气管道层共的先例。而现在苏联也不再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咄咄逼人的那个苏联了。就连美国总统也邀请个戈尔巴乔夫在今年访问美国,世界局势已经出现了缓和。作为联邦德国如果能够在美苏的进一步交往之中占的先机,和两国都充分的搞好关系,那么对于联邦德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好吧,我们德国政府不再干涉本国企业前往苏联投资了,只要他们愿意!”科尔总理最终点头同意到。

    在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允许之后,谢廖沙联系了高尔基汽车厂和伏尔加汽车厂的工作人员,让他们赶紧飞往波恩和大众方面商谈合作的事情。此外谢廖沙还让苏联银行在波恩当地设立了分行,专门用于处理苏联的债务和联邦德国队苏联的投资事宜。

    大众公司的董事会对于去苏联投资的内部意见并不统一,但是在地中海航运和哥伦比亚银行投下了同意票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其他股东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于是就在谢廖沙离开波恩返回莫斯科之前,高尔基汽车厂和伏尔加汽车厂以及德国大众集团公司合资在苏联建设一家新的汽车公司的协议正式签署了。在这份协议之中,德国大众公司在合资企业之中占股50%,而其余的份额则隶属于苏联外贸银行,以及高尔基汽车厂和伏尔加汽车厂。在谢廖沙的亲自要求之下,联邦德国方面答应下个月就到高尔基市实地考察,选择合适的地方作为工厂的新厂址。

    消息传回了国内,戈尔巴乔夫很是高兴,他认为这是自己所倡导的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于是在雅科夫列夫的推波助澜之下,《消息报》、《劳动报》、《共青团真理报》等主流媒体,以及莫斯科电视台都开始热潮大众汽车进入莫斯科的事情。

    这件事情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又有企业要大规模的招工了。现在在苏联,因为阿富汗战争陷入了僵持阶段,苏联逐渐撤回了大部分的部队,只保留了部分精锐镇守阿富汗的重点城市。而大批人员归国以及解除军职就造成了就业方面的困难,再加上物价飞涨,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而大众汽车来苏联投资,则代表着以后也许会有更多国外的企业会到苏联来,这对很多没有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

第一百四十九章 旧事重提() 
当谢廖沙带着大众合作的项目回到莫斯科的时候,他在官场上的风头一时,又重新成为了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这一次和大众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即给了戈尔巴乔夫面子,又让汽车工业部这种一直和外经贸部关系良好的部门大赚了一笔,而最重要的是,苏联外贸银行还将手伸进了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

    现在在苏联的官场,有钱就是老大。作为一个部门的最高领导,如果你能带给下属的只有基本的工资,那么一定会遭到自己下属的鄙视。像谢廖沙这样自己吃肉还给手下分点汤喝的领导,绝对是莫斯科官场上最想让人跟随的领导。这几年来,外经贸部、共青团系统一直都是莫斯科待遇最好的部门。很多其他部门的干部挤破脑袋都想进来。因为只要在这个部门工作个一两年,房子车子基本上就全有了。当然了这些福利并不是直接发给下面人的,而是通过个人贷款的形式来发放的。可是这两个部门的内部工作人员都知道,每个月除了工资之外,还会有一些补贴和福利,这笔钱刚刚够还这些贷款的,所以基本上,只要进了这两个部门,就可以无忧无虑的等退休了。

    和外经贸部以及共青团系统比起来,有一些部门就太不够看了。比如最听利加乔夫话的文化部、司法部等机构,除了基本工资基本上就没有别的什么收入了。在现在这种物价飞涨的时代,这点钱还真的是不宽裕。利加乔夫知道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那就是下面部门的权力太大了。大到连他这个中央书记处书记都要仰人鼻息。这让利加乔夫感到非常的愤怒,所以在和戈尔巴乔夫进行过深谈之后,利加乔夫打算将安德罗波夫书记未尽的事业继承下去。于是在毫无征兆之下,已经被叫停了好多年的乌兹别克贪腐案又被重新启动了。

    利加乔夫要接机整顿苏联的官场风气,同时要收回下面部委手中过大的权力。但是直接去和下面的部委们硬碰硬,搞不好又会出什么乌克兰肥皂事件。所以重新启动过去那些不了了之的案件,一是可以敲山镇虎,二则可以拔出萝卜带出泥,好好的清理一下干部队伍。

    于是就在谢廖沙回到了莫斯科不久之后,克格勃内部向谢廖沙传来了消息,利加乔夫掌握的司法部门从克格勃拿走了所有有关乌兹别克案、海洋案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腐败大案的卷宗,要重启案件的调查。

    谢廖沙倒是没想到利加乔夫居然会这么干,要知道当年乌兹别克案件之中受到牵连的官员有很多,大部分现在都离开了重要的工作岗位。勃列日涅夫时代最后一个留在政治局的葛罗米柯刚刚在不久之前宣布辞职,回家安度晚年了。这些涉案人员现在要么被放到了闲职上等待养老,要么就是已经退休。他们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软柿子,只是偶尔有一些重要活动的时候,这些人才会以老同志的身份出来露个面,利加乔夫居然要去动这些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谢廖沙虽然对利加乔夫的计划有所警惕,但是他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不过谢廖沙倒是联系上了自己过去的老朋友丘尔巴诺夫,让他最近收敛一点。自从离开了内政部第一副部长的职位之后,丘尔巴诺夫的官运就到此为止了。不过靠着当年谢廖沙帮他投资挣来的钱,丘尔巴诺夫日子过的倒也是舒心,他现在已经和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分居了,过起了快乐的单身汉生活,常年居住在索契这样的度假胜地。偶尔还会出国游玩,小日子过的倒也滋润。

    接到谢廖沙的电话,丘尔巴诺夫虽然嘴上答应的好,其实并没有往心里去。乌兹别克案过去多少年了,再说了,丘尔巴诺夫当初在乌兹别克没有拿过一分钱,他的这些钱都是谢廖沙帮他投资赚来的,最多也就是挪用了一下内政部的经费,然后丘尔巴诺夫很快的就给补上了。自从认识了谢廖沙,丘尔巴诺夫的眼光就高了,在他刚刚和加琳娜结婚的时候,别人送他一块高档地毯他都会开心的收下,直到后来,谢廖沙在一天的时间里帮他赚到了数百万美元,他才知道什么叫有钱,现在丘尔巴诺夫的金钱观早就发生了变化。他完全可以买的起任何他喜欢的东西,干嘛还要胆战心惊的去收受贿赂呢?

    丘尔巴诺夫觉得真要是有人调查他,也应该查不到什么。除了早几年他收过一些小礼物之外,就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了。当年安德罗波夫整顿官场风气的运动闹得那么凶,他丘尔巴诺夫不也只是降职而已,还能怎么样呢。

    丘尔巴诺夫在结束了和谢廖沙的通话之后,依旧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在索契,丘尔巴诺夫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喝喝小酒,玩玩小牌,实在无聊了就开着自己的游艇下海钓鱼,偶尔还会去滑滑雪,日子过得好不惬意。直到有一天,从莫斯科来的检察官忽然来这里拜访了他。

    “丘尔巴诺夫同志吗?我们是莫斯科检察机关派来的,想找你了解一些情况!”一群不速之客敲响了丘尔巴诺夫家别墅的大门,然后一进门先是扫视了一下别墅内的陈设,然后就好不客气的举起了手上的照相机开始拍起了照片。

    “你们干什么,这是我的家!”丘尔巴诺夫宿醉刚醒,头还晕乎乎的,他有些气愤地问道。

    “不要紧张丘尔巴诺夫同志,我们只想来找你了解一下当年你们查办乌兹别克腐败案的一些情况!”为首的一个四十岁的检察官说道。

    丘尔巴诺夫这才想起了谢廖沙的警告,酒几乎马上就醒了。他看着屋子里来来回回拍照的检察人员,然后气氛的说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调查我吗?”

    “丘尔巴诺夫,这座别墅是您的私人财产吗?”检察官忽然问道。

    “当然是了!”丘尔巴诺夫理直气壮的回答道。

    “可是您的退休金怎么能供得起这么豪华的别墅?”检察官再次问道。

    “你们不是调查乌兹别克案件,怎么反倒问起我来了!好吧,那我就告诉你们,我响应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号召,主动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投身商海,这些钱都是我自己赚回来的!现在你们给我滚出去!”丘尔巴诺夫毫不客气的训斥道。

第一百五十章 转基因种子上市() 
丘尔巴诺夫并不害怕这些来调查的检察官,因为他很小心,自信自己没有留下什么把柄。早在他还是内政部长的时候,在谢廖沙的劝说之下,他就已经处理干净了自己所有的账目,自从离开了部级领导岗位,切尔巴诺夫逐渐过起了半退休的生活。现在他的瑞士银行账户上有花不完的钱,除此之外,他还在地中海贸易公司里有一份挂名的工作,每个月也能给他带来不少的收入。收受贿赂这种事情他早就不干了,再说了勃列日涅夫都去世多少年了,丘尔巴诺夫就算是想收礼也得有人给他送啊。

    将莫斯科来的检察官们打发走了之后,丘尔巴诺夫立刻给谢廖沙打了个电话,将这件事告诉了他。谢廖沙听完有些吃惊,他没想到利加乔夫的动作这么快。于是他在电话里向丘尔巴诺夫说道:“不要担心,不过你最好还是回莫斯科来,这段时间那里也不要去,也不要主动见什么人,如果有人敢动你,勃列日涅夫留下的老臣子是不会同意的……”

    谢廖沙在电话里宽慰了一下丘尔巴诺夫,在结束了通话之后。谢廖沙又给克格勃那边去了一个电话,让他们留意一下利加乔夫的手下都在调查什么人。

    利加乔夫的这一手谢廖沙倒是没想到,不过谢廖沙不相信利加乔夫真的敢像安德罗波夫那样雷厉风行,他认为利加乔夫不过是在杀鸡儆猴罢了。

    因为大众公司是苏联目前和西方国家的重点合作项目,所以谢廖沙又重新的被戈尔巴乔夫器重了起来。凡事和合资汽车厂相关的事情一律火速办理。这在谢廖沙看来,苏联已经很久都没有这么有效率的去做一件事情了。因为合资汽车厂代表着改革前进的方向,所以无论是税收,还是管理,苏联方面都完全依仗的方派来的团队。不过谢廖沙其实已经暗暗的控制了大众公司,所以这些从德国派来的管理团队,其实还是在贯彻谢廖沙的意志。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尔基系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这段时间,谢廖沙旗下的各个企业都在利用资金的优势扩充着实力。嘉能可公司的粮食业务部门目前已经是北美地区最大的谷物公司,不过马克里奇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的要求下,嘉能可开始进军世界上另外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南澳大利亚。在经过一系列的谈判之后,嘉能可公司在澳大利亚收购了大洋洲最大的谷物公司——ABB谷物,其前身是澳大利亚政府创建于1939年的澳大利亚大麦局。这家公司在全球粮食价格下入低迷的情况下已经严重的拖累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财政,成为了澳达利亚政府手上的包袱。不过这对于在粮食贸易上深耕多年的嘉能可公司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

    马克里奇将嘉能可的石油和有色金属业务交给了自己的副手格林来负责,而他则专心致志的负责粮食业务的布局。就在嘉能可吃下ABB谷物大约一个月之后,FDA正式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上市。此时此刻,格里菲斯刚刚宣誓就任南达科塔州州长,在他上任之后宣布的第一项政策就是联合南达科他州农场主协会向种子公司招标,于是在经过格里菲斯和农场主协会的暗中操作之下,嘉能可公司的新产品成为了这次招标的最大赢家。他们取的南达科他州下一年度的大豆和玉米种子供应独家合同。

    在美国,农场主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拥有着不亚于政府的权力,他们可以在粮食价格低迷的时候要求政府进行价格保护,也会在农药、种子、农业机械等方面和供应商谈判,为农场主争取最大的利益。

    孟山都向农场主协会和南达科他州的农业部门的官员展示了一个奇迹,一大片完全没有一颗杂草,只有玉米和大豆生长的农田。

    此时已经快到收获的时节了,绿油油的玉米田一望无际,可是任凭前来考察的农业专家睁大了眼睛,这里就是没有一颗杂草。

    “这……”专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农业部门的官员也是如此,他们都好奇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是的,我们每周都要用飞机向这片农田喷洒我们公司生产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农达。众所周知,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除了基本的生长环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草害和虫害,而草害因为会和农作物争夺光照、土地、水分以及养分所以一直是我们农场主最头疼的问题。”

    “可是,你们的玉米和大豆……”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追问道。

    “我们的大豆和玉米采用的是孟山都公司出品的新产品,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基因改造,现在这两种作物完全不会惧怕草甘膦类的除草剂。你就算用农达当作水直接浇下去它们都不会枯死。以后,只需要租用飞机喷一遍你们的农田,就完全不用再考虑草害了!”孟山都公司的工作人员自信地说道。

    在场的所有人都好奇的跑进农田里,掰开还未成熟的玉米,查看里面籽粒的饱满程度,看的出来,这里的玉米生长情况良好,如果能够彻底的排除草害的干扰,这片农田的产量将达到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