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朕治你阿谀奉承之罪,朕有几下子朕心里清楚,方才朕那些进攻捕捉你的破绽皆是你故意的罢。”扶苏狠狠的瞪了一眼青。
“嘿嘿,我是匹夫,匹夫再勇百人也敌不过,陛下是万人敌!”
“哈哈哈,跟谁学的现在如此阿谀奉承,你去给朕准备一下,朕去换身衣服,我们去咸阳工坊一趟。”被青一句万人敌暗中拍须溜马的这句话弄得扶苏心情大好。
看了一眼青,发现这小子跟随自己很久,自己有意提点他,兵法学到不少,在为人处世这块,这小子也不是如外表那般憨头憨脑,扶苏有意让其担当更重要的职位。
青是扶苏‘屯垦戍边,奖励移民’政策的受益者,如今的青虽然在军中没有什么职位,但是没人轻视这位皇帝身边寸步不离的壮汉。
扶苏的话青从不分对错,只知皇帝让自己做什么,这从扶苏当年北赴上郡时对自己丧母的帮助和引铁骑南下时的举动,令青对扶苏极为忠心。
扶苏换洗之后,便乘车向咸阳工坊驶去,扶苏今日去工坊只有一个目的——造纸!
造纸这个念头在扶苏脑海中已经存在很久了,只是一直腾不出空来,如今丞相等人在细拟各种政策,自己难得可以空闲一下,扶苏不想再拖下去了,要将这个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推动。
咸阳工坊位于咸阳渭北区域,这里分布着各种手工作坊、交易的场市,以及储存各种物资的府库。
谁也没想到皇帝的辇车会来到这里,扶苏未在市道停留,直奔官坊而去,官坊的人见到皇帝亲自到来,皆心惊胆战,不知道自己犯了何事。
扶苏率先表明来意,不然这些人见皇帝如猛虎,一个个低头不敢言语,使得扶苏颇为无奈。
“朕来此是为了看一下工坊运作之事,汝等勿要害怕,管事之人是谁,带朕四处看一下。”
一名年岁有些大的人走出,就要跪下,扶苏抬手示意不必跪拜,此人说道:
“陛下,小人是这座工坊的工师,不知陛下想参观何处?”
“带朕去看一下制造竹简的地方。”
扶苏带了包括青在内的四名护卫,其余皆守在门外,这名工师便领着皇帝前往劈制竹简的作坊,其余人不曾跟随,皆各自回到各自的位置,继续做工。
“陛下前面便是劈制竹简之处,咸阳北郊各山皆有竹林,砍伐之后会运到此处,精致为卷牍,然后会送往咸阳宫和各官府邸。”
工师在前面为扶苏简单介绍着竹简的制造流程,扶苏自然不是来看这个的,听到此工师的介绍,点了点头,然后对其说道:
“你作为工师,还有几处工坊归你管辖?”
“回陛下,还有六处,皆在咸阳城内,各工坊从事之物不同,往日工坊皆归丞相直管,如今陛下改立六部之后,工坊之事归工部管制。”
听到此人的说法扶苏沉思了一会,说道:
”从你六处工坊各抽调三名手艺精细之人,令其入咸阳宫,朕有一物需要一些工匠,这件事交给你了,你来为朕选择人手,务必为技艺精湛之人,还有,务必皆为咸阳秦人!”
扶苏担心有人会泄露出去,并未与这名工师讲明是何事情,只是让其准备人手,扶苏打算在宫中试验此事。
扶苏本来完全可以不必自己来,但是亲自来工坊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扶苏作为皇帝,一举一动皆会被人深加研究,皇帝亲自来工坊,说明是对工坊之事的重视,其他秦国官吏必然也会重视物件的制造,这会使得秦国产出之物,质量问题会经得起考验,本来就有‘物勒工名’之律,如此有双重保障。
另一件事就是扶苏心中的那点小心思了,造纸术这可是意义重大的一件事,以后史书上写到:秦皇帝扶苏发明造纸,虽然显得有点不务正业,但是这件事以后读书人写诗写文章,就想到毛笔是蒙恬改良的,纸是自己造的,都会夸赞一番,扶苏想来想去,觉得此事还是要自己亲自参与进来。
又在工坊内转悠了一圈,勉励了这些秦国工匠一番,这些人皆对扶苏观感极好,往日很难见到始皇帝,始皇帝上街,就如天空的骄阳,让人刺目胆颤不敢抬头相望。
但是这位皇帝似乎更为亲民,除了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律法皇帝皆废止,众人皆感皇帝恩德。
,,。
扶摇不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三十八章 扶苏造纸()
网 】,免费!
因为是扶苏安排下去的事,这名工师极为上心,扶苏这边交代下去之后,工师很快便在六处自己管辖的工坊中各自挑选了极为手工极巧的工匠,这十八人在扶苏留下的侍人带领下向咸阳宫内走去。
扶苏回到咸阳宫之后便立即召见工部尚书郑国,郑国本是韩国派到秦国的间谍,希望通过让始皇帝大兴土木之事来“疲秦”,郑国游说始皇帝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灌溉渠道,后来这件事败露,始皇帝欲杀郑国,郑国说出一句话得以让心胸宽阔的始皇帝饶恕了他,并且委以重用:
“刚开始臣作为韩国间谍,然而这条渠如今修成对秦也是有大利,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始皇帝便放过了他,郑国此后也感始皇帝恩德,更加奋力开拓秦国水利之事。
今日郑国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召见自己,便立即从工部赶往咸阳宫,扶苏有意将秦国议事中心向渭水之南转移,如今左右丞相以及六部皆开始在阿旁宫内完善,等到划定完毕,扶苏日后便移驻阿旁宫内处理国家政务。
“陛下,工部尚书已在门外等候。”门外的人推门进来向扶苏传达。
“赶快将郑尚书请进来。”扶苏知道郑国如今年事已高,如今的关中已经颇为严寒,扶苏不愿郑国在外面受寒,但是国家之事又不得不召见这位老人。
郑国裹的也挺厚,进入房内,赶紧搓了搓手,扶苏赶紧起身上前说道:“老尚书快来这火边烤一烤,朕实在是让老尚书受苦了。”
不像后世那般,皇帝高高在上,臣子不敢上前,此时君臣之间颇为有礼,郑国也便不再客气,在碳盆旁边暖和一下。
进入房内的郑国身体可以舒展起来,赶紧问道:“不知陛下急召臣所谓何事?”
“朕昨日批阅奏简到深夜,手酸腰痛,整个人昏昏沉沉,奏简批阅起来极其缓慢,朕当时突然想起来,在朕年幼之时,在秦楚相交的秦岭山中,见过一位老丈,老丈也是认识几个字的,当时好像是在给自己的幼子写书信,朕当时见老丈写字用的物件是很轻薄的一件东西,朕也从未见过,当时颇为好奇,这是何物,不似帛书般细软,但是用毛笔书写起来颇为顺畅。”
郑国听得一愣一愣的,也禁不住升起好奇心来,“那陛下可曾问那老丈究竟是何物?”
“自然是问了,老丈说那叫‘纸’,朕也不知道纸为何物,便问老丈这是从何处买的,老丈当时爽朗笑道:都是用一些竹木树皮和他打渔废弃的渔网,弄在一起,压薄晒干之后的不值钱东西,哪用得着买呀。”
郑国没见过纸,仅凭扶苏的口述描绘,自然想不到这纸有何用,便问道:“那陛下是要将此物弄出来?”
“不错,郑尚书未见过那物,若是用此物来书写奏简以及书籍誊写,必然会极大的减少书籍屯放占用的宫室,各地奏简传递以及朕批阅起来都会有很大的便利。”
郑国低头思忖了一会,陛下整天脑袋里不想着好好处理国事,想这些工匠之事作甚,但是也不好打击皇帝的积极性,便说道:“那陛下可否详述一下此物工序,臣便回去差人将此物为陛下造出。”
“此物流程自然是可以告知尚书,但是这件事朕要绝密,朕已经让咸阳工师挑选十八位工匠来到咸阳宫,接下来便是要与郑尚书商议如何让这些人秘密制造。”
郑国此时开始谨慎起来,皇帝不是一个贪玩而挥霍民力之人,皇帝既然重视此事,想必这件东西挺重要,郑国问道:
“不若如军械工坊那般,严禁进出。”
“如此不是不可,留下这些人当中愿意留下的,尚书选址为其建造场地以及房舍,场地建造成‘回’字型,将其房舍和内部制作场地分割开,朕想了想,这纸的制作大概可以分为五步,尚书建造七个场地,每个场地之人不可与其他场地之人相通,多出来两个用来作混淆之用,愿意留下之人,免除各种徭役和更卒,衣食住行皆由工部解决。”
郑国点了点头,“如此倒是颇为可行,到时候,让兵部的人来安排一下保密事宜,加上陛下的方案,便可以保证此事难以外泄。”
“此为朕将那老丈口述的方法写在了竹简之上,尚书在此看过之后牢牢记住,然后朕便将此物扔在此火中烧掉。”
郑国接过扶苏手中的竹简,慢慢打开,看到开头的几个字“斩竹漂塘”,原本干瘪的眉头深深皱成了一个川子,然后继续展开竹简向后看去,看到后面对“斩竹漂塘”的介绍:
工匠砍伐竹木,每根竹子截成五到七尺长,然后就地开挖水塘,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百天,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捣碎,取出时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
郑国认真看完一遍之后,再次看了一遍,一会皱眉一会舒展开点了点头,似乎对此事会意,就这样郑国看了一遍又一遍,将其余的“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等四个步骤也皆看完牢记之后,将竹简交给扶苏。
“老尚书可否记住了?”扶苏交给郑国的正是明朝造纸术的五个主要的步骤,为中国古代广泛流传采用的抄纸法,抄纸法制造速度比起其他方式来更为快速。
“臣记住了,陛下可以焚毁此物了。”郑国在脑海中又回忆了一遍之后,对扶苏说道。
“好!”说着扶苏便将这些竹简全部扔进火盆之中,竹简渐渐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扶苏对郑国说道:“朕也不知朕回忆的是否正确,但是应该大致不差,望老尚书上心,这件事关系到朕下一步的计划,极其重要。对了,七个场地其余的两个,老尚书可以想想加一些什么工序进去混淆纸的制作。”
听到扶苏说此事及其重要,郑国也在心底重视起来,“臣一定谨记。”
“陛下,咸阳的几位工师到咸阳宫前殿门外了,方才那边的人跑来告知殿下。”
“老尚书,烦请你带这些人回工部安置,问清楚,朕说的那些条件下,愿意留下的便留下,不愿意的莫要强求,先试做一番,等到成功之后,再扩大规模制作。”
“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百三十九章 奖励生育()
扶苏保密此事的原因并非是因为纸多么贵重,这件事本就是可以造福华夏各族之事,但是扶苏既然想让秦国如吕不韦当政时那般“农商并行”,扶苏便免不了想着让低廉价格的纸为自己带来大量收人。
这样可以吸收六国之财来强盛自己的大秦,等到统一之后,便可以放开纸的制作,不再让秦国自己垄断,纸张的价格便可以回落下来,为自己接下来普及文字和各类书籍打下基础。
所以扶苏保密此事更大一部分是为了秦国财政,对北方的胡人、匈奴等倒是没有多大的防备之心,毕竟他们连字如今都还没有,如何谈书写。
扶苏安排下去郑国准备造纸事宜之后,整个秦国便在各种新政推行中开始前进,三个月的时间之内。
扶苏此间时间又去过一次蓝田大营,韩信不再如第一次见时那般无奈,如今整个蓝田大营也有了近三万兵,这些都在丞相冯去疾和张苍两人在制定从军奖励等一系列政策之后,很多秦国壮年男子皆愿从军。
这个时代的女性从事农事也是颇为勤恳,既然在军中已经不需要自己准备各种日用所耗,还能免除一定比例的税赋,使得民众争相报名从军。
蒙恬统领的军队,除去长城沿线的十五万军队,武关和成皋(即虎牢)两地的守军,迅速招募到几万人,加上回师咸阳时的几万军马,迅速十五万人成型,长城军团再次恢复到三十万人的规模之中。
如今关中之地可以供养起来的士卒人数也差不多就是到此饱和了,毕竟这些人还要训练,不能立即屯垦,为了减少军耗,未曾大批吸入军卒。
这些士卒之中皆为关中诸郡子弟,北部各郡虽吸收了大量移民,但是相比于广袤的土地,人数还是略显不足,扶苏未在北地诸郡征兵,但是给予的福利还是很多。
随着左右丞相颁布的各项促进商贾发展的政策,秦国各城邑率先拉起一批坊市,有了政策的倾斜,六国其余商贾也皆开始办理各种验传行走于秦国各城邑之间,如今虽然只是刚有点起色,远远谈不上繁荣,但是却在慢慢的开始在兴盛的轨道中前进。
整个秦国如今皆在皇帝喘息的这段时间迅猛恢复着实力。
今日一早丞相冯去疾亲自来到曲台宫,与扶苏商议如何促进秦国人口增长之事。
“陛下,如今秦国人口在此次征兵便可以看出不足,较之东方田齐之地差之甚远,臣与右相商议有一策,需陛下考虑是否可行。”
冯去疾这几个月可真的是比皇帝还要繁忙,头发和胡须也变白了不少,这让扶苏看着颇有不忍之色,但是如今秦国还没有人可以顶替冯去疾的位置。
张苍虽然颇有能力,但是还未得到锻炼;蒙恬又要领兵,实在是找不出比冯去疾更能分担扶苏繁重国事之人,扶苏也就只好多赐一些补血之物于丞相冯去疾,不时劝他注重身体。
“哦?是何策让两位丞相还不能决定?”
“臣等欲效仿父子不分家而住在一起则收取重税的例子,对年满十六的男女,若是还不娶亲婚嫁,则亦多收税赋,以此来促进婚嫁之事。”
“十六会不会太小了?”扶苏思维还是不能适应十六岁便娶亲婚嫁之事,要知道这个年纪还是小孩子。
“十六已经不小了,很多不满十五的男女皆有结亲之事,陛下当年迎娶皇后时,皇后不也是十六嘛?”冯去疾见皇帝有些犹豫,赶紧将皇帝自己的事拖出来,生怕皇帝反悔不肯执行此策。
“咳~丞相这。。。你又不是不知,这是先帝当年决定的事情,朕自然无法推脱,丞相你这是揭朕的短来让朕大营此策嘛。”扶苏听到冯去疾说到自己,不禁有些恼羞成怒。
“臣不敢,十六之年,已为成人,嫁娶之事确实可行,再说成家之后,国家还有奖励生育之策,通过奖励钱粮与仆人来是民众愿意生育,如此十六年之后,秦国青壮人数必然激增!”
扶苏点了点头,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可行,这个方法比起历史上刘邦在汉初推行的恢复人口的政策,对女性的压力要小很多。
“多奖些钱粮吧,至于仆人和隶臣这件事不要动了,先让这些人继续耕种‘公田’,朕对此还有重用。”扶苏听到多奖钱粮还能认可,但是奖励仆人这件事扶苏没有答应,隶臣与隶臣妾扶苏还有自己的计划,这些人扶苏不愿让冯去疾动用。
胡毋敬听到皇帝不愿将国家掌握的隶臣等分配,皱着眉头说道:“陛下,如此一下民众还要养育众多子女,哪还有时间和精力用来耕种田地呀?”
“